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家駒同在一支樂隊,是莫大的幸運。
從詞曲唱到編曲,他全程主導,你連說話都省了,他一個人全包了。
與黃家駒同在一支樂隊,是莫大的不幸。
就算你有滿身才華,也只能心甘情願地蹲在陰影裡,他的光芒太閃耀。
叫好的歌,家駒創作了大把。
如Brain Attack、Long Way Without Friend、Myth、Dead Romance兩部曲等。
叫座的歌,他可以批量輸出。
如海闊天空、真的愛你、灰色軌跡、光輝歲月、大地、長城、誰伴我闖蕩等。
在Beyond樂隊裡,家駒是隊長,也是公認的靈魂。
1993年,家駒在日本意外離世。
Beyond遭逢出世以來最大的劫難。
那位恐怖的全能型隊長突然沒了,三子的處境猶如泰山壓頂。
家駒在的時候,他一人吸引了外界的大多數目光,很少有人去觀察和比較三子的音樂功力。
可家駒一走,情況截然不同了。
其餘三人仿佛瞬間暴露在聚光燈下,一時間,每人身上的優缺點都被放大了幾百倍。
與此同時,歌迷和媒體的疑問接二連三砸過來。
誰能接任隊長一職?
誰的歌曲更有賣相?
還招不招新的主唱?
誰有能力扛起Beyond這面大旗?
……
在被這些疑問轟炸了6年後,1999年,三子宣布單飛。
平心而論,無論是三子時期,還是單飛之後,他們的音樂依然出色。
只是人們太熱衷對比和亂戰,而忘記了欣賞作品。
捨本逐末。
拿黃貫中來說,圍繞著他,歷來存在很大爭議。
喜歡的特別喜歡,討厭的特別討厭。
兩極分化嚴重。
說到底還是判斷標準的問題,如果你非要以顏值、性格、著裝、家庭、訪談等指標去衡量一位音樂人,那我也沒辦法。
在我這裡,衡量的標準很簡單,只看作品。
作為一名音樂欣賞者,想深度認知一位音樂人,最佳途徑永遠只有一個。
那就是他的作品。
在家駒走後,短短幾年時間裡,黃貫中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他的旋律、歌詞和演唱,自然,自我,孤傲,硬氣。
對藝術搖滾、民謠、放克、重金屬、迷幻等曲風的涉獵和融合,亦十分出彩。
比如今天要賞析的這首單曲,「In The Name Of Rock」,就是一首牛作。
出自黃貫中2011年的個人專輯《A小調協奏曲》。
為什麼提前分享如此靠後的一首歌?
因為它個性得簡直不像話。
在黃貫中的音樂生涯裡,若論氣質之囂張,節奏之誘人,無出In The Name Of Rock之右者。
我知道,這首歌偏冷門,聽過它的人不多。
希望通過今天的欣賞,為你的歌單裡添加一首好歌。
In The Name Of Rock,明顯弱化了旋律,節奏是不二的核心。
貝斯、電吉他和鍵盤,各自沿著短促的旋律行進,律動感極強,具有典型的放克特徵。
但它又與傳統的放克玩法略有不同,鼓點和貝斯線並不過分突出,而是與電吉他和鍵盤平起平坐。
更像是改良款的放克。
所有樂器分工明確,默契呼應,目標只有一個,營造出無比「嘚瑟」的節奏。
一個身穿皮衣戴著墨鏡的男子,一邊跳著奇特的舞步,一邊悶著嗓子向你訴說他與眾不同的人生態度。這是黃貫中獨有的冷酷範兒,拒絕偽裝,不解釋不跟隨,全曲瀰漫著一股傲然睥睨的氣質。聳動的節奏一波波湧來,魔性且有趣。演唱部分完成得恰到好處,慵懶不屑,深沉兇狠。有兩個小亮點值得一提,一個是電吉他睜開惺忪的睡眼,發出幾聲長長的獰笑,另一個是驟停的收尾方式,手起刀落乾淨利索,仿佛一個面無表情的人猛然轉身離開。人,冷傲到冰凍空氣。歌,攻擊力異常彪悍。人歌合一。
找一把改錐,將這首歌拆散,把旋律、歌詞、節奏、演唱、樂器等分開擺放,然後再拼起來。
拼裝的時候,你會發現簡直難如登天,無論如何也拼不回原樣。
因為原作的各個部分做到了極致協調,一種恰到好處的協調。
一旦動了哪裡,那種「嘚瑟」的藝術美感就會大打折扣。
歌詞也別錯過,語不驚人死不休。
我挑出幾句說一下。
我只要一件擋雨風衣。(對物質的追求不高)
我不要裝作一個紳士。(偽裝?抱歉做不到)
我的愛只有一個size。(不亂愛更不會放縱)
我的痛只有一隻中指。(視挫折痛楚如無物)
這詞寫得既個性又亮眼,堪稱神來之筆。
In The Name Of Rock的演唱、歌詞和節奏,足可令黃貫中笑傲江湖了。
人生態度,決定著人的氣質。
再過兩天,黃貫中將滿56歲。
以一身冷傲和堅硬走過了56年,他值得囂張的絕不僅僅只有音樂。
還有很多。
靠著彈吉他,成為Beyond主音吉他手。
香港第一吉他手,世界幾大吉他手,這類的稱號就別看了,免得迷失心智。
Beyond吉他手,這就是最好的稱謂了。
黃貫中的吉他演奏,很有看頭。
不管是錄音室作品,還是演唱會上的表現,都頗有味道。
他和家駒一起,給歌迷留下了無數經典旋律和畫面。
彈吉他時的黃貫中,跟他的歌一樣,冷酷到底。
好像很多吉他手同時還喜歡畫畫?
國內國外都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黃貫中12歲彈吉他,但在彈吉他之前就開始畫畫了。
他自己也說:「玩音樂30多年,但畫畫有40多年。」
看來音樂和美術,一定有某種相通性。
黃貫中的畫並非票友水平,據說可以賣到七位數。
果然夠囂張。
狗,是他經常常畫的對象。
黃貫中愛狗是出了名的。
更因犬結緣,娶到了紫霞仙子朱茵。
黃貫中和朱茵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兩人都喜歡養狗。
朱茵撿到了一條狗,看到尋狗啟示後,才知道是黃貫中的愛犬。
由於兩人都愛養狗,自然共同語言很多,關係也越來越近。
2012年,黃貫中48歲,朱茵40歲。
在14年的戀愛長跑後,終於成婚。
能娶到一代人記憶中的女神,黃貫中也直言自己好運氣。
這好像不光是運氣吧?這已經十分猖狂了好嗎。
1999年,黃貫中和朱茵拍過一部電影,《生命揸fit人》。
按時間算來,當時兩人剛剛戀愛。
說到電影,黃貫中就有點不靈了。
截止到現在,他一共拍過18部影片。
其中能稱為佳作的幾乎沒有。
看來想全面通吃是很難的,還是彈吉他和畫畫更適合他。
值得推薦的片子有:《莫欺少年窮》、《吉星拱照》和《生命揸fit人》。
電影裡的黃貫中,經常扮演痞子和問題少年的角色,與他留給人們的印象很搭。
擅長的,笨拙的,都試過了。
榮耀的,失意的,都經歷了。
悲傷的,幸福的,都嘗遍了。
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也不管周遭如何變化,黃貫中的性子,依然我行我素冷傲死硬,基本上沒有過什麼改變。
從外到內都沒變。
我曾假想過好幾個結果。
黃貫中因為痛失家駒,從此一蹶不振,對音樂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為了熱度,他無奈地向市場低頭,專寫出一些迎合性的歌。
將家駒生前的demo,翻出來一一編曲發行,不再有其他新作。
幸好上述這些假想都沒有發生。
因為他的性格不允許,他對藝術的高標準要求不允許。
另外他知道,他的知己黃家駒也不會贊成。
如果Beyond是一棵大樹,那麼黃家駒和黃貫中就是這棵樹上分立左右的兩個杈,彼此同氣連枝葉蔓相挽。
儘管兩人性格不同,但內在的氣質和精神,從始至終一脈相承。
打不死,壓不垮,只做自己,冷傲一生。
他們是真正的搖滾英雄。
外冷內熱的人,向來不受人待見。
但為了讓別人待見而委屈自己,那才是活偏了。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呼倫貝爾頂級特產牛肉乾
一路有家駒微信公眾號,由成蹊創立於2015年,本平臺為懷念一位傑出的音樂人而建。始於他,止於全世界。每月十號為「一路有家駒公益日」,捐款已進行53期,累計捐出現金47345.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