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家村,圍爐煮茶聊八卦。
永興坊的「柿子林」。
西安老伯教您正宗掰饃手法。
華夏第一蘋果樹。
銀西高鐵開通後,喜歡旅行的朋友出行更方便了。
陝西境內,古城西安既有兵馬俑、大雁塔等老牌歷史文化景點,也有大唐不夜城等新崛起的網紅打卡新地標,到達乾縣站,可以去乾陵;到達禮泉縣,可以去逛一下知名民俗村——袁家村。
甘肅境內,到達慶陽市,可以去黑老鍋冰窟景區,更可以到寧縣品嘗「人類第四個蘋果」。
陝西第一站
禮泉縣袁家村
千年古村裡品味慢生活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寒冷的冬天,和家人朋友們圍著小鐵爐坐一圈,爐膛裡燒著蜂窩煤,火苗歡快地跳躍著,用鐵絲架起小鐵罐,咕嘟咕嘟煮著熱茶,配上瓜子花生小零嘴,幾個人一邊聊天一邊嗑瓜子,茶煮好了就熱熱地喝上一盞,這樣溫馨又閒適的場景,像不像詩歌裡描寫的鄉村田園慢生活?
在袁家村,這樣的慢生活你可以擁有。
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聽名字就能想像到,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它坐落在九嵕山下,村子裡的村史館這樣記載村莊起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袁氏避戰亂遷至此地,聚族而居,形成村落。康熙七年(1668年)山西郭氏遷入,適逢「康乾盛世」,村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乃修祖廟蓋祠堂。其後,陸續遷入王氏、張氏,繁衍生息。明清之際,袁家村作坊發達,貿易興旺,為方圓幾十裡貨物集散地和出入北山要衝。
千年之後的今天,袁家村蛻變變成了國內頗具盛名的民俗文化村,先後摘得國家級AAAA旅遊景區、中國十大最美鄉村、全國鄉村旅遊示範村、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等10多個頗具含金量的稱號。
這裡有58戶不同風格的農家樂,有的門口種植幾簇秀竹,走過一段窄窄的石板小路才能看見門頭,曲徑通幽,清雅精緻。有的布置成古風客棧或農家小院,從房屋打造、室內外裝飾裝潢、家具家私擺設等小節,都注入傳統文化要素,讓人忍不住駐足停留。
一旦住下來,就可以在村子裡開啟逛吃模式了。看看關中作坊怎麼榨油、怎麼釀醋、怎麼碾米磨麵,看夠了可以直接買走剛剛製作好的新鮮產品。美食街上的小商鋪面積都不大,味道卻都很地道,肉夾饃、燴牛肉丸子、灌湯包,既有陝西本地特色美食,也有網紅小吃,一
家一個品類,幾乎沒有撞款。
喜歡喝茶的人能找到茶館,愛喝咖啡或者小酌幾杯的年輕人
也能找到咖啡廳和酒吧,民俗文化元素和現代時尚有序交融,讓這個古老的村莊散發著別樣的魅力。
陝西第二站
西安
來碗泡饃打卡新地標
提到古城西安,你腦海中最先蹦出來的關鍵詞有哪些?兵馬俑?大雁塔?西安城牆?鐘鼓樓?其實除了這些老牌名勝古蹟,西安早已貼上了網紅城市的新標籤。
同樣,在西安吃美食肯定不能錯過羊肉泡饃。當地人認可的正宗羊肉泡饃在哪裡?記者找到了西安當地的一家主打羊肉泡饃的老字號——同盛祥泡饃。
永興坊非遺網紅打卡新地標
大唐不夜城的璀璨燈火和高水準的音樂、話劇演出,爆紅全網的不倒翁小姐姐,古城牆下的文藝表演、永興坊的毛筆酥和摔碗酒,西安這些網紅打卡新地標,無不吸引著年輕遊客的目光。
長長的「毛筆」飽蘸紅色的「顏料」,不用它寫字畫畫,執筆之人將筆尖餵到嘴裡,咬一口,酥得掉渣。對,這不是真的毛筆,而是一種在抖音爆火的小吃,名字叫做毛筆酥,又名妙筆生花,出自西安永興坊。
永興坊位於西安城牆中山門內北側順城巷,原地是唐朝著名的諫臣魏徵的府邸舊址,是全國第一個「非遺文化」主題特色聚集區。剛一進門,一片紅彤彤的「柿子林」就吸引了遊客的目光,這片柿子林是永興坊今年的新「腦洞」,將15噸來自柿餅之鄉——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的柿子成串成串地懸掛在架子上,打造出紅彤彤、喜洋洋的柿子林,寓意事事如意,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拍照拍視頻,氣氛十分熱鬧。
永興坊分為關中巷、陝南街、陝北裡、手工作坊、非遺民俗街、107街、非遺文創街七個街區,另有美食博物館、陝西特產中心等四個特色文化區域,匯集了50多家陝西各地特色美食經營戶。別小看這些商戶,他們很多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隨便吃一個不起眼的食物可能就是省級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當然,這些深藏絕技的商戶可不會讓你錯過美食背後的文化,他們喜歡表演手工民俗技藝,更喜歡讓遊客參與其中,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段曉玉說,銀西高鐵馬上就要開通了,作為一個西安人,她非常希望能夠坐著高鐵到銀川,感受寧夏的文化,也邀請寧夏的朋友坐著高鐵來西安,到永興坊打卡,感受非遺文化。
一碗羊肉泡饃西安老伯教你正宗吃法
吃泡饃為什麼選同盛祥?正在店裡不緊不慢掰饃的西安本地食客李小民替我們給出了答案:「這裡的羊肉泡饃最像我小時候的味道,幾十年沒有變過。」
李小民今年70歲了,是個老西安人,每周至少要來同盛祥吃三次羊肉泡饃,說起這一口,他是個行家,熱情地給記者傳授起經驗:「饃要選前一天烙的,放到第二天早晨吃口感最好,當天現烙的熱饃好掰但是不好吃。」
在同盛祥吃羊肉泡饃,大多數食客會選擇自己動手掰,機器切好的也有,但講究的食客不會這麼點,有人點了老闆也輕易不答應,因為自己動手掰饃是這碗飯的靈魂。
吃了一輩子羊肉泡饃,李小民掰饃的步驟是這樣的:把一個饃從中間掰成兩半,拿起其中半個,沿著橫截面撕成薄薄的兩片,然後動用指甲的力量,一點一點掐成玉米粒大小的碎疙瘩,然後送給廚師去煮。這個過程至少花費15分鐘,如果一碗泡2個饃,掰半小時是「起步價」。
他笑著說:「吃泡饃急不得,最好和家人朋友一起來吃,一邊撕饃一邊喝茶一邊聊天,這頓飯才吃得有意思。」煮好端上桌,這一碗泡饃還要搭配幾個小菜:辣醬、糖蒜、香菜。
吃完熱乎乎的泡饃,老人沒有急著離開,悠閒地喝了一盞茶,提及即將開通的銀西高鐵,他笑眯眯地說:「我去過銀川幾次,是個好地方,這下高鐵一通車,來往更方面了,歡迎寧夏的朋友來西安吃泡饃。」
記者 沈亞婷文/圖
甘肅第一站
慶陽市
看壽星果樹玩冰雪項目
乘坐銀西高鐵來到甘肅省慶陽市,既可以打卡黑老鍋冰窟景區,還以到隴冬滑雪場滑雪。這裡還有一顆網紅蘋果樹,它不但高齡,還年年豐產。每年到了豐收季,就引得不少當地人專門去觀看。
華夏第一蘋果樹年年豐產惹人愛
在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鎮劉家店村齊世虎家的蘋果園裡,有一顆「壽星」樹,這顆已經63歲高齡的蘋果樹在齊世虎的精心照料下,幾乎年年豐產,平均每年結果近3000個,最多時能達4000多個。不光豐產,這棵高齡樹上還長著七八個品種,每年果熟季,這棵樹上的蘋果都是按個拍賣,每個至少能賣15元左右。
2014年6月,經國內專家鑑定,齊世虎家的這棵蘋果樹是國內現存栽培時間最久、樹形最大、掛果最多、綜合效益最好的蘋果單株之一,因此被譽為「華夏蘋果第一樹」。從此之後,這棵蘋果樹名聲大振,有不少當地人想出高價買走它,但都被齊世虎回絕。
今年60歲的齊世虎依然成天在果園忙活,他捨不得放下這片果園,還有這棵「老」蘋果樹。「在我有生之年,一定會好好保護它。」齊世虎說。他希望銀西高鐵開通後,能有更多的外地遊客來這棵「華夏第一蘋果樹」打卡,更希望它能給鄉親們的蘋果產業帶來更多機遇。
來毛寺村體驗冬遊項目
從沒有鐵路到高鐵即將通車,藏於黃土塬中的慶陽市正在醞釀著新一輪的發展。毛永吉是當地最大的一家旅行社的總經理,從銀西高鐵即將開通的時候,他幾乎每天都忙著與周邊的景點和項目溝通,準備在銀西高鐵開通後,搶佔第一輪商機。
「銀西高鐵快開通了,最近就有大批同行過來踩線,所以我們一定要趕在高鐵開通前,將所有設施完成。」12月2日上午,毛永吉來到了隴冬滑雪場,確定好滑雪場的投用時間後,他才放心。
毛永吉說,之所以選中與隴冬滑雪場合作,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裡位於慶陽市西峰區顯勝鄉毛寺村,藉助於新建的道路與黑老鍋冰窟景區等旅遊資源,將當地能開展冬季旅遊的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
甘肅第二站
寧縣
黃土高坡上結出「人類第四個蘋果」
銀西高鐵進入慶陽市,途經6個站點,寧縣站是結束甘肅之旅的最後一站,但從整條高鐵線路站點設置來看,寧縣站又處於中間位置。
寧縣地處世界上土層最深厚的黃土高原腹地,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環境汙染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這裡成為全球蘋果最佳適生區、國家122個蘋果生產重點縣之一。
在寧縣焦村鎮西卜村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自根砧矮化密植蘋果基地,記者看到,和平時見到的樹冠高大的蘋果樹不同,這裡的蘋果樹如同葡萄架一般,一棵緊挨著一棵,雖然已過了蘋果成熟期最美的時節,但是大雪過後,4500畝的蘋果樹會集在一起,如同一眼望不到頭的褐色海洋。
寧縣在不斷做大蘋果產業規模的基礎上,還深入實施品牌帶動戰略,精心策劃註冊了「人類第四個蘋果」品牌,著力打造品牌新特色,提升寧縣蘋果的品牌影響力。
「銀西高鐵開通,給我們創造了走出去的可能,也創造更多先進生產技術走進來的可能,讓高鐵線成為一條致富路。」慶陽市發改委副主任孫金堂說。
記者 王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