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競爭力智庫、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化發展研究院和北京中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在京聯合發布了《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報告2019》(簡稱《報告》)。《報告》同時公布了2019中國百強鎮、2019中國中部百強鎮和2019中國西部百強鎮。
2019中國百強鎮榜單中,
江蘇省入圍38席,
其中吳江佔4席,
同裡鎮位列第5!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為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短板,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報告》課題組以全國鄉鎮(不含街道、農場、團)為研究對象,從包括經濟規模、經濟活力、人均水平等方面對全國鄉鎮綜合競爭力進行了評價。為引導各鄉鎮高質量發展,淡化地區生產總值在評價中的作用,評價體系未納入地區生產總值指標。
入圍百強,名列第五,
咱們同裡古鎮,
真是超級超級棒!
同裡鎮位於太湖之濱,京杭大運河之畔,地處江浙滬交會的長三角核心位置,北離蘇州市府18公裡,東距上海虹橋機場80公裡。
同裡素以「醇正水鄉,舊時江南」的特色聞名於海內外,是水田肥沃、物豐富庶、人才輩出的人間福地,也是江南古鎮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同裡有著「東方威尼斯」的美譽,大小湖蕩星羅棋布,河港交錯,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40.3%。鎮外五湖環抱,東臨同裡湖、西靠龐山湖、南面葉澤湖和南星湖、北依九裡湖;鎮內由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被49座古橋串成一個整體。同裡底蘊深厚,有著豐富而寶貴的歷史遺存,先後建成私家宅院38處,寺、觀、祠、宇47座。同裡擁有全國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點(含各級文保單位)116處,是江蘇省唯一一個整個鎮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鎮。
據考證,同裡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時期。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這裡成為吳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同裡原稱「富土」。唐初改名銅裡,宋代正式建鎮後,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拆分為「同裡」。同裡文化積澱深厚,素為鍾靈毓秀、人文薈萃之地。據史料記載,自北宋到清末,先後出過狀元1名,進士42名,文武舉人90多名,如南宋特奏名狀元魏汝賢,南宋詩人葉茵,明代《永樂大典》副總裁梁時,明代造園藝術家計成,清代吳門畫壇一代宗師陸恢,軍機大臣沈桂芬,近代的陳去病、金松岑、王紹鏊、藍公武、嚴寶禮、金國寶、費鞏等,當代中國科學院院士馮新德、沈善炯等。
同裡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豐富而寶貴的歷史遺存,獲得了一系列世界級和國家級的榮譽:同裡退思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首批國家重點公園。同裡先後榮獲國家衛生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中國魅力名鎮、中國十大影視基地、中國最佳規劃城鎮、中國人口文化基地、國家生態宜居示範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圍棋天元賽基地、全國文明村鎮、國家園林城鎮、美麗宜居小鎮、聯合國人居署杜拜國際範例獎等稱號。
目前,同裡鎮正形成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同裡國家溼地公園和吳江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同裡核心區3個國家級單位「一體兩翼」的新發展格局。同裡鎮繼續推進新能源小鎮建設,打造能源變革思想的發源地,形成能源變革的「同裡共識」。同裡人將不遺餘力做好古鎮保護、全域旅遊、鄉村振興、民生服務四大篇章,建設好美而精的新「富土」,為後人留下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
【來源:同裡旅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