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民每年都交新農合,為何看病愛去小診所?農民:原因太現實
新農合正在繳費之中,今年的新農合不出意外地又上漲了,從去年的每人250元,上漲到了今年的280元,對於新農合的漲幅速度確實有點大,最開始的時候是每年每人十塊錢,即便是價格這麼低,村民卻並不認可,很多人都不相信會有這好事,隨著新農合逐漸深入人心,醫保也成為了每年必須繳納購買的,只不過價格是連年上漲,直到今年的每人280元。
在農村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雖然大家都購買了醫保新農合,但在有病的時候,往往卻會去村裡或者是鎮上的小診所,並不會去縣裡的大醫院,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在附近小診所看病花錢省事:如果不是真的有什麼大病,小毛病的話相信很多人還是愛去小診所的,一來是路途較近,走著方便,二來是不用掛號,不用繁瑣的檢查。小毛病很容易就能夠得到解決。所以自然就沒有必要去跑那麼遠的路,去往縣醫院,而且在縣醫院看病,如果不住院的話,又不會給報銷,即便是自己有新農合,也省不了錢的。
如果要是住院,醫院的門檻費、和高額的醫藥費算下來之後,到手裡的其實也並不多,所以很多時候村民生病,第一時間去的往往不是縣醫院,而是小診所。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小診所看病效率更快: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勝,看病其實也是如此,小診所對於附近居住的人群,尤其是農村,更是比較的熟悉,有人說什麼都是新的好,唯獨新生的病是最不好的,老毛病不論是醫生還是病人,都是比較的熟悉,有的時候自己就能夠知曉該怎麼做。這些門診雖然並沒有多麼高明的醫術,但對於以下熟悉的病號熟悉的病情,還是能夠駕馭的。而且時效很快。省時省錢何樂而不為呢。
鄉鎮的門診有的也能夠報銷新農合:隨著新農合的深入,有的鄉鎮甚至是農村的小診所,也能夠報銷新農合,不但能夠報銷,而且報銷的比列相當的大,比起醫院來說,能夠多報銷更多的錢,這也是讓村民去門診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門診還是有幾把刷子的,雖然沒有妙手回春,但對於平時一些常見的病,是沒有任何壓力的。
村民雖然購買了新農合,但很多時候去的最多的則是小診所,這也是很現實的一種方式,但對於一些較為大的病症,或者是有嚴重的不適,還是去往正規的醫院就醫才是上策,對於去往小診所,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