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是想通過淘寶平臺查詢商家相關工商證件的,竟被告知個人店鋪並不要求提供工商營業執照。」市民黃先生日前向上遊新聞熱線966966/上遊新聞APP表達了自己疑惑:「若當真在網際網路平臺可以無證經營,消費者權益的保障在哪裡?」
網購麵條機被要求線下交易
今年5月初,黃先生通過淘寶網購平臺,看上一家店鋪的麵條機。在與商家溝通時被要求添加私人微信,並通過微信轉帳支付了1500元定金,約定10天內發貨。
△ 店鋪頁面未顯示「工商執照」。
到了6月上旬,終於盼到麵條機被配送至重慶物流中心的黃先生,再次被商家要求以微信轉帳方式支付5000多元尾款,「或去物流中心自提時把錢交給物流公司也行。」黃先生擔心,自始至終都未在淘寶平臺上留下交易記錄,「萬一有質量問題找誰去。」
投訴被告知無需營業執照
忐忑的黃先生遂向淘寶平臺求助,希望平臺可以提供商家的工商營業註冊等相關信息,「但客服卻告訴我,個人店鋪並不強制要求提供工商營業執照,那不相當於無證經營嗎?」
黃先生又將此事反映至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監管局同樣回應稱,被舉報網店屬於從事網絡商品交易的自然人網店,根據《電子商務法》相關規定,無法認定其無照經營。
△ 餘杭區監管局回應。 受訪人供圖
由於著急使用麵條機,黃先生最終選擇前往物流中心自提並向物流公司支付了尾款。「目前機器還在調試中,暫未發現任何質量問題。」但黃先生依舊疑惑,在網購幾乎全覆蓋百姓生活的環境下,「個人賣家真不需要任何登記備案嗎?出了問題消費者又該如何維權?」
獲取賣家信息需提供訂單號
記者注意到,淘寶平臺上的賣家頁面,部分商鋪已籤署消保協議,並可查看工商營業執照,而有一些商鋪的後臺頁面卻沒有相關查看選項。
△ 有工商執照的店鋪信息。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淘寶客服核實為何會有此現象,客服人員解釋稱,帶有營業執照的通常都是企業店,而個人店鋪則不會強制要求提供。「但我們會搜集個人賣家的相關信息作登記備案,如申請人姓名、註冊地、身份證號等。」
該客服人員表示,消費者若需要賣家的相關信息,必須是在線上有訂單產生,並提供相應的訂單編號等交易記錄,淘寶後臺審核屬實後,才能將賣家信息披露。「類似私下的線下交易,淘寶後臺無法核實消費者投訴的真假,所以是提供不了賣家信息的。如有糾紛產生,消費者與商家只能先自行協商處理。」
△ 淘寶賣家信息披露流程。
律師:消費者切勿隨意私下交易
黃先生的質疑是否合理?重慶立源律師事務所律師溫霏霏表示,根據《電子商務法》第十條的相關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除外。
「也就是說個人註冊網際網路店鋪進行零星小額交易可免於工商登記,零星小額指的是個人經營交易的頻次低、金額小,法律已要求平臺對其身份進行核驗,可不要求其必須辦理登記。」溫霏霏解釋稱,「但這個零星小額到底是指一個月多少交易額,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暫未作出具體規定。」
溫霏霏認為,消費者若購買個人店鋪商品,又發生質量瑕疵的,可先要求淘寶客服介入維權,並保存好相關的維權證據,如交易信息、訂單信息、旺旺聊天記錄、物流單號及可以體現出質量問題的照片、視頻證據,「如果協調不成的可向法院起訴索賠。」
「交易中消費者若發現店鋪的可疑行為,可立即向電商平臺投訴核實,若店鋪經營者確有違反《電子商務法》規定的,消費者也可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溫霏霏建議,隨著網絡購物、網際網路交易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模式。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電商平臺進行交易,切勿隨意通過例如微信、QQ、論壇網站等第三方渠道私下交易,以免遭受財產損失。
上遊新聞記者 陳驊 文/圖
上遊新聞報料熱線、渠道:966966、上遊新聞APP報料。新鮮事、感人事、不平事,歡迎告訴上遊新聞。新聞線索一經採用,酌情獎勵。
長按識別二維碼 閱讀更多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