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電影市場和工業體系的茁壯成長,這些年我們在大銀幕上見證了太多屬於華語內地電影的第一次,敢於在無人觸及的類型和題材裡開啟先河的勇敢者,往往都能得到觀眾的掌聲。
本周末,華語內地動作警匪片中第一部完全以特警為主角的電影終於上映,它是由丁晟執導的《特警隊》。
提到導演丁晟,熟悉他的觀眾想到的第一個詞八成就是「硬漢」,甚至他的大銀幕處女作片名就是《硬漢》,與此同時他還是和成龍合作最多的內地導演,而觀眾對他作品最熟悉的一部應該是《解救吾先生》。
這次的《特警隊》,依舊延續了丁晟粗糲、生猛、硬核、炸裂的風格,你幾乎每秒都能感受到雄性荷爾蒙從銀幕上噴湧而出,沒有廢話,全是乾貨。
這部《特警隊》,視覺上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燃!
影片一開始,便是一場北京鬧市區街頭的車禍場面,毒駕的肇事者在街頭引發連環撞車。這場短平快的猛料撞車戲,與另一邊凌瀟肅等特警隊員的日常射擊訓練交叉剪輯,讓人不禁感嘆,開場就玩這麼大,《特警隊》是真的硬!
其後的地鐵人質劫持營救,則放下視覺衝擊玩起心理刺激,在電影一開篇便讓觀眾直觀感受到了特警執行任務時最為真實的狀況,同時引出了特警隊和毒販的主線對立關係,並且將圍繞在賈乃亮所飾演的狙擊手身上的主要矛盾打好了鋪墊,神槍手在實戰中出現失誤所造成的心理負擔,也成為了影片最高潮的重要矛盾點。
這場人質營救戲也充分展現了《特警隊》是一部粗中有細的影片,在震撼眼球的視覺奇觀之外,影片對角色內心的挖掘,和導演對觀眾緊張心理的把控,都為其提供了更加內化的觀影樂趣。
打個比方,《特警隊》如果是個人,那就是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那種。不過話說回來,我最愛的還是《特警隊》的「猛虎」一面。
影片之中,導演以實戰與演習穿插的方式,為特警隊設置了一些在現實中幾乎沒有可能發生的動作舞臺,將兩支特警隊之間的對抗感渲染的很是到位。
比如狹窄客機內的突入對決,攝影使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稱視角和特警們的偵查裝備鏡頭,為這些動作場面營造了強烈的遊戲感,觀眾仿佛入局其中成為了參與者之一,每一顆子彈都像是擦著面門而過。
倉庫追車一場戲,影片用大量近距離的碰撞鏡頭,像觀眾展示了特警機動裝備面對日常汽車時的碾壓級實力,在這場戲裡觀眾平時生活中不可能得到宣洩的破壞欲能完全跟著電影被徹底釋放。
為了讓片中的每一場動作戲都足夠獨特,導演巧妙的在第二場大型演習裡,讓兩支好勝的特警隊甩掉裝備,全員赤膊上陣,來了一場硬碰硬、肉撞肉的肉搏戰,十幾人混戰一團,在地形分割下形成相互關聯又獨立分明的小戰場,觀眾跟著鏡頭的運動近距離觀賞每一個精彩時刻。
但演習畢竟是演習,觀賞性滿格,但刺激性還是不及實戰,畢竟觀眾知道演習的結果不過是勝負,而實戰則是面對未知的生死。也是因此,導演在幾場演習中加入了不少笑料,來增添影片的娛樂性,那些嬉笑怒罵的特警隊員形象,也隨之更加鮮活。
就連反派也是一個比一個有梗,比如因《越獄》而被觀眾熟知的「t-bag」羅伯特·克耐普,在片中還被設定成了曾成功在國外越獄的罪犯,此話一出影廳裡全場爆笑。
但要說影片最大笑點,還得是凌瀟肅被問「你怎麼穿的這麼騷?」
也是因為影片對娛樂性的重視,使得《特警隊》全程有著大量的動作戲卻也不會讓人覺得審美疲勞,整個觀影過程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輕鬆的,槍戰、爆炸、搏鬥帶給觀眾的都是腎上腺素飆升的振奮,沒有因持續刺激而疲憊。
為了增添《特警隊》的娛樂性,導演甚至鍾愛於讓片中演員們肆無忌憚的大秀身材,在特警隊員浴室對峙的一場戲裡,你甚至將會看到華語電影有史以來數量和質量恐怕都最高的肌肉裸男!
部分觀眾去看片前最好帶上一包紙巾,不過這次大概不是用來擦眼淚,而是用來堵住噴湧的鼻血!
即便如此,《特警隊》裡最具看頭的當然還是實戰大戲。幾十層摩天大樓的高空速降看得我汗毛炸立,四人倒吊懸掛外牆的一幕更是乾脆一瞬間令我緊張得大氣不敢喘一口。
影片高潮,導演將戰場放到了一座孤島製毒工廠之上,7名精銳特警隊員,對陣十幾個荷槍實彈的反派,營救被抓人質的同時特警隊員還面臨著通訊中斷、孤立無援等危險處境。
《特警隊》把整個工廠突入的前半段,拍得像一局警匪射擊遊戲,隊員們在地形複雜的建築內穿梭,找尋埋伏其間的敵人,每一個敵人的擊敗過程,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設計,而且對手不但在人數上有著優勢,火力也毫不遜色。
整場戲長達半個小時,動作場面從未間斷,拍攝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而且能夠讓觀眾全程保持高興奮度,令人在觀影結束後意猶未盡,著實精彩!
這樣一部從頭炸到尾的《特警隊》,毫無疑問是這個賀歲檔的第一動作大片,但在愉悅眼球的激爽娛樂體驗之外,《特警隊》還能帶給觀眾一種強烈的安全感。
當我看完電影走出影院,想到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一群這樣拼上自己性命在守護我們的人,心裡不由得升起了一陣暖意,而這一群一直默默守護我們的特警們,應該被我們更多地了解,也值得被我們更加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