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在生活中,部分家長會發現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頭上莫名長了個腫包,然後著急忙亂地到醫院檢查,最終被診斷為新生兒頭顱血腫。知道結果後,家長更慌了:什麼是新生兒頭顱血腫,血腫需不需要抽出來,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嗎……別著急,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小兒神經外科專家一次替您解答。
什麼是新生兒頭顱血腫?
答:新生兒頭顱血腫是新生兒產傷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是由於產傷(胎位不正、頭盆不稱、胎頭吸引及產鉗助產等)導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積留在骨膜下所致。血腫在出生後數小時至數天逐漸增大,因顱縫處骨膜與骨粘連緊密,故血腫不超越骨縫,邊界清楚,觸之有波動感,其表麵皮膚如沒損傷,一般與其他部位皮膚的顏色一樣。根據出現於頭皮各層之間的關係可分為皮下血腫、帽狀鍵膜下血腫和骨膜下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需要抽出來嗎?
答:大部分新生兒頭顱血腫是沒有問題的,都能自行消退。如果血腫較大,可能會出現鈣化或者骨化。
一般而言,80%以上的新生兒頭顱血腫會在3-4周內,通過逐漸溶血和吸收而消退。當血腫不能自發消退時,可能會出現鈣化,但是大部分只是影響美觀而已,並且也能在3-6個月內被緩慢吸收、消失。但對於骨化後的血腫是不會再被吸收的,這可能會導致患兒頭顱畸形,主要影響美觀,很少會造成功能上的影響。骨化的血腫通過手術能夠糾正。
既然知道較大的頭顱血腫會鈣化或骨化,為什麼不提前積極幹預呢?
答:用針抽血屬於侵入性操作,在此過程中可能導致感染。頭顱血腫形成後,血液聚集會成為非常好的細菌的培養基,可能並發感染,其中大腸桿菌感染較為常見。一旦感染,會出現發紅、腫大等現象,形成膿腫。感染嚴重時,會侵犯顱骨,導致骨髓炎。
另外,頭顱血腫出現鈣化或者骨化的概率比較低,即使形成了鈣化或骨化,也很少影響功能。所以,目前首選的治療還是保守觀察,等其自行吸收。
什麼情況下才可以進行手術呢?
答:對於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介入,目前也沒有權威的證據。一般來說,孩子的血腫如果在3-6個月後還沒有消退,那就不會自行消退了,可能會骨化,建議抽血或者手術治療。有些學者則認為,如果血腫在1個月後還沒有吸收,那就會進入骨化階段,那此時就要抽取出來,避免出現骨化。
對於未自行消退的新生兒血腫,建議諮詢專業的醫生,進一步分析是否需要抽血,但不建議在孩子剛出現血腫後立即抽取。另外,血腫抽取的指徵和血腫的大小沒有直接關係,目前在醫學上對血腫大小的劃分也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新生兒頭顱血腫合併感染問題,此時則需要抽液明確感染的是何種細菌,並抽液或者切開治療。
那對於孩子頭顱血腫,有沒有一些保守治療及護理的方法?
答:單純藥物外敷法:用雲南白藥、凝血酶、百多邦軟膏,加入75%醫用酒精塗敷於患處。覆蓋面積應超過血腫邊緣0.5釐米,共計兩周。
藥物外敷結合局部按揉:用上述藥物外敷患處一周後,洗去外敷藥物,對血腫進行局部按揉5分鐘,每天兩次,共計兩周。按揉血腫時,手法應儘量輕快、柔軟,控制按揉力度,最佳按揉時間是在急性出血期後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