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內電影市場上備受矚目的一場戰役正式鳴槍,戰場圍繞著三個主角:江湖霸主《我不是藥神》、強勢新秀《邪不壓正》,和邊緣地帶的「電燈泡」《阿修羅》——是《邪不壓正》後來者居上,電影市場霸權易主,還是《我不是藥神》一夫當關,把持全場?局內各方暗潮洶湧,局外看客摩拳擦掌。
目前票房市場上的局面是,《邪不壓正》強勢入場,暫時壓制了《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首日開畫排片達到40%,票房達到1.01億,其中預售票房(截至7月12日)達到4658萬,上映單日票房超過了姜文前作《一步之遙》(計入零點場票房,首日票房9780萬)。
而《我不是藥神》在一陣瘋狂的市場收割後,電影累計票房已經超過20億。新片進場的情況下,該片排片佔比從昨天的61.8%下降至36.8%,單日票房回落至8623萬,蟬聯9天的票房冠軍地位失守。但從本周末預售票房來看,《我不是藥神》以1642萬的票房略微領先《邪不壓正》的1482萬。
顯然,《邪不壓正》的出現對《我不是藥神》造成了一定衝擊,票房市場被分流,局面又有了新的可能。但這種衝擊將維持多久、能否顛覆票房格局,還不能確定。最可憐的或許是身處在「兩強」縫隙中的《阿修羅》,首日排片達到15.2%,單日票房2000萬左右,之後隨著強片發力和新片新鮮感的退散,該片的票房空間或將進一步壓縮。
《邪不壓正》豆瓣評分從8.2到7.5分,
口碑能否蓋棺定論?
現在公眾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兩個:第一,姜文新作《邪不壓正》到底好不好看?第二,《我不是藥神》VS《邪不壓正》,鹿死誰手?這兩個問題都值得探討一番。
首先我們從第一個問題入手。上映前,《邪不壓正》一直帶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相比起《我不是藥神》前期大規模的電影點映和鋪天蓋地的口碑發酵,《邪不壓正》的內容前期一直捂得很嚴實。即便「姜文摸彭于晏腹肌」上了微博熱搜、電影劇組在上影節將論壇變成發布會、姜文導演在《創造101》上打了一波硬核廣告,電影宣發造勢浪打浪,但在《邪不壓正》7月10日古北水鎮首映禮前,誰都不知道電影的具體內容。
而首映之後,電影內容也在公眾有意識的控評下得到保護,畢竟誰都不希望因為提前劇透而誤傷一部好作品。所以直到今天《邪不壓正》正式上映,公眾才真正得以窺見面紗後電影的真容。而「真容」怎麼樣?情況有點複雜。
目前《邪不壓正》口碑已經解禁,但評分在一定範圍浮動。電影開畫不久,豆瓣評分達到8.2分,隨後評分呈現下滑態勢,隨時間一路下跌,從8.2分跌至7.9分,目前已經跌至7.5分。評分人數累計達到1萬人,評價中三、四星比例超過了60%。該片貓眼評分7.6分,評論人數近2萬人,9分-10分評價佔比43.5%,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為11億左右。
如果其他的商業大片,目前的評分或許已經足以將電影口碑蓋棺定論,並粗暴的得出這是一部「中等好看」的電影的結論。但是這部電影是姜文導演作品,事件就顯得不那麼簡單。
於大眾而言,姜文算得上是國內影迷最偏愛的電影導演之一。早期他拍出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等封神之作,這讓國內影迷對他有著天然的崇拜與尊敬之情。之後他拿出《太陽照常升起》這樣忠於自我表達的作品,國內市場雖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認可他的藝術創造力。
2010年姜文執導了《讓子彈飛》,這部電影票房達到6.36億,成為此前10年內國產電影票房亞軍,該片也被認為是姜文商業行與藝術性權衡把控最好的電影作品,而姜文本人成為電影市場上「站著把錢掙了的」電影導演。
可以說,在國內影迷心中姜文是電影文化的一個符號,具備著特別的象徵意義。時代有意將他劃分進第五代導演的陣營,但是他更像是擁有自己的體系,獨立於市場之外,戲謔瘋癲,天馬行空。這是由於他作品的獨特,也源自他本身性格魅力的發酵。
而這樣的一位導演,他擁有著「任性」的權利。2014年姜文執導《一步之遙》,萬眾矚目,但電影上映後口碑迅速兩極化,姜文風格化的表達讓有些人直呼看不懂,而有些人則熱愛這股恣意瘋狂,至今對於這部作品的評價依舊是莫衷一是。
如今這樣的情況似乎也發生在了《邪不壓正》身上,電影口碑的起伏正說明著市場對電影內容審美的多樣化,電影品質不能用「好」或「不好」粗暴概括。單從目前票房走勢來看,《邪不壓正》已經託起了今天的票房大盤,大盤突破兩億隻是時間問題。
或許唯一可以確定是,《邪不壓正》沒有形成如《我不是藥神》那樣的口碑熱潮,但如後者一般引起大眾市場共鳴、社會震動的電影,一年又有幾個?
「藥神」漸露疲態,
《邪不壓正》正面交鋒,
市場上誰是贏家?
現在再來探討第二個問題,《邪不壓正》與《我不是藥神》正面交鋒,能否成功虎口奪食?或許市場上還應該為《阿修羅》也留一點空間。
從《我不是藥神》的狀態來看,票房走勢已經開始出現疲態。貓眼數據顯示,從7月5日《我不是藥神》提前上映後,票房走勢一路高漲。除了上映首日票房1.59億,此後四天單日票房均超過兩億,周末兩天(7月7、8日)單日票房均達到3.8億,而這樣的票房狂歡從7月9日開始降溫,或許是由於工作日來臨,《我不是藥神》單日票房逐步下滑,從2億下滑至1.3億左右。
對比去年暑期檔現象級電影《戰狼2》,《我不是藥神》顯得後勁不足,同時段對比,《戰狼2》上映後7天單日票房還維持在2億票房以上,想看日增也高於《我不是藥神》。
而《我不是藥神》的票房疲態與輿論熱度的下降,對資本市場產生了影響,此前因電影票房股票大漲的影視公司,如北京文化、唐德影視等,股票也出現回落,票房紅利滋生出的泡沫逐漸消失。
這種局面的出現,或許是由於《我不是藥神》提前開戰的原因。《我不是藥神》前期大規模點映,成功製造出口碑浪潮,形成了難得的、良性的輿論效應,電影過硬的質量加上自來水宣發,影片幾乎稱霸了整個票房市場,同檔期內的《動物世界》被打得措手不及。
但電影短時間的大規模曝光與信息轟炸也讓公眾產生了一定的疲勞感,熱度膨脹的速度越快,驟然冷卻的可能性就越大。百度指數顯示,《我不是藥神》在7月8日指數達到74萬,隨後逐步下降。《我不是藥神》依然是票房叢林裡的一隻猛虎,只是現在這隻猛虎似乎正在假寐,這讓叢林裡其他的對手有了機會。
《邪不壓正》出現是一個破口,公眾也對兩部電影將掀起的票房風浪翹首以盼。《邪不壓正》雖然口碑上未能一錘定音,但是影片的爭議也是熱度的來源。貓眼上《邪不壓正》想看人數達到21萬,而《我不是藥神》想看人數16.5萬。
姜文的票房號召力,彭于晏的腹肌,廖凡、周韻、許晴等一眾演員的演出,《邪不壓正》組成了一個風格獨特的局,這個局有著一群忠誠的擁躉,不管它將佔領多少票房市場,勢必對《我不是藥神》產生影響。
兩強交鋒下,還有一部分空間是電影《阿修羅》的,該片拍攝到上映歷時6年,成本達到了7.5億,吳磊、劉嘉玲、張家輝的主演陣容,奇幻題材,註定這是一部依靠流量與特效的電影。貓眼上該片想看人數達到了16萬,目前貓眼評分6.4分,而豆瓣上該片一直處於鎖分狀態。
暑期檔電影市場上誰是贏家並不能一口咬定。《邪不壓正》與《我不是藥神》還只是國產片的第一場戰役,之後華誼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開心麻花的《西虹市首富》、光線傳媒的動畫電影《昨日青空》都將7月27日同期上映,市場上的戰局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