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中國人的驕傲。當今世上,以歷史底蘊來說,中國無疑站在了世界頂峰。幾經沉浮、戰火烽煙,發展至今,中國也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國。
可就算如此,我們還是有很多遺憾;比如「未回歸」的國土,又比如那艘唐代沉船——黑石號。
上世紀末,一名德國人發現了一艘沉船,將其命名為黑石號。黑石號中出土了大量文物,而這些文物明顯來自中國。
據統計,足足有六萬多件,只可惜中國一件沒買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神秘巨船」——黑石號
大唐,是一個古今中外都要嘆為觀止的朝代。因為他們的祖先可能都曾對大唐俯首稱臣,萬國來賀,四海為一。
作為封建時代的超級大國,大唐不僅軍事力量讓人望而生畏,經濟發展更是連通了整個歐亞大陸,成為世界的中心。
學過歷史的同學都知道,歷史上有幾次經濟重心轉移,其中最古老的經濟中心,便是在這片我們生活的土地上。
「黑石號」,就是這樣一個時代的產物。各國商人遊歷大唐,見識到大唐的繁盛、強大之後,便開始與大唐子民做生意,販賣貨物,訂購產品。
彼時,大唐最暢銷的商品莫過於瓷器與絲綢,一艘艘裝滿瓷器的船隻,一條條伴著悅耳駝鈴的商隊,向著世界出發。
遠渡重洋,最大的挑戰在於造船水平,畢竟航海業還沒有迎來大發展,當時大多以風力帆船為主。
帆船經不起海浪波濤,面對天地間的威力,大多時候人類是束手無策的。黑石號也是如此,這隻帆船為阿拉伯縫合商船。所謂「縫合」,字如其名,用繩子將船體綑紮而成。
黑石號的使命是將這批貨物運往波斯,因為打撈出的陶瓷製品多有異域風情,有著波斯等地的文化特徵。可惜,黑石號卻止步於此,永遠的沉沒在了這片黑暗的海底。
二、德國商人沃特法
時間回到二十世紀末,第二次世界大戰早已結束,中國統一建國,世界迎來了長久的和平。
沃特法是一家水泥廠老闆,戰爭結束後他看中了印尼工人的廉價,來到此處做生意。後來他聽工人提到婆羅洲和蘇門答臘之間的水域,可能會有古代珍寶。
沃特法學過歷史,懂的東西自然更多些,再加上商人敏銳的嗅覺,他覺得可能性極大。
1996年,沃特法拿著購買來的最新潛水裝備,帶著他的手下出發了,來到傳說中藏有寶藏的水域進行探查。不得不說,沃特法的判斷是正確的。
在這片事故頻出的水域,他的確找到了很多沉船,比如明代的鷹潭號,還有其他國家的船隻。
最終在1998年,沃特法團隊在一個巨大的黑色礁巖附近,發現了一艘古老的沉船,將其命名為「黑石號」。
沃特法賭對了,在來之前,他的全部家當都放在了這次豪賭之上,沒有讓他失望,「黑石號」沉船的價值足以讓他成為千萬富翁。注意,這個「千萬」指的是美金。
三、六萬多件文物的去向
隨著「黑石號沉船」在國際考古學界引起的震動愈演愈烈,終於傳回到了國內。2002年,國內文物界得到了黑石號的情況,立刻引起高度關注。
通過查閱資料以及黑石號售賣者出具的情況來看,中國考古學界認定,「黑石號」是一個罕見的寶庫,這個寶庫中所蘊藏的寶藏數量龐大、價值不菲、意義不凡。
知道了寶物在哪裡,想買回來卻很難,打撈方開價4000萬美金。還提出要整體購買,並且拍賣所得要與印尼政府分享等一系列的條款,最後導致分配方案難以達成一致。
當時,對於這筆額外的支出,中國財政上是不允許的,而當時的許多國立博物館雖然有購買意向,但卻拿不出這麼多錢。
輾轉三年有餘,這批寶物落戶在了新加坡,被聖淘沙休閒集團購入。對此,咱們只能安慰自己,好歹同屬於華人文化圈,這批寶物落入這幫人手裡總比一直在西方列國中飄蕩要好上許多。
結語
我國與6萬件文物失之交臂,不論如何,這批寶物始終還沒有回到本土,加上現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想要要回這批寶物,更是難如登天。
「落葉歸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相信國家不會對這件事就此不管不問,總有一天,這艘沉船「黑石號」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