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優秀叫無可爭議,有一種第一叫望塵莫及。」三年前,我來到了這裡——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高中實驗班。如今的雛鳥已然可以翱翔藍天,但這裡的記憶卻揮之不去。無數個夜晚我都夢到過這裡,我也終將屬於這裡。
「同學們,高一是道坎,高二是個坡,高三是座峰。請各位同學相信老師,跟上節奏,注重基礎,努力學習。」我們剛剛到校的那個晚自習朱老師這樣說。高一的時候,因為還不適應高中快節奏的學習,又多又難的知識點讓我們這些黃毛小孩不知如何協調,那時候老師們就耐心講解,重點知識會停下來告訴我們記筆記,晚自習他們會走到每個學生身邊默默地看著,遇到不知道如何整理的,老師經常會說:「孩子,你應該這樣做,沒事慢慢來,老師相信你。」語文鄧老師,高一時就一直要求我們認真背必背古詩文,從那時起她就將高考融入其中,總是告訴我們:「孩子們這古詩文在高考中是看得到的六分,一定要從現在就認真學,爭取高考拿下六分。」從高一開始她每上完一篇文言文便讓我們積累文中重點的實詞,虛詞。後來我才知道她是想通過這樣不斷重複的方式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加深我們的記憶。高一時的化學,剛開始的那章是物質的量,那個時候班上的同學都覺得它難,記得計算式,但每當遇到題,還是就犯了難。化學朱老師,似乎察覺到了這一點,每次上課前他都告訴我們:」不用怕,以後見得多了自然就會了,現在上課認真聽懂。」確實,高一聽懂,做些題,慢慢的到了高考前物質的量變得不再是難題。
記得高一那時我們還開設思政課,授課老師是湯老師,每節課上課前他都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帶領我們走進他的課堂———「好習慣是一生的財富,壞習慣是一生的債務」,「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一堂課他都會以實驗班考出去的優秀學生為典型代表告訴我們只要下功夫沒有誰做不到。他以2015屆畢業生,現在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的舒卜粉為例,意在告訴我們:「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出身貧困,但只要你肯吃苦,勤學苦練,依然可以擁有成功。」他以17屆畢業生,現在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八年制的舒帆為例,意在告訴我們:「天賦加勤奮,你就能取得成功。」他以17屆畢業生,現就讀於國防科技大學的王卓為例,意在告訴我們:「心之所向就要為之付出努力,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想到達夢想的彼岸,必須全力以赴。」這些優秀的學長,學姐成了我們高中三年的榜樣,每當我們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也總會想到湯老師的話。
「高二是個坡。」高一結束文理分科,跟隨自己的內心,我選擇了理科,來到了劉老師的班級,因為他和藹可親,同學們都尊敬的稱呼他「劉大爹」。那時候他教我們物理,讀過高中的人,每當你問他覺得哪科最難,八九不離十他都要說物理最難。但是在我看來,物理也並非想像中的那麼難。劉老師對待物理問題總是循序漸進的教,每堂課的內容量隨知識點的難易程度而有所變動,遇到難理解的知識或者重點知識他總會通過練習題加深我們的理解和印象。班上的同學也漸漸地從怕學物理變成愛學物理,我們班的物理成績在全年級也能名列前茅。教數學的李老師,因為他思路嚴謹,上課風趣幽默,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歡,課前他要求我們認真做好預習,上課時他讓我們集中精力聽好,遇到重點知識或者解題結論他要求我們認真做好筆記,晚自習當我們做練習時,李老師常常走到我們身旁靜靜的看我們解題,當遇到某個學生馬虎大意時,他總會提醒那個同學,並要求其他同學嚴謹認真。記得到了高三,李老師怕我們刷難題,顧此失彼,他總是不厭其煩的跟我們說:「同學們,要注重基礎。」就這樣,按照李老師的要求,在後期的備考中,我們爭取基礎題不丟分,難題爭取拿分。
「高三是座峰。」常言道:「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等於白活。」的確,高三的確很苦很累,但是在實驗班老師的陪伴下度過,總能讓人感到,甜比苦多。今年的寒假伴隨著新冠疫情的來臨,我們只能相聚「雲」上,這樣的假期讓我見到了實驗班的力量。實驗班的老師們依託騰訊會議,每天按課表要求給我們上課,每天晚上,老師們安排我們進行居家考試。功夫不負有心人,開學後的第一次檢測,實驗班同學的成績在年級上名列前茅。進入高三下學期,各科都在進行緊張的複習,生物吳老師,每天上課前都會告訴我們:「生物的備考要回歸課本,回歸教材,注重基礎。」英語付老師,備考期間利用試卷上的閱讀理解,完型填空,豐富我們的詞彙量。每次月考下來的試卷他都會為每一個學生修改指導,作文。
還記得離高考僅有一個月的日子裡,朱老師每天午休後都放著《強軍戰歌》,對我們而言,高考就是戰場,而我們正在做的就是臨陣磨槍,提高士氣。那時候,必勝的信念在每個同學心中日漸加強。「無論如何我也要上一本,」一次閒聊的時候,一位同學這樣說。高中三年,有老師的付出也有同學的鼓勵與陪伴,學習上有時他是你的競爭對手,生活中他是你的知心夥伴。
高考後的某一天,有一個機會,我再一次踏進了這方熱土,走上了這棟黃牆小樓,走在一級級臺階上耳邊仿佛響著那昔日的朗朗的讀書聲,走過一間間教室,我仿佛看到了正在聽課的自己,俯瞰田徑場,好像看到了曾經在這奔跑的自己。如今,我和同學一樣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在另一片天空下擁抱屬於自己的明天。
鳳凰花開的路口我們註定分頭走,但不管走多遠,也走不出我們對實驗班的思念,這裡就像是我們的家。親愛的同學們,路再遠也別忘回家,常回家看看。最後祝陪伴我們三年的老師工作順利萬事如意,同學們學業有成。
文/韓卓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