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據國家醫療保障局網站消息,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於做好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550元。原則上個人繳費標準同步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280元。
從2019年開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去年就已經取消了,現在改名字叫城鎮居民醫保啦,就在昨天,國家各部門聯合下發了通知,稱今年的醫保又漲價了!而面對每次漲價給農民帶來的好處也答覆記者了,而有的農民卻說,降價不是更好嗎?我們下面來看一下當前存在的幾個事實吧。
一、收費年年漲,農民看病真的便宜了嗎?
有農民坦言,10多年前那時候每年繳納30元,家裡4口人一年繳費120塊錢,看個感冒只需要5塊錢就治好了,而且報銷30%,藥價也便宜。現在雖然說能夠報銷60%以上了,但是4口人一年繳費1000多塊,看個普通感冒少了200塊根本治不好,我覺得這幾年搞的新農合似乎效果不是很大,反而交得更多了。
二、常見病報銷依然困難
對於那些最需要報銷的疾病,比如高血壓一類的是現在很多人都是患有的,但是這些年來這些高血壓、心血管病一類的藥物報銷起來困難重重,只有一些大病才能報銷。但是現實問題是大病大家根本無能為力去致富,即使報銷也不是任何家庭能夠承受得起的。比如一些癌症,很多農村人都是選擇放棄治療的,因為很多時候,即使花光了家裡所有的錢,病人最終也會在病痛的折磨中死去。至於這次的我們看到了政策文件裡特別提出的是「強化門診共濟保障,全面落實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希望真的能為這些病人減輕一點負擔吧。
三、為何交錢年年上漲?各地價格不一樣
官方的解釋說:「新農合的籌資來自政府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兩個方面,制度建立實施以來,不僅僅是個人繳費在漲,政府財政補助也在逐年增加。」還有一點就是:就醫次數增加。
很多農民朋友抱怨說價格年年漲,自己一年都感冒不了一次,交了費就是虧了。不過這種想法雖然看起來有一點道理,但是萬一哪天身體不聽話,病了的話,還有有合作醫療更有保障一點。畢竟現在的藥價漲了多少倍我們心裡是有數的。交了錢才有了保障,能減輕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值不值也就自然有了答案。所以即使人家漲到了1000塊錢一口人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繳納的,不然可能會因為看病窮死了。
至於各地的價格為何不一樣,反正我們山東去年每口人交了260元,今年的還不知道!至於真實原因,我也是摸不著頭腦…屏幕前的你知道原因嗎?歡迎大家說出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