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徐婷曾稱因甲醛中毒得的淋巴癌,這是被稱為「最會偽裝的病」

2021-03-05 樂享青城

樂享青城正在招募實習生,請聯繫微信heqingsong002

90年的美女演員徐婷因患上淋巴癌7日在北京去世,引起了眾多娛樂圈明星和網友的關注。張衛健也曾親自拍視頻鼓勵徐婷,告訴徐婷癌症治好的大有人在,讓她一定要堅強。無奈,她還是走了。

南都君昨日報導回顧,戳↓↓

心疼!僅26歲女星徐婷因癌症病逝,曾說:我居然有一絲輕鬆,感覺要解脫了

昨天,曾患上淋巴癌的李開復也轉發了微博

其實,近年來,淋巴瘤在名人圈頻頻出現,包括李開復在內,漫畫名人熊頓、央視主播羅京、內地演員李珏、一級表演藝術家廖丙炎、香港名作詞人林振強、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都患上過淋巴癌,他們有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也有人戰勝了病魔。

他們有些甚至是青壯年,為什麼青壯年成為了惡性淋巴腫瘤的高危群體?到底什麼是淋巴癌的致病誘因呢?

生前,徐婷曾在微博曬過與網友的微信對話,她自稱,是因為住進裝修完不到三個月的新房子,甲醛中毒而得的淋巴癌。


淋巴癌是否真的會因為甲醛而引起,它到底是種怎樣的疾病?南都君(微信公眾號:nddaily)發現,淋巴癌被專家稱為「最會偽裝的病」,看似普通的發熱、盜汗、咽喉腫痛、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等等,有可能是經過「偽裝」的淋巴瘤,那麼我們將如何判斷和應對?

以下專業內容來自: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院長、廣東省中藥配方顆粒工程技術協會會長塗瑤生教授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主任、深圳大學醫學院院長姜文奇教授

杭州市腫瘤醫院放射科主任鄧清華

浙江省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省級名中醫郭勇

1/ 淋巴瘤「最會偽裝」

不少人等到確診已屬於晚期

Q:淋巴癌為什麼這麼可怕?

A:淋巴癌的正確名稱是惡性淋巴瘤,簡稱淋巴瘤,是原發於人體內的淋巴結和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與其他許多的腫瘤一樣,目前對淋巴瘤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淋巴瘤的其中一個病因,是淋巴免疫功能的下降以及失衡。除此之外,細菌、病毒的感染,以及環境的汙染也能成為致病因素。一旦免疫功能障礙,無法識別和清除體內的癌變細胞,得上淋巴瘤的風險就會增加。

Q:為什麼淋巴瘤「最會偽裝」?

A:主要有兩層含義。

首先,淋巴瘤的症狀不特異,看似不嚴重,早期容易被忽視;淋巴瘤早期的臨床表現隱匿,主要以發熱、盜汗、無痛性淺表淋巴結腫大、體重減輕等症狀起病,這些症狀與感冒、炎症等「小毛病」非常類似,不易引起重視。

另一方面,早期淋巴瘤如果出現淺表淋巴結腫大,也無痛無癢,人們沒有意識,隨著淋巴腫大不斷增多增大,才到醫院就診,等到確診已屬於晚期,喪失了最好的治療機會。

2/ 修材料中所含的甲醛

會成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的誘因

Q: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淋巴癌呢?

A:我國的淋巴癌發病率正以每年3%-5%的增長速度攀升,有年輕化的趨勢,30-40歲人群的發病率也在增加。年輕人的免疫系統仍然容易受到外界多種因素影響,並不十分穩定,而青壯年正處於事業的打拼階段,往往很容易忽視了生活質量和健康作息,長期如此,使免疫系統功能受到打擊而下降,淋巴組織無法正常清除癌變細胞,就易患上淋巴瘤。

除此之外,生活環境和工作場所的汙染與淋巴系統疾病也是有關的,比如裝修材料和家具中所含的甲醛,也有可能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成為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的誘因。

Q:李開復是出名的工作狂,愛熬夜工作壓力大,患病是否和這些有關係?

A:李開復在自己的微博上寫到:「還曾天真地和人比賽」誰的睡眠更少「、」誰能在凌晨裡及時回覆郵件「……努力把」拼命「作為自己的一個標籤。」


應該說這種以健康為代價的堅持確會成為一個誘因,尤其對惡性淋巴瘤這樣的免疫系統的腫瘤而言,免疫系統的低下更會成為誘因。

Q:患淋巴癌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A: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和長期過度疲勞等相當於慢性自殺,要保持身體健康必須做到「三個平衡」,即飲食平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動靜平衡,堅持進行適當鍛鍊;心理平衡,學會調適好心態。

淋巴腫瘤可侵犯全身各組織器官,而除非是表淺淋巴瘤或皮膚淋巴瘤,淋巴瘤早期的症狀體徵並不明顯,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人士每年都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早排查早診治至關重要。

Q:據稱染髮劑、農藥等化學物品也被證實與此病有關,經常使用染髮劑的人易患淋巴癌。是這樣嗎?染髮劑裡面的什麼化學元素容易誘發這個病?

A:化學因素是導致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臨床中確實看到,經常使用並接觸化學製劑、農藥、裝修塗料的人群,特別是兒童易患淋巴瘤或白血病。目前公認的,含苯或者有機溶劑的化學品都可能導致淋巴瘤。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避免或少接觸這些化學製劑。

3/ 自檢觸摸可發現淋巴癌

李開復:六大警訊,立刻檢視

Q:不少美容院都有「精油按摩,淋巴排毒」這一服務項目,它真的能保健淋巴,預防淋巴癌嗎?

A:這是不可信的。醫學上並無「淋巴排毒」這麼一個說法,「淋巴」是全身性的免疫器官和組織,除非是表淺淋巴結腫大,否則很多淋巴結和淋巴管都是無法直接觸及到的。「淋巴排毒」並不是科學的概念。

Q:聽說一般人能通過觸摸自檢是否得淋巴瘤?怎麼操作?

A:表淺部位0 .5釐米以上大小的淋巴瘤,能通過自檢觸摸發現。人們可以自行檢查如耳後根、下頜部、頸部、鎖骨上窩、腋窩、肘窩、腹股溝等部位的淋巴結。特別忠告:如發現自己體表有進行性增大、無明顯原因和無痛性的腫塊,尤其觸覺上有如橡皮般韌性的的腫塊,建議到腫瘤醫院和腫瘤專科接受詳細的檢查。


李開復昨天轉發微博「淋巴癌六大警訊,立刻檢視」

4/ 淋巴癌治癒機會有多大?

近年來,國內外的臨床醫生都發現了該病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這可能與環境的汙染、病毒感染與微生物感染及吸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相關。尤其經常奔波熬夜,自身免疫力低下,特別容易被疾病盯上。

淋巴瘤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而且所有淋巴瘤都是惡性的。至於得了淋巴瘤之後是否必死無疑,鄧清華主任表示,一是得看淋巴瘤的種類,二是得看發現的時間。

淋巴瘤是最複雜的腫瘤,有幾十種,而且每一種還有不同的亞型,不同的種類和分型預後千差萬別。不過業內公認將淋巴瘤分為兩大類,一類叫霍奇金淋巴瘤,治癒率可達80%以上,不過這類淋巴瘤只佔所有淋巴瘤的10%左右,另一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癒率就說不準了。

至於發現時間對預後的影響,這是適用所有疾病的真理,早發現早治療預後肯定會相對好一些。鄧清華主任打了個比方:人體的淋巴系統就像保護人體的「防禦長城」,淋巴瘤就好像是長城上的「衛兵」(細胞)出現了投敵叛變。這時,如果發現得早,及時處理「叛軍」,病情就是可控的。李開復、李顯龍、保羅·艾倫就是積極戰勝淋巴瘤最好的案例。

5/ 中醫治療效果有多大?

再回到徐婷的治療過程,她在微博中提到,因為不想承受化療所帶來的痛苦,她選擇接受中醫治療,拔血罐、針灸,還有指尖放血,看著就能想到有多疼。

那麼,中醫在治療淋巴瘤方面到底能有多大的貢獻?浙江省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省級名中醫郭勇如是說:

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單純中醫中藥可以治癒腫瘤,對一些現代醫學不能治療的晚期病人中醫藥有一定的控制症狀作用。

拔血罐和放血都是中醫外治療法,通過改變患者的內環境對中暑等某些特定的疾病有一定的作用,但對於大多數疾病的治療是無效的,在治療淋巴瘤上的作用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的。

在包括淋巴瘤在內的所有腫瘤的治療上,中西醫結合治療近年來在臨床上的呼聲很高,這是要在現代醫學治療的基礎上中醫發揮補充治療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減輕放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在放化療結束後中醫進行維持治療,調理康復從而減少復發。

健康告急之下,李開復曾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一句經典的隱喻:健康是1,財富、地位、名譽是後面的0,沒有了健康,其他所有只是0而已。

但是,「健康」又是那麼容易被人忽視。看不完的報表、開不完的會、接連不斷的應酬經常會讓人把「健康」拋在腦後。當身體信號發出警告時,似乎為時已晚……

你是不是也經常這樣,當看到有人因患病離世時,感慨「沒有什麼比身體健康更重要」,但轉過頭,繼續廢寢忘食,疲於應付工作,以及熬夜打遊戲,追劇……

淋巴癌6大警訊,立即檢視


本文轉自:Web only    作者:王梅、邱宜君、張靜慧

淋巴癌病患,因症狀不明顯,一向被視為「沉默的癌症」,很容易忽略。

 

摸到腫塊儘速就醫

 

淋巴癌雖然是從淋巴組織長出來的腫瘤,但症狀不一定是淋巴腺腫大,可能是在淋巴結外的淋巴組織生成,譬如胸腺、肝脾、腹腔、鼻咽等都有可能長出淋巴癌;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癌症發生淋巴轉移,譬如乳癌、肺癌、甲狀腺癌等,也會造成淋巴腺腫大。

 

淋巴癌最常見6大警訊:

1、燒:突然無故發燒

2、腫:脖子、腋下或鼠蹊部長出隆起的腫塊,不會痛

3、癢:全身發癢

4、汗:夜間盜汗

5、咳:持續咳嗽、喘

6、瘦:三個月內減輕體重5%以上、常覺得疲倦

 

當淋巴腫瘤日漸長大就會對鄰近的正常組織產生壓迫或造成阻塞,進而導致器官功能受損。

 

一旦確診是淋巴癌,不必驚慌失措。臺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邱宗傑表示,在所有癌症中得到淋巴癌算是幸運的,治癒率相對高。臺灣最常見的淋巴癌是惡性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是健保給付的標準療法,已有十幾年歷史,治療效果很好,五年存活率有六到七成,治癒率也有三到四成,他的門診就有一些老朋友,過了二、三十年還健在。

 

針對年紀較輕、體能不錯的人,如果罹患高度惡性的淋巴癌或是面臨復發,除了化療和標靶藥物之外,還可做健保給付的自體或異體幹細胞移植。幹細胞移植能加強療效,殺死殘存癌細胞。

 

此外,如果只有局部發生癌化,也可以外科手術切除並輔以放射治療。高齡族群則以低惡度的淋巴癌為主,長得慢,不容易治癒,但只要好好服藥控制症狀,就可以與它和平共存。「好好治療,生命還是充滿希望!」邱宗傑說,很多病人被「惡性」兩個字嚇壞,卻不知道淋巴癌治療效果很好,逃避正規治療、到處亂找偏方的結果,反而錯失治療良機,造成遺憾。

 

一般而言,醫生會用目測、問診、觸診,必要時用穿刺、切片、驗血方式確認。身體外顯、外露部位較容易觀察,但屬於內藏器官周圍的淋巴管就必須靠電腦斷層掃瞄,甚至使用侵入性的內視鏡偵測。

 

邱宗傑指出,淋巴癌診斷不易,通常要仔細排除其他疾病,兜一圈才能確診。有些原本以為是胃癌、骨癌的病人,開刀開進去才發現是淋巴癌。藝人比莉就是因為時常胃痛,進出醫院20餘次,最後才被診斷出是淋巴癌。

 

會痛比不痛好

 

醫生會依據淋巴腫塊的數量、大小、發生位置、有無痛覺、質地、發病時間等條件判定,「準確度可達80%。」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張明志強調。

 

數量:如果只是一個、兩個腫塊,分散開來,基本上是良性;若腫塊連成一串像葡萄,或者超過兩個部位以上,兩側都有,極可能是惡性。

 

大小:直徑小於兩公分,摸起來會痛,良性居多;直徑超過兩公分以上,摸起來不痛,但腫塊很硬,惡性居多。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一公分半、如花豆(大紅豆)般大小(約一個指節),才有「嫌疑」,若是如黃豆、綠豆、小紅豆般大,不妨先觀察兩個星期,腫大範圍是否持續擴大。

 

若是良性腫塊,直徑超過兩公分,幾個月仍未消掉,有些醫生還是會建議病人切除,以絕後患。

 

位置:鎖骨上方、前頸胸骨乳突肌的三角部位淋巴腺腫大,很多與感染有關,良性、惡性的機率各佔一半;頸後則大多是良性,不過也有例外。

 

一般在胸腔或腹腔的部位,比較難察覺。有時是因肚子痛,開刀切片後才發現是淋巴癌造成的腸阻塞。淋巴癌較少是從腹股溝的鼠蹊部開始發病,很多是因為生殖器細菌感染性病,或下肢有外傷才造成腫大。

 

速度:腫塊的生長速度也是一個重要指標。惡性腫瘤的特質之一,就是短時間內持續變大,1~3個月內變成兩倍,就有可能是惡性。如果腫塊已存在三、五年,反而較不需要擔心,「惡性腫瘤很少經過那麼久還沒有動靜,八九不離十,是良性。」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楊兆平指出。

 

病史:病史很重要,以前沒有,突然在一、兩個星期內漸漸大起來,就要小心。

 

楊兆平舉例,有些小孩的淋巴腺從一、兩歲就開始腫,六、七歲才來就診,拖了這麼久都沒變化,絕大多數是良性,因為身體長大了,淋巴腺也會長大,除非是特殊原因感染,通常不需特別處理或治療,也不需要切除。

 

淋巴癌很難找出真正的原因,醫生再三叮嚀,平日多注意身體的變化,只要發現異常腫塊或不明原因症狀就要就診,還有定期健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不過一旦身上有不明硬塊或者淋巴發炎、腫大,多數人難免疑神疑鬼自己是否罹癌。不過根據臨床經驗,80%以上的案例都是過度擔心,「每一個人一輩子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淋巴腺腫大。」張明志曾對《康健》表示。

 

他解釋,一般常見造成淋巴腺腫大的原因,包括感冒、拔牙、細菌病毒感染等;另外,則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淋巴腺腫大,譬如自體免疫系統的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梅毒、愛滋病等經常都是從淋巴腺腫大、發燒開始出現症狀。

 

還有,吃癲癇藥有時也會產生淋巴腺腫大的副作用;病毒感染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有一部份特徵也是淋巴腺腫大。

 

尤其是小孩子生病,最明顯的就是脖子很容易腫起來,久久不退,父母就會擔心是不是長了腫瘤,但其實可能是甲狀腺或唾液腺腫大,也可能是腮腺炎(一般稱俗豬頭皮),或者甲狀腺旁邊的咽喉管囊腫。

 

楊兆平指出,兒童的淋巴組織在青春期以前比成人發達,淋巴細胞很容易接受抗原刺激,譬如痱子、疹子、洗頭、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經常抓養等,都可能造成局部淋巴腺腫大。10~12歲以後淋巴組織開始萎縮,反應就不會那麼敏感。

 

淋巴腺腫大≠淋巴癌

 

淋巴組織主要集中於三大部位:頭頸、腋下與鼠蹊部;另外在腹腔、胸腔裡也有很多淋巴結,脾臟、肺臟、肝臟等內臟器官的入口處,周圍也分布很多淋巴組織。

 

淋巴結的形狀像豆子顆粒,每一個淋巴結像樹幹分枝一樣向外散開(淋巴腺),並有各自的管轄區域。楊兆平提醒,一旦發生淋巴腺腫大就要去「追本溯源」,它的管轄區域內是否有感染、皮膚病變或者被蚊蟲叮咬。

 

「經常淋巴腺腫大的人並非就是淋巴癌的高危險群,這是兩回事。」楊兆平確切指出,淋巴癌雖是造成淋巴腺腫大的原因之一,但因為淋巴腺腫大得到淋巴癌的機率並不高。

 

一旦發現淋巴腺腫大,病人就醫時可看血液腫瘤科、耳鼻喉科、風溼免疫感染科、家醫科、胸腔科、乳房科、一般外科、內科等。

 

誰是得淋巴癌的高危險群?

 

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風溼免疫疾病患者、器官移植者、愛滋病患,因為身體監督機制較弱,淋巴癌風險比一般人更高。

 

醫學小辭典

 

惡性淋巴癌區分為「非何杰金氏」(No-Hodgkin’s Lymphoma)與「何杰金氏」(Hodgkin’s Disease)淋巴瘤(癌)兩大類。兩者雖都是惡性淋巴瘤,但在細胞病理組織型態完全不同。

 

東方人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比例較西方人多,惡性度較高,腫瘤細胞很容易散播,一般治癒率也可達60~70%,要視病況嚴重程度而定;「何杰金氏」治癒率較高,可達80~90%。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轉移,比較常見的是轉移到骨髓、中樞神經、血液系統等部位。何杰金氏由於惡性度較低,癌細胞長得很慢,比較不會發生遠端轉移。

來源:南方都市報、李開復

搜索微信號【lexiangqingcheng】關注我們,樂享更多精彩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青城城市114

體驗樂享青城 功能,與300萬呼市人做朋友

相關焦點

  • 又一位90後女演員因淋巴癌去世!淋巴癌真的就這麼可怕麼?為什麼會患淋巴癌,又怎麼防禦呢?
    徐婷,1990年10月3日出生,安徽蕪湖人,畢業於四川傳媒學院表演系09級,90後新生代女演員,曾參演影視作品《九裡香》、《英雄聯盟》、《肚爸爸生子記》、《老爸回家》、《二叔》等。因形象清純被稱為內地「小趙雅芝」。
  • 多位明星因淋巴癌去世 淋巴癌為何「看上」年輕人?
    本月初,90後美女演員徐婷剛剛因淋巴癌離世,近年來明星患淋巴癌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從青年漫畫家熊頓、央視主播羅京、內地演員李珏、
  • 患癌只需五個月,90後女演員去世因甲醛致癌
    90後女演員徐婷因淋巴癌在北京病逝,年僅24歲。這位善良、孝順、努力又懂事的女孩為什麼會遭此噩運?原因就是徐婷在微博和病友說過的,因為住進了剛裝修完的新房,且自身免疫力低下導致甲醛中毒,引發淋巴癌。導致甲醛中毒,患了癌症。
  • 演員徐婷:家中有七個兄妹,被父母「吸血」8年,患病後悲慘離世
    今天要談說的這個美女演員,同樣是因為家庭的原因過得十分悽慘,甚至丟了性命。但是父母給了徐婷一副較好的面容,再加上她從小就懂事聰明努力,終於在2009年以安徽省第一名的表演成績考上了四川傳媒學院表演系,在這之前,她不曾有過任何表演基礎。
  • 90後美女演員徐婷,是對家人無私的愛,還是被當成了搖錢樹?
    2016年9月7日的下午,曾被粉絲稱為是「最美女演員」的徐婷因癌症在北京304醫院病逝,年僅26歲。一家9口人,6個兄弟姐妹都依靠著徐婷作為演員的薪酬生活,是她對家人無私的愛?還是她被當成了全家人的「搖錢樹」?
  • 2016年,女星徐婷患癌全身潰爛死在醫院,全家的「搖錢樹」沒了
    現如今又說賺錢最快,最沒有門檻的一個行當,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時間反應都會直說是網紅,直播這些行業。在劇中她飾演女主的閨蜜,戲份不多,但這個角色也象徵著徐婷的演員生涯就此開啟。因為清純正面的長相,和在各類影視劇中的出色表現,媒體還一度稱其為&34;。可以預見,若是徐婷能照這樣的姿態平穩發展下去的話。在未來的娛樂圈一定會有她一席之地,可惜事與願違。
  • 徐婷:被家人「吸血」8年,26歲患癌離世,父母稱:提款機沒了
    比如,相聲演員小嶽嶽就曾因為家裡貧窮而輟學打工,經常遭受別人的冷眼;再比如,張栢芝在十幾歲時,就輟學打工,並且還一天打兩份工,全部用來補貼家用......但是,徐婷一個人又要交學費,又要用賺來的錢貼補家用,她怎麼能負擔得起。
  • 徐婷!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痛苦!
    徐婷。曾被稱為「小趙雅芝」徐婷,1990年10月3日出生,安徽人,90後新生代演員,畢業於四川傳媒學院表演系。據悉,徐婷從小就有藝術天賦。在沒有學過一天表演的基礎下,徐婷09年竟以安徽省第一名的表演成績考上四川傳媒學院學習表演。因出眾的外表,大一就多次被劇組選中,並客串一些角色。大二期間在拍攝某月餅宣傳時被劇組人員以及網友稱為「內地小趙雅芝」。
  • 徐婷:「樊勝美」的家庭,被當「提款機」,因癌症潰爛去世的真相
    徐婷,女演員,國家四級演員,26歲,一直是北漂,全家靠她養活!在最美的花季,她把自己奉獻給了事業,家庭,吃過苦,挨過凍,拼了命拍戲賺錢,養活一大家子。雖然大學讀的是表演專業,但中途輟學,沒有背景沒有資源,像徐婷這樣的演員,街上一抓一大把。剛開始,徐婷連跑龍套的機會都沒有,只好做群眾演員,哪怕是丫鬟,下人,徐婷都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盡力做到最完美,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成了她唯一能做的事情。
  • 徐婷,你到底得的啥病?——從演員徐婷的病情談病理報告的解讀
    筆者作為一名淋巴造血腫瘤亞專科的病理醫生,不想對徐婷應該如何治療做過多的闡述,在這裡只想說一個問題,她到底得的什麼病?    首先看下筆者最先得到的網上相關信息:平心而論,這篇報導客觀描述了徐婷的病情——『很可能是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T-LBL)』,但我不太明白的是隨後看到的評論中,甚至不乏出自淋巴血液專科醫生之手的文章將徐婷的疾病直接描述為『T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所以想藉此機會對各位感興趣的朋友談談對病理報告的解讀:    下面是從朋友圈得到的徐婷的病理報告:
  • 徐婷的離世與被妖魔綁架的中醫
    畢竟人命關乎天,生死之為大,年僅26歲的青年演員徐婷因為淋巴癌,如花的生命戛然而止,讓人惋惜。而真正引發網上聲討中醫的輿論,是她得病後的治療選擇:放棄醫院化療,而選擇「民間中醫」治療。從她做出這個決定到離開這個世間,才不到三個月。這三個月她發生了什麼,又承受了什麼,我們不妨一看,徐婷做出選擇之後發生的故事。
  • 徐婷,很遺憾這樣認識你,更遺憾你這樣離開
    姑娘的身份是一名演員,如各位所不知,雖然她幾年之內拍了幾十部戲,但徐婷接的多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角色,很努力地掙扎在演藝圈稍顯殘酷的三線,或者四線。」 不知道什麼原因,她微博稱家中有「七個小孩」,但在她所有的微博中,我只發現了她提到的6名:徐婷是家中老三,她上面有兩個姐姐,下面有兩個妹妹,以及終於出生的一個弟弟——而我堅信,如果第6 個孩子不是男嬰的話,她的父母依然將會持續而勤奮地生下去。
  • 徐婷之死:一場偽科學的謀殺案
    這位美麗的女孩叫徐婷,她今年23歲。  她是個演員,從她的微博了解她生活的片段和點滴,這是個開朗努力的女孩子。  她有七個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三。請原諒我們不願意把它貼出來,我相信徐婷也希望能把自己最美麗的樣子留給這個世界。  徐婷的病情很糟糕,手臂組織感染壞死並不是最嚴重的問題。肺部的鮑曼不動桿菌嚴重感染以及膿毒血症是才是真正要命的併發症。鮑曼不動桿菌是出現在醫院最重要的一種感染病菌,不僅發展速度很快,而且具有令人棘手的獲得性耐藥。
  • 徐婷的告別:重大疾病年輕化的真相
    2016年9月7日,一個年輕有為的90後演員徐婷離我們而去了,在這個本該好好享受生命饋贈的美麗年華,她的生命戛然而止,而生命的最後她竟然有些欣慰自己就此遠離痛苦。在她有限的生命力,她刻苦讀書、努力拼搏、加班加點、努力掙錢,她對自己苛刻,對家人無私奉獻,賺的錢也都回報給家庭,甚至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 2016年,被全家吸血8年的徐婷去世,網友:徐家「搖錢樹」倒了
    她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在她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但她不敢和父母去說,為什麼,因為家裡確實條件不好,向父母要東西的話,也只會平白無故惹來父母的謾罵罷了。每次父母從老家打過電話來,並不是問她身體怎麼樣,過得好不好,而是向她要錢,此外,就沒有什麼多餘的話。徐婷也想讓父母關心一下,但是她怎麼開口和父母說呢?畢竟在父母的眼裡面只有錢。
  • 徐婷,我叫了你徐小婷,可依然無法阻止病魔奪走你的生命
    9月7日16時20分,她因患淋巴癌,而悲慘地離開了人世,從此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和追求,對她來說定格了,成為了終點。打開她的微博,我見到了她的相片,她戴著太陽帽,面帶微笑,大大的眼睛,濃濃的睫毛,高高的鼻梁……一頭如瀑似的黑髮。
  • 被稱內地版小趙雅芝,被家人當做「搖錢樹」的徐婷,26歲患癌離世
    在現實生活中,演員徐婷就有著類似的經歷,她被一家人無情「吸血」多年,成為全家的「提款機」。,這對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於是徐婷就外出打工,通過平時兼職掙來的錢來維持自己的開銷,但這遠遠不夠學費,所以沒讀完大學的她就輟學了。
  • 90後女演員徐婷去世 曾感慨從沒為自己活過
    【女演員徐婷病逝】9月7日,曾出演過電視劇《老爸回家》、《把愛帶回家》的90後女演員徐婷因患癌症在北京去世,其妹妹徐丹丹發博確認了姐姐去世消息。當天下午,「中視協演員工作委員會」官方微博曾發博求助,稱「徐婷現在情況非常危急,目前肺部嚴重感染,高燒40度不退。」演員翁虹、李念、林源、葛天等都曾發博為徐婷祈福加油。  據悉,徐婷出生於安徽蕪湖。2010年末因參加導演尤小剛古裝情感劇《西施秘史》選拔賽而受到公眾關注,2011年先後參演了影視作品《肚爸爸生子記》《老爸回家》《二叔》《把愛帶回家》《逆光之戀》《北漂童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