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饞人的臺灣美食--舌尖上的臺灣

2021-12-30 永安陽光旅遊

吃,是臺灣的一大主角,觀光客到臺灣的主要旅遊景點排名,第一名就是夜市。無論臺北、臺中、高雄,從北部到南部,臺灣每個城市幾乎都有紅火的夜市,不管時間多晚,都能在夜市上找到可口的食物,甚至還能買到當今世界最流行的東西。

  蚵仔煎、蚵仔面線、臭豆腐、炒米粉、大餅包小餅、萬巒豬腳、大腸蚵仔面線、甜不辣、臺南擔仔麵、潤餅、燒仙草、魚丸湯、筒仔米糕、花枝羹、東山鴨頭、肉圓、滷肉飯、雞肉飯……皆是臺灣風味獨特的小吃名食,價位便宜又好吃,並且可以吃出人文特色。

  臺灣夜市

  此外,夜市也是臺灣飲食的特殊文化,每個夜市充斥著琳琅滿目的特產與小吃美食,各有不同的特色與風味。透過地方小吃,遊客可以更認識地方特產、文化與人文典故,它集合了濃鬱的地方特色與地道的鄉土原味,可以說是臺灣文化的縮影。很多人都是跟著攤位小吃一起長大的……小吃攤的結市效應帶動了民生消費商品的進駐,有吃又有得玩便成了夜市最大特色,周邊聚集了許多服飾店、鞋店、百貨公司、地攤,以及各類餐飲,不僅帶動了該區的發展,更因規模的逐漸擴大而形成「觀光夜市」,是外國友人認識臺灣文化的最佳場所。

  遊臺灣,一定要好好體驗一把「夜市文化」。

  一、最平民:士林夜市

  地點:臺北士林區劍潭路、基河路、大東路、文林路

  交通:坐捷運在劍潭站下車

  在臺灣眾多夜市中,臺北的士林夜市無論從知名度、規模以及特色等方面都數第一,在這裡你可以找到臺灣的一些現存或已消失的夜市的影子。

  士林夜市可分為兩大部分:慈誠宮對面的市場小吃和以陽明戲院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東路、文林路圍成的區域。那裡是年輕人的天堂,是流行衣服和首飾最多的夜市。

  臺北的士林夜市

  每當華燈亮起,士林夜市即步入繁華。雞排、大香腸、大餅包小餅、廣東粥、蚵仔煎、生煎包等最為出名,家傳三代的吉利紅燒鰻羹、嗆辣有勁的忠誠號生炒三鮮、豪大大雞排、鐵板燒等都是士林夜市出了名的美味。夜市的價格也比一般的商店便宜許多。

  美食推薦:

  【蚵仔煎】因臺灣偶像劇《轉角遇見愛》,更多人認識了蚵仔煎。這是臺灣夜市裡相當普遍的一道小吃,新鮮的蚵仔是這道美味的重要元素,將蚵仔淋上調和太白粉與地瓜粉的粉漿,加上蛋、青菜下平底鍋以大火油煎,冬天搭配茼蒿、夏天搭配小白菜,並以能提香味的豬油來煎出美味的蚵仔煎,吃時再淋上以味噌、西紅柿醬、辣椒、醬油等熬成的醬汁即可。食用時再淋上特調的酸甜醬汁,甜中帶鹹、鹹中帶辣的繽紛滋味令人垂涎。

  蚵仔煎

  【生炒花枝】士林夜市最推薦的小吃。這道小吃以新鮮的花枝和筍片、紅蘿蔔一起快炒後,勾芡成羹湯,再加醋和糖調味;湯頭嘗起來鹹中略帶酸甜,花枝和筍片則格外鮮嫩爽口。

  生炒花枝

  【冰館】最推薦芒果冰,還有青蛙下蛋。所謂「青蛙下蛋」就是粉圓加糖水或者再加一些奶精飲用,因粉圓煮熟之後,中心會呈現白白的一點,形狀極像蝌蚪,故將這種獨特的甜點定名為「青蛙下蛋」。

  青蛙下蛋

  【阿宗面線】一群人站著在吃阿宗面線是臺灣一景。小小一碗看似貌不驚人的蚵仔面線,卻是夜市裡不可或缺的小吃美食,好吃與否的關鍵在於蚵仔的新鮮度和面線的Q勁。利用面線不易爛的特性加高湯煮後再勾芡,放入已汆燙過的新鮮蚵仔和滷過的大腸,食用時淋上烏醋、特調醬料等,最後撒些香菜提味便可盡興享用。

  阿宗面線

  【阿給老店】「阿給」是日文「阿布拉給」的簡稱,意即油豆腐。是將方形的油豆腐掏空,塞入浸泡過肉燥滷汁的粉絲,再以魚醬封口蒸熟。熱騰騰的阿給淋上特製的甜辣醬汁,搭配鮮豆漿或魚丸湯吃,十分可口。

  淡水阿給

  二、人最多:逢甲夜市

  地點:臺中文華路逢甲大學

  交通:從臺北搭乘火車至臺中火車站轉乘往逢甲夜市公車;搭乘客運公交可在臺中朝馬站下車。

  在臺灣,逢甲夜市號稱人氣最旺、小吃最多,且是多種小吃的發源地。據說,這個夜市每天約有3萬人次,假日則超過10萬人次。假日逢甲夜市的可以用萬人鑽巷來形容,因為沿街誘惑的人氣美食太多,遊客走走停停、四處觀望,還有美食攤前排得落落長的人潮,幾乎把整個逢甲夜市擠得水洩不通!

  臺中逢甲夜市

  來逢甲夜市幾乎就是吃、吃、吃,排隊、排隊、排隊,要嘗到人氣美食小吃,總是要不斷地排隊等候!逢甲夜市特色小吃號稱全臺第一,也是海外觀光客到臺中必訪的夜市。逢甲夜市還有很多創新有趣的小吃,如章魚小丸子、蜂蜜檸檬蘆薈、可麗餅、胡椒餅及懶人蝦等,都是發源於此,創新口味層出不窮。

  美食推薦:

  【大腸包小腸】逢甲夜市人氣第一名的攤位,應該首推位於逢甲路20巷巷口的「官芝霖大腸包小腸」。所謂大腸就是糯米腸,小腸是指香腸,將糯米腸切開後,夾入香又多汁還帶點肥的黑豬肉香腸,搭配好吃的小黃瓜、菜脯蛋、花生粉,可以降低油膩感。在裝大腸包小腸的紙袋設計上,只要將紙袋撕開,拿出裡面的塑料膜,轉著吃,就可以免沾手,方便一邊逛街一邊享用,非常方便!而一份40元新臺幣也不算貴,讓饕客們愛不釋手!

  大腸包小腸

  【免剝殼烤蝦】選用比較幼小的白蝦,烤的過程中只要灑點鹽粉,咬入口中,蝦子的鮮與肉質的甜,讓人回味無窮!加上幼小蝦子的殼較嫩,烤過酥脆後可以不用剝殼,便能直接咬碎吞入口中,方便又好吃。

  免剝殼烤蝦

  【一口煎餃】大小剛好可以一口丟進嘴裡,分量很適合胃口不大的女生。建議一定要加醬油膏和辣椒醬,才夠香!

  一口煎餃

  【可麗餅】以料多、口味多樣化著稱,它的餅皮還可以要求要脆脆的或是軟軟的,很貼心,很多臺灣媒體都有專程來報導過,也是必吃食物之一。

  可麗餅

  三、最特色:六合夜市

  地點:高雄市前金區六合二路

  交通:六合夜市距高雄火車站約十幾分鐘路程,沿中山路直行右轉至六合路即可到達。

  「不到六合夜市,就不算真正到過高雄。」想要了解高雄市普通市民的休閒生活,六合夜市是最好的去處。

  六合夜市是高雄市最負盛名的夜市,夜市海鮮類尤其突出貝類,是臺灣最著名的美食,如西施舌、炒九孔等,味鮮美,令人垂涎欲滴。還有各式各樣的鄉土小吃,如用陶土製的蒸米糕,用濃油赤醬的滷豬腳,用炭火現烤的牛排、雞雜、蔬菜,臺灣南部著名小吃「度小月擔仔麵」,歷史悠久的老牌花生粽等。

  高雄六合夜市

  六合夜市的格局有點像香港廟街,兩旁是攤檔,每到傍晚,六合夜市成列的小吃攤雲集,兩排近兩百個攤位,小吃種類之多,令人目不暇接。高雄特色木瓜牛奶及鹽蒸蝦更是不可錯過的美味。鹽蒸蝦、木瓜牛奶、筒仔米糕、臭豆腐、海鮮粥、十全藥燉排骨、擔仔麵等算是高雄市的招牌特色。

  六合夜市諸如衣服攤、雜貨攤等並不多見,除了小吃,最多的是牛排店,大大小小有十多家,主要賣點是平價、家庭式的牛排套餐。此外,六合夜市還有許多風格獨特的攤位,如土耳其人賣著土耳其冰激凌、墨西哥人賣著墨西哥脆餅,還有日本人、印尼人也來此地擺攤賣飾品,十分特別!

  美食推薦:

  【擔仔麵】首推這裡的擔仔麵,最大特色在於它的肉臊,再加上一隻味道鮮美的蝦子,雖然就這麼小小一碗,但風味獨特,回味無窮。外加個滷蛋,也只要30元新臺幣。

  擔仔麵

  【海鮮粥】湯清料實在,最重要的是海產新鮮,以大骨、柴魚熬成高湯,再搭配花枝、鮮蚵、鮮蝦、文蛤等材料,已經出名20多年,平常1天就能賣2000多碗。

  海鮮粥

  【筒仔米糕】常見於臺灣各地的糯米類小吃,與油飯類似,卻是在瓷瓶、竹筒或鐵罐中炊煮而成,香噴噴的糯米上,淋有肉香四溢的特製作料,口味濃鬱,是許多老饕的最愛。

  筒仔米糕

  四、饒河街夜市

  交通:縱貫線松山車站八德路出口即是。

  饒河街夜市位於松山區八德路四段及撫遠街間的饒河街,鄰近慈佑宮,附近有松山農會、消防隊及松山火車站,全長600公尺,營業時間從17時至24時,是臺北市區少數幾個大型觀光夜市之一。

  饒河街與松山車站一帶舊稱錫口,因基隆河水深,使本區得舟楫之便,而成為基隆、宜蘭貨物運至臺北城之轉運站,當時商賈雲集、舟船輻輳,極一時之盛,故使本區有「小蘇州」之稱。

  饒河街夜市

  後因港岸河水淤樍,停泊船隻漸少,再加上八德路拓寬後,饒河街成為次要道路,商業活動大減。政府為了改善當地商家生計,遂於民國76年成立觀光夜市。到現在己經是外國觀光客夜晚必來體驗臺灣小吃的重要地點。

  五、基隆廟口

  基隆廟口小吃無疑是基隆市知名度最高的全國性景點。基隆廟口的「廟」指的是奠濟宮,奉祀主神為開漳夜市上的小吃。

  聖王陳原光。由於奠濟宮位於基隆港直入之處,早年即是商業繁榮之處,這裡匯集了各地小吃,不僅有臺式小吃、各省美食,因地利而引進的西式美味,也琳琅滿目充斥於美食街裡,呈現中西並陳的小吃風貌。

  來到基隆廟口,邢記金鼎邊趖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70年的傳承,將福州的傳統米食料理在臺灣發揚光大。基隆廟口第二代表小吃就是已有50年歷史的天婦羅,以新鮮的鯊魚背肉打成魚漿來製作,特別香酥可口。而已有百年歷史的李鵠餅店,從第一代的綠豆沙餅、第二代的咖哩酥,到現在第三代的鳳梨酥,每一代的代表產品都名聞全臺,小店更常擠滿客人。此外,有25年的沈記泡泡冰更是到基隆廟口不可不嘗的冰品。

  基隆廟口

  交通:

  鐵路:在臺鐵基隆站出站後往右手邊的國光客運車站,上天橋後沿著港邊的忠一路步行約10分。

  國道客運:在忠一路的客運總終點站下車後,延著忠一路步行約10分,經過東岸廣場(和平廣場)後,行進至愛三路人行地下道。

  自行開車:進入市區後,可停在東岸廣場地下停車場或信二路立體停車場。(有路牌指示)東岸廣場停車場和愛三路人行地下道有互通。

  入口動線:忠一路或東岸停車場方向:行進至愛三路人行地下道(道內有出入口指示),從愛三路仁二路口(路口有一家麥當勞)沿著愛三路走至下一個路口(愛三路仁三路口),即可見到行人徒步區(小吃攤販區)的入口牌樓。如從愛三路仁二路口繼續走也可進入。

  信二路停車場方向:往田寮河方向行進,經過義二路形象商圈及金雞橋(橋頭堡為雞頭雕飾)後,直接進入愛四路的夜市區。

  貼士:

  價格:大排檔夜市食物多在30~50元新臺幣左右(相當於人民幣7~12元左右)。

  提醒:夜市衛生狀況良好,但餐巾紙最好自帶,且夜市通常沒有桌子,都是打包帶走的。夜市的小吃好吃,分量也很足,如果一個人吃,吃一兩樣就夠了。所以,逛夜市一定得約上幾個人,每樣小吃都分著嘗點才更有味。

  六、華西街夜市

  臺灣最著名的觀光夜市,吸引不少中外人士前來觀光,有名的小吃包括蛇肉與蛇酒、鼎邊趖、碗粿、鱉肉、海鮮等。

  地址:臺北市西園路與環河南路之間

  七、景美夜市

  多數攤販、店面都集中在已有30年以上歷史的景美街,有許多五金百貨、錄音帶、衣服、飾品等店家。另外,景美新街有「景美公有市場」,有各式飲食類攤子、店。

  地址:臺北市景美街

  八、遼寧夜市

  著名的小吃有鵝肉、海鮮、筒仔米糕、沙威瑪、蚵仔煎、滷味等,此外,遼寧街外圍巷道內也開設許多具特色的咖啡館與餐飲店,因此這一帶區域享有「咖啡街」之稱。

  地址:臺北市長安東路與中興高中之間

  九、興南夜市

  路面相當寬廣,店家排列十分整齊。主要特色是有許多家刨冰店,並有多家雜貨用品百貨,價格便宜而種類繁多。

  地址:臺北縣中和市信義街、景新路410巷共同組成

  十、新莊夜市

  以香菇赤肉羹、紅豆餅、肉圓、雞蛋糕、蚵仔面線、蝦仁羹最膾炙人口。街巷之中隱藏百年歷史推衍的軌跡,例如古蹟,及打鐵店、豆腐工廠、老字號餅鋪等百年老店。

  地址:臺北縣新莊市新莊國中後、新莊路上

  十一、南雅夜市

  入口有個超過30年的牌樓,每個攤位均有固定位置,排列整齊;大多是小吃攤位,只有少數服飾店與雜貨用品店。

  地址:臺北縣板橋市南雅東路內

  十二、新明夜市

  設攤幾乎是老字號,可品嘗到各式小吃及全省著名名產,五金百貨、生活日用品、港韓服飾、鞋、帽、襪等應有盡有。

  地址:桃園線中壢市中央西路、民權路之間的新明路

  十三、城隍廟夜市

  城隍廟內老字號小攤大多將近50年歷史,小吃包括新竹肉圓、貢丸、潤餅、肉燥飯、魷魚羹、米粉、及牛舌餅等。

  地址:新竹城隍廟與法蓮寺廣場前的小吃聚集地

  十四、中華夜市

  小吃集合南北口味,有臺灣小點心、臺中肉圓、潤餅、當歸鴨、蚵仔煎、炒花枝、肉羹、米糕、新加坡肉骨茶等。

  地址:臺中市公園路與民路一帶的中華路上

  十五、東海別墅夜市

  店家大多是固定的,以供應餐飲為主,其次是服飾等生活用品店。以中港路和東海別墅相隔的國際街中有條藝術街坊,多是具特色的店家,例如古董、茶坊及咖啡店。

  地址:最熱鬧的地段為臺中市東園巷、新興路交叉處

  十六、鹿港小吃

  小吃包括鱘、鰻、蚵仔、蝦猴、花跳、蛤蜊、沙蝦及西施舌等海鮮。茶點則有鳳眼糕、豬油荖、牛舌餅、口酥餅、花生糖、面粿等,其中玉珍齌餅鋪從清朝乾隆時期即享譽全臺。

  地址:彰化縣鹿港

  十七、文化夜市

  聚集千家以上的攤販,有各式各樣熟食小吃,尤以噴水雞肉飯、郭景成粿仔湯和冬菜蝦仁蛋黃三樣最出名。

  地址:嘉義市中山路噴水圓環延伸到垂楊路

  十八、臺南小北街夜市

  乾淨整齊,每一攤位各有編號,小吃口味繁多,包括海鮮、棺材板、鼎邊銼、鱔魚意面、紅燒旗魚、肉羹、臭豆腐。

  地址:臺南市西門路與臨安路交接口

  十九、新興夜市

  小吃攤眾多,服飾、鞋店更是櫛比鱗次。許多攤位已有20以上歷史,如老李排骨湯、沙茶羊肉、北港香菇肉羹等。

  地址:高雄市南華路

  二十、民族路夜市

  有七十年以上歷史,是饕客天堂,小吃包括土魠羹、香菇肉羹、屏東肉圓、愛玉冰、肉粽、冷凍芋等。

  地址:屏東市民族路上、復興路橋下

  二十一、羅東夜市

  地道小吃包括鹹米苔目、燻鴨、肉羹、龍鳳腿、豆腐卷、米粉羹、海鮮、粉腸、油豆腐包香腸、蚵仔煎等。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中心、中山公園四周。

相關焦點

  •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中篇)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中篇)鑑於篇幅,1-8種臺灣美食請點擊《山水遊記》藍字後進入首頁觀看:9.三杯雞(三北雞)三杯濟在內地和臺灣都很受歡迎,但是臺灣人在這個菜餚上有著更甜的口味愛好。
  • 臺灣食堂:講述臺灣美食和人的故事
    ,正是《臺灣食堂》的主角,他們一個個,不但是臺灣美食的創作者,也是將臺灣美食發揚光大的推手。2比《舌尖上的中國更具人情味》《臺灣食堂》會比《舌尖上的中國》可能還要更有人情味。」3沒有旁白。只有採訪者和被採訪者雖然臺灣很多美食節目,但很少有人認真記錄食物文化與歷史,導演說:「我就是想認真做這事,讓大家看到臺灣美食的真正創造者,不是光鮮亮麗的人,是尋常人家、升鬥小民!」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食堂》不像一般美食旅遊節目慣用旁白與畫面來說故事,避開美食節目強調食物的美味等誇張的元素,這節目是沒有旁白的,也沒有主持人,導演身兼採訪者、攝影師。
  • 《舌尖上的中國》:臺灣眷村牛肉麵
    《舌尖上的中國》火爆全國,激起了國人對美食的空前熱情,紀錄片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感受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質,讓觀眾不僅見識到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而且讓觀眾從中了解到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
  • 舌尖上的臺灣——臺灣那些最值得去吃的五大美食
    臺灣現有9個「國家公園」以及13處「國家風景區」, 壯麗的海洋、高聳的山嶽、多樣的自然生態與獨特的人文風情,構成了獨一無二的美麗臺灣。可是要知道臺灣不僅有美景,臺灣還有美食奧,臺灣飲食文化融合各地美食風格,臺灣菜與閩南菜(還受福州菜影響)和廣東潮汕潮州菜淵源深厚,也受客家菜、廣州菜和日本料理的影響。滷肉飯,白米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做油蔥酥:幾瓣紅蔥頭,切頭剝皮,切成薄圈。撒少許澱粉,混勻。中火熱鍋,放油,下小蔥圈半炸半炒,撈起瀝油,放廚房紙巾上吸油備用。
  • 深扒《想見你》中的臺灣美食,臺南也太饞人了!
    昨晚全網都在刷《想見你》的大結局,而作為美食編輯,六一的注意力卻在:拍攝地居然是超多美食的臺南! 它同樣也是充滿古早味的地方,碗粿、蝨目魚、鱔魚意面、牛肉湯、米糕、蝦仁羹、擔仔麵、蚵仔面線…臺灣美食多,是大家公認的;而臺南美食尤其多,是臺灣人公認的!
  • 走遍臺灣嘗遍大餐,舌尖上的臺灣美食
    中午那頓正餐一般也都是湊合一頓,畢竟下午還有很多景點等著去逐一體驗,只有到了晚上,經過了一天的勞累,飯桌上的每個人都是食慾大開,一天中最精彩的時刻即將到來,眼睛裡擠滿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喝過的美酒佳餚,甜的、鹹的、辣的、麻的、鮮的、各種顏色的、各種地域的、各種味道的美食衝擊著每個人的嗅覺、視覺以及味覺神經。
  • 臺南大廚《舌尖》主人公!把800公裡外的臺灣美食帶到了無錫!
    由《舌尖上的新年》電影版的主人公!來自臺灣的廖家慶和邱淳怡擔任主廚和西點師。這裡有飽含溫情的臺灣傳統年菜,還有一天賣掉800個的鳳梨酥,來這家餐廳吃飯,大概是你離《舌尖》最近的一次。這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電影版《舌尖上的新年》裡的主人公——家慶和淳怡一對臺灣情侶。
  • 如果沒看過記錄片《臺灣食堂》,別輕易說,你懂得臺灣美食
    也許你看過央視播出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攝手法精緻,介紹詳盡,介紹的美食確實能讓人垂涎三尺。▼然而,臺灣也有屬於自己的美食片,而且絲毫不會遜色《深夜食堂》和《舌尖上的中國》。在這部片子裡,你會感受到平易近人、質樸的力量!▼
  • 如果沒看過記錄片《臺灣食堂》,別輕易說,你懂得臺灣美食.
    也許你看過央視播出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然而,臺灣也有屬於自己的美食片,而且絲毫不會遜色《深夜食堂》和《舌尖上的中國》。在這部片子裡,你會感受到平易近人、質樸的力量!▼▎比《舌尖上的中國》更有人情味「《臺灣食堂》會比《舌尖上的中國》可能還要更有人情味。」
  • 跟著小編去臺灣,吃喝玩樂全都有!舌尖上的臺灣,等你來製作!
    我們相約,一起去臺灣!品嘗臺灣當地最正宗、最多元的美食,一個不許漏;領略臺灣最淳樸、最真實的美食文化,一刻不能停;欣賞臺灣最迷人、最神往的風光古建,一眼不敢眨。聯合天津、臺灣等多家官方媒體共同舉辦的寶島臺灣美食文化之旅,相約10月,邀你同行,讓我們一同見證海峽另一邊的美食傳奇!
  • 舌尖上的年夜飯 之 臺灣 臺灣春節心意滿
    美食從來都飽含滿滿心意,不單純為味蕾而生,亦不獨屬人間。它還是溝通人神、跨越陰陽的中國方式——人需要表達對神明之敬意或對祖先的思念時,總是寓情於以祭拜為名的食物。我們的故事從何講起?臺灣或是最合適的地點。從「唐山過臺灣」(指歷史上由中國大陸向臺灣島的移民活動,「唐山」指華人的江山)到激蕩的近代史,這座不大的島嶼意外地成了諸多族群共同生息繁衍的土地。
  • 宜昌國旅出品:吃貨達人之舌尖上的臺灣
  • 【五星推薦】舌尖上的臺灣
    ┄┄┄┄┄┄✄┄┄┄┄┄┄┄松園別館۩ 花蓮市水源路 26 號┄┄┄┄┄┄✄┄┄┄┄┄┄┄ ▌花蓮 ▌055海鮮花蓮人首選的海鮮大排檔┄┄┄┄┄┄✄┄┄┄┄┄┄┄自強夜市۩ 花蓮縣吉安鄉和平路和自強路口◐ 下午五點-凌晨兩點左右,客人最多的時間出現在八點至十二點之間┄┄┄┄┄┄✄┄┄┄┄┄┄┄▌臺北烏來 ▌烏來老街一街掃盡原住民美食
  • 「饞人」唐魯孫
    美食家近似乎一種職業,饞人只有吃的興趣和愛好;美食家以美食為業,多少有些商業的味道,饞人以美食為天職,發乎心止乎禮;美食家是新派的職業,饞人是老派的食客;美食家偶爾作文只為推薦新派美食,饞人寫作更多是為了回憶那些消逝的美食;美食家自標身價,專挑貴的珍饈美味吃;饞人卻不忌嘴,什麼都吃而且樣樣都吃得津津有味。唐魯孫是個饞人,饞是他寫作的動力。他寫的一系列談吃的文章,可謂之饞人說饞。可是這個饞人不簡單。
  • 【鹿港小鎮】正宗傳統臺灣美食,在臺灣的街頭走一走
    令人難忘的除了狗血的情節,還有令人心動的 臺灣美食 海蠣煎,紅豆沙,三杯雞...你還在想去趟臺灣要多少錢?告訴你,在北京也能吃到 正宗 臺灣味道鹿港是當時臺灣最繁華的地區,繁榮富庶帶來了美食的蓬勃發展,多種傳統小吃和糕點各具特色,較具盛名的有:蚵仔煎、肉粽、蝦丸、面線糊、鳳眼糕、龍鬚糖等等而「小鎮」,也是充滿了文藝氣息。
  • 陳曉卿花4年打造神作,吊打《舌尖3》,饞哭無數人··
    我們研究美食,恰恰是為了找到現代飲食習慣背後,那些遺落的傳統。
  • 饞死人的臺灣六合夜市裡的小吃即將空降我大弗蘭!口水已流一地!
    每次小鬼在各檔電視節目裡看到臺灣各類特色小吃總是被饞得不要不要的,心裡也默默下定決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奔赴臺灣美食街吃個夠!!但就在昨天,小鬼得知在咱大弗蘭也即將有自己的臺灣美食街了!並且是絕對正宗的臺灣美食哦!作為一個吃貨,美食願望能夠馬上實現~~內心那個雞凍啊!什麼?你不知道都有哪些美食?
  • 上過《舌尖》的臺灣大廚,帶來了臺南的至淳家味!
    由《舌尖上的中國》電影版的主人公——來自臺灣的廖家慶和邱淳怡擔任主廚和西點師。這裡有飽含溫情的臺灣傳統年菜,還有一天賣掉800個的鳳梨酥,來這家餐廳吃飯,大概是你離《舌尖》最近的一次。PS:這是一年來,我們探過的200多家店裡最贊的一家。
  • 舌尖上的臺灣,藏著一個早餐江湖..
    永和,是指臺灣新北市永和區。1950年代,幾位退伍老兵在永和路口的街頭擺攤,磨豆漿、炸油條、烤燒餅從此成為臺北地區豆漿店的起始。1955年永和區豆漿大王創立,成為臺式豆漿店的代表。此後的數十年,臺北人想吃早點或宵夜,便來上一句:「走,到永和喝豆漿去」。
  • 舌尖上的臺灣
    大腸包小腸大腸包小腸是臺灣相當普遍的小吃,炭火燒烤的大腸外皮微酥,肉餡米粒飽滿,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薑片與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滿嘴的美味。而這麼有特色的傳統小吃,在東海夜市就能找到。位於東海大學西門町的官之霖大腸包小腸,是東海夜市裡頗具特色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