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元旦那天,和好友們去看了《拆彈專家2》。儘管提前從網上知道了大體劇情,依然看得驚心動魄。
香港電影的那種感覺,回來了。
電影在一開頭,通過一幕設想的、很可能會發生的轟動爆炸場面,呈現了炸彈的巨大摧毀力。由此可見,拆彈專家這個職業的重要性以及危險程度。
劉德華在電影中扮演拆彈專家潘乘風,專業、堅毅。不得不稱讚他的拼搏,因為在電影中有非常多慌不擇路的逃命危險動作戲,各種奔跑、跨欄、跳躍、攀爬、跳車等。
潘乘風的搭檔是董卓文,劉青雲飾演。兩人在工作中非常有默契,無論是拆炸彈過程中的動作、語言以及信任,還是思想上的理解。
兩人坐在去出任務的車上,董卓文的手機進來一條信息,內容是關於他的媽媽確診肝癌。他看了後沉默,遞給潘乘風看了一下。
潘乘風沒有出聲,用頭示意他回去。他搖了搖頭,然後兩人都不說話。
到了拆彈現場,潘乘風和董卓文配合完美,順利完成拆彈任務。潘乘風讓董卓文先走(去看生病的媽媽),自己善後就行。
董卓文出到屋子門口後,潘乘風聽到貓叫聲。原來是一個貓被困在柜子裡,他就把貓救出來。沒想到,就在那隻貓站立的位置,還埋了一顆炸彈,然後爆炸了。
在這次爆炸事件中,潘乘風失去了一條腿,董卓文也受了傷。可能也有警員犧牲,因為在潘乘風病床的床頭柜上,擺著幾位隊員的合照。並且潘乘風和董卓文說話後有對著照片看了一下,不知道理解得對不對。
受傷後,潘乘風在人前沒有流露過沮喪與氣餒。他非常努力地進行復健,各項體能測試都超過警隊的要求。他隨時準備著證明沒有了一條腿也不影響拆彈,滿懷期待地等著回到隊裡。
但是現實給了他無情的一擊,上級無需看他的體能測試結果就通知他不能歸隊,因為他已是殘障人士。上級對他的安排是,可以任他選擇去哪個部門做文職工作。
潘乘風不肯接受安排,心中有憤怒的他在給他和董卓文頒獎的儀式上拉了條橫幅,說警隊忘恩負義,用完就棄。
他做出這番舉動之後,別人對他的耐心漸失,認為他性情大變。董卓文說他,你現在是瘋了。女朋友龐玲說他,你現在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五年後,潘乘風昏迷在一個爆炸案的現場,被警方作為嫌疑人控制。
甦醒後,他失去了記憶,無法判斷別人說的話是真是假。於是,他開始了逃亡。
前女友龐玲已經成為警方的核心成員,得知潘乘風的身體情況後,她向上級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讓潘乘風相信自己是警方的臥底。
實際上,潘乘風已經成為了恐怖分子組織「複合會」的核心成員,教人做炸彈,策劃爆炸案。
經過心理學專家和醫學專家的介入,潘乘風對龐玲有了一點記憶,並且對她持有信任。於是,他同意繼續完成任務。
回到「複合會」的潘乘風,發現了破綻,知道龐玲在騙他,意識到自己不是臥底,而是恐怖分子。於是他選擇拿下手腕上的錄音追蹤手錶,與警方失去聯繫。
但是當他在監控裡看到恐怖分子是如何對正在拆彈的董卓文以及其他警察進行槍擊,他的眼裡充滿了淚水。然後,他選擇重新戴上了錄音追蹤手錶。
劉德華在電影中的演繹很到位,特別是潘乘風這個人物的情緒轉變。得知無法回到拆彈隊伍的憤怒與不甘,康復時的信心與堅韌,失憶後的茫然與冷靜。
失憶後,他說過幾次,說他分不清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他說過不知道自己是誰。
當「複合會」的幕後者馬世東知道他想阻止爆炸計劃後,將他困在屋子裡。兩人對峙時,馬世東回憶了兩人從小認識的情分,還告訴潘乘風,這個「複合日」的大爆炸計劃是潘乘風策劃的。
潘乘風只是執著地、一遍遍地喊叫,我要停止恐襲!我要停止恐襲!
潘乘風多次完成高難度的拆彈任務,為了挽救市民的生命甚至可以捨棄自己的生命,其事跡屢見報端。
拆彈專家,是他深感榮耀的身份。他與龐玲初相見時,笑著自豪地說:我是拆彈專家。
遭遇變故,他以為通過超標達成測試要求,就能一切回到正軌。現實並不能如他所願,他憤怒、不甘、不理解,認為瘋的是這個世界。
或許大多數人在掙扎無果後,會選擇接受安排,帶著過往的榮耀,從一線轉去做文職。較少像潘乘風這樣,憤怒離職,劍走偏鋒。
潘乘風這個角色不是完全的正面形象,亦正亦邪,但是看得人心疼。正如董卓文在得知警方的計劃後,他對上級說,當初為了不背責任而放棄潘乘風,現在又讓潘乘風去送死。他對龐玲說,你還真是為了破案什麼都做得出。
爆炸的大場面,追趕的動作戲,緊張的氛圍感,警隊的默契度,《拆彈專家2》都有香港警匪片的那個味。目前它在豆瓣有二十多萬人評價,得分7.9,認為還可以再高點。
2021年1月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