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美國?芬蘭左翼要拆國家英雄元帥銅像

2020-12-22 戰馬堂

前面美國否定歷史人物、拆銅像的民粹風氣愈演愈烈,現在甚至吹到了芬蘭,被公認為」現代芬蘭之父」、「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芬蘭人」的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元帥(Carl Gustaf Mannerheim),被左翼聯盟認定是戰爭與壓迫的兇手,不應立銅像被紀念。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左翼聯盟的青年派,目前是執政的左翼聯盟的一部分,他們呼籲審查芬蘭城市的各種人物雕像,並希望移除與戰爭和壓迫有關的人物。其中包括戰爭英雄、前總統曼納海姆。

目前立在赫爾辛基市中心的曼納海姆銅像,是芬蘭雕塑家艾莫·圖基艾寧(Aimo Tukiainen)設計的作品,建立於1960年,高5.4(米),立在6.3(米)高的花崗巖基臺上。

青年黨聲明中表示:「現在是芬蘭考慮是否應該繼續在城市中間,立著頌揚戰爭與壓迫的紀念碑的時候了。包括曼納海姆元帥騎馬像、坦佩雷自由鬥士像(Tampere Statue of Liberty)和支持優生學的勞裡·塔赫科·皮卡拉(Lauri 'Tahko' Pihkala)也應該街道上拆除」。青年黨建議把移出的雕像,集合在一個島上建立「雕像公園」,還可能成為北歐的「文化勝地」。(會不會成為文化勝地我不知道,但感覺有點像墓地)

青年黨領袖利班·謝赫(Liban Sheikh)在聲明中說:「我們建議把芬蘭堡島(芬蘭堡島上有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軍事要塞之一,也是芬蘭最為重要及著名的景點),作為新雕像公園的地方,現在是時候將對暴行和偉人的崇拜從街道上移開了,記住,我們的過去並不需要吹捧歷史而不看他們的弊端」。

謝赫早些時候,對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拆銅像風氣表示支持,他還大聲疾呼芬蘭的「種族主義必須過去」。

左翼青年建議,在雕像旁邊放置告示牌,告訴人們完整的歷史和與雕像有關的事件,包括雕像者的爭議歷史。

謝赫所提到的自由鬥士像,是1918年芬蘭內戰期間的「坦佩雷戰役」(Battle ofTampere),由曼納海姆元帥帶領的芬蘭國民衛隊(俗稱芬蘭白軍),抵抗發動革命的芬蘭赤衛隊(俗稱芬蘭紅軍)的戰役,由白軍勝利,保衛了芬蘭免於赤化,於是曼納海姆督戰的坦佩雷山坡上建立自由鬥士像。

然而白軍在戰後處決了100多名投降的紅軍人物,因此長年以來,左派的芬蘭人一直認為這是傷痛,也多次破壞雕像。

至於勞裡皮卡拉,他也是芬蘭內戰期間的白軍軍官,不過他主要的事跡在體育,曾經是1908年夏季奧運芬蘭的田徑賽國手,之後也長期推廣體育教育。主張優學生是他較為爭議的部分,他認為優學生可以提供芬蘭士兵的素質。

爭議的主角,當然就是曼納海姆元帥,他既是芬蘭軍事家,同時也是政治家。在芬蘭還是蘇聯內部省時,他就因戰功而取得中將軍銜,到了芬蘭獨立後,內戰期間擔任白軍的軍事領袖,擊敗了芬蘭共產黨,確保芬蘭是共和制國家。在蘇芬戰爭期間多次重挫蘇聯。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成為芬蘭的總司令,當時芬蘭沒有加入軸心國(軸心國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但同意出兵攻打蘇聯,理由是取回蘇芬戰爭後,被蘇聯侵略的領土。然而隨著軸心國的敗亡,芬蘭沒能守住那些收復的土地。曼納海姆被推舉為總統(1944-1946年),負責與蘇聯和英國周旋,主持和平談判,終於使芬蘭不被視為軸心國從犯,也得到不被蘇聯入侵的良好條件,即使日後芬蘭不能加入北約,也在外交方面必須顧及蘇聯感受,但是芬蘭並不像東歐8國那樣,被蘇聯長期控制內政,所以多數的芬蘭人同意,曼納海姆已經為芬蘭做到最佳的結果。

即使芬蘭的左翼勢力認為曼納海姆是迫害者,但是多數芬蘭人都肯定他的貢獻,在死後半個多世紀的一次調查中,曼納海姆被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芬蘭人,被視為現代芬蘭之父。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曼納海姆博物館,被稱為「最接近芬蘭國家紀念堂的博物館」。

芬蘭左翼聯盟,是由共產主義人民民主聯盟、芬蘭共產黨和芬蘭婦女民主聯盟於1990年成立。該黨目前主張社會平等,被認定是強烈的女權主義者、反種族主義者。

相關焦點

  • 芬蘭竟然要拆國家英雄的雕像,也不想想要是沒有英雄,芬蘭早亡了
    英雄,是一個國家歷史中最光輝的記憶,也是一個國家堅強不屈的脊梁,英雄,是歷史天空中的最璀璨星辰,紀念英雄是所有人類的良知,相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不尊重自己的英雄,歷史虛無主義就會乘虛而入,就會陷入國家向何處而去的困惑。
  • 美國大騷亂與左翼思潮及美國之未來
    由明尼蘇達州黑人男子弗羅伊德被警員制伏期間死亡引發的美國騷亂現在基本平息了。這場因偶然事件引發,由左翼力量鼓動,進而席捲權美國的大騷亂,給世人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觀察、分析美國,也包括歐洲左翼思想特質的窗口。一、什麼是現代左翼的核心理念?
  • 霍布斯鮑姆 |認同政治與左翼
    在美國,聲稱自己是「美洲印第安人」或「本土美國人」的人的數量在1960年到1990年間幾乎翻了3倍,從大約50萬增加到約200萬,這種變化遠遠超出了標準人口學能夠解釋的範圍;順便說一下,由於70%的「本土美國人」與外族人通婚,使難以確切地指出在族性上誰是「本土美國人」。 那麼,我們怎樣理解這種集體「認同」,這種歸屬於一個初級群體的感情,它的基礎又是什麼?我希望諸位注意以下四點。
  • 美國左翼走火入魔,「政治正確」走向極端
    我們分析問題時要換位思考:美國警察執勤的難度、面臨的風險,遠高於其他國家,因為美國是個全民持槍的社會,這意味著警察在違法者面前可能也是一個弱勢群體,美國左翼喜歡反覆給人灌輸所謂的「政治正確」,但如果警察也搞這種「政治正確」去做踐行白左的聖母精神,說不定第二天罪犯逍遙法外的同時自己就要蓋上星條旗了。
  • 一位美國左翼數學家的時代與命運
    美國反種族主義左翼運動,千彎百轉到了2020年,已經匯成「政治正確」的巨流河,浪奔浪流,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 而五六十年前,種族主義在美國依然籠蓋四野,暮靄沉沉。 李·洛奇博士(Lee Lorch,1915-2014): 一名美國數學家,一位戰後左翼活動家。
  • 美國、芬蘭、以色列、澳大利亞、臺灣,這些地方真實的教育,你知道嗎?
    這是BottleDream的第143次推送文|田甜第一站:美國導遊:司圓直衷聲:第一位其實是一個大叔,這位大叔是一位年輕心態的同類,他對中國的語言非常感興趣,自己辦過一個方言的網站,叫做鄉音苑,我們很多國家的朋友是通過這個網站來認識他的。
  • 川普在總統山抨擊美國「左翼文化大革命」正在摧毀美國
    7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譴責了試圖推倒南方聯盟領導人和其他歷史人物雕像的「憤怒的抗議者」,並警告在總統山的數千名支持者說,抗議者試圖抹掉美國歷史。川普在描繪四位美國總統的著名地標下發表講話,他警告稱,美國社會中有關種族不平等的示威活動威脅到了美國政治體系的基礎。
  • 趙本山銅像遭損壞,景區卻不聞不問,網友:為何要建活人銅像?
    了解歷史的網友應該都知道,我國為了緬懷和紀念對國家起到巨大貢獻的英雄人物,往往都會建立一座雕像來供人參觀和致敬,這不僅能起到影響後人的作用,還起到了傳承與弘揚的作用,不過大部分的雕像或者銅像,一般都是已故的英雄人物,可在我國遼寧鐵嶺,竟然有一尊趙本山的銅像!
  • 芬蘭口罩能否破局?--新冠肺炎在芬蘭
    1912年4月10日,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從英國的南安普敦起航駛向美國的紐約。號稱「永不沉沒」,這話有點吹大了。一吹大話很可能就被打臉,這句話在泰坦尼克身上得到了驗證。泰坦尼克撞上了冰山,人們驚慌失措地逃生。既然號稱「永不沉沒」,那麼就不用考慮沉沒時的安全措施了。
  • 芬蘭總理髮推嘲諷美國「受俄羅斯影響」?系網民偽造
    據俄羅斯衛星網29日報導,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在自己的新書《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中對美國總統川普的政府進行了不利的描述。書中提到,川普曾詢問自己的幕僚長「芬蘭是不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報導稱,在美國社交媒體推特上的一名用戶發表虛假言論後,芬蘭總理桑娜·馬林被捲入了一場社交媒體醜聞之中。這位名叫林·皮斯(Lin Peace)的用戶表示,在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的書出版後,馬林開玩笑說,美國受到了俄羅斯的影響。書中聲稱,川普認為芬蘭仍是俄羅斯的一部分。這條已被闢謠的推文內容是,馬林曾說,「公平地說,我們對美國也有同樣的看法(美國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 芬蘭擬出臺電信安全法:不針對某一公司或國家
    12月7日,諾基亞總部所在的芬蘭即將出臺新的電信安全法,可能被用來將華為、中興等公司設備排除在該國5G網絡之外。芬蘭議會預計將召開會議,就旨在保護其網絡免受網絡威脅和間諜活動的法案進行投票。該法案沒有指明所針對的具體公司或國家,但如果有充分理由懷疑某些設備將危及國家安全或國防,該國將禁止「在網絡關鍵資產內使用這些設備」。
  • 這個冠狀病毒控制最好的北歐國家芬蘭,不可不知的28個真相!
    其實在很多西方國家,錢都是最好不要談論或者詢問的問題,這點是中國文化和其他地方文化一個很大的不同。因為在芬蘭,金錢被認為是私人物品。如果你來芬蘭拉普蘭旅遊,問一個Lappish 馴鹿的主人他有多少只馴鹿。這就像問他銀行帳戶上有多少存款一樣。所以,切記和芬蘭人交談不要涉及這個問題。
  • 「228事件」70周年前夕 臺南連拆兩座蔣介石銅像
    40年歷史的蔣介石銅像,21日晚10時則偷偷拆掉了位於玉井區中心圓環有32年歷史的蔣介石銅像。玉井區中心的蔣介石銅像2月21日被拆除。臺南市長賴清德於2年前宣布要撤除蔣介石銅像,加上今年適逢228事件70周年,因此臺南市府所管的20座蔣公銅像已於本月全面拆除。
  • 強敵環伺且孤立無援的芬蘭是如何保持國家獨立的?
    要是以一國平均每個月被殺害的國民人數佔國民總人口的比例來算,芬蘭內戰是19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發生之前,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內戰。這場內戰很可能會給這個年輕的國家埋下分裂的禍根,但幸好芬蘭國內勢力迅速進行了和解,倖存的左翼紅軍重新獲得了完整的政治權利,在1926年,一名左翼人士還成了芬蘭的首相。然而,有關內戰的痛苦記憶使芬蘭對俄國心存恐懼,因此影響了之後芬蘭對蘇聯的態度。
  • 古典音樂 | 《芬蘭頌》:芬蘭的第二國歌
    如作為基督教讚美詩來詠唱;以及非洲一短命國家比亞法拉的國歌「太陽升起的地方」。1963年春,美國德克薩斯州萊斯大學學生團體投票,用《芬蘭讚美詩》中的音樂,創建校歌「萊斯,我們的家園」。這首歌曲在1964年學校的畢業典禮上演奏,但從未被正式採用。
  • 在日本唱《義勇軍進行曲》:松山芭蕾舞團與日本左翼文藝
    出於對自身信仰的堅持,這些左翼青年也懷揣著要在日本推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想法,投身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偽滿洲國建設,甚至準備在當時的綏化縣實施「農業合作社政策」。不過這些左翼青年的嘗試都受到了關東軍的密切注視,自然也難以真正實踐他們的信念。1942年9月,關東軍憲兵隊就組織了兩次搜查行動,逮捕了44名滿鐵的「共產主義者」,不少人在嚴刑逼供下,為求自保而在思想上逐步轉向。
  • 美媒: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移走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銅像
    參考消息網6月22日報導據美聯社紐約消息,紐約市長白思豪當地時間21日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移走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一尊青銅像。多年來一直有人抗議,認為該銅像象徵著殖民擴張和種族歧視。報導稱,該銅像是1940年樹立的,位於博物館中央公園西入口處。
  • 「在芬蘭找工作真的太難了!」 外國人在芬蘭求職的血淚史…
    "人才促進計劃 "是一個跨行政區的計劃,旨在促進高級專家、僱員、學生和研究人員向芬蘭移民。該計劃旨在提高芬蘭對專家及其家人的吸引力。芬蘭政府目前的就業率目標是75%,這意味著要為勞動力增加8萬個工作崗位。"我很高興看到政府想要我們這些外國專家,但招聘方目前還沒有走上這個軌道。
  • 千湖之國——芬蘭
    芬蘭的湖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呢?這要從它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說起。芬蘭靠近北極圈,幾十萬年以前,芬蘭像今天的格陵蘭島一樣被冰層封凍著,這些封凍的冰層不斷地發生緩慢的運動而對地面產生巨大的力量,因地面的硬度不同,經過冰層運動的作用,會使地面變得凸凹不平。此外,巨大冰層本身沉重的壓力,還會使地面下陷,冰層越厚,地面下陷就越深。
  • 法國的左翼思想傳統及其在當代的逐漸沒落
    在1968年北越發動春節攻勢後,許多人意識到美國是在扶持一個根本不得民心的南越政權,抗議美國越戰的社會運動在全球範圍內席捲開來。在憤怒情緒的裹挾下,巴黎有部分學生在3月22日時向在巴黎的一些美國企業投擲炸彈物,隨後遭到警察拘捕。5月2日的楠泰爾大學的學生集會,它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抗議政府拘捕學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