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奧地利ToGo"↑↑↑免費關注 獲取更多當地實用信息
作為世界古典音樂的中心,奧地利的演奏家們在世界的古典音樂舞臺上佔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那麼今天,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近代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三位被稱為「維也納學派三傑」的三位重量級音樂家。他們分別是:世界鋼琴大師約爾格·德穆斯(Jörg Demus),保羅·巴杜拉-斯柯達(Paul Badura-Skoda)與弗雷德裡希·古爾達(Friedrich Gulda)。
來,今天先上真愛:
兩位「活著的傳奇」:約爾格·德穆斯(Jörg Demus)和保羅·巴杜拉-斯柯達(Paul Badura-Skoda):
已逝世的音樂頑童弗雷德裡希·古爾達(Friedrich Gulda):
「莫扎特演奏專家」保羅·巴杜拉-斯柯達(Paul Badura-Skoda):
保羅·巴杜拉-斯柯達(Paul Badura-Skoda)
保羅•巴杜拉-斯科達生於1927年,在1945年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兩年後他贏得了奧地利音樂大賽的第一名,並開始師從埃德溫•菲舍爾。紮實的基礎學習奠定了巴杜拉-斯科達藝術生涯的根基。1949年,指揮大師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揚發現了他的天賦,邀請他舉辦音樂會,成功的演出使得這個年輕的維也納小夥子一夜成名,成為了世界知名的音樂家。
自那以後,保羅•巴杜拉-斯科達成為了眾多知名音樂節上的常客,也成為與眾多世界著名樂團合作演出的獨奏家。1953年1月,他在紐約舉辦了首演。1966年至1971年期間,他擔任威斯康星大學駐院藝術家。除與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揚合作外,他還與喬治•塞爾、卡爾•伯姆、洛林•馬澤爾、祖賓•梅達、查爾斯•麥克拉斯爵士、喬治•索爾蒂爵士、長野健、約翰•艾略特•加迪納等眾多大師級指揮家有過合作。
約爾格·德穆斯(Jörg Demus)
以演奏巴赫、舒伯特、舒曼、德彪西,以及自己的作品而聞名於世。被認為是這一時代最傑出的大師之一。他1928年12月2日出生於奧地利的聖波爾坦。6歲開始學習鋼琴,11歲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14歲時,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了首演。1956年,德穆斯在布索尼國際比賽中贏得金獎。
約爾格·德穆斯是許多國際音樂節(薩爾茨堡、維也納、琉森、蒙特勒、紐約、東京等)的常客。他還曾經常與著名指揮家合作,包括赫伯特·馮·卡拉揚、約瑟夫·克裡普斯、安德烈·克魯伊坦、沃爾夫岡·薩瓦利施、小澤徵爾等。他的很多唱片獲得了國際性大獎。迄今為止,他的保留曲目達到350首,錄製了200餘張CD、DVD。他錄製了完整的羅伯特·舒曼、克勞德·德彪西、J·S·巴赫的作品《十二平均律》和《鍵盤練習曲》,以及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曼的鋼琴協奏曲,還包括一些重要的室內樂作品。同時,他還自創作了大量作品。除了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演奏家,德穆斯更是一位名望極高的老師,並帶出了不少世界級比賽的冠軍學生。
弗雷德裡希·古爾達(Friedrich Gulda)
弗裡德裡希·古爾達(Friedrich Gulda,1930年5月16日—2000年1月27日),奧地利鋼琴演奏家。早年以演奏貝多芬鋼琴曲目著稱,晚年則將自己的興趣轉往爵士樂與即興音樂。古爾達生於維也納,其父親是一位老師。古爾達從七歲開始學琴,師從費利克斯·帕佐夫斯基(Felix Pazofsky),分別在 布魯諾·賽德爾霍費爾(Bruno Seidlhofer) 與 約瑟夫·馬克思(Joseph Marx) 門下學習鋼琴以及音樂作曲理論。十六歲那年,他在日內瓦贏得他的第一項國際鋼琴競賽,旋即展開世界性的鋼琴演奏會之旅。二十歲的古爾達即能夠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彈奏全本的貝多芬奏鳴曲,因此被稱為傑出的貝多芬鋼琴演奏家。
自1950 年代之後,古爾達開始接觸爵士樂,並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1956 年,他在美國新港爵士音樂節演出,隨後又到美國爵士之都巴德蘭特演奏。他不但寫了很多的爵士樂曲,1968年在奧地利協助創立歐洲爵士交響樂團與即興音樂學校(Improvisationsschule),後來也開始在自己的演奏會中融合了古典音樂與爵士樂的曲目。然而這些在 1970 年代的混合音樂會並未受到高評價。1982 年他與爵士鋼琴家 ·Chick Corea 開始合作,兩人推出了一張混合爵士與古典樂風格,漫長的即興演奏曲專輯 「The Meeting」。此外,他也實驗過用改裝的大鍵琴演奏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曲目。然而,這些表演,以及他特立獨行的個性,並沒有讓他成為特別成功的跨界演奏家,反而獲得「問題少年」的暱稱。1999 年三月,出現謠言表示深居簡出的古爾達已去世,數日後卻又「復活」而令人錯愕。不到一年之後,古爾達就真的因為心臟病發在德奧邊境小城逝世,享年六十九歲。
雖然古爾達早年以詮釋貝多芬的鋼琴曲目聞名於世,事實上他對於演奏巴赫,莫札特,舒伯特,蕭邦,德彪西以及拉威爾也有自己的心得與見解。他曾表示,比較起貝多芬,他覺得自己「和海頓、莫札特和印象派作曲家心靈上更接近」。由於古爾達在中年之後受到爵士樂風的影響,除了即興作曲外,在彈奏古典樂曲目時也會帶有一些即是風格,最明顯的是他晚年所灌錄的莫札特專輯,他在演奏時使用了大量的裝飾奏。而爵士樂的影響所產生最正面的效果則在於他到 1967 年時開始重新錄製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這套全集錄音兼備演奏技巧與詮釋深度,也成為他在貝多芬演奏成就方面的定評。維也納音樂學院曾經想要頒發貝多芬戒指給他,以表揚他的成就。但天生不喜歡權威的古爾達拒絕接受而將之退還。讓古爾達的藝術成就停滯在貝多芬曲目的主要原因,或許不在於他對爵士樂的興趣,而在於他未能追求個人琴技的突破。他曾說:「我的練琴時期是從13到16歲,之後便是尋找音樂真理的過程」,然而,對於一個鋼琴家來說,音樂的真理恐怕仍只能透過對技藝的不斷精鏈而達到純熟的境界。最令人側目的是,他演奏時不穿燕尾服,經常是一件黑色套頭毛衣加一頂猶太小圓帽,有時候甚至光著身體就上臺(是對拘泥形式的古典樂一種嘲諷?),但喜愛他的聽眾皆不以為意,名指揮家波恩姆(Boehm)甚至說:「他彈得實在好,穿遊泳褲上臺也可以接受。」(為了還報,古爾達竟破例穿上正式禮服。)
--分割線後是廣告---
小編給大家介紹了那麼多,那麼在今年仲夏,你們親臨奧地利的絕美景色嗎?
機會來了!
2016年暑假,我們攜手奧地利升學率第一的重點學校——克洛斯特新堡文理高中(BG/BRG Klosterneuburg)(擁有100%大學升學率,及全英文教學國際預科IB班指定校區的奧地利首屈一指名校)的校長及課程總監魯道夫庫赫博士(Mag. Dr. RudolfKoch),及奧地利最高音樂學府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為各位對歐洲文化歷史感興趣或音樂專業的青少年準備了一個高質量的暑期歐洲文化交流體驗營及頂級音樂大師班。每一位參加本次夏令營的青少年能夠在13天的時間內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教學,深入學習歐洲名校經典必修課及教育理念,了解歐洲交通及文化中心奧地利的歷史及奧地利對歐洲文化及藝術史發展的影響,還能通過多維度的學習方式加深對歐洲深厚歷史背景的理解,開拓眼界。並讓所有參營的青少年及家長安排到訪數個中歐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城,當中,就包括我們前幾天介紹的世界文化遺產和今天介紹的奧地利魅力小鎮哦!
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以下二維碼:
http://c.eqxiu.com/s/571QEgmB
---
每日更多精彩內容推送,奧地利本地各種
服務信息,景點信息,房屋租賃,二手市場,盡在奧地利ToGo微信公眾平臺!
【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新朋友】要關注我們,請點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進行關注。
或搜索公眾帳號:Austria-togo
或加客服微信號:tyanstudio
或者請點擊下面『閱讀原文』按照提示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