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吳,龐麥郎……那些一夜爆紅的草根後來怎樣了?

2021-02-21 新財富

1.小吳

去年8月底,18歲的浙江男孩吳正強,因為一雙讓人「看了就想笑」的眉毛,意外成為網絡狂歡的主角。

起因是《1818黃金眼》報導了小吳去理髮被店家開出一張四萬元帳單的事兒。視頻中,他的眉毛搭配無辜又無奈的表情,喜感十足,引發了一場綿延數月的網絡狂歡。

不到半年,小吳上了近20次微博熱搜,髮際線男孩、P小吳大賽、「眉有辦法」表情包……總有一款熱搜霸佔過你的網上衝浪時光。與此同時,小吳上了《快樂大本營》《王牌對王牌》,參加了電影發布會和吳鎮宇「租房論戰」,還成了2018年微博之夜的嘉賓。

在《1818黃金眼》新聞中,小吳頂多只是一位「典型投訴人」;8月底走紅前,小吳只是一個每月只能租出去兩三套房子、業績在公司墊底的租房中介;而去年3月到杭州打工前,小吳只是一所技校裡讀計算機的技校生。身邊人對小吳的印象是聽話、木訥、沉默寡言,買衣服是他為數不多的愛好,他習慣去杭州四季青批發市場買衣服,一套夏裝100元,棉服不超過300,再就是去超市買零食、打《王者榮耀》。

誰能想到小吳能紅成這樣!

小吳的手機很快被打爆。化妝品廠商、手機廠商、網遊廠商、網大導演、直播公司,都找小吳合作。更多的陌生人打給他說,小吳我愛你,還叫他老公。在哪裡都被人圍觀合照,就連上廁所,也有人在外面等著。

小吳拍的第一支廣告,就登上了上海人民廣場和北京望京地鐵站。上海繁華的淮海路步行街,有段時間全是小吳的照片

不過,當小吳的「撩妹」緋聞流出後,那個曾經迅速吸納他的流量世界,瞬間就拋棄了他。網友批評他有了一點名氣就不約束自己的行為,而關於緋聞的四次澄清,前後矛盾、反覆打臉。很快,小吳就沒廣告接了,沒錢賺了;合作的時尚博主、MV導演,紛紛刪除了曾經合作過的痕跡;合作方公關發微信洩憤「小吳不爭氣!」「這種人都不該紅!」

現在,小吳就是,「隨時做好退出娛樂圈的準備」。有廣告的話,也接,說「那就滿足大家吧」。

走紅的那段時間,小吳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小吳自己不斷摸索,不懂怎麼卸眉毛,倒完一整瓶從便利店買來的卸妝水,才洗乾淨。在「撩妹門」風波中,小吳露出痛苦的姿態,從家裡跑了出去,躲到朋友家。不過,沒有人關心這些。

小吳真正的感受和想法呢?在「P小吳大賽」中,策劃人高喊「中國三分之一會用美圖秀秀的女孩都在幫他變美」時,小吳在自己的微博小號寫道: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我這粗劣的演技,誰又會欣賞呢?我只是一個不受關注的人,誰又懂一個普通人的「悲哀」呢。

當然也沒有人在意這些。

在這個充滿意味的當代魔幻故事裡,小吳不過是網絡狂歡裡被娛樂操縱的牽線木偶,發出的都不是自己的聲音。

一個缺乏主見、閱歷尚淺的18歲小男孩,既缺乏對商業規則的認知,又缺乏打造個人真正價值點的意識。在魑魅魍魎的名利場中,身材幹瘦、聽話木訥的小吳,任人擺布,成為畸形的大眾審美和娛樂觀念的犧牲品

不知道髮際線小吳最近過得好不好?不知道這次走紅對他今後的人生會有怎樣的影響?

2.流浪大師

今年3月,小吳差不多已經「涼」了。而流浪大師沈巍一夜之間又被流量選中。

在瘋傳的視頻裡,蓬頭垢面的沈巍在跟身邊人解讀古書、暢談文學。對於路人的提問,他一一解答,侃侃而談。飽讀中外文學,流浪上海街頭20餘載,加上離奇的身世傳說,沈巍被打上「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標籤,成為全網流量擔當。

爆紅那幾天,沈巍享受了非一般的待遇,「一招手就會引起轟動效應」。

比起主角沈巍,那些追隨流浪大師的圍觀者是更奇葩的一種時代盛景。從妝容精緻求合影的網紅女主播,要求嫁給流浪大師的「大胃王姐姐」,到橡皮糖般緊跟大師身邊、成功塑造「師娘」人設、一夜間圈粉數十萬的皮衣女子,個個角色粉墨登場,令人瞠目結舌。

在走紅前,流浪漢沈巍每天凌晨兩三點起床、出門,並趕在清潔工工作前撿好垃圾,然後回到住處,看書、寫字。除了書是買的,包括食物在內的其餘所有東西,都靠撿垃圾。

「走紅」之後,沈巍脫下了襤褸衣衫,颳了鬍子,修了髮型,穿上得體的衣服,做起了直播。

而5月下旬,他特地到四川走了走,有熱情網友千裡追隨、有接機、有網友請吃飯,儼然是當下的偶像待遇。

目前,沈巍做直播,「主要內容與文化有關,因為我希望能通過直播平臺傳遞一些正能量」,直播月入二十萬;想買房,「希望將來能有一個歸宿,有一個安穩的住所,不要再被人家趕」;有助手,幫助他處理一些需要用網絡處理的問題,以及安排行程、準備飯菜。

蓬頭垢面的流浪漢、受過高等教育、絲毫不顧他人的眼光在街頭暢談文學、堅持了20多年的垃圾分類……一系列巨大的反差塑造的 「大隱隱於市」的「隱士高人」人設,隨著直播、賺錢、買房的「入世」步伐,流浪大師的神秘面紗被完全揭下,泯然眾人。

不知明年此時,網友和流量是否還記得沈巍何許人也?是否還記得2019年春天的那些談古論今、談詩和理想的畫面?而沈巍能否實現自己的心願?

3.華農兄弟

如果說小吳和流浪大師是被流量選中,那麼,江西農村養殖竹鼠的華農兄弟則是主動選擇搭上流量快車。

作為回鄉創業的農村青年,華農兄弟抓住了短視頻創業風口,如今在西瓜視頻和B站分別拿下數百萬粉絲,已然是當下炙手可熱的「網紅」。雖然他們更認可自己竹鼠養殖戶的身份。

(圖片來源:西瓜視頻)

華農兄弟,在半年時間裡實現了從零到200多萬的粉絲增長,每天在各大平臺收到上萬條評論,「華農兄弟將以何種理由吃掉下一隻竹鼠」一度是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華農兄弟打破次元壁,在西瓜視頻的三農頻道和以鬼畜搞笑的B站,俘獲不同人群,收穫同等程度的喜愛。爆紅那會兒,國慶假期的時候,不少人尋到他們的家鄉,「面基」喜歡的UP主。

到目前,華農兄弟依舊是網友喜愛的網紅博主。華農兄弟被流量選中,且保持相對長久的流量關注的奧秘是什麼?

看了華農兄弟持續上傳的視頻,你就能明白:他們知道「真正的農村生活其實很難和精緻掛鈎」,所以展現的都是真實的風吹日曬、雞毛蒜皮;他們用最簡潔的方式取景、現場收音,在每一次風和日麗與荊棘泥濘中,告訴我們關於生存的一切;他們高清畫質背後的專注精神令人敬佩。

華農兄弟展示的農村有無限可能,充滿樸素而原始的生機勃勃,讓在格子間的無數網友感到了田園詩意。

這些奧秘讓華農兄弟,和那些表演喊麥、生吞活蛇、老乾媽洗頭博眼球的鄉村土味博主不同,和小吳、流浪大師的意外爆紅又迅速涼涼也不同。

在華農兄弟之前,透過社交媒體看鄉村生活、底層生活,幾乎始終是一種「審醜」視角。是華龍兄弟,把鄉村生活變成了一種「審美」,讓城裡人通過視頻感受到青山綠水的鄉村野趣、自食其力的平安喜樂。

也正是這些奧秘讓華農兄弟在網紅之路上,還未來可期。類似的農村網紅,還有把複雜的做菜流程簡單化,對烹飪有獨特理解的「美食作家王剛」,以及腦洞大開、持續發明「不鏽鋼腦瓜崩」「雷神錘包」等無用玩意兒的手工耿。

然而,華農兄弟,他們知道網友不長情,流量肯定會過去。今年要轉型「做實業」,打算把賺錢的重心放在竹鼠養殖和銷售的實業上。

4.流量褪去,生活摺疊回底層

無論是小吳的眉毛惡搞,還是流浪大師的反差神話,亦或是華農兄弟的鄉野土味,他們都主動或被動地被流量選中,成為過頂級流量的「網紅」。

網紅短暫的出名之後的人生是怎樣?紀錄片《夢與路——小鎮青年·雙面人生》裡,記錄了龐麥郎、範雨素等人經歷了網紅「鬧劇」之後的人生,或許能給他們和作為觀者的我們更多答案。

2014年,龐麥郎的歌曲《我的滑板鞋》,憑著白不呲咧的音色和心懷欲望的躁動,不脛而走,成為神曲。隨之而來的,還有全網絡空間的惡搞和嘲笑。那之後,面對各種質疑以及跟公司的合約糾紛,龐麥郎失蹤了。

沒人知道或者關心的是,龐麥郎這幾年一直在非常吃勁兒的奮鬥。2014年到2017年,演出了40場。2017年底,龐麥郎第40場演出在北京,那天門票收了4000多,酒吧分成2800,他們自己拿了1500。

龐麥郎依舊堅持夢想,「我的夢想就是做音樂,成為一個藝術家。除非死,才會放棄。」

(龐麥郎)

另外一個網紅,範雨素。2017年,她的自傳長文《我不是範雨素》刷爆朋友圈。育兒嫂身份和幽默又冷峻通透的文字形成的反差感,讓她一時間聲名大噪。不出意料,隨之而來的還有媒體追蹤以及各種炒作的質疑。她不堪壓力,暫時躲去了深山。

在紀錄片裡,範雨素講:自己每天還過著蘿蔔白菜豆腐的生活;目前正在寫一本科幻小說,為此讀了十幾本物理學的書。她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很滿意,希望寫完這本書,去做一份體力勞動,腳踏實地的生活。

對自己曾經的「網紅」身份,她看得很淡——「就像哪兒著了火,大家都跑去看,看完拉倒。」而她的理想是——做中國的第歐根尼(一個乞討者)。

(範雨素)

與龐麥郎、範雨素類似,無論是小吳、流浪大師還是華農兄弟他們的走紅都太過意外。這個意外在於,他們是野生網紅,產生於目前業已成熟的網紅工業體系批量生產之外。

他們的共同點是,都來自底層。網際網路廣泛普及,特別是這兩年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下沉用戶之後,底層有了表達自己的渠道,中上層有了看到底層真實生活狀況的窗口。以往看不見的底層,以這樣一種方式出現在主流輿論裡。小吳、流浪大師、華農兄弟們,就被動成為「網紅」。

在底層人物遇上流量的情境中,一張又一張蜂擁的合影,一段又一段瘋狂的短視頻,火箭一般的傳播速度,接踵而至的嘲笑與質疑,流量主角們從未經歷過,甚至都未曾看過、聽過,只能無所適從,選擇反抗或者逃離。而逃離之後,依舊要回到自己的生活軌跡中

爆紅與冷卻,來去如潮水,對他們而言,簡直是一場夢。

一個底層網紅,他能紅多久?

沒有可消費的笑點,沒有持續的內容輸出,我們眼見小吳逐漸「涼涼」;失去流浪者的神化身份,走向直播、買房的俗世生活,我們眼見流浪大師的熱度很快褪去;對華農兄弟千奇百怪烤竹鼠和青山綠水的鄉野生活,網友總有一天也會疲勞。

那麼,這種「紅」對他們來說是否真的有價值?

可能唯一的意義在於,掘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桶金。比如,對華農兄弟來說,有了平臺分成,加上打開了銷售渠道,他們的日子顯然已超越了他們的計劃。

此外,看不到任何其他意義。他們仿佛也都明白,從流量巔峰跌落是命運的必然。最終,很快地,他們的生活也將摺疊回去,摺疊回底層。

而經過一場夢,衝上雲霄又跌回谷底,如何看待過去的這一場夢,如何醒來重新面對自我,如何過好接下來這一生,或許會成為他們未來人生的重要課題。

參考資料:

《土味、硬核的短視頻吸粉上百萬後,華農兄弟和廚師王剛轉型「做實業」》.中國新聞周刊

《華農兄弟:田園詩與竹鼠養殖技術》.人物雜誌

《男孩小吳奇遇記:一場因眉毛起落的網絡狂歡》.GQ報導

《年初突然走紅的「流浪大師」沈巍現在過得怎麼樣了?》.中國新聞社

《專訪流浪大師沈巍:直播月入二十萬,現在天天想買房》.紅星新聞

紀錄片《夢與路——小鎮青年·雙面人生》

相關焦點

  • 當年唱滑板鞋的龐麥郎,成名後不認農村父母,如今過得怎樣了
    不管是誰,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間陡然爆紅,也會在一夕之間銷聲匿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下那些曾經火爆一時,如今都怎樣了?但也有人雖靠著神曲紅了,卻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這個人就是龐麥郎,他同樣靠著神曲《我的滑板鞋》一舉成名。可如今,開場演唱會偌大的現場卻只有7個觀眾。
  • 因神曲一夜爆紅,草根出身的龐麥郎卻不認父母,還被曝當眾假唱
    就像是因為神曲《我的滑板鞋》一夜爆紅的龐麥郎,曾經也是草根出身的歌手。年輕的時候,龐麥郎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差了幾分,並沒有考上高中。》一夜爆紅。甚至在一次採訪中,草根出生的龐麥郎,也許是心態膨脹了,還開始不認父母了
  • 一夜爆紅如今卻無人問津,那些草根明星的現狀如何
    如今這個時代,可以說成名太容易了,選秀節目的異軍突起,網絡直播網紅比比皆是,如今的papi醬,昔日的犀利哥、鳳姐、西單女孩、旭日陽剛等草根都通過選秀節目和網絡一夜爆紅,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而很多明星成名以後,幾乎忘乎所以,各種爭議罵聲一片,或者紅過之後再也無人問津,成名容易,但是要長紅卻不容易。
  • 《我的滑板鞋》原唱者龐麥郎,從一夜爆紅到無人問津,其現狀如何
    在娛樂圈裡,無論影視明星還是音樂明星,一旦踏入娛樂圈,都希望自己能紅起來,更多的人對自己追逐與熱愛。能達到名利雙收的境界。所以也會不斷努力的增值自己,就等一個能表現的機會。但是有些明星就是無論多努力,他的距離能讓自己紅起來可能是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但是有一些明星就是突然一夜爆紅就火了,自己也不知道啥回事,一下被萬眾推上高峰,甚至有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
  • 一夜爆紅、不認父母、開演唱會沒觀眾的龐麥郎,如今活成這樣了
    2014年,一首《我的滑板鞋》紅遍網絡,「摩擦 摩擦,在這光滑的地上摩擦」歌詞成為當時不少網友的口頭禪,這首歌的爆紅讓原本沒有名氣的約瑟翰龐麥郎一夜爆紅。因一首歌一夜爆紅的龐麥郎跟其他網紅一樣,那段時間因名氣暴漲不僅增加不少人氣和粉絲
  • 龐麥郎和他的《滑板鞋》,草根歌手終究難逃被拋棄的宿命
    —韓寒三年多以前,一首《我的滑板鞋》突然爆紅,不管你走到哪裡都能聽到「摩擦,摩擦,在這光滑的地上摩擦」這充滿魔性的聲音。龐麥郎就是這樣一位相似的草根人物,在《我的滑板鞋》走紅之前,龐麥郎做了很多年的「歌手夢」,因為他從電視上了解到,當歌手能賺很多的錢。
  • 可笑的龐麥郎,草根走紅耍大牌,不認農村爸媽,被繁華蒙了心
    龐麥郎就是如此,本是草根出身的他因為一首歌突然爆紅,《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以為龐麥郎就是他所自稱的臺灣來的明星,但是事實上他其實只是一個農村來的草根演員,幸運地得到命運女神的眷顧,一夜走紅的人又何其之少。
  • 龐麥郎曾爆紅網絡,現淪為農村婚慶歌手,令人惋惜
    「網紅」一詞在當代社會語錄中,已經成為流量紅利的代名詞,其中的龐麥郎可以說就是早期網紅的代表人物。大火之後,龐麥郎上綜藝開巡演,一時風光無限。在龐麥郎走紅之後,她的資源也是直線上升,從此之後,龐麥郎又接連創作了一系列同類型的歌曲,不過再也沒有出現過像「滑板鞋
  • 還記得因一首歌爆火的龐麥郎嗎?出名後不認父母,如今怎樣了?
    可這樣的光鮮來得快去得也快,每年圈子裡當紅的明星總是要換幾茬的,比起那些臺前光鮮的明星,更多的是待不下去,只能抽身離開的失敗者。大部分人都想成為明星,因為比起社會上的其他工作,明星不僅體面光鮮,而且收入奇高,很多明星一部劇的薪資就是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數目了。因此很多人心裡都有個明星夢,普通人想成為明星,最直接簡單的辦法就是參加選秀節目,每年各大衛視舉辦的海選活動總是場場爆滿。
  • 還記得因一首歌爆火的龐麥郎嗎?出名後不認父母,如今怎樣了?
    可這樣的光鮮來得快去得也快,每年圈子裡當紅的明星總是要換幾茬的,比起那些臺前光鮮的明星,更多的是待不下去,只能抽身離開的失敗者。大部分人都想成為明星,因為比起社會上的其他工作,明星不僅體面光鮮,而且收入奇高,很多明星一部劇的薪資就是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數目了。
  • 曾憑「我的滑板鞋」火遍中國的龐麥郎去哪了?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爆火2013年龐麥郎在AB站上上傳了《打吊針》也就是後來的《摩的大鏢客》,讓這位青年小火了一把。緊接著2014年7月,一首節奏感強,伴有濃濃陝西口音的RAP歌曲《我的滑板鞋》被龐麥郎傳上網。造夢隨著龐麥郎的爆火經紀公司想把龐麥郎打造成一位勵志草根歌手,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龐麥郎開始將自己塑造成國際巨星。
  • 一場演唱會7個觀眾14個保安:我的滑板鞋和約瑟翰龐麥郎
    究其原因,恐怕最站得住腳跟的是這首歌從歌詞到編曲一手包辦的製作人——約瑟翰龐麥郎。 他是這個時代一大群人的縮影。 一個草根得不能再草根的小人物懷揣音樂夢想在冷冰冰的城市逆流而上的勵志故事。 怪異的唱腔、新奇的造型、永遠不在調上的唱法。
  • 可笑的龐麥郎:走紅後拒認農村父母,演唱會上7個觀眾僱14個保鏢
    音樂才子周杰倫在樂壇的成就讓許多一夜爆紅過的歌手望塵莫及好比前幾年突然因為《我的滑板鞋》而一夜成名,這首洗腦神曲瞬間爆火。當然這首歌的背後原唱歌手龐麥郎也紅遍了大江南北。因此一夜爆紅在娛樂圈也未必是件好事。草根出生的龐麥郎當年因為這首歌在網上走紅之後,開始了虛榮心爆棚的心態。
  • 因神曲爆紅,不認農村父母,如今靠網貸度日的龐麥郎,終於翻車了
    01約瑟翰·龐麥郎出生於陝西漢中市寧強縣代家壩鎮南沙河村25歲之前,龐麥郎一直在漢中的國家重點扶貧縣,去過最遠的地方便是鎮上。,也成為了2014年年度十大新人成名以後的龐麥郎,最多一個月可以賺到20萬,這是龐麥郎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經過幾年的打拼,龐麥郎的個人存款也達到了200多萬可誰也沒想到的是,在他最輝煌的時候,他卻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
  • 龐麥郎:因一首滑板鞋走紅後不認父母,演唱會只有7人,今怎樣了
    龐麥郎:因一首滑板鞋走紅後不認父母,演唱會只有7人,今怎樣了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誕生一首洗腦神曲。再加上原唱約瑟翰·龐麥郎在爆紅之後做出了一系列讓人窒息的操作,讓他的人和他的歌一樣,曇花一現。
  • 憑藉神曲一夜爆紅,生在陝西非說自己是臺灣人,出名後不認父母
    網絡發展這麼快的一大好處就是給了素人更多的機會,雖然不是舞臺上光芒萬丈的明星,但是自己一旦有什麼出色的表現,肯定也會被一眾網友關注,一夜之間人氣暴漲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畢竟現在的網絡傳播速度相當快。
  • 6年前,憑唱歌跑調爆紅,後拒認父母耍大牌的龐麥郎,如今怎樣?
    有些奇怪的歌詞再配上絲毫不在曲調上的聲音,這首《我的滑板鞋》在2014年迅速的在網絡上爆紅。這首歌曲的演唱者約瑟翰·龐麥郎,也憑藉這首歌進入娛樂圈。但是龐麥郎出名之後不但沒有孝敬父母,反而拒絕相識,並且還將說自己是臺灣人,十分令人惱怒。約瑟翰·龐麥郎原名叫做龐明濤,是一個地道的陝西娃子,但由於從小學習就不好,所以在中考時,分數差強人意,沒有考上高中。
  • 當初提倡「取消高考英語」的鄭強,一夜爆紅網絡,後來怎樣了?
    當初提倡「取消高考英語」的鄭強,一夜爆紅網絡,後來怎樣了?在網絡發展飛速的現代,便利了我們的生活的同時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一、鄭強教授鄭強,1960年在福建出生,他曾在浙江和重慶學習過,畢業之後就進入了化工研究院而且後來在成都科技大學讀研究生,又在四川聯合大學讀完了博士的課程,之後又去日本留學,繼續學習有關化學高分子材料的領域。在當時可以是很高學歷水平了。
  • 龐麥郎前傳
    嘉霖和李希正是看中了龐麥郎的獨特和難以複製,雖然音樂造詣不高,但是他會有爭議,有娛樂價值,正能量,草根,「一個草根的娛樂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娛樂」。和龐麥郎籤約對於華數來說是件「挺大膽」的事,選拔過後,全公司人開會反覆討論風險。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首歌,他們擔心對市場的挑戰太大,擔心公司的形象遭到誤解,影響其他藝人和品牌的方向。最終多數人認為值得嘗試。
  • 曾經紅極一時的龐麥郎,如今為何活成這般模樣?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幾年前曾憑藉《我的滑板鞋》紅極一時的龐麥郎,作為一個現象級的草根歌手,龐麥郎的走紅確實跟現在的網紅有得一拼。如今時隔多年過去了,當初爆紅全網的龐麥郎現在過得如何了呢?來自臺灣的知名歌手吳克群給大家帶來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