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人口老齡化,養老成了全社會最關心、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之一。尤其對上班族來說,總會操心家裡老人的一日三餐。如何讓老年人吃得暖心、吃得放心?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西安市蓮湖區嘗試推行共享餐廳,以解決部分老年人的吃飯問題。
臨近中午,西安市西大街橋梓口社區的共享餐廳裡已經坐滿了客人。記者注意到,來這裡就餐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
我是在報紙上看到(這個餐廳),因為我年齡大了,已經80歲了,兒子都不在家裡,就我一個人。吃飯自己也不想做,也麻煩,這兒挺好方便的,又乾淨。
這家社區共享餐廳開辦於今年6月,面積不到40平方米,是蓮湖區北院門街道橋梓口社區聯合一家社會公益組織開辦的。針對轄區內65歲以上老人,一葷三素收7元,兩葷兩素收8元,三葷一素收9元,晚餐為麵點、小菜和稀飯,收取3到6元不等。相比較來店裡就餐的其他人員,這些老人的收費普遍要便宜2到4元。
挺經濟實惠的。這最低就是7塊,8塊9塊。經濟實惠,也方便老人,挺好的。
除了廚師外,這家共享餐廳的其他工作人員都是志願者,大家輪流為老年人服務。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餐廳還提供上門送餐服務。
眼睛手術了以後,就直接影響到我的行動,吃飯比較困難,但是他們上門來送飯,就給我解決了吃飯難。
志願者:獻一份愛心嘛,工作閒餘時間,打打工,給他們送送飯。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家共享餐廳在創辦之初,所在的橋梓口社區免費提供了場地;蓮湖區民政局還補助了12萬元。目前,共有130多位老人在這家共享餐廳辦理了老年助餐卡,其中每天平均就餐的老人有50人左右。
住在西安市土門街道牡丹莊園社區的郭阿姨今年66歲,由於老伴身體不好、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所以很少在家做飯。
不在家裡做是害怕浪費。比如說買菜,買得多了,一下擱幾天,就不行(壞)了。
不在家做飯,郭阿姨一般選擇來社區的幸福餐廳帶飯回家。這天中午,老人就在社區的幸福餐廳打了兩份飯菜,一份自己和老伴吃,一份留給孫子。
這家位於社區裡的幸福餐廳是2019年12月開辦的,它是榮華歡樂頌社區養老服務的一部分。2017年,為了打造社區養老綜合服務平臺,西安榮華集團推出了榮華歡樂頌社區養老服務,目前在西安共有38家養老服務站點,牡丹莊園社區的幸福餐廳就是其中的一個。
我們去年是響應政府有一個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牡丹莊園(社區)屬於一個城改小區,第一是居民比較集中,第二老齡化比較嚴重,我們也是進行調研了以後發現對餐飲的需求比較強烈一些。所以,在跟街道辦、民政局溝通了以後,我們就把這一塊作為一個餐廳,來給大家服務。
社區提供廚房、餐廳,水電費全部給它免了。讓它的運營成本降到最低,它的飯菜價格也降下來,更好地惠及群眾。
記者了解到,這家餐廳周一到周五營業。每天供應早餐和午餐,不提供晚餐。餐廳除了供應老人飯菜,還面向社會開放。不過,針對老年人,每餐能比其他就餐人群便宜兩三塊錢。現在,選擇來這家社區幸福餐廳辦理會員卡的老人有140多人,平均每天用餐的老人在三四十人。
目前,西安市蓮湖區共有10家養老餐廳營業。為了支持這些餐廳的開辦,街道辦和社區給它們免費提供了場地,其中一部分餐廳還享受了民政部門的補貼。這些餐廳開辦後,極大地方便了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吃飯問題;但由於這些餐廳大都位於社區裡面,位置不理想,導致客流量有限,大都處於保本經營狀態。
對我們來講,做養老餐廳可以說是不賺錢的,但我們還願意去做,因為它畢竟是一個長遠的、為老人服務的一件好事。所以基本上都是企業負重前行。 我們基本上是保本,因為人工成本很大,所以基本上是保本。
據了解,
記者採訪的這幾家共享餐廳所遇到的困難,具有普遍性。那麼,共享餐廳如何才能走得長遠?各家共享餐廳都在進行不同形式的探索。我們通過增加周圍社區的派送餐量,通過數量引起我們的銷售利潤往上升一點。我們通過給西關正街的三個社區配送,一天最少也在100到150人次。
要長遠發展,我覺得還是要開一個中央廚房,開一個中央廚房後,其他社區可能要配送。配送後,這樣起碼人力成本就減少了好多。
其實我們想做成這種連鎖化、標準化的(餐廳),做的站點越多,可能成本會縮小,我們也是在這一塊做個開始。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
為有效解決居家老人就近就餐問題,西安市蓮湖區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5家養老機構,9家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和30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並在44個養老機構服務點配備老年餐桌。同時,通過與大數據的結合,開展社區「大配餐」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周邊80%的社區覆蓋。 有大量的社會組織,他們是很有公益心去為老人服務,但是他們自身也要生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讓他們純粹的、完全靠自身的投入,沒有外來的支援去運營的話,絕大部分社會組織是做不到的。所以在這裡頭,我覺得政府主導,給予一定的資助,同時也通過社會化運營,得到來自市場的力量,最後,整個能夠促進這個行業健康發展。
社區共享餐廳,不僅為老人解決了吃飯難問題,也引導老人走出家門、融入社區、享受多樣化的社區養老服務,打造了屬於老年人自己的朋友圈,從而架起了一座社區關愛老人的「連心橋」。我們期待在各方的支持下,社區共享餐廳能越辦越好。
分享點讚 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