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
簡簡單單的介紹一次,跟這期推薦的電影一樣。
來自法國導演 艾爾伯特·拉摩裡斯 Albert Lamorisse
的兩部40分鐘長的短片電影《白鬃野馬》,《紅氣球》
先簡單說說導演
艾爾伯特·拉摩裡斯
在他的導演生涯裡,所有作品都沒有超過90分鐘。
這次推薦的兩部作為他的代表作,時間都在40分鐘。
他的作品在攝影構圖上極其講究,盡力將每一幀畫面都像攝影作品一般處理。
看似童真純潔的故事,在拍攝上難度都非常大。
直接上作品
《白鬃野馬》1953年上映
獲第6屆坎城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短片金棕櫚獎
《白鬃野馬》海報
故事講述一匹白鬃野馬和一個漁夫小孩的相知相伴。
野性十足的白馬一直不服被束縛,從圍欄裡逃跑,與其他馬鬥爭,但是見到漁夫小孩又能安靜陪伴。
牧主們想抓住白馬,用火圍之,被小男孩拯救出來。
男孩與白馬為自由而逃亡,一起躍入大海。
因為臺詞很少,加之白馬的野性放縱,拍攝出來的畫面效果是紀錄片模式的。
幾場馬群的生活畫面,牧主趕馬的運動鏡頭,完全就是在忠實的記錄。
特別是一場戲,兩匹白馬為了爭奪領導權而相互撕咬。
多機位展現一場權力爭奪,每咬一口就多出來的一個血痕,很明顯是一場實拍。
結尾一幕,男孩和白馬一起,向著自由奔跑,背著束縛逃跑。
無路可退的時刻,果斷的一起躍入大海。
簡單純潔的一個男孩與白馬的故事,就像童話一般,用現實般記錄的風格展現出來,就好像是在眼前,在生活裡的真實童話。
《紅氣球》1956年上映
獲1957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項、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特別獎
1956年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最佳短片獎
1956年路易德呂克獎
小時候不知怎麼,對稍不注意就會離開,會爆裂的氣球有特別的感情。
這部電影就把這種感情雙向建立起來。
在巴黎,一個去上學的小孩看見一個被掛起來的紅色氣球,取下他,一路帶著去上學。
一路的陪伴和保護,氣球和男孩有了感情,自己能夠飛行,不用牽繩也跟著男孩。
其他的小孩嫉妒的搶奪紅氣球,毀掉氣球。
最後全城的氣球都聚攏起來。
依舊是一個童真的故事,複雜的拍攝。
紅色的氣球跟著男孩,不像是寵物,更像是朋友。
男孩一直孤獨,紅氣球也是被棄於巴黎的黑暗小巷。
當相遇的那一天,男孩帶著它,給他找傘遮雨。
後面紅氣球也奮力解救被關緊閉的男孩。
這是一部發生在暗淡的巴黎的童話故事,紅氣球作為最明亮的色彩,點亮巴黎暗淡的街頭,也染紅小男孩的孤獨。
最後,也是奔向自由和美好的天空。
好了,收口,這兩部電影從頭到尾散出童真與純潔。
大家還是在電影裡自己去體會那些純潔氛圍。
因為電影比較老,知名度不高,資源不好找,目前只有bilibili有資源。
也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