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王朝在抵抗侵略時都會說這麼一句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說西漢王朝漢武大帝,漢武大帝時期出現了衛青、霍去病、李廣等歷史上著名的將才。下面小編就來說一下中國歷史各朝各代國防排行榜,西漢王朝只能排第五。
(漢朝軍隊,網絡配圖)
下面就將我對中國古代各朝代國防的理解排一個序。先要說明的是,我這個排序是從秦朝開始的,因為從嚴格意義上說,秦朝之前的夏商周三代,都還不算一個很完整的國家,最多是一些酋邦,一個國家差不多就是一座城市。酋邦和酋那之間互相攻打,那是經常的事情。另外,像三國、五代、南北朝這樣的亂世,我們也放在排行榜裡。
為什麼漢朝排在第五位呢?。不錯,漢武帝喊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而且漢武帝給了匈奴沉重的打擊,讓匈奴得到徹底的分化,甚至一部分人遠赴西域,去佔領了大月氏的地盤。但是漢朝最厲害的國防也就只有漢武帝一世。而且漢朝有兩個繞不過去的硬傷:一是開國皇帝劉邦遭遇匈奴的「白登之圍」,差點兒被餓死,最後還要靠去賄賂匈奴單于的愛妃才僥倖逃脫。二是漢朝多次施行的和親政策,這個和親政策說白了就是拿女人去頂。男人打不贏就拿女人去頂,這其實是非常丟臉的一件事兒。有這兩個硬傷,雖然漢朝很強盛,他仍然只能排在第五。
排在第四位的是元朝。元朝本來應該是排第一的,因為眾所周知,那時候的蒙古人打遍天下無敵手,歐洲西亞被它打得一塌糊塗,甚至也滅亡了最難啃的南宋。不過這些應該是在蒙古時期以及元朝早期的事情,元朝後期的統治者有點不務正業。同時,元朝對外的軍事行動並不多,唯一大點的對外軍事行動就是東徵日本,可惜失敗了。而且最後強大的元朝竟然被一批拿著鋤頭扁擔的農民起義軍給推翻。所以它只能排在第四。
排在第三位的是隋朝。隋文帝基本上對北方的突厥保持完勝。不過隋文帝不是硬打,而是很智慧地利用突厥內部的矛盾來分化他,牽制他。這種做法其實更符合戰爭之道。後來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也顯得相當霸氣。如果不是後院失火,隋煬帝是很可能把強大的高句麗拿下來的。而且隋朝的國力是相當強盛的,甚至超過了唐朝。所以我把它排到了第三。
排在第二位的是明朝。明朝之所以排第二,一是他有強硬的軍事設施,包括九邊軍鎮和重修萬裡長城。二是明朝在國際戰事中很少有失敗。和蒙古人打和日本人打和西域諸國打,基本上都是勝利。而且形成一種萬國來朝的煌盛局面。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一句話: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只有明朝才具有這麼大的強硬和骨氣。不過明朝也有土木堡之變,以及最後被清軍打敗這樣的敗筆,所以明朝只能屈居第二。
(明朝軍隊,網絡配圖)
排在第一位的是秦朝。秦朝是一個很短暫的朝代,他唯一的一次國防軍事行動就是蒙恬帶30萬大軍北擊匈奴,打了大勝仗,匈奴閉聲閉氣不敢還手。有人覺得這樣不公平,因為秦朝的時間太短,若他長一點,被其他民族打敗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但是我為什麼要把秦朝放在第一呢?我的理由有三點:第一,秦朝實行了全民皆兵的方式,這種方式讓秦朝有能力阻擊任何敵人。第二,秦朝修建了萬裡長城。不要小看這一點,在沒有長城之前的夏商周三代,受到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是家常便飯。而秦朝在戰國基礎上修的萬裡長城,讓整個中國的封建時代都受其恩惠。第三,秦朝修建了秦直道,秦直道讓秦朝的軍隊具有強大的機動能力,這在冷兵器時代的作用是相當大的。有這三點,秦朝不排第一也難。不過我們也要一分為二看問題,或許正因為秦朝有這三點,讓它擾民太甚,最後快速滅亡。
(秦朝軍隊,遊戲配圖)
接下來,排在六、七、八、九位的,應該是唐朝、清朝、宋朝和晉朝。唐朝也是多次和親,不僅和北方的遊牧民族和親,還要和吐蕃和親。而且還打了好幾次敗仗。清朝雖然前期很強大,但是,後期被西方人打得找不著北,割地又賠款,喪權又辱國,這在我們民族記憶中,真是太沉痛了。宋朝被北方的遼宋夏金蒙追來攆去,實在窩囊。最後說晉朝。晉朝本來是有機會成為一個強盛一時的朝代的,但是就因為他它內部的紛爭及國防的差勁,讓北方胡人大量的湧入,讓中國亂成了一鍋粥,形成了長達四百年的亂世局面。所以理所當然的把他排在了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