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設計師來說,作品集既是求職時體現專業實力的一份重要證明,同時也能幫助設計師更好地回顧總結,並加以優化改進。
身為設計師,作品是表達自己與設計能力的最佳媒介,這也是為何從申請學校到求職的路程上都需要一個作品集。
每當設計師下定決心要找工作,在開始投履歷前,總是要花上一個月起的時間製作作品集,有時不免會羨慕其他職業的人,好像只要準備好CV就可以馬上投履歷了,不過既然我們都已經步上了設計師的職業道路,那就好好認命準備作品集吧(笑)!畢竟作品集也是我們的作品之一。
雖說回顧自己的專案或設計作品是一件快樂的事,但思考怎麼做作品集卻是有點苦惱的事,所以我想趁著這次剛做完自己還算滿意的作品集的時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準備作品集的心路歷程、經驗與建議等等,相信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秘訣,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一起交流!
這篇文章是針對求職用的作品集,主要閱讀的對象是面試官,如:HR、設計主管或獵頭等等。先理清楚做作品集的目的以及主要的閱讀觀眾有助於我們接下來規劃與設計作品集的方向與重點,才能讓自己的作品集更打動人心喔。
首先,我將作品集籌備與製作分成幾個階段,分別為個人品牌定位、案例回顧、案例梳理、排版設計,以及可以發生在任何階段的調研(尋找參考案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每個階段的目的、具體實作方法與一些takeaways。
第一階段:個人品牌定位
我是誰?我想要傳達怎樣的感覺給別人?要建立怎麼樣的個人形象?
除了案例作品本身很重要外,怎麼傳達自我品牌也很重要,我們先把案例的事情放一旁,在這裡要關注的是你自己,為自己做個人品牌定位,我們想讓別人對我們產生什麼印象?當有人提起你的名字,第一個出現在腦海中的感覺或是關鍵字是什麼?
老實說這部分我覺得最有挑戰性,如果你剛好是非常了解自己的人,個人特色又很鮮明,那真的很幸運,恭喜你可以直接進入下一階段啦!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有時候認識自己,有時候又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如自己所想的,那麼可以試著回答以下幾個問題,會讓你更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進而為自己找到定位。
在進行以下練習時,儘可能把自己抽離,以第三人的觀點看自己,這是為了可以更客觀的理解自己。
自我定位練習
我給自己的標籤(關鍵字):
你會為自己打上哪些標籤?寫下最代表自己的#關鍵字,可以是關於個性、特色等等的方向,如果沒有思緒,可以從自我介紹開始,思考自己會如何跟別人介紹自己,例如:積極的、樂觀的、愛好旅遊、喜歡挑戰自己等等,儘可能寫下所有想到的關鍵字。
別人給我的標籤(關鍵字):
這時需要問問身邊比較了解自己的人,可能是家人、朋友等等,問他們會給自己打上哪些標籤。
我自己找了一位好友問他:你會用哪些關鍵字跟別人介紹我?
他說:態度積極、有彈性、溝通能力好、善於社交、隨和的。
好險都是些好的關鍵字(笑),可以藉機知道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會是一個滿有趣的對話。
興趣&嗜好:
列舉出自己的興趣與平時喜歡做的事,這部分相對容易,例如:我個人很喜歡旅遊與廚藝,每年總是要安排幾次出遊,除了讓自己放鬆外,也希望可以增廣見聞,結交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獲得更多刺激與啟發。
自我優勢:
列舉自己專業與個性上的優勢,例如:用戶研究、產品定義、互動設計、尊重他人意見、善於溝通等等。
總結以上,我們已經從各方面對自己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接下來要如何定位自己呢?哪些是自己想要強調並且傳達給他人的價值與特質?可以挑選出」最自己」的關鍵字。
例如:我是一位熱愛旅行、開放、跨領域的UX designer
基於以上的定位,作品集該如何傳達「熱愛旅行」、「開放」、「跨領域」的特質呢?
舉熱愛旅行為例,可以展示自己的旅遊紀錄與經驗,可能是照片、反思的話、洞察,或是有旅遊Blog、Vlog,這些材料都可以表示自己是一位愛好旅遊的人。
透過挑選的作品集案例、描述案例的口吻、視覺風格等等,都可以將我們想傳達的形象與價值呈現出來。
如果還是有點模糊,分享一個看過在表達自我特色非常鮮明的案例( Joel Califa ),一打開他的網站,就看到設計師將自畫像插畫倒掛在header的位置(想必也沒多少人敢這麼做XD)。
Joel以輕鬆的對話式口吻介紹自己,甚至很有幽默感,製作一個小動效按鈕來表明自己已從事網路相關行業多年,這是相當具個人特色的作品集,透過文字口吻、emoji、動效設計就可以凸顯出個人鮮活、幽默的特色,是一個相當好的案例供大家參考。
第二階段:案例回顧
梳理案例前,先來回顧暖身一下吧!
工作過一段時間後,經歷了不少專案,也累積了很多作品,是時候回想自己在過去這些時間裡,到底做了哪些案例作品?
以我自己為例,我已經是工作幾年的UX設計師,上一份工作結束前我也做了一個作品集,所以這次主要是回顧自己在目前這份工作的專案經驗。
對於像我這種記憶力不太好的人,一次回顧以年為單位的案例作品,實在有點痛苦,很多細節記的不太清楚,所以提供以下這個思考路徑給跟我有一樣困擾的人去回顧會比較容易,尤其在同份工作已經有幾年時間的朋友們,會更難回想起最初的專案。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建議大家在任職期間,就可以定期寫工作日記或案例總結,順便反思自己有哪裡做的不錯的?哪裡還需要改善?一來可以改善自己,提升能力,二來還可以讓自己最後回顧時更加事半功倍喔!
這個階段我們想到什麼就寫下來,我們下個步驟再來梳理內容,重點強調有意義的資訊。
案例回顧思考路徑
參與過的專案:
以我從業顧問的觀點,我會寫下自己所有參與過的客戶專案與專案範圍,例如:某渡假村品牌的一站式服務APP設計。如果是甲方公司的設計師,可以寫下自己負責的產品、迭代次數及每次迭代的目標等等。
總結專案的關鍵字句:
針對每個專案,寫下自己印象深刻的幾個關鍵字或幾句話,這裡不需要要求自己一定要寫出哪個方向的關鍵字,只需要快速recap對專案印象深刻的部分(直覺出現在腦中的字句),可能是一個挫折、挑戰、驚喜、得意的事等等。
這個步驟有助於自己慢慢拾回對專案當初的印象與心得,或許你可能不記得從頭到尾發生什麼事,但回想起來總有印象深刻、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可能是最具故事性的內容,可以作為案例梳理highlight突出的部分。
專案的流程與內容:
在前兩個步驟後,相信大家已經回憶起過往參與過的專案,而現在需要針對每個專案深入的去回想整個過程,以時間線從開頭到結尾去寫出重點摘要,我們並非要用時間線來講述自己的案例作品,因為這樣顯得無趣、過於流水帳,而是為了更完整回顧案例的細節與重要時刻。
第三階段案例梳理
對案例回顧內容進行梳理,有效傳達個人專業與價值。
在上一個階段,我們完整地回顧自己所有參與過的專案、流程以及做了哪些事,現在需要對發散的內容進一步的梳理,到底哪些重要資訊有助於講述案例作品?
如果大家有搜尋過如何製作作品集,肯定看到不少網站共同指出案例作品介紹需要具備的內容,不外乎是專案目標、承擔角色、設計流程、收穫心得等等,雖說照著框架來介紹專案作品很完整,但不免覺得大家都照這個框架介紹自己的作品案例,會不會顯得大同小異,不具個人特色,甚至無法讓讀者產生記憶點呢?
我在籌備作品集時也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固然採用多數人使用的框架來介紹作品集看似合理,但如果流於套用框架、模板而喪失案例的洞察與價值,那就太可惜了!每個人的作品集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思考路徑、設計流程、解決方案之道,內容講得深入比廣泛來得好,讓讀者閱讀經驗良好、印象深刻,更為重要。
以下分享幾個我在籌備案例作品會考量到的內容與tips,基於我過往作品集製作與面試經驗,讓大家參考一下。
首先,我是一位具備研究能力的設計師,我想重點表達自己定義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工作流程,以及如何將研究洞察轉化成設計語言,這些是我認為這個職位所需具備的重點專業與技能。
所以說案例介紹的核心重點會因為不同職位而產生變化,比如對一名視覺設計師來說,如何定義視覺風格、概念、視覺系統就很重要。
案例梳理方向
案例的背景脈絡:客戶是誰?專案背景?專案範圍是什麼?(APP?網站?還是服務設計?)團隊組成?自己承擔的角色?專案目標?設計流程與洞察:為了達到專案目標,如何規劃設計作業流程?為什麼需要做這些事?有何假設?問題定義?設計方法?有哪些洞察?解決方案:如何腦力激蕩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最後為何採取這些方案?如何執行?有哪些亮點?成果與心得:專案最後達到怎樣的成果?有哪些挑戰?如何解決?有什麼收穫?
關於案例介紹的tips
避免一味的交代案例流程,有洞察的內容更為重要,我們應該把UCD的思維運用在讀者上,他們的閱讀體驗也是我們需要考量的,沒人想看又臭又長的流水帳!以Storytelling的方式介紹案例,我們先以有邏輯的方式一步步去梳理案例內容,但在表達上可以採用storytelling,避免讓案例內容過於生硬、無趣,而是要讓讀者產生情感共鳴,有記憶點。可以針對每個案例準備幾個印象深刻的故事,在面試時與對方分享!
第四階段排版設計
留給大家自由發揮,大顯身手,但記得提供讀者一個易於理解與閱讀的作品集。
調研aka. 尋找參考案例
還沒有想法?來參考一些案例獲得靈感!
研究他人的作品集是獲取靈感與啟發的好方法,尤其在腦中一片空白不知怎麼開始做作品集的時候,我們除了可以參考案例介紹框架、文案、視覺表現等內容,建議還可以思考一下作品集哪個部分讓自己特別印象深刻或是覺得很有意思,反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案例用storytelling的形式呈現?還是觀點很有啟發性?或是口吻特別親易近人?這些都是很值得挖掘、學習的點。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網站the case study factory(連結:https://essays.uxdesign.cc/case-study-factory/?fbclid=IwAR384bJNGwMdrzcdhyKnRzVbpsCLAXZgQjvtnQURxP5TkfvMa8xqTZeq8kQ),我讀過之後覺得受用無窮!
該文章指出目前作品集網站同質化嚴重,很多人都套一樣的框架就容易寫出差不多的內容,難以差異化凸顯自己的個人特色,最後還總結了幾個原則讓設計師審視自己的作品集,個人非常推薦大家閱讀,乾貨滿滿!裡面也有一些不錯的作品集網站案例供大家參考。
最後的最後,跟大家分享裡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Does your work truly reflect who you are?
在我們做作品集的期間,可以時不時的停下腳步看看這個作品集有真正地表達自己嗎?
原文作者:ChiaYen Chiu
原文地址:https://medium.com/@chiayenchiu/ux-designer-%E7%94%A8%E6%88%B6%E9%AB%94%E9%A9%97%E8%A8%AD%E8%A8%88%E5%B8%AB%E7%9A%84%E4%BD%9C%E5%93%81%E9%9B%86%E8%A9%B2%E6%80%8E%E9%BA%BC%E5%81%9A-cbafe52817bd
本文由 @南設 翻譯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