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一部關於糖的電影》一上映就顛覆了很多人的飲食觀念。既是導演又是主演的Damon Gameau,以自己為實驗對象,在2個月的時間裡,每日食用含40勺添加糖的食物,觀察身體發生的變化。
《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實驗過半時,Damon看起來像老了10歲。他變得精神萎靡,喜怒無常,並且很難集中注意力。身體變得越來越沉、不靈活,原本愛運動的他越來越不願意動,整個人完全沒有了實驗前的神採奕奕。
2個月的實驗結束後,Damon體重增加了8.5kg,體脂率上漲7%,腰圍增加10cm。
電影截圖
一、不同的卡路裡
令Damon和他的專家團隊不解的是,在實驗期間,雖然Damon保持每日的攝入量和運動量與實驗前相同,卻還是長胖了,並且還有患脂肪肝、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肥胖來得異常兇猛且不合常理。
同樣數值的卡路裡為什麼還是讓Damon變胖了?難道卡路裡之間還有差異?
通過影片我們知道,唯一不同的是它們的來源。在實驗期間,Damon將原本來自優質脂肪和蛋白質的卡路裡換成了來自添加糖的卡路裡。
但是影片並沒有給出合理的科學理論來解釋卡路裡不同的原因,這也是影片(實驗)的不足之處。它只是揭開了這個現象,讓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卻沒有提出解決之法。
但這也不得不讓我們開始思考:在我們認知中紮根了幾十年的卡路裡概念可能是錯誤的,我們奉行的攝入少於消耗就能瘦的理論並不是簡單的加減問題。
電影截圖
很多減肥人士糾結熱量攝入的加減問題,卻根本不考慮的自身愉悅感與滿足感,更不明白機智的身體根本就無法通過加減算術來衡量。
而商家也牢牢地抓住了卡路裡的商機,紛紛推出低卡食物,低卡餅乾、低卡麵包、代糖等等。通過這些加加減減地計算,我們將自己每日攝入量安排得明明白白,卻也喪失了食物原本帶來的滿足感,也變得害怕面對食物。
與其過度關注卡路裡的多少,不如選擇合適的食物,吃到差不多就行。
二、無法抵制的高糖飲食
為了擴大試驗範圍,獲得更全面的結論,Damon到了原住民部落——阿瑪塔。自從外來人給部落帶來了糖果、餅乾、蛋糕,部落的糖分攝入量急劇上升,同時部落居民的健康水平也開始急劇下降。
在很大程度上,部落居民前後健康水平的巨大差異要歸結於添加糖的「入侵」。
阿瑪塔
為了居民的健康,他們開啟了一個Mai Wiru項目,旨在減少人們攝入添加糖,確保居民獲得天然、乾淨的食物,他們還請了營養學家來指導居民健康生活。
這個項目起效很快,居民減少了糖分的攝入,也慢慢學會選擇健康的食物,然而在關鍵時刻,政府撤掉了Mai Wiru的資金。
在政府撤資後,因為Mai Wiru的引導作用,居民拒絕了貨架上的可樂,但卻無法避免貨架上越來越多的其他高糖食物。
電影截圖
超市裡充斥著琳琅滿目的高糖食物,居民無法選擇天然乾淨的食物;沒有營養學家的指導,居民也不懂得如何選擇食物。
沒得選擇也不懂選擇,他們只能購買大量的高糖食物,但是高糖飲食的代價就是健康的損害,健康受損了就要去醫院治療。這一系列行為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利益,商家的口袋囊鼓鼓。
不知道這是不是撤資的主要原因,但卻導致了他們無法抵制高糖飲食。
特別是近年來,食物對我們而言不再僅是供能物質。商店裡隨處可見的各種高糖食物,商家通過色澤、香味、包裝、廣告來刺激我們購買的欲望,讓我們很難對它們說「不」。高糖食物讓我們上癮,但卻又隨處可見。
三、權威與數據
通過影片得知,高糖飲食對人們產生的危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人們想要一探究竟。70年代,食品業僱傭了科研團隊來調查和研究糖對人們健康的影響,結論是糖與慢性疾病沒有關聯。食品業還僱傭了公關公司進行大量的正面宣傳,讓人們繼續放心地食用糖。
而現在也是一樣。食品業花錢請科學家做有利於他們的研究,請專業機構,如心臟或癌症研究機構發表有利於他們的文章,將不利於他們的科學研究描述成垃圾研究。所以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糖不會影響人們的健康。
電影截圖
暫且不去考慮糖對我們健康的真正影響,需要我們警惕的是,真相受到了控制。如果我們所接受的事實、紮根在我們認知中的觀念都是經過精心策劃後呈現出來的,那麼我們不就活在一個巨大的陰謀中嗎?我們所崇敬奉行的權威與科學都能造假,我們還能相信誰?
好在還存在很多質疑的聲音,讓我們理性地去審視問題,現在越來越的研究表明高糖飲食就是慢性毒藥,讓人上癮又損害健康。
權威並不等於真相,連科學都是可證偽的,更何況是人為推出來的權威。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問題,才能保證我們的思想不受局限和欺騙。
四、極端的飲食
影片的開頭,講述了上個世紀50年代,社會各界就「脂肪是肥胖的元兇」還是「糖是肥胖的元兇」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脂肪被認定是罪魁禍首,糖倖免於難。
至此低脂飲食成為風潮,人們將低脂飲食等同於健康飲食。商家牢牢抓住了低脂飲食文化所帶了的暴利,紛紛推出低脂健康產品。
然而,低脂食物往往並不美味。為了改善口感,只能添加大量的添加糖來保障食物的口感,在帶給消費者味覺上的享受時還能健康、瘦身的心理暗示,從而提高銷量獲得利益。
但事實是,當前世界人口肥胖率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究竟誰才是元兇?
兩者都不是,真正的危害是極端飲食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原先我們認為脂肪是肥胖的元兇,抵制脂肪的熱潮風靡全球。我們以為躲開了肥胖的元兇就能獲得健康,誰知等待我們的卻是更高的肥胖率。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了糖的危害之後,都開始抵製糖。這又是引向了一種極端,這次極端的行為帶來了更為嚴重的後果。
人們斷章取義,認為糖罪無可恕,應該強烈抵制,甚至連主食都不放過。但是戒糖指的是減少或停止攝入添加糖,而不是極端的飲食。
實際上,戒糖飲食並沒有降低肥胖率,反而引發了更為嚴重的心理上病症。
戒糖的觀念讓很多追求好身材的年輕人瘋狂地節食、斷碳水、斷脂肪,導致數不清的人因為極端飲食而反彈,出現暴食症、厭食症、焦慮症和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極端的飲食導致的結果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食物本身沒有罪,我們也很難抵抗美食的誘惑。合理的做法就是用平常心去對待每一份食物,均衡營養、不極端、適量獲取,感受身體的反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
科學的研究都是為了讓我們選擇更好地生活,而不是讓我們變得極端、扭曲。
極端飲食
電影整體的風格是較輕鬆詼諧的,尤其是影片的最後,用一首MV來表達糖無處不在又令人上癮的現象。
電影記錄的實驗,旨在揭露對糖的對人身體的危害,但是實驗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對照不全面,還應該設置高脂飲食、高糖高脂飲食對人身體的影響,單單從高糖來得出揭露,顯得有些片面。而且實驗也缺乏具體的科學理論,讓人頗有疑問。但整個影片所反映的一些現象也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