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德國人在亞洲海域,撈出唐代沉船,我國與6萬件文物失之交臂

2021-01-18 騰訊網

歷史,是中國人的驕傲。當今世上,以歷史底蘊來說,中國無疑站在了世界頂峰。幾經沉浮、戰火烽煙,發展至今,中國也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國。

可就算如此,我們還是有很多遺憾;比如「未回歸」的國土,又比如那艘唐代沉船——黑石號。

上世紀末,一名德國人發現了一艘沉船,將其命名為黑石號。黑石號中出土了大量文物,而這些文物明顯來自中國。

據統計,足足有六萬多件,只可惜中國一件沒買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神秘巨船」——黑石號

大唐,是一個古今中外都要嘆為觀止的朝代。因為他們的祖先可能都曾對大唐俯首稱臣,萬國來賀,四海為一。

作為封建時代的超級大國,大唐不僅軍事力量讓人望而生畏,經濟發展更是連通了整個歐亞大陸,成為世界的中心。

學過歷史的同學都知道,歷史上有幾次經濟重心轉移,其中最古老的經濟中心,便是在這片我們生活的土地上。

「黑石號」,就是這樣一個時代的產物。各國商人遊歷大唐,見識到大唐的繁盛、強大之後,便開始與大唐子民做生意,販賣貨物,訂購產品。

彼時,大唐最暢銷的商品莫過於瓷器與絲綢,一艘艘裝滿瓷器的船隻,一條條伴著悅耳駝鈴的商隊,向著世界出發。

遠渡重洋,最大的挑戰在於造船水平,畢竟航海業還沒有迎來大發展,當時大多以風力帆船為主。

帆船經不起海浪波濤,面對天地間的威力,大多時候人類是束手無策的。黑石號也是如此,這隻帆船為阿拉伯縫合商船。所謂「縫合」,字如其名,用繩子將船體綑紮而成。

黑石號的使命是將這批貨物運往波斯,因為打撈出的陶瓷製品多有異域風情,有著波斯等地的文化特徵。可惜,黑石號卻止步於此,永遠的沉沒在了這片黑暗的海底。

二、德國商人沃特法

時間回到二十世紀末,第二次世界大戰早已結束,中國統一建國,世界迎來了長久的和平。

沃特法是一家水泥廠老闆,戰爭結束後他看中了印尼工人的廉價,來到此處做生意。後來他聽工人提到婆羅洲和蘇門答臘之間的水域,可能會有古代珍寶。

沃特法學過歷史,懂的東西自然更多些,再加上商人敏銳的嗅覺,他覺得可能性極大。

1996年,沃特法拿著購買來的最新潛水裝備,帶著他的手下出發了,來到傳說中藏有寶藏的水域進行探查。不得不說,沃特法的判斷是正確的。

在這片事故頻出的水域,他的確找到了很多沉船,比如明代的鷹潭號,還有其他國家的船隻。

最終在1998年,沃特法團隊在一個巨大的黑色礁巖附近,發現了一艘古老的沉船,將其命名為「黑石號」。

沃特法賭對了,在來之前,他的全部家當都放在了這次豪賭之上,沒有讓他失望,「黑石號」沉船的價值足以讓他成為千萬富翁。注意,這個「千萬」指的是美金。

三、六萬多件文物的去向

隨著「黑石號沉船」在國際考古學界引起的震動愈演愈烈,終於傳回到了國內。2002年,國內文物界得到了黑石號的情況,立刻引起高度關注。

通過查閱資料以及黑石號售賣者出具的情況來看,中國考古學界認定,「黑石號」是一個罕見的寶庫,這個寶庫中所蘊藏的寶藏數量龐大、價值不菲、意義不凡。

知道了寶物在哪裡,想買回來卻很難,打撈方開價4000萬美金。還提出要整體購買,並且拍賣所得要與印尼政府分享等一系列的條款,最後導致分配方案難以達成一致。

當時,對於這筆額外的支出,中國財政上是不允許的,而當時的許多國立博物館雖然有購買意向,但卻拿不出這麼多錢。

輾轉三年有餘,這批寶物落戶在了新加坡,被聖淘沙休閒集團購入。對此,咱們只能安慰自己,好歹同屬於華人文化圈,這批寶物落入這幫人手裡總比一直在西方列國中飄蕩要好上許多。

結語

我國與6萬件文物失之交臂,不論如何,這批寶物始終還沒有回到本土,加上現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想要要回這批寶物,更是難如登天。

「落葉歸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相信國家不會對這件事就此不管不問,總有一天,這艘沉船「黑石號」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相關焦點

  • 黑石號沉船上打撈出三件文物,破解了文物界的一個難解之謎!
    自西漢,「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打開了中國對外交流的通道,一直到唐宋時期,隨著西方國家對絲綢,茶葉和瓷器的需求日益增大,中國也迎來了對外貿易的「黃金時代」;然而,由於航海技術的相對落後,導致了一些商船在複雜的海域就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沉船事件也不斷發生,
  • 印尼海域撈出7萬件中國珍寶,我國欲圖買回,對方揚言:先出3.5億
    位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繁華的海上航道之一,自古以來,就有無數行船經過該海峽,同樣,也有許多多艘船隻在附近海域遇難沉沒。一八四○年,清門被英國強行打開後,我國寶物不斷被盜。
  • 沉睡海底千年的「黑石號」文物展開唐代海上絲路圖卷
    「黑石號」沉船承載著目前海外發現最精美、體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物遺存,在印度尼西亞爪哇海域沉睡1100年之後,面世示人。其中來自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168件/組黑石號珍品現身此次展覽,不少都是重量級、精品級文物。
  • 南海一號:花3億打撈800年前古沉船,發現價值千億的文物
    宋金項飾「南海一號」的意外發現1987年8月,廣州救撈局與英國的海上探險和救撈公司在上下川島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沉船萊茵堡號時,沒有找到東印度公司的沉船,卻意外發現了深埋在23 米之下的另一條古代沉船,並打撈出一批珍貴文物。
  • 海底尋寶原來海賊王真的存在 盤點七大沉船寶藏地點
    1865年10月25日遭遇強烈颶風后失蹤並沉沒海底。乘客和船員順利逃生,但船上大筆財物——包括多種19世紀中期美國人日常生活必需物。[寶藏]超過5.1萬枚美國金幣和銀幣,另外還有1.4萬件珍貴文物[沉船地點]大西洋
  • 中國南海發現英國沉船,滿載清朝皇家文物,英國喊話:它屬於我們
    在世界海洋史中,發生過很多件沉船的事故,其1545年英國軍艦瑪麗·羅斯號沉沒事件、 1982年阿根廷戰艦貝爾格拉諾號沉沒事件、1941年德國戰艦俾斯麥號沉沒事件、 1915年英國郵輪路西塔尼亞號沉沒事件、 1912年遊輪鐵達尼號沉沒事件,這五大沉船事故最為知名,史稱世界五大著名沉船事件。
  • 我國東海打撈4艘英國沉船,全是圓明園文物,英國卻厚著臉皮討要
    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樁樁件件拿出來那都是價值連城,並且有價無市。
  • 海底寶藏----全球價值連城的沉船
    12年後,哈徹在印尼海域又打撈出了另一艘中國沉船「泰興號」。這是一艘從廈門港出發的中國商船,船上滿載著來自德化的瓷器,拍賣所得高達1500多萬美元。  這不是運氣,關鍵是找對了地方。好了,現在就來看看,全球哪些海域是沉船寶藏的集散地。注意:排名先後和沉船數量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本著操作便利的原則,由近及遠。
  • 沉船故事:瓷器貿易見證晚唐、五代時期的海洋貿易變遷
    黑石號沉船復原圖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勿裡洞島附近發現了「黑石號」沉船,打撈出水6.7萬件唐代瓷器、金銀器、玻璃製品、銅鏡及銀錠等物品。其中陶瓷佔絕大多數,最多的是長沙窯瓷器,其他還有一些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白釉綠彩器,同時還出水了3件唐代青花瓷,以及少許青釉粗器如儲藏罐等。根據沉船上一件長沙窯瓷器上「寶曆二年」的銘文,推測沉船的年代當為晚唐寶曆二年(826年)或之後不久。
  • 為「黑石號」沉船中「江心鏡」創作傳奇故事 這本書再現海上絲路...
    1200年前「唐代沉船黑石號」從中國南海出發,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印度及北非的六萬七千件貨物,沉落於印尼海域。因為水環境隔絕了氧氣,「黑石號」仿佛一顆凝固的時間膠囊,時隔千年,當它重見天日時,許多文物依然能夠保存完好。
  • 廣東小夥繼承姨媽英國遺產,在地窖發現十萬件故宮文物,價值數億
    英國有一個名叫邁克·哈徹的海上冒險家,他雖然在英國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寶藏獵人,但是在我國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強盜。哈徹在我國沿海各大圖書館中尋找資料,尋找攜帶寶物出海的海船的消息,然後帶領自己的快艇前往目標海域打撈。
  • 三大沉船博物館
    該博物館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圍繞著船骸搭建,並陳列了從船隻中發現的1.9萬件文物。人們可以在下部和主甲板上的九個展區中透過通高的玻璃幕牆一睹其驚人的全貌,也可以在上層的開放陽臺上與船體面對面,近距離感受其魅力。在項目的核心區域,Mary Rose保存下來的右舷部分被安置在原先的鋼製船架上,整個環境受嚴格監控,保證船體不受損害。
  • 重讀「黑石號」(下):唐代沉船裡的千年「揚州夢」
    但另一部分是精細或者說是高規格的器物,有些迄今未見其他地區發現,而底刻「進奉」款的白釉綠彩盤(圖11)和底刻「盈」字款綠釉五瓣花口碗(圖12)是兩件特殊的器物,均屬首次發現。圖 11 白釉綠彩「進奉」銘盤。「黑 石號」沉船出水,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藏。圖 12 綠釉「盈」字銘碗。「黑石號」 沉船出水,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藏。
  • 300多件文物 望見海南歷史
    本次展覽共展出文物300多件,分三個部分:海南歷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以及南海水下考古。省博物館館長陳江介紹,省博物館舉辦這個展覽,旨在梳理海南考古的發展歷程,帶領廣大觀眾從遺址、文物背後的故事去解讀海南歷史。該展覽由海南省博物館和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展覽時間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3月20日,廣大市民可免費到省博物館觀展。
  • 南海一號沉船出水,專家說:沒有想到,它的沉沒原因竟與鐵鍋有關
    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中,文物應該出土於古墓、窖藏或遺址中,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其實在水下也有很多人類尚未發現的文物寶藏。著名的「南海一號」出水之後,專家們在其內部發現了大批珍貴文物,而其中的一種文物,卻被定義為船隻沉沒的罪魁禍首。它究竟是什麼?
  • 我國一座「黃金寶藏」,老外得到「藏寶圖」後,盜走2億多元寶貝
    眾所周知,故宮裡的古代文物是最多的,故宮裡收藏著數不勝數的寶藏,但其實海底的寶藏數量完全不亞於故宮。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與其他國家貿易和文化往來的海上通道,對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歷史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國與許多國家都通過海洋頻繁進行商貿往來。
  • 日本載有40噸黃金的阿波丸號沉沒,我國打撈3年,只找到368具遺骸
    甚至還有我國珍貴的歷史文物「北京人頭蓋骨」。二戰後期,這艘船沉溺於海底,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國開始對阿波丸號進行打撈。但是時至今日,卻依舊未曾打撈上來。1945年,一艘滿載著黃金珍寶與文物的大型艦艇路過牛山島海域,南下準備回去日本。這艘船隻一直是一種嚴格保密的狀態,只有在漆黑的夜裡,才會有人影的出現。
  • 中國水域發現英國沉船,裝滿了圓明園寶物,英國喊話:那是我的
    2018年,一個美國打撈公司因為無意發現一所沉船,打撈上來發現裡面都是瓷器,估算後一下子就獲利數百萬!足以見的沉船的價值之大。 沉船的價值如此之大,難怪會有別有用心的人對它虎視眈眈。不久前,隨著對中國海域的探索,我們打撈出一艘英國的沉船。還沒打開,英國人就找上門,直接說:「那是我的!」為什麼他們會如此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