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你們一個問題,誠實作答:女孩有紋身,是不是不正經?
想必大部分人,第一眼看到有紋身的姑娘,都會把其自動列入壞女孩行列。
大部分男生應該會這樣想:這女的夜店什麼的怕是沒少去,還不知道被睡過多少回了,肯定不是什么正經姑娘。
大部分女的可能會這樣看:這女生的紋身很酷,可媽媽說了,好女孩從不紋身。
別笑,這就是日常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我有一姐妹,因為喜歡所以在後背文了朵花。可自從她有了文身之後,差點被這個世界拋棄。
她的紋身不僅嚇退了很多男人。更甚的是,連她父母都覺得她不再「純潔」。
她跟我說,她文身後,她媽問過她一個問題:「你老實告訴我,你究竟在外面做什麼工作?」
我著實為我那姐妹感到悲哀,但像她這種遭遇,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因為,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一直都是這樣看待女性。他們想用振興壯大「刻板印象」的方式製造一批符合行業標準、大眾審美的女性。想用一種來自外部的集體壓力迫使女性妥協。他們要求女生們必須潔身自愛,不能有紋身、不能穿著暴露、行為出格。
必須賢惠、柔弱、體貼、感性。她們不需要事業有成,只要最後回歸家庭,相夫教子,做成功男人背後那個賢良淑德的女人就好。所以在刻板印象裡面,大部分女性被剝削了選擇的權利。無論是從外部的選擇限制,還是內部的自我意識。
我曾經問過我的男性朋友,女生如果抽菸喝酒紋身是不是就是壞女孩,大多數人給我的答案都是,不應該依照一個人的外表或者外在表現出來的東西去評判一個人,如果她內心是好女孩,她還是一個好女孩。可是現在有幾個人不是通過別人的外表或者外在就給一個人下定義?
大人們喜歡溫文爾雅善良大方勤快的女孩,看到一個女孩抽菸喝酒紋身染頭髮穿得不一樣就說三道四,現在人對別人的評價都局限於外表。但就是有一些人喜歡外表張揚內心溫暖。有的女孩不抽菸不喝酒不紋身,但是唯利是圖刁蠻刻薄,欺軟怕硬滿嘴謊言,出門不佔便宜就算倒黴,到任何場所都插隊,隨地吐痰,如果這樣都算是好女孩,我更欣賞那些重情重義的紋身女孩們。
波伏娃說,女人的不幸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由於外部壓力的滲透蔓延,很些女生已經習慣了被刻板印象左右影響以及以此為榮。
像我上面提到的,好女孩們會自動和文身的壞女孩撇清關係,拉開距離。沒有紋身的好女孩們因為順應了世俗目光,所以在和有紋身的壞女孩的對比中,她們輕鬆便能獲得優越感。「女性應該回歸家庭」更被視為傳世價值觀,一代代傳承延續在很多女性的骨子裡。
現實中,我卻知道不少文身的好姑娘,在西安,之前的同事W,腳踝處有個小小的紋身,是一個三角形。她說,三角形代表著穩定,她想要自己的生活能夠穩定一點。W到現在沒談過戀愛,約炮聊騷這種事情也沒幹過。每天中規中矩,工作兢兢業業。
在長沙,一個乞丐在太平街賣藝,用腳趾夾著筆寫字作畫。一個女孩走過去,放了張紅色鈔票在盒子裡,走了。我瞥見了她手上刺了一個麋鹿。
在奈及利亞,一個兩歲的小男孩被家人認為是災星,遺棄了他。後來,一個丹麥女人收養了他。網上流傳的那張女人給男孩餵食的照片上,女人大腿有不少紋身。
像最近被爆的「朱雨辰事件」:明星朱雨辰因為媽媽多次幹預自己的戀情而被迫分手。媽媽幹預朱雨辰戀情的原因是想讓他找一個顧家的「賢妻良母」,而朱找的那些女朋友,因為不符合要求所以必須被淘汰。朱媽媽「言傳身教」地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家庭和兒子,所以她極力推崇女性的這種「獻身精神」。既然大家都說這是對的,那我就應該這麼做。這種觀念和行為儼然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內部意識對外部選擇限制的自我妥協與麻醉。
這讓我想到了美劇《使女的故事》:在不遠的未來,核戰帶來的汙染導致婦女生育率大幅下降。在一個權力被各區大主教把持的國家裡,有生育能力的婦女則被訓練成使女,派到大主教家裡,輪流為他們生兒育女。被當做「生育機器」的使女們毫無人權可言,但大部分人卻選擇了沉默和忍受。這部劇雖然是是科幻預言劇,卻也精確地切中一部分現實中很多人把「男強女弱」視為自然規律。但總會有力氣小過女性的男人,也總會有比男人厲害的女人。
因為有例外存在,「男強女弱」的規律自然就不能處處適用。
女孩子不必為了滿足某些人的要求而必須怎麼做。每個人都有權自主決定以符合自己意願的狀態存在、示人。而不是因為身份性別種族等等原因而被任何勢力壓迫。
女性是否幸福,跟回歸家庭與否無關;女孩子紋身跟正不正經無關;女孩子穿什麼衣服、怎麼穿,也不是她們活該被侵犯的理由。說「女性該怎麼樣不該怎麼樣」的那些人,其實根本沒有任何立場和資格。別人都沒有因為你見識短淺、口出狂言就當下判定你是一個垃圾。你又有什麼資格僅憑一些個人之見就對別人指手畫腳?互相尊重懂不懂?
我一個同事的的女兒十八歲那天跟媽媽提的第一個要求是:媽媽,我可以去紋身了嗎?她是一個很傳統的人,內心頓時很恐慌,可是她不能阻止她,因為她已經18歲了;
結果女兒紋了她的名字在胳膊上,她看到之後感動的哭了;後來女兒陸續又紋了幾個小紋身,也都是爭取了她的意見之後紋的;而且,紋身並沒有影響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她仍然是從前那個聰明、上進的孩子;你覺得這樣的紋身女,是壞人嗎?
《使女的故事》裡,女主「瓊」在季末撕下了她小白兔的面具,開始帶領使女們反抗強權。她在劇中說:沒有什麼會一瞬間改變。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你還未發現不對勁時就已經燙死了。避免燙死,我們該先掙扎一番。
雖然這個社會對女性有些苛刻。每次只要我們為求尊重發出一點吶喊與掙扎。只要稍微有那麼一兩個人有異動,說出一些離經叛道的話出來。都會被視為宣揚女權。但我們只要知道,我們想發聲不過是厭煩了活在世俗眼中、別人嘴裡。我們追求平等,就像人需要「直立行走」一樣正常。我們拒絕標籤,是因為我們希望能夠自由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大聲講話、爭取權利,跟我們是男是女無關。
所以,那些就算是在沒有清醒自我意識之下,也習慣於用女性的身份為自己開脫的女孩子們該清醒一點了。
今天有人告訴你,「女孩子要像女孩子的樣子,紋什麼身!」,明天就會有人勸告你:「女孩子就該找個人嫁了,踏踏實實的過日子。」
人生不該有那麼多的統一標準和固定模板,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去蹦一次迪,通宵打一次麻將,去草原騎一次烈馬,去大海看一次鯊魚........偶爾任性下,這樣的人生才叫酷!
人生苦短,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不相關的人身上。一個人,連自己都不能討好,那又怎麼去討好這個世界?
在自我力量尚未耗盡之前,別再讓身邊的「刻板印象」繼續折損和剝削你的生命值。那些讓你「不必奮發向上」的人並不能給你提供圓滿的歸宿。回歸家庭和結婚生子也不一定是你唯一的人生設定。
姑娘,你要記住:喝酒可以,但別大半夜和男人出去喝得爛醉;紋身可以,只要別全身印滿各種FUCK就行;煙,別抽。容易上癮,而且傷身。
別再順水推舟,跳出圈子,聽聽心裡的聲音。是時候做做自己了,為自己活著,別被「俗人」打垮。像《邪不壓正》裡的關巧紅一樣勇敢獨立起來吧。解放被裹束雙腳的過程可能會有點疼。但一定值得。
畢竟屋頂上的風光,遠是那簷下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