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社會陰暗處,那些被隱藏起來的「真相」

2021-02-13 知日

鵜養透(Toru Ukai)是日本一位非常低調卻極具才氣的人文紀實攝影師,常常在東京拍攝,有時候也會來到中國或其他國家。

讓他感興趣的是我們現代社會中的那些隱形機制。這種機制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常常壓抑和牽制著人們,他稱之為「看不見的機器」。有時候體現在司法系統和群體行為中,有時候直接影響我們的個體行為,可以說,這些「看不見的機器」操縱了社會運行。

以一種相對克制和冷靜的視角,他定格了社會的陰暗之處,那些冷色調的影像似乎透露出一種陰鬱與絕望的氣息,似乎是游離在攝影之外,游離在拍攝對象之外。

然而,照片從來都不只是我們看到的那樣。

甚至,照片從來都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

   INTERVIEW 鵜養透   

「拍照可以勾勒出用肉眼無法看到的東西。」


知日:攝影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麼?您是如何選擇拍攝對象的?

Ukai:日語寫真(攝影)一詞從字面上看,是「真を寫す」(複寫真實)的意思。然而實際上,攝影基本都沒有複寫出真實。被拍攝對象通常是存在於拍攝者之外的事物,拍攝者自己並不真正知道他所拍攝的是什麼。正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這種「不知道」,所以拍攝者總是很自以為是。

比如,攝影師拍攝一張獨自坐在澀谷人群中的青年,他可能想表達「城市中的孤獨」。但是那位青年真的孤獨嗎?拍攝者是不知道的。而且照片通常是都是受限於取景框的,當攝影師把想拍攝的物體放入取景框之內的時候,也就同時把無法放入取景框的周圍環境排除在了照片之外。

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有5 位年輕人一起坐在人群中,排除掉左邊的4 位,僅拍攝最右邊的人,這樣就把原本真實存在的「快樂的朋友們」拍成和之前一樣的「城市中的孤獨」。「真實」會隨著拍攝者的取捨而變成不同的故事,被賦予不同的意義,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攝影。

我總是有意識地去注意這種攝影藝術的不足之處,所以從來沒有相信過攝影可以拍攝真實,那不過是一種幻想罷了。基於這種理解,我更傾向於把攝影理解成一種「象徵」的手法。雖然我主要拍攝的是東京的社會風貌,但是我眼前呈現的各種事物、人物和現象,都只是我用來隱喻社會特性和社會問題的道具。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我不可能真的理解自身之外的其他人。但是,一位攝影師,每天都觀察著自己周圍的環境,只要他還有些洞察力,就一定會發現那些象徵和隱喻。

因為我拍攝的對象總是社會風貌,大家可能會把我的作品等同於街頭攝影吧。但是比起那些僅僅反映街頭風俗、人文生態的作品,我想描繪的是這些表象之下的社會構造。所以我給我的作品起名為「隱形的社會結構」。支配那些表象的正是這些我們看不見的社會深層的機制構造。它們是我們所有人的欲望集合在一起自然形成的東西,雖然沒有善惡好壞之分,但是卻壓制著我們每一個人。所以,簡單來說,我的作品是利用被選擇的現實來隱喻社會深層的構造。

照片是靜止的畫面,其中沒有時間的流動。然而,只要我們活著,我們的視覺總是處在無法停止、永遠流動的狀態。


我們的眼睛無法生成靜止的圖像。所以說,即使照片能拍攝真實,也和我們本身的生理視覺體驗不同,是另一種超越人體機能的真實。也正是因為照片可以記錄瞬間,所以才能捕捉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被隱藏起來的真相——Invisible Machinery,即隱形的社會結構。

知日:您如何看待當下的日本社會環境?

Ukai:2011 年,由於東日本大地震的發生,日本社會變得更加團結互助。最有代表性的詞語就是「絆」(紐帶)。另一方面,由於這些年來日本的外國遊客數量也在顯著增長,日本人也對自己的國家重新找回了自信。對應的象徵性詞語可能就是「和」(日本風格)「盛情款待」吧。可能近些年的國際形勢也促進了日本國內的團結,提升了民眾對國家的好感度。但是,在這些表象背後,日本背負的是持續近 20 年的經濟增長放緩和與之對應的國際地位降低。正是因為在國際社會上沒有自信,才在內部漸漸團結起來。也正是因為失去自信,才急於尋找新的自信來源。

雖然自身團結也好,廣受好評也罷,但是只要存在消極負面的動機,社會就會顯現出不協調與矛盾。過分強調團結,恰恰凸顯出反面的社會現實:貧富差距拉大,貧困問題深化,被社會孤立的人也越來越多。

日本人雖然非常在意外國人對日本的評價,但是卻不怎麼關心日本以外的國際社會。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去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反而好像被困在了小小的手機屏幕之中。也許,全世界都是如此吧。無論是英國脫離歐盟還是美國的川普當選總統,都有相似的要素在其中。但是像日本這種只能靠交換資源來生存的小國,如果不繼續開放,就只會衰退。

知日:您常用的攝影器材是什麼?

Ukai :我的器材非常的簡單。現在使用的是Nikon Df 的單反和 3 套鏡頭。除了偶爾使用三腳架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的設備了。鏡頭的話,我經常使用45 毫米的。當我發現拍攝對象、準備拍攝的時候,45 毫米鏡頭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根本不用思考構圖一樣,不用向前移動,也不用後退。我的眼睛平時就是用45 毫米鏡頭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的。

靜電場朔/ interview&translation

鵜養透/ photo

黃莉/ edit

--

相關焦點

  • 真相已無關緊要?──對「後真相」的哲學反思
    沒多久,這則消息被廣泛傳播,引起了許多臺灣人民的憤怒——「為何中國可以,臺灣不可以?」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最終抵受不住輿論壓力而選擇輕生。這則事件在臺灣社會引起軒然大波。近期爆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網路上也出現「臺灣政府因疫情失控,出動坦克鎮壓」、「蔡總疑似感染肺炎,已送入隔離病房」(link is external).等各類假新聞。
  • 「捍衛雅各布」,看似沒有的真相現實隨處可尋
    看過這部劇的人或許都想找到一個關於「兇手是誰」的答案,但就像在之前的推文中所說:故事裡的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立場上做著決定,真相和兇手其實早就不重要了。所以這一期的99°熱評,「k社」邀請了我們的朋友@雨塵。來談談隱藏在劇情背後與現實世界相聯結的種種思考。
  • 他是全世界矚目的「定格動畫工作室」的中國動畫人!
    還記得之前wuhu君介紹過這個全世界矚目的「定格動畫工作室」嗎?
  • 《鬼媽媽》用定格動畫表現手法,講述理想世界隱藏怎樣的危機
    《鬼媽媽》的出現打破了這種「油膩感」除了定格動畫給我們帶來的真實感外,再加上這種用陰暗畫風敘述溫馨故事的設計讓人感覺到一種清涼。定格動畫的存在比手繪動畫更早一些,兩者都是動畫的一種表現形式卻有著很大的不同。手繪動畫的優勢在於紙面上的精細和溫馨程度是現在所有電腦軟體都無法企及的,而定格動畫的優勢是讓平面刻板的人物形象立體和豐滿起來,更加貼近現實,這也是手繪動畫達不到的境遇。
  • 《黑衣人:全球追緝》隱藏了哪些「彩蛋」?
    特工 M 與特工 H 順利在 MIB 倫敦分部相遇,萌新&王牌的組隊冒險正式開始,兩人攜手調查賈巴比亞人萬格斯被刺殺的真相,在此過程中挑戰「戴艾德姆人」與蜂獸兩大 Boss,順帶解鎖「黑衣人內鬼」副本。
  • 麥當勞奶昔為什么喝起來跟點的口味不同? 前員工曝「走味」真相
    麥當勞前員工曝奶昔「走味」真相。Image Via TikTok@Jodessy日前網友討論:「為什麼奶昔喝起來總是跟自己點的口味不同?」美國26歲前麥當勞員工喬瑟芬(Dessy Joseph)在社群平臺親曝奶昔「走味」真相,影片至今累積近10萬瀏覽次數。網友Daisy恍然大悟:「難怪朋友之前點草莓口味,喝到一半變巧克力味!」喬瑟芬說先前看到網友點了麥當勞香草奶昔,發現瓶底竟出現「紅紅的東西」感到不解。喬瑟芬解釋麥當勞奶昔機不同口味的出料口都是同一個,所以「在倒出新口味奶昔前,常會先倒出上一個口味的奶昔。」
  • 臨沂紋身探店 | 讓刺青文化離「社會」和「偏見」更遠
    不僅做著紋身的事業也致力於讓紋身文化離「社會」和「偏見」更遠我們一直努力讓這裡離城市更遠,離生活更近離「自我」和「藝術」更近工作室處在繁華的市區,位於27樓的閣樓裡,陽光通透微博:@刺青交易所如何看待客人對 「賦予文身意義」的理解?「意義」不是簡單的某件題材代表某種好運;「意義」是創作者與承載者相互信任與相互付出才結果的。
  • 知道什麼是定格電影嗎?盤點十部不可錯過的定格動畫電影!
    」。定格動畫師必須一格一格(電影每秒24格)煞費苦心的在工作檯上細微移動實際物體(人物角色、道具、布景等等)。每一格都會以電影攝影機拍攝下來,數千格拍好的畫面依照順序經過剪接和放映之後,裡面的角色和場景就會像活起來一樣。定格動畫片和真人電影相同的地方是它們都需要搭建和布置實際場景,演員也需要好好梳妝打扮和打光,並給予適當指導。在此介紹10部定格動畫電影,一起來瞧瞧!
  • 日語:「別に」和「大丈夫」「何でもない」各自所表達的隱藏含義
    她回答:很簡單跟朋友的回答是:「なんでもない」、「大丈夫」。普通關係的話:「なんでもないです」、「大丈夫です」不過,九州妹子說,我當時不論是說:「何でもない」「大丈夫です」或者是本州妹子能理解的錯誤造句「何もない」,都不會讓她心情好一些。
  • 白色「鴉片」,「劇毒」慎入
    「我們正活在歷史的結點」這個由哲學家 Derek Parfit 提出的觀點,對於正在經歷著2020各種魔幻現實的我來說,未必為不刊之論。有趣的是,這段獨特的時光還被15位攝影師用182張圖像所定格,並收錄於2016年出版的 「Snow Beach: Snowboarding Style 86-96」 攝影集裡:多說一句,彼時在大西洋彼岸的義大利青年則將這種美式滑雪風格融入到了他們的新世代生活當中,並使得滑雪服設計成為其所創造的 「Paninaro」 街頭服裝文化的主要元素。
  • 盤點「沉默的真相」那些虐心臺詞,竟暗藏玄機?今晚蹲守大結局
    迷霧劇場第五彈高開炸走的《沉默的真相》沉默第一哭:被演技派折服《沉默的真相為何隱藏自己? 沉默第三哭:剪輯順滑好看哭「沉默的真相」剪輯也是超nice三線並行敘事轉場無比順滑小奇強推經典鏡頭侯貴平,江陽,嚴良
  • 美國「王思聰」拍了部新片,刷新了定格動畫的高度
    它被譽為「史上最難度最高」的定格動畫——《久保與二弦琴》魚叔前面提到過,這是一部定格動畫。而它背後的公司,正是美國大名鼎鼎的萊卡工作室。它從成立到現在,一直堅持做定格動畫。由它製作的《鬼媽媽》是有史以來第一部3D格式的定格動畫電影。
  • 《怪物獵人X》公開四大主要魔物之一牙獸種「加姆德」等新魔物情報
    這次公開了將會在遊戲中登場的四大主要魔物之一,牙獸種「加姆德(ガムート)」的生態和攻擊方法。加姆德是草食性的巨大魔物,似乎是棲息在雪山以及冰海等寒冷地區。而且在這次最新作當中,令系列玩家懷念的雪山地圖也在進化過後重新登場。
  • 金馬獎最佳短片《保全員之死》獲獎「真相」!
    導演在故事開始時,就創造了一則假新聞,虛實雜混,觀眾明白它始終是假的,但隨著劇情推演,卻又「自以為是地」在心中腦補以為的「真相」。直到最後,才被導演賞了一記耳光。原來,我們只是順著媒體狂歡的愚民。年長同事哀嘆著,「你何必為了一片葉放棄森林呢」,「年輕人要愛惜生命著」。嗜血媒體繼續追查著真相,訪問著死者房東,「看他都帶男生回來」,「來的男生都是同一個」,「他的生活是一團謎」。記者接著發現了一根假陽具與死者生前的女裝照片。看到這邊,觀眾開始心想,他該不會是同志吧,沒錯,一定是這樣!哪個異性戀男生會扮女裝,家裡還放假屌捅屁眼呀!
  • 奧斯卡最佳影片,應該屬於「小丑」
    最佳影片「寄生蟲」在16部上佳作品的角逐中,榮獲桂冠。影片「小丑」,相較於「寄生蟲」稍顯得血腥些,如不是這樣,我想「小丑」該是最佳影片 。「小丑」成了英雄。「寄生蟲」成了逃犯。這也是兩者唯一的區別,前者略顯誇張的結尾,終究輸給了從頭至尾都演繹著真實的後者 。
  • 那些韓國男團裡你沒注意到的「隱藏版肌肉擔當」
    而通常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身材擔當,但有些偶像平時惜肉如金,不脫不知道,一脫成名,爆擊迷妹心臟~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那些隱藏的「肌肉擔當」吧!而隱藏的肌肉擔當就是最近在新歌<FAKE LOVE>舞臺上,我們轉大人的黃金忙內柾國經常有意無意,有心無心地展現自己的健身成果,甚至在BBMAS上「衣掀成名」,成為BBMAS最棒瞬間。其實ARMY們都知道,柾國一直以來都有在健身,但之前他可是惜肉如今,現在孩子終於長大了,懂得造福姐姐妹妹們的眼睛!
  • 《天氣之子》5個「隱藏彩蛋」揭密!
    《天氣之子》5個「隱藏彩蛋」揭密!原來新海誠在《天氣之子》裡藏了5個彩蛋,看電影的時候千萬別錯過了!以下整理了《天氣之子》的 5 大看點,包含了新海誠親自解析的 5 個隱藏彩蛋、《你的名字》的「番外」片段,以及熱門景點巡禮!看點1. 充滿愛與奇幻的故事
  • Flyme那些超好用的隱藏技能(七)
    不出意外,本篇帖子應該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了,為了能夠扒出這些隱藏技能,樓主已經使出洪荒之力了,如果真的還有隱藏技能,就留著Flyme 6的時候再跟大家分享吧。不過,小蘇昨日夜觀星象,並掐指一算,Flyme 6 應該就快就要與大家見面了,期待一下吧。
  • 新歲·定格丨攝影作品徵集活動「同其塵」組投票開啟
    「新春·定格」攝影作品徵集活動即日起正式開放投票!快來看看大家對主題的解讀,感受各自的平凡確幸與詩意點滴,並投選出你心中最棒的定格瞬間!更可以在文末連結中分享你的新春感動,有機會獲得神秘驚喜哦!「和其光」組與「同其塵」組分開計票,每人不限票數,投票截止至 2 月 20 日 24:00。↓    快來投選心中最棒的定格瞬間吧!
  • 輿論的社會,是「集體謀殺罪 」| 茜問
    今天節目現場來了三個女人,為大家介紹一下:林佩霖,以前跑社會新聞,後來做專題,現在播新聞;舒夢蘭得過好幾個獎,最大的特色是去很多地方,從南極到北極、從火山到非洲;李宛儒主持國際新聞。她們都選擇跟「暗」、「惡」保持距離,讓自己亮起來,方法就是「再見——記者」;或者在記者的生涯裡,給自己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