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煒和同事進行800千伏等電位直流更換六分裂間隔棒
胡洪煒原本恐高。剛工作時,他不論如何想不到自己未來的工作面距離地面至少40米高,靠腰間一根安全繩繫著,行走在特高壓電線上,四周沒遮沒擋。
不過,他從來沒想過放棄。這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伢素來不服輸,三年武警部隊的服役生涯強化了他的倔強。哪怕是第一次扒在模擬特高壓電線上緊張得手心是汗、兩腿發軟,一步也邁不動,他也沒想過退回去,「退是退不回去的,就要往前看。」
一晃二十年,從退伍老兵到電力檢修專業尖兵,再到±80萬伏特高壓帶電作業世界第一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青聯委員、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二班班長、高級技師胡洪煒坦言,一路走來「每一步都跟自己設想不一樣」,但意料之外的每一步,他都敢為人先,走得紮實而精彩。
挑戰自我,邁出走線第一步就沒退路
二十年前,胡洪煒是帶著一股子「想要證明自己」的願望,到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作業班報到的。
在那之前不久,他從武警部隊退伍返鄉,正好趕上國家大力建設「電力高速公路」,也就是通過超高壓、特高壓線路,在全國範圍長距離調配電力資源,他通過了考試,進入帶電作業班。當了一輩子司機的父親有心想讓兒子繼續開車,胡洪煒想了想說:「我想學技術。」他心裡藏了半句沒講,除了學技術,他還想證明「我能行,我不比別人差」。
1996年,叛逆少年胡洪煒背起行囊參軍入伍。新兵列車一路向南,將胡洪煒和一眾新兵送至廣東韶關。在這裡,他和幾十名戰友共同駐守中國第一座長度超過10公裡的雙線電氣化鐵路隧道——大瑤山鐵路隧道。隊部在山上,距離哨位300多個石階。送生活物資的火車每周一趟。其餘時間,只有幾十位戰友與青山為伴。胡洪煒不怕苦,但是作為城市孩子,體能上總比農村來的戰友差那麼一點,這讓他有些鬱悶。胡洪煒經常到操場上跑步,獨自加練體能,可心中「隱隱約約總有些自卑」。
現在,他迫不及待要證明自己。
只是當時胡洪煒並沒有見過真正的超高壓電線和鐵塔,這個城市長大的年輕人理所當然地認為電線桿就是從小在街邊上看到的220伏普通電線桿,「最高也就20米,對於當過兵的人來說不算什麼」。其實,為了避免對居民生活產生影響,超高壓電線都架設在城區之外,「藏在」田間山野等人煙稀少處,生活中並不常見。
第一次培訓,胡洪煒和另外七八個新工跟著師傅進入訓練場,走到第一根電線桿前就自覺停住。「師傅喊,別停別停,接著走。」胡洪煒笑著說,「電線桿一根比一根高,我們每走到一根前面就停下來,每次師傅都喊『別停,接著走』,我們越走越發慌」。一直走到最高的一座鐵塔前,大家都停下來,愣住了。40多米高的鐵塔「拔地而起」,四根鋼索從杆頂斜拽下來釘在地面上,固定鐵塔。胡洪煒說他當時根本想像不出來爬上去是什麼感覺。
師傅先爬,強調要領後讓他們上。胡洪煒往上爬了十幾米,開始感到鐵塔因為慣性產生的晃動。「手掌心一下出汗了,我趴在杆上休息了一會,有點糾結是繼續上還是下到地面去。這時師傅在下面喊,『當兵回來的,這都怕!』我瞬間被刺激了。」一鼓作氣爬上去,胡洪煒不敢往下看,眼睛平視前方,在四十米高的塔頂,周圍空曠,他覺得風景也蠻好。
胡洪煒攀爬到塔頂後,師傅也跟著上來,教他走線。兩座杆塔距離約三四百米,由四根超高壓電線相連接,中間每隔幾十米有一個間隔棒,支撐四根電線不會擰到一起。特高壓帶電作業時,電工腰系安全繩,雙腳踩在一根電線上,雙手抓住對角的一根電線,借著電線搖蕩的慣性前後移動,「從地面上看有點像雜技演員走鋼絲一樣」。胡洪煒說,如果掌握好重心,找準節奏,走線時就像跑一樣快,很輕鬆;如果沒掌握好,就會覺得電線晃得厲害,根本走不動。
那天,第一次學走線的胡洪煒毫不意外地「走不動」,剛走幾十米再次「趴窩」,緊緊攥著電線前後不得。四十米高處,風格外響,呼呼地從耳邊刮過,他緊張得幾乎抖起來。
想過放棄麼?「沒有。沒有退路,也沒想過後退。」現在回想,胡洪煒仍舊能感受部隊歷練帶給他的面對困難、敢於挑戰的勇氣。
軟梯,是胡洪煒面臨的第三關。帶電作業工攀爬到基塔頂端時,還要再爬一段軟梯,攀爬到人與電線齊平時,軟梯頂端的同事來回擺動軟梯,擺到帶電作業工的身體與電線平行時,帶電作業工迅速抓住電線,進入等電位進行作業。
「軟梯沒有支撐,攀爬全靠臂力」,而班長說的一句話又把胡洪煒嚇一大跳。「班長問我多高,我說一米八。他說,你不適合當帶電作業工。」胡洪煒解釋到,帶電作業工大多中等身高,這樣在攀爬軟梯時人能儘可能遠離電線,減少安全隱患,個子矮佔優勢。臂力不夠、身高超標,胡洪煒不信邪,「身高不能改,攀爬姿勢可以變」。
此後四個月,胡洪煒每天訓練爬軟梯4個小時以上,直到一口氣攀爬超過百米仍面不改色心不跳,在幾十米高壓線上身輕如燕,走線如履平地。同時攀爬時儘可能躬身,最大限度遠離電線。半年後,「胡洪煒標準」成為班組裡軟梯攀爬教科書級版本。
考超高壓帶電作業證,是胡洪煒第一次帶電作業,「培訓和練習時電線沒有電」。此前,他只在地面上聽過師傅們進入等電位時的電弧聲,進入等電位時,他第一次看到明亮的藍色電弧在自己面前綻開,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跟站在地面上聽到的電弧聲大不一樣」。不能絲毫猶豫,屏住呼吸一把抓住電線,胡洪煒平生第一次與50萬伏超高壓電線「親密接觸」。
在同批考生中第一個完成考試,胡洪煒開啟自己的超高壓帶電作業之路。
2009年6月10日,±80萬伏帶電作業項目驗收,胡洪煒進入等電位
下決心成為最優秀的一員
胡洪煒所在的電力檢修班,號稱公司「精英班組」、勞模班。世界±100萬伏直升機帶電作業第一人李明,中國進入50萬伏等電位試驗第一人李祥林、50萬伏帶電作業第一人閆旭東……都從這裡誕生。「10年間,這裡產生兩位省部級以上勞模,一位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和一位省公司勞模。班組14位工友,都是其他班組業務能手抽調來組成,他們都是最優秀的。」胡洪煒是這個班組成立以來第一位直接考試進入的人員,看著班組職工小家設置的「成材林」,胡洪煒暗自下決心,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零起點」胡洪煒第一次參加線路檢修,是更換50萬伏葛南線的間隔棒。間隔棒損壞是常見缺陷故障,也是常規工作。胡洪煒跟著師傅閆旭東一起幹,第一天閆旭東一口氣換完8個,胡洪煒卻只換完3個。閆旭東完成自己任務後返回來幫徒弟換了一個。
晚上,胡洪煒睡不著,躺在床上·來覆去琢磨師傅的動作要領,甚至做了一晚上更換間隔棒的夢。第二天,他先是認真觀察師傅的操作,又把昨天晚上自己大半夜想到的竅門和點子跟師傅說了一下。師徒二人研究了半天,決定在傳統的更換方法上做一番改進。這天收工時,師傅閆旭東僅以微弱優勢領先徒弟胡洪煒一個工位。
第三天,胡洪煒不僅快速完成自己既定任務,還返回來幫師傅閆旭東換了一個間隔棒,實現大逆轉。
超高壓帶電作業,不只考驗體力,還要動腦。胡洪煒還記得第一次換絕緣子時的狼狽,一串絕緣子500斤重,吊裝上來後,全靠電工自己把它從卡位上取下來、安裝好。「500斤啊,我還凌空在軟梯上,使不上勁」,胡洪煒拿腰頂、用安全帶借力……想盡辦法也拿不下來,「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弄好,渾身是汗」。當天任務完成,胡洪煒腰酸背痛,感覺人都要虛脫。
「我們帶電作業有個傳統,每天完成工作回來,食堂都給準備一大鍋湯,讓大家補充體能。」誰先喝到湯,就是業務能力強的象徵。那天胡洪煒幾乎沒喝到湯。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胡洪煒還是沒想明白。第二天起,他每天回去,第一句就問:「今天誰是第一名?」而後,他端著湯就湊過去,跟這位師傅請教專業技術。
有人告訴他,取下絕緣子時要把角度調整好;有人說,要把吊繩打在某一個點上……胡洪煒謙虛好學,師傅們毫無保留,他漸漸把一個個業務技巧掌握手中。博採眾長後再結合自己的特點進行改進,不久後,他每天都能喝到前三碗湯。
特高壓輸電技術在長距離、大容量傳輸電能需求背景下誕生。相比停電檢修,通過帶電作業對特高壓線路進行檢修,每小時至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00餘萬元。如果一條±100萬伏特高壓線路絕緣子發生故障,採用停電方式更換,一次作業至少需停電3小時,少送電1500萬千瓦時,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一天用電量。作為超、特高壓電線帶電作業工人,胡洪煒是國家電力「主動脈」安全穩定運行重任的肩負者。
二十年來,2008年抗冰搶險、2016年抗洪保電、2019年軍運保電、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保電……胡洪煒背著行李包,和同事隨時待命,奔赴各個作業現場爭分奪秒地搶修。他常年在班組辦公室裡放一個行李包,裡面是工作服和洗漱用品。「特高壓線出問題,必須立刻趕往現場處理,我們要隨叫隨到。」胡洪煒早已習慣這樣的節奏。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胡洪煒帶領輸電檢修隊員帶電作業處理缺陷140多處,為武漢及周邊地區醫療機構可靠供電提供有力支撐。2月中旬,他帶隊奔波5個多小時趕到搶修現場,爬上40多米的高空,在僅僅1.5釐米粗的單根地線上,帶電進行地線補強,成功消除地線斷股危急缺陷。
現在,胡洪煒已是「老師傅」,有了自己的徒弟。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帶電作業技能傳授給「後浪」們,並帶領團隊,依託勞模創新工作室,研髮帶電作業工器具數十種,獲得科技成果獎43項,申請專利55項。他深知「只有在崗位傾力投入,在現場圓滿完成急難險重任務,帶領後輩不斷進步,人生才有價值」。
張迪是新徒弟,才籤下師徒協議一年,成長卻快得驚人。平日裡,他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整理出來,帶到現場一條條問、一個個解決,並將自己操作、觀察的結果帶回來,跟師傅們討論,想出提高效率的辦法,閉環重複,不斷進步。不到半年,他已經申請7項專利。
20年過去,胡洪煒早已如願進入「成材林」。但「成材林」最下面一排依然是一個大問號,他說那專門留給90後、00後填補。平日裡,胡洪煒跟徒弟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你們覺得還有哪裡可以改進?」
「對話」±80萬伏特高壓,當「世界的狀元」
目前,中國是全球唯一掌握特高壓技術,並商業化運營的國家。在特高壓領域,中國標準就是世界標準。特高壓輸電看似與日常生活相距甚遠,實則息息相關,甚至影響著國家經濟版圖。
在這一領域,中國起步並不早。1972年6月16日,我國自行設計、自行製造設備、自行施工安裝的第一條33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線路——劉(劉家峽)天(天水)關(關中)線路投入運行時,瑞典的±38萬伏輸電線已建成二十年。而在±750千伏輸電技術上,我國晚了四十年。
直到中國±80萬伏特高壓輸電線建設運營,這一局面被扭轉。
2008年,胡洪煒被選中參與國家科研攻關項目±80萬伏特高壓帶電作業試驗。±80萬伏,意味著如果有動物接近線路,瞬間就會成為火球,灰飛煙滅,但胡洪煒將與它面對面。為了把國家交給的任務完成好,胡洪煒每天早上8點進行特高壓走線訓練,14點項目模擬訓練,17點做技術總結……半年強化訓練,他穿壞了3套工作服。
2009年6月10日,國家對特高壓帶電作業科研項目進行驗收。這是實戰,特高壓線路上有電壓也有電流。當天一早,班組同事齊刷刷到了現場,做各種準備工作。他們默契地不跟胡洪煒聊太多,「怕他壓力太大,更緊張」。
上午9點30分,胡洪煒穿上絕緣防護服爬上鐵塔,還有1.5米距離時,右手與高壓線之間產生一道耀眼的電光弧,沒有一刻遲疑,他迅速抓牢了高壓線。「進入等電位那一刻,我臉上猶如無數根小針在扎,感覺頭髮豎起,像被人用勁在拔。」將近一個半小時,胡洪煒順利完成全部試驗項目,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與±80萬伏特高壓親密接觸的人。
這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掌握特高壓帶電作業全套技術的國家,成為特高壓傳輸和帶電作業技術領跑者,實現了從追趕到引領的巨大跨越。胡洪煒也被大家稱作「禁區勇士」,成為「世界的狀元」。
胡洪煒進行帶電作業
特高壓帶電作業需要穿屏蔽服,佩戴由金屬絲和金屬粉末混編而成的特殊手套,手套同時連接屏蔽服和襪子,穿上後,人就像進入一個金屬籠子。進入等電位的瞬間,相當於電線給屏蔽服充滿電,電線與屏蔽服形成一個整體,確保工人在裡面安全。密不透風的屏蔽服,一年四季穿起來滋味各不相同。「你們一定以為冬天穿著很暖和,其實最難過的就是夏天和冬天」,胡洪煒笑著說,「夏天高溫,穿起屏蔽服一身汗。冬天很冷,如果裡面穿得多,套上屏蔽服,攀爬上基塔就一身汗,到了塔頂,冷風一吹,衣服貼在身上透心涼,凍得人發抖。所以我們屏蔽服裡面只穿薄絨衣,站在電線上,風颳過來冷得像刀割。」
就這樣寒來暑往,浸泡在汗水和風雨中,20年間,胡洪煒攀爬過9000多基超高壓鐵塔,累計完成1800多小時超、特高壓帶電作業,高空走線超過1200公裡,另外還有12000公裡地上巡視裡程。
從2008年起,胡洪煒對82個常規帶電作業項目進行系統回顧和總結,編寫完成《500kV輸電線路標準化作業彙編》一書,拍攝錄像片親身示範作業流程。我國第一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示範工程投產後,胡洪煒作為重要骨幹完成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應用研究》重點課題,這一成果成為國內超、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的權威「教科書」。
此外,胡洪煒還擔任國家電網公司高級兼職培訓師,他教授過的近千位學員已順利畢業,行走在國內外各地超、特高壓輸電線路上。他參與研發的「特高壓帶電作業用絕緣軟拉棒」、「特高壓線路四聯耐張複合絕緣子串更換工具」,已成為全國特高壓領域的常規作業工具。
2014年12月8日,胡洪煒和團隊完成世界首次±100萬伏特高壓線路直升機帶電檢修。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肖黎春說:「中國發展成就了特高壓事業,胡洪煒在這個平臺上成就了自己。」
在師傅閆旭東眼中,胡洪煒最努力、最刻苦、最認真。
徒弟胡洪煒則說:「我師傅常掛在嘴邊上一句話,『我只想一輩子幹好一件事』,這種釘釘子精神對我影響最大。」這個曾經恐高到趴在40米特高壓電線上不敢動彈的青年,正走在世界同行的最前列。
[本文刊於《中華兒女》雜誌2020年第23-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