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Okamura於1968年出生於加拿大,在加拿大艾伯塔藝術學院畢業之後便前往紐約繼續藝術深造,1993年在紐約藝術學院畢業後就搬到了紐約布魯克林長期居住和工作。
在許多人的眼裡,藝術家是根據自己的知識或者身份來進行創作,但Okamura顯然不是那些隨大流的藝術家,所以有許多愛好者對於他的作品充滿了好奇。
為什麼Okamura的作品大多數都在
描繪有色人種
Okamura在幼年的時候便深受」種族歧視「的傷害,Okamura的父母均不是加拿大人,母親是日英國人,父親是日本人,雖然他從小在加拿大長大,但是語言上的同質也改不了他不是加拿大人的事實。
Okamura的祖父是一名靠天氣吃飯的漁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政府不分青紅皂白便把他們這些非加拿大人送到了加拿大西部的一個拘留所,在拘留所的日子對他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他在那個時候才明白什麼叫做「種族歧視」。
從拘留所被釋放後,他們全家搬到了政府所分發的一個小型雞舍旁,那裡就是他的家——破舊且骯髒,之後父母為他找了一所本地的學校,在學校的Okamura過得並不開心,每天無時無刻都在遭受同學的霸凌,每次在學校受到欺負的Okamure都會哭著跑回家躲在媽媽的懷抱裡痛苦,在這種時候,他的母親並沒有什麼很好的解決方法,她只能把家裡僅有的畫筆跟紙給正在哭泣的Okamura,由於畫畫越來越出色,Okamura也在學校贏得了一些尊重。
因為這種被歧視的日子讓Okamura開始同情那些跟自己一樣的「有色人種」,基於這種同情,他開始把這種同情帶入創作中,描繪了許多帶有力量型的黑人女性。
Okamura的這幅"Rose No.1"致敬了藝術J.Howard Miller在1943年為美國西屋電氣所製造的海報"We Can do It",當時這幅海報旨在激發女性的工作士氣,當時這幅海報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藝術作品。這幅"Rose No.1」也成為了Okamura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Okamura的大部分作品都以黑人女性為素材,描繪出她們的勇敢以及面對壓迫時不願服輸的精神,他將街頭藝術與古典文化結合起來,使作品充滿了現代感與衝擊力。
最近Okamura受美國《時代周刊》的委託,為美國黑人女作家託尼·莫裡森繪製肖像,這次繪製的是莫裡森在1993年時的人物形象,這個形象將被刊登在《時代周刊》的封面上面。莫裡森於2019年已經去世,享年88歲,她所主編的《黑人之書》,記敘了美國黑人三百年的歷史,被稱為美國黑人史的百科全書。
莫裡森身為一名女作家,她憑藉自己身為女性的視角,把黑人女性尋求自我的歷程和重構黑人民族意識的進程緊密相連,形成了交互共進的發展趨勢。
Okamure通常創作的過程總是充滿著偶然性,據他說到:「在個炎熱的午後,我因為吃完午飯後感到無聊而在街上閒逛,在路過便利店門口時,一名黑人女性也剛好從便利店走出來,我看著她陷入了思考,我那時看到她有就有了靈感,但是當我抬起頭時她已經距離我不止一個街口了,然後我不得不飛奔去找她,當我喘著粗氣跑到她面前時,她碰巧在打電話,我就在她面前等她打完電話,之後我問她是否能當我的模特,我很害怕她覺得我是壞人,但慶幸的是她欣然同意了。」
「藝術是一項你必須充滿激情的工作,我喜歡塗鴉、嘻哈和搖滾,我將這些全部融入到我的作品中,在我的這些模特中,他們很多都成為了我的終生朋友。」
OTHER PAINTING
#種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