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養透(Toru Ukai)是日本一位非常低調卻極具才氣的人文紀實攝影師,常常在東京拍攝,有時候也會來到中國或其他國家。
讓他感興趣的是我們現代社會中的那些隱形機制。這種機制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常常壓抑和牽制著人們,他稱之為「看不見的機器」。有時候體現在司法系統和群體行為中,有時候直接影響我們的個體行為,可以說,這些「看不見的機器」操縱了社會運行。
以一種相對克制和冷靜的視角,他定格了社會的陰暗之處,那些冷色調的影像似乎透露出一種陰鬱與絕望的氣息,似乎是游離在攝影之外,游離在拍攝對象之外。
然而,照片從來都不只是我們看到的那樣。
甚至,照片從來都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
INTERVIEW 鵜養透
「拍照可以勾勒出用肉眼無法看到的東西。」
知日:攝影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麼?您是如何選擇拍攝對象的?
Ukai:日語寫真(攝影)一詞從字面上看,是「真を寫す」(複寫真實)的意思。然而實際上,攝影基本都沒有複寫出真實。被拍攝對象通常是存在於拍攝者之外的事物,拍攝者自己並不真正知道他所拍攝的是什麼。正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這種「不知道」,所以拍攝者總是很自以為是。
比如,攝影師拍攝一張獨自坐在澀谷人群中的青年,他可能想表達「城市中的孤獨」。但是那位青年真的孤獨嗎?拍攝者是不知道的。而且照片通常是都是受限於取景框的,當攝影師把想拍攝的物體放入取景框之內的時候,也就同時把無法放入取景框的周圍環境排除在了照片之外。
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有5 位年輕人一起坐在人群中,排除掉左邊的4 位,僅拍攝最右邊的人,這樣就把原本真實存在的「快樂的朋友們」拍成和之前一樣的「城市中的孤獨」。「真實」會隨著拍攝者的取捨而變成不同的故事,被賦予不同的意義,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攝影。
我總是有意識地去注意這種攝影藝術的不足之處,所以從來沒有相信過攝影可以拍攝真實,那不過是一種幻想罷了。基於這種理解,我更傾向於把攝影理解成一種「象徵」的手法。雖然我主要拍攝的是東京的社會風貌,但是我眼前呈現的各種事物、人物和現象,都只是我用來隱喻社會特性和社會問題的道具。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我不可能真的理解自身之外的其他人。但是,一位攝影師,每天都觀察著自己周圍的環境,只要他還有些洞察力,就一定會發現那些象徵和隱喻。
因為我拍攝的對象總是社會風貌,大家可能會把我的作品等同於街頭攝影吧。但是比起那些僅僅反映街頭風俗、人文生態的作品,我想描繪的是這些表象之下的社會構造。所以我給我的作品起名為「隱形的社會結構」。支配那些表象的正是這些我們看不見的社會深層的機制構造。它們是我們所有人的欲望集合在一起自然形成的東西,雖然沒有善惡好壞之分,但是卻壓制著我們每一個人。所以,簡單來說,我的作品是利用被選擇的現實來隱喻社會深層的構造。
照片是靜止的畫面,其中沒有時間的流動。然而,只要我們活著,我們的視覺總是處在無法停止、永遠流動的狀態。
我們的眼睛無法生成靜止的圖像。所以說,即使照片能拍攝真實,也和我們本身的生理視覺體驗不同,是另一種超越人體機能的真實。也正是因為照片可以記錄瞬間,所以才能捕捉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被隱藏起來的真相——Invisible Machinery,即隱形的社會結構。
知日:您如何看待當下的日本社會環境?
Ukai:2011 年,由於東日本大地震的發生,日本社會變得更加團結互助。最有代表性的詞語就是「絆」(紐帶)。另一方面,由於這些年來日本的外國遊客數量也在顯著增長,日本人也對自己的國家重新找回了自信。對應的象徵性詞語可能就是「和」(日本風格)與「盛情款待」吧。可能近些年的國際形勢也促進了日本國內的團結,提升了民眾對國家的好感度。但是,在這些表象背後,日本背負的是持續近 20 年的經濟增長放緩和與之對應的國際地位降低。正是因為在國際社會上沒有自信,才在內部漸漸團結起來。也正是因為失去自信,才急於尋找新的自信來源。
雖然自身團結也好,廣受好評也罷,但是只要存在消極負面的動機,社會就會顯現出不協調與矛盾。過分強調團結,恰恰凸顯出反面的社會現實:貧富差距拉大,貧困問題深化,被社會孤立的人也越來越多。
日本人雖然非常在意外國人對日本的評價,但是卻不怎麼關心日本以外的國際社會。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去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反而好像被困在了小小的手機屏幕之中。也許,全世界都是如此吧。無論是英國脫離歐盟還是美國的川普當選總統,都有相似的要素在其中。但是像日本這種只能靠交換資源來生存的小國,如果不繼續開放,就只會衰退。
知日:您常用的攝影器材是什麼?
Ukai :我的器材非常的簡單。現在使用的是Nikon Df 的單反和 3 套鏡頭。除了偶爾使用三腳架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的設備了。鏡頭的話,我經常使用45 毫米的。當我發現拍攝對象、準備拍攝的時候,45 毫米鏡頭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根本不用思考構圖一樣,不用向前移動,也不用後退。我的眼睛平時就是用45 毫米鏡頭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的。
靜電場朔/ interview&translation
鵜養透/ photo
黃莉/ ed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