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告別華為終於塵埃落定。對華為來說,或許是不得已而為之,是一次自我救贖。但是對於整個產業鏈來說,無論是上遊的零部件供應商,代工廠,還是下遊的代理商,卻都是鬆了一口氣。僵持的局面或將打破,供應鏈又將迎來大批訂單,終端網點也將再次門庭若市。
很多人認為,榮耀告別華為,對華為的形象不利,認為華為是經營不下去,才將榮耀出售,其實大可不必。華為的成功從來不是建立在虛名之上,華為有今天是一步步打下來的,是靠拼搏爭取到的成績。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離開華為單飛並不是沒有先例。2006年,華為將合資公司新華三的股權出讓給了3COM公司,雖然幾經易主,新華三今天依然擁有很強的競爭力,是國內計算、存儲、網絡領域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強將手下無弱兵,帶有華為基因的企業往往在市場上擁有極強的競爭力。華為技術實力之強早已得到證明,從通訊基站到智慧型手機,從麒麟晶片到鴻蒙系統,華為一次次走在國內的最前沿,扛起中國製造的大旗。同樣華為的管理和經營理念也被認為最具創造力。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沒有管理模式,如果要說有,那就是以客戶為中心。言簡意賅,任正非對華為的理念做出了概括,這也是對華為狼性文化的最好詮釋。不可否認,華為的管理已經深深印上任正非的烙印。應該說任正非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管理經驗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級經營理念。任正非的這些管理精髓都收錄在《眼界決定你的高度》+《華為管理法》中,跟著任正非,既可以塑造你的品質,又能學習到適合中國企業的管理真諦。
任正非具有極強的憂患意識,很早時,他就預見到美國對華為的打擊不可避免,尤其在關鍵晶片供應上對華為做出限制,這個時間大體在2012年,因此在這一年華為成立了2012實驗室,華為海思被賦予了保證華為糧食供應的戰略重任。
這一次,榮耀從華為分離,表面上看是華為手機業務在壓力下的無奈之舉,實際上卻包含著任正非對未來的預判和抉擇。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國內智慧型手機品牌已經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儘管目前還沒有做到全球第一,不過也是遲早的事。華為作為國內頂尖的科技公司,理應有更高的追求,而不是繼續在手機行業的紅海中繼續前行。從前段時間來看,任正非馬不停蹄,相繼拜訪了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國內一流的科研機構和高校,任正非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對華為的未來尋找出路。如果不出意外,下一個十年,華為會將更多的資源放在基礎研究領域。
榮耀單飛,對於手機行業來說,市場上又多了一個競爭者。這是一個打法與華為如出一轍的對手,市場上所有的對手都應該為此感到擔心,不管是三星還是小米,榮耀獨立後首先會在中低端市場造成衝擊,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或將面臨洗牌。
不過最該擔心不應該是手機行業,而是晶片製造以及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種種跡象表明,華為已經開始在這些領域布局,尤其是那些卡脖子項目,華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突破。輕裝上陣的華為能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