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90後美女演員徐婷剛剛因淋巴癌離世,近年來明星患淋巴癌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從青年漫畫家熊頓、央視主播羅京、內地演員李珏、一級表演藝術家廖丙炎、香港名作詞人林振強再到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還有宣布抗癌成功的李開復,淋巴癌儼然成了「明星病」。淋巴癌(惡性淋巴瘤)究竟有多危險?能否早期發現?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患上了淋巴癌呢?
徐婷來自安徽,最近,很多網友才開始認識她,不是因為她的演技,而是因為她的離開。
她曾自述「五年來拼了命的拍戲掙錢無數次熬夜、累得腰椎間盤突出仍大冬天泡在冰水裡、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她也曾感嘆「千萬別以為年輕就消耗自己的生命……」
兩個月前,徐婷發微博講述了自己的病情,並貼出了自己的檢查報告。9月7日,她肺部嚴重感染,高燒40度不退,醫院做肺部插管。不久後,徐婷的妹妹發微博宣布了徐婷離世的消息。
央視主播羅京的病逝帶給我們太多的傷痛。
自從2008年央視內部體檢查出患有淋巴癌後,羅京住進了醫院,確診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為儘快復原,他多次接受了大劑量的化療,期待能夠穩定病情。但事與願違,在化療無法進行後,他又接受了幹紅細胞移植的手術,僅僅兩個月卻再一次舊病復發。第二次幹紅細胞手術前,羅京的身體狀況卻不允許了。他也因此,最終離開了我們。
▲網絡名人、創新工場CEO李開復2013年宣布自己罹患淋巴癌,並成功抗擊病魔,現已康復。
淋巴癌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症狀。
據西安交大一附院腫瘤科內科副主任、醫學博士、副教授李思孝介紹,淋巴瘤主要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兩大類。在規範治療的前提下,霍奇金淋巴瘤的存活率較高,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存活率卻較低。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情況較複雜,具體亞型就已超過50餘種,每種亞型都是一種獨立疾病,其治療方案和預後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首先做淋巴結活檢取得組織病理學診斷,再根據病理類型進行治療。
「淋巴瘤位列惡性腫瘤前十位,已經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李思孝副教授指出,有跡象表明,有些病毒、細菌與淋巴瘤有明顯的關係,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容易得淋巴瘤,遺傳因素、化學致癌物、電離輻射均可能與淋巴瘤發病相關。近年來淋巴瘤發病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可能和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不好的作息習慣導致免疫力低下以及環境都可能有關。研究認為,喝酒可能和淋巴瘤的發病有一定相關性,熬夜、心理壓力大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幽門螺旋桿菌、EB病毒等感染和淋巴瘤的發生也有因果關係。
淋巴瘤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最常見的為頸部、腋下、腹股溝等淺表淋巴結無痛性、進行性腫大,經常被誤診為良性淋巴結炎,待明確診斷時多為晚期。正因為不容易被發現,因此被稱為「隱形殺手」。
如果淋巴結呈現不斷變大的趨勢,則需警惕。如果進行性腫大的淋巴結可能對周圍的組織器官造成影響或壓迫,並引起相應的症狀。約半數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熱、盜汗、乏力、消瘦、食慾缺乏、皮疹、瘙癢、貧血等全身症狀。
工作壓力過大,不能適當緩解,易誘發淋巴瘤。
中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委員馮繼鋒教授指出,淋巴瘤在發達地區的人群中發病率更高,工作節奏日益加快,工作壓力過大,如果中青年人不能及時釋放心理壓力,就可能誘發疾病。而這幾年,淋巴瘤頻頻侵襲名人,恐怕也與此有關。
▲徐婷曾參選電視劇《西施秘史》全國演員選拔,獲得全國30強。 2011年,參加「東方小姐選美大賽」,獲得全國總決賽八強。曾出演電視劇《老爸回家》、《小神來了》、《北漂童話》、《澳囧》等劇。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吳劍秋說,徐婷這個90後的孩子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身體極度疲憊,處於「過勞」狀態,免疫力就會下降,自然就成了淋巴瘤的「寵愛」對象。
從臨床上看,年輕人患病確實要更兇險。
「淋巴瘤多見於中青年和孩子,而且男性患者多於女性。」馮繼鋒說道,20歲到40歲正是淋巴組織非常活躍的時期,高敏感性讓青壯年很容易成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一直以來,很多人將淋巴瘤看作是不治之症,其實這是一個認識誤區。馮繼鋒教授指出,淋巴瘤治療目標已經不是緩解症狀,而是達到治癒,在系統的治療方案支撐下,淋巴瘤總體治癒率已超過50%。患者的淋巴瘤能不能治好,要看他的淋巴瘤屬於哪個亞型,有的亞型可以治癒,有的就不行。
免疫力低下幾乎是所有腫瘤發生的「基礎」,這並不僅僅局限於惡性淋巴瘤。長期難以恢復的慢性疲勞,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力,使潛藏在體內的癌細胞快速生長。
因此防範淋巴瘤先要學會減壓、規律生活,尤其不要熬夜!
出現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千萬別掉以輕心!
淋巴細胞既可以在它的出生地(胸腺、骨髓)發生惡變,也可以在它戰鬥的崗位上(淋巴結、脾、扁桃體及全身其他組織和器官的淋巴組織)出現變化。所以,其臨床表現用「千變萬化」來形容毫不誇張。
淋巴瘤初起時症狀很隱匿,不易察覺,經常被誤診為良性淋巴結炎,待明確診斷時多為晚期。
如果經過抗炎治療後,淋巴結沒有消失反而繼續腫大,這時就要高度懷疑淋巴瘤,應儘早檢測,排除淋巴瘤的可能性。
綜編自央視、《西安晚報》
編輯:李奕
責任編輯:李志遠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央廣健康是由國家廣電總局批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辦的數位電視頻道。作為全國最大的醫療健康電視資訊平臺,我們致力於提供專業的公益健康服務,傳播最新的醫療衛生資訊,普及權威的全民健康教育。投稿請在後臺留言,或聯絡yyb@cn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