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鄴城考古所、山東大學代表在邯鄲市峰峰礦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下屬的響堂山石窟管理處籤署《響堂山石窟考古》合作協議。邯鄲市峰峰礦區副區長王軍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李崇峰教授、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趙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何利群博士、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代表出席儀式,邯鄲市峰峰礦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和各方項目相關人員參加了籤約儀式。儀式由邯鄲市峰峰礦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柴鳳翔主持。
響堂山石窟是我國三大皇家石窟之一,也是我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極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享有尊崇的國際學術地位。由於種種原因,迄今尚沒有編撰出考古報告,這次五方合作將填補這一歷史空白。本項目計劃分為兩期,第一期計劃1-2年完成南響堂石窟及老爺山石刻的考古挖掘及考古報告的編撰工作,第二期計劃3-5年完成北響堂石窟及水浴寺石窟的考古挖掘及考古報告的編撰工作。
籤約儀式後,項目各方還與峰峰礦區主要領導召開座談會,峰峰礦區區長孫亞鵾、區政協主席段清峰、副區長王軍方出席會議。座談會上,各方圍繞石窟寺文化的挖掘、保護、利用和宣傳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相關專家學者對峰峰全域旅遊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
當日,藝術學院還與邯鄲市峰峰礦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就《響堂山石窟數位化復原》項目的合作進行了討論交流。本項目由藝術學院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及響堂山石窟管理局三方合作開展,將響堂山石窟流失海外造像數字復原至石窟本體,實現流失造像的「數字回歸」。其中,美國芝加哥大學負責海外流失造像的數據掃描工作,藝術學院負責響堂山石窟本體的數字掃描和數字復原工作。本項目的成果將作為石窟文物的數字檔案永久保存,並用於今後石窟的考古及保護工作,以及響堂山石窟國內及海外數字展覽。目前部分石窟的數位化工作已經完成,其成果將由藝術學院製作成數字展示內容,於2021年5月在當地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