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佟分享丨演繹一個世紀的美學時尚!臺灣美學大師韓浩瀚:生活即美學,你所不知的「形象設計」

2021-02-07 大佟小議

臺灣面部美學及形象管理系統資深顧問及培訓講師,擁有20餘年資深經驗,曾任P&G寶潔集團、愛茉莉太平洋公司特聘顧問,LANEIGE蘭芝、MAYBELLINE美寶蓮、ANNA SU安娜蘇、CLARINS嬌韻詩等國際一線品牌教育培訓講師,主理《面部美學諮詢師》、《形象美學時尚》、《高效系統SOP管理》等,現任美途美程學院資深顧問及形象管理、美學諮詢、品牌教育首席專家講師。

 

【大佟分享】欄目今日吹來一陣國際時尚風,特邀臺灣知名美學大師韓浩瀚擔當主講,結合社會、經濟、政治、人文環境等時代背景,生動演繹從20世紀10年代長達一個世紀的美學時尚,而一個嶄新的角色將在美容業被撬動——「形象設計師」!



What is fashion?


它是時髦、流行的意思,某些理論學家認為,時尚是衣著品味的持續變遷,源起於文藝復興時期,其他人則認為法王路易十四時期的宮廷名媛的創新角色才是關鍵點,時尚研究呈現百花齊放的樣態。

         

時尚不只是裙擺長度、流行顏色和潮流配件而已,時尚是社會文化的一面鏡子,同時也反映內在自我零魂和獨特性。時尚體現了短暫的時刻,更將瞬間的美學和永恆理想相結合,它的本質就是一種表演藝術,並持續地與當代的道德及文化主題發生連結。
 


在維多利亞宮廷風猶存的1910年代,配飾繁複的帽子,強調女性曲線的塑胸,「十指不佔陽春水」的精美手套是這個時期的女性著裝標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 1910 年至 1914 年期間,歐洲經濟基本穩定。這一時期,裝飾藝術、東方文化以及俄羅斯芭蕾舞團元素的流行,促使服裝設計中也採納了不少相關元素。

 

1914 年之後,「Dress For All Occasions」理念風行,現代時裝初具雛形,此時提倡的著裝剪裁寬鬆:寬鬆的高腰身設計,在提升腰線的同時,自然懸垂;微微的燈籠袖,雅致的緻密蕾絲,無不透出自信的風範。



「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作家F.Scott Fitzgerald曾戲稱1920年代為「爵士時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與美國人民都感到應該享受來之不易的勝利,助長了物質主義的泛濫。在戰爭期間大量的婦女肩負起男人的工作,婦女們不僅僅屬於廚房和家庭,她們也是社會人,她們的新口號是「為今日而活」!

 

裙長縮短,繁瑣的裝飾被去掉,褲裝逐漸流行,富有機能性的男式女服在女性生話中確立,髮型也以男孩式的短髮為時髦。Art Deco的拼接、流光溢彩的面料、蓬鬆飄逸的羽毛披肩、下拉的腰線、搖曳的流蘇裙擺、為跳舞而生的「T-bar鞋」……無一不寫盡萬種風情。

 

值得一提的是,由Coco Chanel創作的小黑裙就誕生於1926年。


 

「三十年代是一個精神至上的年代,流行對過去美好的時光的回顧。」

 

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社會,前承經濟大蕭條,後啟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時期流行的「裝飾藝術」表現出了陰鬱、沉悶、和懷舊的審美傾向。

 

30年代女性理想的美麗是很直截了當,女孩應該是苗條的、有女性味、喜歡運動、充滿健康的氣息,服裝中廣泛用鬆緊帶及針織面料,拉鏈等,當時年輕女性都希望保持身材苗條,穿衣服也要求顯示出女人的活潑、健康。

 



二戰爆發,由於戰爭而導致物資短缺,1941年英國政府為此頒布了節儉條例來限制服裝風格、布料運用和服裝細節等。硝煙瀰漫的艱苦時期,牛仔褲、超短夾克、軍裝風格與墊肩元素尤為盛行,日常服裝更傾向於實用性。


二戰結束,整個西方社會百廢待興。一場由Christian Dior主辦命名為「New Look」的時裝秀開啟了50年代時裝新氣象。

 

時代的變化,結實、耐用、形式追隨功能的觀念,完全被奢華、表面鋪張、形式至上的發展取而代之,不但在時裝設計上出現了這樣的趨勢,在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上也都反映出New Look的表現精神。

 



60年代,男女平等文化革命的爆發,婦女最終拋棄了長裙和各種累贅裝飾,開始崇尚造型簡單的套裝和褲裝,大量的女裝男性化、男女服裝出現合一跡象,並在服裝界首次提出中性化服裝概念。

 

以「阿波羅」登月工程為代表的宇宙時代風貌,以拼接、拓印手法為主的普普藝術和以線條、幾何元素為主的OP藝術,還有Beatles帶動的復古風潮、頹廢式Hippies混搭成為當代時尚潮流。

 

而60年代在時裝上的重大突破就是mini skirt迷你裙的發明。



70年代初期的歐洲,經濟蕭條導致人們開始排斥過於奢華的時裝風格,返樸歸真成為法國時裝界的新風向,包含各地民族元素的嬉皮風盛行一時。


到了中期,受 David Bowie 等一眾流行搖滾樂手影響極深的時尚界將主流風格定位在了不斷變換和特立獨行上,風靡一時的朋克應運而生。




從80年代開始,奢華,明豔,健美,誇張的造型,昂貴的面料,進入了後巴洛克時代,而另一邊以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為代表的極簡主義也是相得益彰,而棒球外套成為當時的潮流爆品。




眼球經濟的大背景下,「美麗」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因素。在國際上,國家、企業、個人的整體形象設計已經是發展到相當成熟和普及的程度。在中國,經濟發展直接推動中國的形象設計從無到有,從知之渺渺的隱學到成為中國人注目的顯學,形象設計作為一個全新的產業及職業需求,得以迅猛發展,沒有比形象設計更能彰顯個人、企業甚至國家的文化。

 

形象設計已成為當代經濟、人文活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個人、企業乃至國家,都需要進行文化基礎上的形象設計與全面整合。因此,形象設計是二十一世紀的朝陽產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形象設計師這一職業誕生於歐美,國內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也開始出現形象設計人員。他們一般是從美容、化妝、服裝設計等其他職業中衍生而來,從業餘到專業,從擅長一門到注重整體,從整體風格上為顧客打造最適合個人的外在形象。


2016年8月10-12日,由美途美程學院主辦的《美學形象面部諮詢師》認證培訓研修班第一季在廣州召開,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諮詢電話:王老師18045098486

 

創建【大佟小議】的初衷,首先是對企業內部開放的一個互動平臺,以此與員工達成直接對話的深入連結;其次,作為一個從事美業24年的美業人,也願意在此分享自己的從業心得,以此回饋行業、反哺社會。


【大佟小議】,是一個絕對開放性的平臺,我願意同大家一起探討不管是來自企業內還是行業外的任何問題,通過理性思考與自由言論打造「共生眾享、有認知、有態度」的文化生態圈。


相關焦點

  • 跟著美學大師遊臺灣 | 12月「花現」生活美學之旅報名中
    ,一起分享學習成果,在生活美學中品嘗美食美酒。分享主題:從歷代人文生活傳承美學,人與物的美好關係食養山房——沒有微博沒有微信,連導演李安都要親自上山拜訪的生活美學寶地,這裡沒有菜單,只有主人為你設計好的一道道驚喜,讓你慢慢品嘗生活。往往提前一個月才能預訂得到。
  • 定製遊學丨IDF「走近大師」2018臺灣設計美學之旅 帶你觸摸臺灣設計的脈動
    TA就是祖國的寶島臺灣IDF「走近大師」2018臺灣設計美學之旅將於2018年9月25日-30日浪漫啟程這是一場褪去浮躁、回歸設計初心之旅,請跟我們一起去傾聽、去琢磨、去理解、去打破界定。IDF「走進大師」2018年度臺灣設計美學之旅,由廣州設計周攜手國際設計論壇(IDF)戰略合作夥伴大唐合盛瓷磚深化合作,繼「荷蘭遊學之旅」、「歐洲四國設計殿堂荷蘭、德國、比利時、法國遊學之旅」、「捷克&澳地利世界文化遺產設計遊學之旅
  • 2016ADM論壇丨陳俊良,從東方設計談到生活美學的「設計詩人」來了.
    自由落體設計董事長兼總經理,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產所博士。在他的設計作品中,屢屢看見由漢文字所延展開來的視覺之美,儘管構圖極簡,卻能清晰地傳達心中所欲,作品中留白的意境,引人深思。2002年以一件平面作品《久違了東風》,獲得法國國際海報沙龍展設計大賞,將東方美學推向國際舞臺。2004年又以「天圓地方」國宴餐具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將古典器物的精華之美融入當代生活,勾連起現代人對東方意象的緬懷與崇尚。
  • 美學與設計美學,他們之間的共同點與差異,你有了解嗎?
    歷史上的美學大師康定斯基認為,純粹抽象的造型語言表達純粹主觀的精神領域,他對美術抽象意義和寫實意義的分化研究對西方美術界影響頗深。人類探索美的歷程在整合了古代自然美學和18世紀啟蒙主義的社會美學後,經歷了追求外在形式到客觀功用的轉化,形成了二者之間互為關聯的現代美學的統一屬性。
  • 七天,臺灣人文美學之旅,開啟你的全新美學新世界
    食養山房、獨立森林、池上……當風景不僅僅是風景,臺灣也就不僅僅是你以為的臺灣。  ▼如何連結人文美學與設計的關係?如何發現文化的在地價值?又如何與設計共生共存?七天,上帝創造世界,七天,讓這些最臺灣的大師,引領你發現最美臺灣。
  • 誤入地產界的美學大師 實地集團如何做到「一個青島 三種美學」
    除了項目本身區位優勢之外,吸引購房者的還有實地海棠藍谷示範區讓人驚豔的設計,如今示範區儼然已成青島地標式網紅打卡地,來客紛紛拍照留念。事實上,這僅僅是實地集團在青島演繹的三種美學之一。除了海棠藍谷,實地集團近期打造的海岸新區薔薇國際以及地處即墨的薔薇熙岸,均為青島帶來了「實地式」的設計美學。
  • <臺灣文創之旅>遊學分享四丨好樣VVG,生活美學的實踐者.
    在時間的累積後,這是臺北的魅力,優雅而有底蘊,一如VVG十幾年來對生活美學的堅持和實踐。好樣餐廳丨VVG Bistro就著淅瀝瀝的小雨,我們穿過忠孝東路的小巷來到好樣的第一站:好樣餐廳。這個成立於 1999年,位於小轉角的驚喜,如果是匆匆路過,很容易忽略掉她。
  • 生活美學分享 丨3/30 有茶有故事
    這些天的網絡上瘋轉著一首歌,大致是這麼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  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那麼,什麼是美的生活方式呢?我想,100個人裡就有100個答案!100個人心裡也有100個不同的「詩和遠方」……冥冥中,一個極其偶然的緣份,文脈堂與遠在臺灣的陳惠琳老師結緣,且在初春之時,與她在廣州的有樂堂一同舉辦了一場公益的中醫養生講座。
  • 靈感|茶語大師茶空間,演繹東方生活美學
    表達東方美學對現代生活的意義探求古為今用的新視野茶語大師茶空間志在復興中國茶文化讓大師茶成為日常打造國人自己的商務社交新空間02INTERPRETATION詮釋-茶語大師茶空間的設計結合了儒家,道家,禪宗三家思想藉由當代、簡雅的設計展示將人文情懷融入多元化的藝術空間讓商務社交回歸詩意的從容引領一種雅致從容的商務休閒生活
  • 臺灣美學大師蔣勳 | 美與競爭力
    【美的啟蒙者】臺灣美學大師、畫家、詩人、作家。深厚的美學理論結合豐富的人生閱歷,兼具理性與感性,創作了跨界小說、散文、繪畫、藝術史、美學論述等多領域作品,啟蒙了華人世界對生活美學的新浪潮。過去的能依然歷久彌新地適用於當下,也許這就是經典。
  • 挖掘新時尚美學 與形象力創始人程成走進時裝周
    每個領域都貫穿著時尚的美,時裝周,作為時尚傳遞的載體之一,聚焦出當下的新時尚美學。從四大國際時裝周,到形象力所在的深圳時裝周,再到現在如火如荼的上海時裝周,,新時尚的美學在服裝、生活與形象之間展現。
  • 視頻丨大師茶櫃,一個你從未想像過的茶美學神器
    而大師茶櫃的問世,便是解決這兩個痛點的極好方式。我們幫你「一櫃藏天下」、我們幫你找到核心原產地極具性價比的茶與器。大師茶櫃,並不僅僅是一個茶櫃,而是為愛茶人士提供一套以茶為核心的東方生活美學一站式解決方案。內含自飲、待客所需的所有茶、器、物,並且每一件都具體到有著其製作者個人的背書。
  • 葉錦添 美學的力量
    在大師分享課現場,他向學員們展示了這部影片的紀錄片和長篇預告片。這是一部融合紀實與戲劇性的超現實電影,裡面出現的眾多人物都是生活在東倫敦的藝術家,葉錦添用其探尋搭建東西方橋梁的方法。同時,他也把「對藝術和世界的觀點放到這個語境裡,並給倫敦提供自我檢視的可能性」。在11月30日的跨界交流沙龍Future Talk中,葉錦添探討了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可能性。
  • ​榮安九龍壹號丨美學生活體驗館璀璨盛啟,藝啟九龍藝術人居
    壹號首獻 共成長綻放璀璨華章上午10點,榮安九龍壹號美學生活體驗館外早已門庭若市,數百組嘉賓與知名媒體朋友們紛紛應邀到場,眾人共襄盛會,一場融合了藝術與生活的美學盛宴正式拉開帷幕。丨現場活動圖丨參觀者們在九龍壹號×川美藝術家作品聯展的藝術長廊上流連忘返,五大川美新銳畫家的作品錯落有致地擺放在一旁,或生長、或靜默、或衝突、或和諧,引人入勝...美輪美奐的藝術畫像,趣味巧妙的美陳設計,共同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非同凡響的藝術世界
  • 有一種生活美學叫成都,2020中國設計大秀驚豔亮相
    慢生活、包容、休閒……這些獨具魅力的文化屬性讓成都與眾不同。這裡既有傳統的古樸典雅,又飽含熱情迎接新鮮浪潮,以古蜀文化做裡,以現代創意為面,構成了成都的生活美學。10月15日,由成都王府井、寬窄巷子聯合承辦的「2020中國設計大秀」在寬窄巷子東廣場驚豔啟幕。
  • 舒曼《詩人之戀》中的美學思想
    舒曼認為音樂是「心靈的流露」,持有以情為主、以樂傳情的美學觀點,視情感為音樂的靈魂,並將情感作為個人或是群體的某種精神生活的映射。 2、音樂與文學相結合,強調音樂內容的重要性。強調音樂內容的重要性,這是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家共同的美學主張。舒曼認為:「音樂絕不是供人娛樂,供人在茶餘飯後遣愁解悶的東西。它必須是一種更高尚的東西。」
  • 有一種生活美學叫凌宗湧
    凌宗湧 Alfie Lin以杭州富春山居花藝作品聞名並獲中國晶麒麟年度最佳空間花藝設計主角獎、臺灣陳設藝術菁英獎、臺灣室內設計大獎-空間裝飾藝術類TID獎。一直以來分享他在亞洲地區創作與生活體驗下產生的觀點,獨特的美學思維使他被譽為東方新花藝美學大師,作品見於杭州富春山居、杭州安縵法雲、W Hotel Taipei、ParkHyatt、PuliHotel與北京頤和安縵等知名國際酒店
  • 上海知名時尚美學機構——瀾化妝造型工作室
    瀾化妝造型工作室是國內知名原創形態美學塑造倡導者和引領者。瀾化妝造型工作室提倡」極簡主義化妝造型美學(Minimalism make up)」理念,借鑑歐美、日本等國家的流行時尚元素和國人體質特徵,量身定製屬於黃種人的的原創「美學「」美形「設計及服務。即「極簡化妝」(Minimalism make up),美學藝術回歸自然,去除當下花裡胡哨的雜色化妝形態。
  • 聶永真 ╳ 臺灣設計研究院|重塑公部門美學標準
    今年2月,創立於2003年的臺灣創意設計中心正式升格成臺灣設計研究院,不只是藝文界的大事,萬千民眾均拭目以待,在本地美感水平、國際設計趨勢不斷與時俱進的狀態下,這個匯集豐厚資源的機關,能否扮演更關鍵的推手角色,讓設計力無孔不入地滲透到生活之中,進而提升社會的鑑賞標準。
  • 中西方視角演繹的東方美學
    然而,去探討「中國風」這樣一個籠統而廣泛的概念,也並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但我們也可以一起來看看,東西方視角下不同表現的中國風。西方視角·瑰麗妖冶的綺夢Chinoiserie, 即中國式風格。18世紀及19世紀,一些來自中國或依據中國式風格而製作的藝術品、家具、珠寶等,在西方國家逐漸風靡起來。這些中國風的物品,充滿著繁複華麗的美學和異域浪漫,也充滿著對東方世界的想像和瑰麗幻夢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