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燦爛人生》由義大利導演馬可圖利奧吉歐達納執導,阿拉伊西奧博尼,盧伊吉洛肖卡主演。這部電影於2003年6月22日在義大利上映。2004年,獲得第48屆義大利大衛最佳影片獎,豆瓣得分9.4分。由於這部電影持續了六個小時,分兩部分在電影院放映。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義大利普通六口之家,從1966年到2000年的社會和家庭變遷。主角是尼古拉斯和馬迪奧,這個家族的兩兄弟。他們年輕時,兩人在羅馬大學讀書。他們有著相同的夢想、愛好和人生目標。
文學碩士。他衝動易怒。他喜歡和尊重激進詩人,這與期末考試考官的意見不同,最後放棄了考試。相反,他的弟弟尼古拉斯主修醫學,和藹可親,考官非常欣賞他。他以高分通過了考試,希望畢業後,他能到任何地方,充實自己的簡歷。
馬迪奧在實習中救出孤獨症女孩佐珍後,兩兄弟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人生道路。馬迪奧棄筆從軍,選擇做一名反暴君和一名好警察,而尼古拉四處遊歷,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醫生。
在1966年的末尾,佛羅倫斯發生了大洪水。尼古拉嫁給了有天賦的茱莉亞,而馬迪奧則嫁給了樂觀的米拉攝影師一見鍾情。他們的感情經歷了社會動蕩的考驗,但由於性格和政治觀念的不同,他們的生活經歷也大不相同。
據說這部六小時的電影上映時有票。有些人寧願站著看。影片情節涵蓋了近現代義大利發生的許多事件,包括上世紀60年代末佛羅倫斯的洪流、上世紀70年代西西里人與黑手黨的對峙、70年代都靈的藍領工人運動、80年代米蘭的學生運動和恐怖襲擊以及90年代的文藝復興。
影片講述了義大利長達40年歷史對不同人群生活軌跡的影響,使觀眾對當下社會進行反思。所以今天,我將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電影價值」和多維度開始分析這部電影。在本文的第三部分,筆者將結合影片的情節和自己的觀影體驗,談談影片所帶來的人生哲學。
0101敘事結構:導演以精神病人佐珍事件為主線,讓兩兄弟以自己的方式找到燦爛人生的正確答案,並以尼古拉的妻子茱莉亞為輔助線闡釋認知生活方式
① 對燦爛人生-以柔克剛的正確答案,如果你想快點,你將無法到達
影片中,馬迪奧在實習期間遇到了接受精神病院電擊治療的佐珍。他偷偷帶佐珍離開醫院,想帶她和哥哥一起回家。但他家鄉的父親佐珍不想離開她。終於佐珍被警察找到了。兄弟倆看著警察把佐珍帶走。哥哥在車站的告別是以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
馬迪奧毅然參軍,成為政府的信徒。尼古拉斯成了週遊四面八方的旅遊學者,通過經驗增加了他的醫療經驗。在佛羅倫斯的洪水中,兄弟倆相識了很短一段時間,但兄弟倆知道對方和自己不在一起,然後又分開了。
尼古拉繼續致力於醫學以幫助更多的精神病人。有一次,他遇到了當年獲救的佐珍,彌補了自己的罪行。後來,他在了佐珍和許多幫助像佐伊珍這樣的病人。脾氣暴躁的馬迪奧在暴力下成了囚犯。他因一時衝動的錯誤而被免職。然而,當談到巴勒莫時,他的性格卻一成不變,這導致了他職業生涯中的許多挫折,最終使他灰心喪氣。
在巴勒莫中,他遇到了一個女孩米雷拉,但由於自卑,他以弟弟尼古拉的名義愛上了米雷拉,後來被米雷拉曝光。除夕夜,因為家人和米雷拉不理解,最後選擇了自殺。
馬迪奧用最激進的方式來對抗這個世界,最後被世界打敗,淹沒在長河的時間裡。而他的弟弟尼古拉斯則選擇以溫和的態度試圖改變這種狀況。最後,溫和派尼古拉找到了實現燦爛人生-以柔克剛的正確答案,但他無法很快實現。以冷靜和淡定的態度面對一切。
② 認知生活方式
影片中,尼古拉在動蕩的時代愛上了茱莉亞,並生下了她的女兒。瑣碎的生活使她的愛情難以忍受。朱莉婭不願意平凡,加入黑手黨,離開家庭,成為一名狂熱的革命者。最後,茱莉亞被警方逮捕入獄。他出獄後,尼古拉試圖說服他女兒的母親茱莉亞。於是女兒去檔案館找出獄的母親。母親和女兒和解了。
年輕時的朱莉婭想要改變世界。因為她的頑固想法,她最終陷入了一個極端的左翼組織。經過多年的努力,她對這個組織非常失望。但以前的錯誤是無法彌補的。幸運的是,命運給了她一個改變的機會。在她晚年,她可以成為一個平凡女人安靜的生活在佛羅倫斯。朱麗婭的副詞著重於說明生活不怕犯錯,但我們應該走出錯誤的認知,用理性的認知去認識和改變社會。
0202角色創作:導演從尼古拉斯和馬迪奧兩兄弟角色的命運中控制了影片的節奏,讓觀眾與兩兄弟一起倒下,深深陷入兩兄弟的幸福與痛苦之中
① 馬迪奧-魯莽而善良,試圖和世界抗衡在一起,最終被撞傷
年輕的馬迪奧也是一個熱愛文學、勇於追求自我的勇敢青年。就這樣,他在發現佐珍被醫院虐待後,偷偷地將佐珍從痛苦中解救出來,但佐珍家人覺得佐珍是一種負擔,不接受她。馬迪奧非常生氣,打了佐珍一家。在警察局,警察發現佐珍會把它帶走。他只能默默地離開。
回到羅馬後,受佐珍救援失敗的影響,他放棄了從戎。他覺得邪惡應該受到懲罰。他希望軍隊或警察能保護正義,幹預不公正。但當他加入這些體系時,他看到那些人在偷懶,而不是維護正義和人民。與他的理想相反,他在工作中遭受了許多挫折。
在情人米雷拉面前,他不敢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假裝愛他是弟弟尼古拉斯,最後米雷拉看穿了,選擇再次逃跑。面對父親的猝死,讓他後悔。最後,在工作、家庭和愛情的多重打擊下,馬迪奧有著巨大的心理落差。那個堅持自己和世界抗衡之後受傷的人在元旦那天選擇從高樓跳下,帶著所有的不情願和失望離開了這個世界。
② 尼古拉——溫柔善良,用愛和樂觀來改變這個世界
他的哥哥尼古拉斯與哥哥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他溫柔,善良,富有同情心。他周圍的人都很喜歡他。事實上,他有一個信念,他想改變世界,但他選擇了以溫和的方式努力工作。
經搶救佐珍失敗後,他知道精神病中存在違法行為。後來,他選擇專注於精神病學,幫助更多受迫害的精神病人。在一次營救中,他再次遇到了佐珍,救出了佐珍,並對佐珍進行了精心治療,幫助她恢復了正常生活。
當他的妻子想離開家參加革命時,他選擇尊重妻子的決定,給她自由。然後我獨自撫養我的女兒。後來,他得知妻子越來越沉,他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妻子擺脫原來的組織,重新過上平淡的生活。尼古拉用溫柔、樂觀和愛來改變這個世界和他周圍愛的人,讓世界更好,讓他的愛人更快樂。
但他最大的遺憾是在哥哥Ma迪奧自殺。那天,他發現哥哥的異常,但他覺得馬迪奧有自己的自由。他不應該過分幹涉馬英九的決定。因為他沒有強迫留下,馬迪奧回到住處後選擇了自殺。尼古拉後悔了,他說:
我提倡自由,認為每個人都有享受自己生活的權利,結果自由的代價就是死亡。
出於對親人的尊重,我讓最親密的人離開了我。
電影價值:以故事和看電影的經驗為基礎,探討這部電影所帶來的人生哲學。
① 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決定機會
在《友人贈言》中,哈尼魯賓的美國寫道:注意你的思想,它會成為你的言語;注意你的言語,它會成為你的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它會成為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它會成為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會成為你的命運。
在影片中,馬迪奧和尼古拉斯的性格不同,最終的結果也大不相同。馬迪奧很固執,魯莽地用他理想中的想法來對抗那個完美的世界。最後,他遍體鱗傷,直到死才贏。尼古拉斯從一開始就與世界和睦相處,沒有強烈的對抗。他多次受到這種傷害,但他仍然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努力工作。
他試圖將違法的精神病院告上法庭,保護精神病人的權益,從而改變了當時的法律;他試圖治癒在困難時期受到迫害的精神病人許多,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生活。他用溫和的手段使這個世界更好。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尼古拉斯溫柔、寬容、樂觀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機會。我認為這是電影裡最難的地方。導演沒有幹預人物的結局走向。電影中人物的結局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的性格。
② 吃苦的人總是能容忍世界
影片主人公尼古拉斯見證了義大利在過去40年裡的變化。在過去的40年裡,尼古拉斯不斷受到現實的衝擊。他失去了了佐珍、他的愛人、他的父母和他最喜歡的哥哥馬迪奧。他沒有被這些傷打倒,他總是平靜地面對所有的痛苦。
尼古拉斯年輕時曾經在北角中寫到姐姐記住明信片:
「『世事總是美好的』,還有三個感嘆號。」
在親人去世和戀人分居之後,尼古拉仍然感到「世界總是美好的」。我認為這應該是導演想傳達給觀眾的價值觀。人們一生都會經歷磨難和傷痕,珍惜所愛的人,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我相信最後可以用世界輕輕地治療。
04總結:
《燦爛人生》是一部重量級的史詩電影。一般的史詩電影是關於他的一些英雄的人物和行為,以便觀眾了解當時的社會。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六口之家40年的經歷。讓觀眾從平凡人的成長經歷中了解當時動蕩的社會。
看完這部電影,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愛上尼古拉斯,他溫柔、善良、富有同情心。他們想成為尼古拉斯那樣的人。在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更像是一匹魯莽的馬迪奧,他們無法正視缺點,喜歡逃避。我們會為自己性格的結果感到遺憾。如果馬迪奧選擇與家人交談,向愛人米雷拉解釋,就不會發生悲劇。
尼古拉的成功在他的角色中就像流水。隨著地形的不斷漂移,它也在這個過程中滋養著周圍的生物。這與我們對老子的看法不謀而合。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一切都是不爭的。
願我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學會與自己和睦相處。在人生的坎坷和坎坷中生存下來,在複雜和困難中實現自己的燦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