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享青城正在招募實習生,請聯繫微信heqingsong002
90年的美女演員徐婷因患上淋巴癌7日在北京去世,引起了眾多娛樂圈明星和網友的關注。張衛健也曾親自拍視頻鼓勵徐婷,告訴徐婷癌症治好的大有人在,讓她一定要堅強。無奈,她還是走了。
南都君昨日報導回顧,戳↓↓
心疼!僅26歲女星徐婷因癌症病逝,曾說:我居然有一絲輕鬆,感覺要解脫了
昨天,曾患上淋巴癌的李開復也轉發了微博
其實,近年來,淋巴瘤在名人圈頻頻出現,包括李開復在內,漫畫名人熊頓、央視主播羅京、內地演員李珏、一級表演藝術家廖丙炎、香港名作詞人林振強、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都患上過淋巴癌,他們有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也有人戰勝了病魔。
他們有些甚至是青壯年,為什麼青壯年成為了惡性淋巴腫瘤的高危群體?到底什麼是淋巴癌的致病誘因呢?
生前,徐婷曾在微博曬過與網友的微信對話,她自稱,是因為住進裝修完不到三個月的新房子,甲醛中毒而得的淋巴癌。
淋巴癌是否真的會因為甲醛而引起,它到底是種怎樣的疾病?南都君(微信公眾號:nddaily)發現,淋巴癌被專家稱為「最會偽裝的病」,看似普通的發熱、盜汗、咽喉腫痛、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等等,有可能是經過「偽裝」的淋巴瘤,那麼我們將如何判斷和應對?
以下專業內容來自: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院長、廣東省中藥配方顆粒工程技術協會會長塗瑤生教授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主任、深圳大學醫學院院長姜文奇教授
杭州市腫瘤醫院放射科主任鄧清華
浙江省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省級名中醫郭勇
1/ 淋巴瘤「最會偽裝」
不少人等到確診已屬於晚期
Q:淋巴癌為什麼這麼可怕?
A:淋巴癌的正確名稱是惡性淋巴瘤,簡稱淋巴瘤,是原發於人體內的淋巴結和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與其他許多的腫瘤一樣,目前對淋巴瘤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淋巴瘤的其中一個病因,是淋巴免疫功能的下降以及失衡。除此之外,細菌、病毒的感染,以及環境的汙染也能成為致病因素。一旦免疫功能障礙,無法識別和清除體內的癌變細胞,得上淋巴瘤的風險就會增加。
Q:為什麼淋巴瘤「最會偽裝」?
A:主要有兩層含義。
首先,淋巴瘤的症狀不特異,看似不嚴重,早期容易被忽視;淋巴瘤早期的臨床表現隱匿,主要以發熱、盜汗、無痛性淺表淋巴結腫大、體重減輕等症狀起病,這些症狀與感冒、炎症等「小毛病」非常類似,不易引起重視。
另一方面,早期淋巴瘤如果出現淺表淋巴結腫大,也無痛無癢,人們沒有意識,隨著淋巴腫大不斷增多增大,才到醫院就診,等到確診已屬於晚期,喪失了最好的治療機會。
2/ 裝修材料中所含的甲醛
會成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的誘因
Q: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淋巴癌呢?
A:我國的淋巴癌發病率正以每年3%-5%的增長速度攀升,有年輕化的趨勢,30-40歲人群的發病率也在增加。年輕人的免疫系統仍然容易受到外界多種因素影響,並不十分穩定,而青壯年正處於事業的打拼階段,往往很容易忽視了生活質量和健康作息,長期如此,使免疫系統功能受到打擊而下降,淋巴組織無法正常清除癌變細胞,就易患上淋巴瘤。
除此之外,生活環境和工作場所的汙染與淋巴系統疾病也是有關的,比如裝修材料和家具中所含的甲醛,也有可能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成為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的誘因。
Q:李開復是出名的工作狂,愛熬夜工作壓力大,患病是否和這些有關係?
A:李開復在自己的微博上寫到:「還曾天真地和人比賽」誰的睡眠更少「、」誰能在凌晨裡及時回覆郵件「……努力把」拼命「作為自己的一個標籤。」
應該說這種以健康為代價的堅持確會成為一個誘因,尤其對惡性淋巴瘤這樣的免疫系統的腫瘤而言,免疫系統的低下更會成為誘因。
Q:患淋巴癌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A: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和長期過度疲勞等相當於慢性自殺,要保持身體健康必須做到「三個平衡」,即飲食平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動靜平衡,堅持進行適當鍛鍊;心理平衡,學會調適好心態。
淋巴腫瘤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器官,而除非是表淺淋巴瘤或皮膚淋巴瘤,淋巴瘤早期的症狀體徵並不明顯,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人士每年都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早排查早診治至關重要。
Q:據稱染髮劑、農藥等化學物品也被證實與此病有關,經常使用染髮劑的人易患淋巴癌。是這樣嗎?染髮劑裡面的什麼化學元素容易誘發這個病?
A:化學因素是導致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臨床中確實看到,經常使用並接觸化學製劑、農藥、裝修塗料的人群,特別是兒童易患淋巴瘤或白血病。目前公認的,含苯或者有機溶劑的化學品都可能導致淋巴瘤。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避免或少接觸這些化學製劑。
3/ 自檢觸摸可發現淋巴癌
李開復:六大警訊,立刻檢視
Q:不少美容院都有「精油按摩,淋巴排毒」這一服務項目,它真的能保健淋巴,預防淋巴癌嗎?
A:這是不可信的。醫學上並無「淋巴排毒」這麼一個說法,「淋巴」是全身性的免疫器官和組織,除非是表淺淋巴結腫大,否則很多淋巴結和淋巴管都是無法直接觸及到的。「淋巴排毒」並不是科學的概念。
Q:聽說一般人能通過觸摸自檢是否得淋巴瘤?怎麼操作?
A:表淺部位0 .5釐米以上大小的淋巴瘤,能通過自檢觸摸發現。人們可以自行檢查如耳後根、下頜部、頸部、鎖骨上窩、腋窩、肘窩、腹股溝等部位的淋巴結。特別忠告:如發現自己體表有進行性增大、無明顯原因和無痛性的腫塊,尤其觸覺上有如橡皮般韌性的的腫塊,建議到腫瘤醫院和腫瘤專科接受詳細的檢查。
李開復昨天轉發微博「淋巴癌六大警訊,立刻檢視」
4/ 淋巴癌治癒機會有多大?
近年來,國內外的臨床醫生都發現了該病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這可能與環境的汙染、病毒感染與微生物感染及吸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相關。尤其經常奔波熬夜,自身免疫力低下,特別容易被疾病盯上。
淋巴瘤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而且所有淋巴瘤都是惡性的。至於得了淋巴瘤之後是否必死無疑,鄧清華主任表示,一是得看淋巴瘤的種類,二是得看發現的時間。
淋巴瘤是最複雜的腫瘤,有幾十種,而且每一種還有不同的亞型,不同的種類和分型預後千差萬別。不過業內公認將淋巴瘤分為兩大類,一類叫霍奇金淋巴瘤,治癒率可達80%以上,不過這類淋巴瘤只佔所有淋巴瘤的10%左右,另一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癒率就說不準了。
至於發現時間對預後的影響,這是適用所有疾病的真理,早發現早治療預後肯定會相對好一些。鄧清華主任打了個比方:人體的淋巴系統就像保護人體的「防禦長城」,淋巴瘤就好像是長城上的「衛兵」(細胞)出現了投敵叛變。這時,如果發現得早,及時處理「叛軍」,病情就是可控的。李開復、李顯龍、保羅·艾倫就是積極戰勝淋巴瘤最好的案例。
5/ 中醫治療效果有多大?
再回到徐婷的治療過程,她在微博中提到,因為不想承受化療所帶來的痛苦,她選擇接受中醫治療,拔血罐、針灸,還有指尖放血,看著就能想到有多疼。
那麼,中醫在治療淋巴瘤方面到底能有多大的貢獻?浙江省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省級名中醫郭勇如是說:
拔血罐和放血都是中醫外治療法,通過改變患者的內環境對中暑等某些特定的疾病有一定的作用,但對於大多數疾病的治療是無效的,在治療淋巴瘤上的作用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的。
在包括淋巴瘤在內的所有腫瘤的治療上,中西醫結合治療近年來在臨床上的呼聲很高,這是要在現代醫學治療的基礎上中醫發揮補充治療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減輕放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在放化療結束後中醫進行維持治療,調理康復從而減少復發。
健康告急之下,李開復曾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一句經典的隱喻:健康是1,財富、地位、名譽是後面的0,沒有了健康,其他所有只是0而已。
但是,「健康」又是那麼容易被人忽視。看不完的報表、開不完的會、接連不斷的應酬經常會讓人把「健康」拋在腦後。當身體信號發出警告時,似乎為時已晚……
你是不是也經常這樣,當看到有人因患病離世時,感慨「沒有什麼比身體健康更重要」,但轉過頭,繼續廢寢忘食,疲於應付工作,以及熬夜打遊戲,追劇……
淋巴癌6大警訊,立即檢視
本文轉自:Web only 作者:王梅、邱宜君、張靜慧
淋巴癌病患,因症狀不明顯,一向被視為「沉默的癌症」,很容易忽略。
摸到腫塊儘速就醫
淋巴癌雖然是從淋巴組織長出來的腫瘤,但症狀不一定是淋巴腺腫大,可能是在淋巴結外的淋巴組織生成,譬如胸腺、肝脾、腹腔、鼻咽等都有可能長出淋巴癌;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癌症發生淋巴轉移,譬如乳癌、肺癌、甲狀腺癌等,也會造成淋巴腺腫大。
淋巴癌最常見6大警訊:
1、燒:突然無故發燒
2、腫:脖子、腋下或鼠蹊部長出隆起的腫塊,不會痛
3、癢:全身發癢
4、汗:夜間盜汗
5、咳:持續咳嗽、喘
6、瘦:三個月內減輕體重5%以上、常覺得疲倦
當淋巴腫瘤日漸長大就會對鄰近的正常組織產生壓迫或造成阻塞,進而導致器官功能受損。
一旦確診是淋巴癌,不必驚慌失措。臺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邱宗傑表示,在所有癌症中得到淋巴癌算是幸運的,治癒率相對高。臺灣最常見的淋巴癌是惡性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是健保給付的標準療法,已有十幾年歷史,治療效果很好,五年存活率有六到七成,治癒率也有三到四成,他的門診就有一些老朋友,過了二、三十年還健在。
針對年紀較輕、體能不錯的人,如果罹患高度惡性的淋巴癌或是面臨復發,除了化療和標靶藥物之外,還可做健保給付的自體或異體幹細胞移植。幹細胞移植能加強療效,殺死殘存癌細胞。
此外,如果只有局部發生癌化,也可以外科手術切除並輔以放射治療。高齡族群則以低惡度的淋巴癌為主,長得慢,不容易治癒,但只要好好服藥控制症狀,就可以與它和平共存。「好好治療,生命還是充滿希望!」邱宗傑說,很多病人被「惡性」兩個字嚇壞,卻不知道淋巴癌治療效果很好,逃避正規治療、到處亂找偏方的結果,反而錯失治療良機,造成遺憾。
一般而言,醫生會用目測、問診、觸診,必要時用穿刺、切片、驗血方式確認。身體外顯、外露部位較容易觀察,但屬於內藏器官周圍的淋巴管就必須靠電腦斷層掃瞄,甚至使用侵入性的內視鏡偵測。
邱宗傑指出,淋巴癌診斷不易,通常要仔細排除其他疾病,兜一圈才能確診。有些原本以為是胃癌、骨癌的病人,開刀開進去才發現是淋巴癌。藝人比莉就是因為時常胃痛,進出醫院20餘次,最後才被診斷出是淋巴癌。
會痛比不痛好
醫生會依據淋巴腫塊的數量、大小、發生位置、有無痛覺、質地、發病時間等條件判定,「準確度可達80%。」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張明志強調。
數量:如果只是一個、兩個腫塊,分散開來,基本上是良性;若腫塊連成一串像葡萄,或者超過兩個部位以上,兩側都有,極可能是惡性。
大小:直徑小於兩公分,摸起來會痛,良性居多;直徑超過兩公分以上,摸起來不痛,但腫塊很硬,惡性居多。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一公分半、如花豆(大紅豆)般大小(約一個指節),才有「嫌疑」,若是如黃豆、綠豆、小紅豆般大,不妨先觀察兩個星期,腫大範圍是否持續擴大。
若是良性腫塊,直徑超過兩公分,幾個月仍未消掉,有些醫生還是會建議病人切除,以絕後患。
位置:鎖骨上方、前頸胸骨乳突肌的三角部位淋巴腺腫大,很多與感染有關,良性、惡性的機率各佔一半;頸後則大多是良性,不過也有例外。
一般在胸腔或腹腔的部位,比較難察覺。有時是因肚子痛,開刀切片後才發現是淋巴癌造成的腸阻塞。淋巴癌較少是從腹股溝的鼠蹊部開始發病,很多是因為生殖器細菌感染性病,或下肢有外傷才造成腫大。
速度:腫塊的生長速度也是一個重要指標。惡性腫瘤的特質之一,就是短時間內持續變大,1~3個月內變成兩倍,就有可能是惡性。如果腫塊已存在三、五年,反而較不需要擔心,「惡性腫瘤很少經過那麼久還沒有動靜,八九不離十,是良性。」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楊兆平指出。
病史:病史很重要,以前沒有,突然在一、兩個星期內漸漸大起來,就要小心。
楊兆平舉例,有些小孩的淋巴腺從一、兩歲就開始腫,六、七歲才來就診,拖了這麼久都沒變化,絕大多數是良性,因為身體長大了,淋巴腺也會長大,除非是特殊原因感染,通常不需特別處理或治療,也不需要切除。
淋巴癌很難找出真正的原因,醫生再三叮嚀,平日多注意身體的變化,只要發現異常腫塊或不明原因症狀就要就診,還有定期健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不過一旦身上有不明硬塊或者淋巴發炎、腫大,多數人難免疑神疑鬼自己是否罹癌。不過根據臨床經驗,80%以上的案例都是過度擔心,「每一個人一輩子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淋巴腺腫大。」張明志曾對《康健》表示。
他解釋,一般常見造成淋巴腺腫大的原因,包括感冒、拔牙、細菌病毒感染等;另外,則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淋巴腺腫大,譬如自體免疫系統的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梅毒、愛滋病等經常都是從淋巴腺腫大、發燒開始出現症狀。
還有,吃癲癇藥有時也會產生淋巴腺腫大的副作用;病毒感染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有一部份特徵也是淋巴腺腫大。
尤其是小孩子生病,最明顯的就是脖子很容易腫起來,久久不退,父母就會擔心是不是長了腫瘤,但其實可能是甲狀腺或唾液腺腫大,也可能是腮腺炎(一般稱俗豬頭皮),或者甲狀腺旁邊的咽喉管囊腫。
楊兆平指出,兒童的淋巴組織在青春期以前比成人發達,淋巴細胞很容易接受抗原刺激,譬如痱子、疹子、洗頭、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經常抓養等,都可能造成局部淋巴腺腫大。10~12歲以後淋巴組織開始萎縮,反應就不會那麼敏感。
淋巴腺腫大≠淋巴癌
淋巴組織主要集中於三大部位:頭頸、腋下與鼠蹊部;另外在腹腔、胸腔裡也有很多淋巴結,脾臟、肺臟、肝臟等內臟器官的入口處,周圍也分布很多淋巴組織。
淋巴結的形狀像豆子顆粒,每一個淋巴結像樹幹分枝一樣向外散開(淋巴腺),並有各自的管轄區域。楊兆平提醒,一旦發生淋巴腺腫大就要去「追本溯源」,它的管轄區域內是否有感染、皮膚病變或者被蚊蟲叮咬。
「經常淋巴腺腫大的人並非就是淋巴癌的高危險群,這是兩回事。」楊兆平確切指出,淋巴癌雖是造成淋巴腺腫大的原因之一,但因為淋巴腺腫大得到淋巴癌的機率並不高。
一旦發現淋巴腺腫大,病人就醫時可看血液腫瘤科、耳鼻喉科、風溼免疫感染科、家醫科、胸腔科、乳房科、一般外科、內科等。
誰是得淋巴癌的高危險群?
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風溼免疫疾病患者、器官移植者、愛滋病患,因為身體監督機制較弱,淋巴癌風險比一般人更高。
醫學小辭典
惡性淋巴癌區分為「非何杰金氏」(No-Hodgkin’s Lymphoma)與「何杰金氏」(Hodgkin’s Disease)淋巴瘤(癌)兩大類。兩者雖都是惡性淋巴瘤,但在細胞病理組織型態完全不同。
東方人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比例較西方人多,惡性度較高,腫瘤細胞很容易散播,一般治癒率也可達60~70%,要視病況嚴重程度而定;「何杰金氏」治癒率較高,可達80~90%。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轉移,比較常見的是轉移到骨髓、中樞神經、血液系統等部位。何杰金氏由於惡性度較低,癌細胞長得很慢,比較不會發生遠端轉移。
來源:南方都市報、李開復
搜索微信號【lexiangqingcheng】關注我們,樂享更多精彩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青城城市114
體驗樂享青城 新 功能,與300萬呼市人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