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 西貢坦克,36氪經授權發布。
越南又火了。
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日美政府先後鼓勵本國企業撤出中國,並為此支付費用,其中除了部分企業搬回國之後,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搬到了距離更近的東南亞,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公司的產業線在向越南轉移。
其實從前幾年開始,不少跨國公司就已經開始在越南布局。因為人工成本以及土地租金的水漲船高,很多科技公司在珠三角的工廠,從最初的一線城市廣州、深圳,逐漸搬到了惠州、中山這類二線城市,現如今又陸續向越南搬遷。雖然從目前來看,越南的產業鏈以及相關產業配套遠沒有中國成熟,但也已經初具形態,對於部分產業來說,進一步將中國內地的產線轉移至越南,並不是難事。
進入21世紀以來,越南近20年的GDP年增長率基本保持在6%~7%。隨著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降低,越南成為了整個東亞+東南亞發展最快的經濟體。
不僅僅是大多數國人所認知的服裝、鞋帽、家具等傳統產業,高科技產業也在陸續向越南轉移。英特爾多年前就在胡志明市設立了其全球最大的封測廠,三星集團也於2019年10月關閉了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廣東惠州工廠,轉移至越南,目前三星向全球市場出口的絕大部分手機幾乎都是在越南生產的了。
越南能夠迅速發展的原因也很好理解。相比於中國,越南勞動力更便宜,同時也得益於近幾年教育的迅速發展,越南人具有其他東南亞欠發達國家所不具備的用工素質,擁有著5400萬平均年齡僅為30歲的識字勞動力。
此外,不同於其他人口較高的東南亞國家,例如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尼以及主要信奉天主教的菲律賓,從民族和宗教角度來看,受宗教影響較小的越南也有著類似中國人能吃苦耐勞的相對韌性。
越南年年超過7%的GDP增長率,的確有著中國20年前剛剛加入世貿組織後飛速發展的趨勢。甚至有媒體大膽預測,越南人均GDP將在20年內超越中國。
作為電影產業媒體,我們今天就重點關注一下越南的電影產業,以及他們將會是電影人的下一片藍海嗎?
計劃經濟+國營製片廠,社會主義電影國的發展困境過去十年間世界對亞洲電影產業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中國電影業的迅速崛起上,但事實上,東南亞電影同樣也有著顯著增長。
但關於越南電影,大多數人仍知之甚少。
的確,在東南亞電影中,越南電影遠遠不如泰國電影、印尼電影甚至新加坡電影有名。很多人對越南相關產業的了解,還僅僅停滯於《步步驚心》《延禧攻略》等國內影視劇集在越南觀眾中的廣泛傳播。
越南是東南亞人口第三多的國家,然而和中國50-70年代的大多數電影一樣,越南電影業長期以來都是計劃經濟的產物。
1986年,越南開始效仿中國,實行革新開放。越南電影產業也開始同步進行改革。
然而,受制於長期以來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的思維慣性以及本就貧弱的經濟發展水平,越南既沒有形成初步的電影消費市場,也沒有多元的電影創作觀念,因此電影產業發展較為緩慢。
同時,越南官方對電影的扶持政策也在左右搖擺不斷變化,在80年代放棄對本土電影支持,加大對外國優秀影片的引進,又在90年代初恢復了對國內電影製片業的扶持,但也僅限於國有電影製片企業,並且專項撥款少得可憐。
根據政府規定,越南政府每年只拿出65萬美元預算拍電影,這筆預算分攤給20家國營製片廠後更是所剩無幾。在這種形勢下,90年代中後期的越南本土電影成本一般都在5-15萬美元之間。在這種情況下,越南電影年產量不升反降。不少在越南本土受過電影專業教育的電影工作者,普遍把電影視作為純藝術,也導致了越南電影在21世紀之前從未真正邁開市場化的步伐。
合拍電影成越南電影唯一出圈方式悽慘的境遇下,合拍片成為了越南電影在2007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前,唯一的出圈方式。
在革新開放之前,越南合拍片很少,多數也是在政治利益驅動下完成的,例如與蘇聯合拍的越戰電影《死亡標靶》,合拍方式均是蘇聯提供電影主創和資金,越南提供部分演員和場景。而我們所熟知的包括《現代啟示錄》《獵鹿人》等經典美國越戰電影,則無緣越南本土拍攝。
1986年之後,法國成為越南電影的蜜月國,法國成為越南藝術電影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一方面是由於法國與越南長達70年的歷史關聯,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法國作為世界藝術電影大本營的定位及其對世界藝術電影的扶持。
對中國觀眾來說,越南最出名的導演陳英雄也是在越法蜜月中成長。陳英雄1962年出生在越南第三大城市峴港,隨後14歲移民至法國巴黎,原本在法國研讀哲學課程,據說因為偶見一部讓他感動的越南裔導演拍攝的影片後,決意改學電影。
1988年,陳英雄拍出短片《南雄的妻子》。1991年的短片《望夫石》引起影界矚目,獲1992年裡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1993年,他的故事長片處女作《青木瓜之味》首映於法國坎城電影節,並獲得第46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第19屆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處女作」以及第6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這部影片全部使用法國資金,在法國一個攝影棚內拍攝完成。1995年,陳英雄執導、梁朝偉主演的《三輪車夫》更是一鳴驚人,獲1995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而陳英雄本人也僅僅是眾多具有越南血統的海外電影人之一。鄧日明《番石榴的季節》、越靈《麋草:遙遠年代》等片也都是越南與法國的藝術合拍片代表,通過社會邊緣視角,聚焦妓女、異裝、同性、墮胎、性壓抑等話題,格外受到海外藝術電影的熱烈追捧。
從1986年到2006年這一階段,越南電影發展與我國80-90年代較為相似,雖然誕生了大量經典藝術電影,但電影的產業化速度仍然較低。隨著好萊塢、香港商業片在越南電影市場的持續走紅,越南本土商業片發展也急需一劑強心針。
十年大盤翻番30倍的傳奇終於,在21世紀之後,越南政府在影院建設、製作資金投入、電影教育、電影評獎等各方面進行大刀闊發的改革,尤其是2007年越南加入世貿組織後,使越南電影的社會關注度進一步提高。
和中國一樣,同是社會主義陣營的越南政府,也喜歡定目標、喊口號。越南政府在2013年推出了「至2020年和2030年越南電影業發展戰略願景」,表明到2020年越南將建成一個現代的、富有民族特色並取得較高經濟效益的電影業;至2030年,建成亞洲具有特色和權威的電影業,越南影片斬獲國際大獎等目標。
改革之後,大批具有明確市場定位的商業電影陸續出現,中堅力量繼續由更年輕的海外越僑導演擔任。他們不僅把各種類型的電影元素融入越南的歷史與現實,還在不斷嘗試著越南的大片製作。越來越多的投資百萬美元以上成本的商業片出現。
2008年,越南電影票房大盤僅為600萬美元,折合4000萬人民幣,還不到2019年內地電影票房大盤一個工作日的票房體量。
短短5年,2013年越南電影票房大盤達到6000萬美元,這相當於每年近60%的大盤增幅。2019年,越南年度票房為4.1萬億越南盾(1.76億美元)上漲26%。11年時間,票房翻了30倍,這是中國電影市場也沒能達到的速度(從2003年到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大盤翻了27倍)。
越南電影現狀:港片沒落、本土崛起、好萊塢湧入、韓國把控90年代之前,越南屬於香港電影的輻射範圍,香港電影也擁有著在越南市場僅次於好萊塢電影的票房份額,成龍、周星馳的名字在當時的越南都具有較高的票房號召力。
前天剛剛離世的的何鴻燊,他的家族企業也曾經稱霸整個東南亞電影市場,在越南擁有數十家影院。2015年《葉問3》、2016年《美人魚》也都曾衝進越南電影票房榜前十。
而2017年,則是越南電影市場的一個分水嶺。
首先,越南電影市場上漲幅度繼續超過了50%。得益於本土拍攝效應,第一部在越南取景拍攝的好萊塢大片《金剛:骷髏島》在越南的受歡迎程度遠超想像,大幅度超越《速度與激情7》1460億越南盾的影史票房記錄。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才坐了一個月的影史冠軍寶座,《金剛:骷髏島》就被越南本土喜劇片《我還不到18歲》超過。與此同時,周星馳電影《西遊伏妖篇》卻僅報收400億盾(265萬美元),遠不如2016年《美人魚》986億盾的記錄,華語電影跌到了第10的位置,而這也是近年來華語電影最後一次衝進越南票房榜前十。
大盤迅速提升,好萊塢電影、本土電影記錄被大幅刷新,有點兒像內地電影市場《速度與激情7》《捉妖記》雙雙崛起的2015年。
隨著越南電影市場的水漲船高,2018-2019年,《復聯3》和《復聯4》也繼續刷新了越南影史紀錄。其實從2019年的票房榜我們不難看出,《復聯4》-《速激外傳》-《蜘蛛俠:英雄遠徵》-《驚奇隊長》的票房排名,和中國內地如出一轍,也側面體現出越南觀眾在對好萊塢電影的口味上與中國觀眾有著極大的相似度。
隨著越南市場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影片也選擇去越南取景。最近剛釋出海報&預告,由斯派克·李指導的Netflix電影《誓血五人組》也在去年完成了在越南的拍攝,即將於下個月12日正式上線。
而本土電影方面,雖然產量方面仍然相對較低,但是整體發展迅速。2019年越南本土商業電影僅推出了40部,但年收入1.15萬億越南盾(4928萬美元),相較上一年上漲超過40%,市場佔比攀升到了29%,按照目前趨勢發展,到2030年本土電影票房佔比有望發展到40%以上,達到與日韓相同的水準。
從題材類型來看,喜劇愛情以及驚悚恐怖片,依舊是越南本土題材影片取勝的關鍵,此外從《二鳳》等動作題材影片在近幾年的崛起以及《極限特工3》超出預期的票房表現,也能看出東南亞動作題材在當地較高的受歡迎程度。
當然,越南電影市場近幾年的迅速崛起,離不開韓國財閥的努力。韓國企業一直深耕越南,不少韓國財閥都是依靠接美國在越戰時期的訂單,才賺得第一桶金。2018年,僅三星集團一家公司就為越南貢獻了26.8%的GDP佔比,超過了1/4的比重。同時,越南1/4的出口貿易,也是由三星集團創造的。由此可見韓國財閥在越南經濟發展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越南的電影領域,則是由韓國CJ集團所控制。CJ集團的CGV公司,目前已經成為越南最大的電影發行商,旗下院線份額更是已經超過了市場一半,2018年票房前十名有7位都是CGV發行,此外韓國樂天也在越南擁有著不可小覷的實力。
之前憑藉《金剛:骷髏島》的大獲成功,越南旅遊也隨之火熱起來。《金剛:骷髏島》的導演喬丹·沃格特-羅伯茨更是被任命為越南旅遊大使,任期三年。影片植入的越南風景更是很好的成為了越南向世界進行推廣的宣傳片。
自2017年開始,為了推動電影產業發展,越南還啟用了新的電影分級制度,這在當時也引發了不少內地影迷與業內從業者的羨慕。
去年9月20日,越南動作電影《二鳳》在中國內地院線上映,票房僅僅收穫60萬人民幣,但這已經是越南電影近年來在中國內地取得的最好成績。相比較而言,雖然華語電影在越南疲態漸顯,但是依舊擁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同屬於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在政治體制、文化管理等方面,原本就與中國電影產業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儘管目前越南電影產業距離中國仍然有著極大差距,但是對於影院投資、合拍片拍攝、拍攝取景地文旅發展以及電影政策規範與法律等方面,中國與越南在未來仍然存在著更多相互參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