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競爭力智庫、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化發展研究院和北京中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同時公布了2019中國百強鎮、2019中國中部百強鎮和2019中國西部百強鎮。
《報告》顯示,2019中國百強鎮主要集中在我國東部地區。其中,江蘇38個、廣東31個、浙江13個、山東7個、福建5個、河北4個、河南1個、貴州1個。百強鎮總人口平均為22.86萬人;公共財政收入平均為19.25億元,較上年增加1.19億元;工業企業數平均為2891個,較上年增加384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平均為187個,較上年增加4個。
《報告》同時公布了2019中國中部百強鎮和西部百強鎮榜單。中部百強鎮分別為安徽40個、湖北20個、江西18個、河南15個、湖南5個、山西2個。中部百強鎮總人口平均為11.16萬人;公共財政收入平均為6.21億元,較上年增加1.01億元;工業企業數平均為282個,較上年減少25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平均為41個,較上年增加1個。西部百強鎮分別為廣西26個、陝西22個、內蒙古18個、雲南13個、四川10個、貴州9、寧夏1個、新疆1個。西部百強鎮總人口平均為7.27萬人,公共財政收入平均為4.65億元,工業企業數平均為137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平均為19個。
據悉,《報告》課題組以全國鄉鎮(不含街道、農場、團)為研究對象,從包括經濟規模、經濟活力、人均水平等方面對全國鄉鎮綜合競爭力進行了評價。為引導各鄉鎮高質量發展,淡化地區生產總值在評價中的作用,評價體系未納入地區生產總值指標。
《報告》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其實施成效決定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城鄉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治本之策,其關鍵在於破除體制機制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鄉鎮處於連接城鄉、承上啟下的樞紐位置,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橋梁,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主要載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要大力推動鄉鎮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鄉鎮綜合競爭力,使之成為提高鄉村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平臺、承接城市功能和農村轉移人口的重要載體、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以「鄉鎮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據悉,競爭力智庫是專門從事競爭力研究的獨立社會智庫,堅持社會責任優先,主要開展國家競爭力、區域競爭力、行業競爭力、企業競爭力研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研究,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指數系列研究等;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化發展研究院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國信息協會的內設智庫型研究機構,以數字經濟、智慧城市、信息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設計、產業園區等領域為主要研究方向,為推動我國智慧信息領域產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經濟日報記者 梁劍簫)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