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某歌唱節目請來了一位8歲童星當評委,輿論炸開了鍋,近萬條負面評論都在說&34;。這個可笑的邏輯,暴露了部分成年人莫名的優越感:唱歌這種事兒,難道還要論年紀的嗎?
1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但對於童星來說,早早到來的除了名氣,還有質疑。
近日某8歲小童星應承辦方邀請,擔任一檔歌唱比賽的評委,點評參賽選手。比賽過程中,她時而側耳傾聽,時而妙語連珠,現場一片歡聲笑語,氣氛相當不錯。
然而此事登上微博熱搜榜後,網友們的反應卻並不像現場那樣輕鬆。有的在批判該童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的在譴責主辦方譁眾取寵,而更多的是在質疑她的年齡:
&34;
&34;
&34;
言下之意便是:即使她年少成名,即使她專業過硬,只因她是個小屁孩,就不能對成年人的唱歌實力作出評價,否則就是不禮貌、不尊敬、沒有敬畏之心。
2
這種觀念背後隱藏著的,是某些成年人莫名的優越感。
唱歌比賽,比的是實力,而不是輩分。從節目視頻中可以看出,小女孩並非空有名氣。她能用山東話的&34;來形象地指出選手平翹舌的問題,也能敏銳地察覺到選手在節奏和節拍上的錯漏。點評全程,她禮貌有分寸,對選手都用敬語稱呼,看得出很有教養。
這樣一位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理論知識、有一定待人素養的小姑娘,為什麼就沒有資格點評成年人呢?持有此觀點的成年人,未免過於自大。
就算心中不認可小姑娘的實力,懷有平常心的成年人也應當是用包容的心態去看待此事,可以覺得她人小鬼大、童言無忌、天真爛漫。但不應該抱著一股子怨氣,去指責小姑娘&34;。
恕我直言,在未成年面前滿懷優越感的人,心理並未&34;。
3
為什麼這部分人會憑空產生這樣的優越感呢?
首先,對於不太符合常理的事情,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34;。所以他們不信一個8歲的孩子擁有點評別人唱歌水平的實力,不信她能說出多麼專業的評價,直接否定了整件事情存在及發生的合理性。
其次,人們普遍對童星存在刻板印象。要麼認為他們是家長用來賺錢的工具,要麼認為他們是娛樂至死時代的產物,要麼認為他們是博眼球炒話題的犧牲品。因此與&34;相伴的,常常是&34;。
最後,這種優越感的深處其實是自卑。比實力比不過,比名氣比不過,比熱度也比不過,就只能比比年紀才能維持得了面子。正如許多大人會刻意貶低年輕人的愛好與品位,就是想維持自己大家長、大長輩的尊嚴。
古有不以出身論英雄,今日也該不以年紀論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