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威寧發現3億年前的珊瑚化石

2021-02-20 烏蒙視界

你有沒有想過,與幾億年前的東西相遇?今天,讓我們穿越億年時空,探尋億年文明。

前段時間,烏蒙視界發布了《威寧有位「追花使者」:她徒步草海30多次,拍攝200多種野花!》一文,這位「追花使者」——李英,拍花之後,又把記錄目光投向化石。

從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之間,李英通過周末徒步,在威寧縣城周邊的草海自然保護區、陝橋社區孔家山、六橋街道楊家大坡、海邊街道甘海子等地,發現化石3類22種,疑似植物化石2種和不能確定的2種,共拍攝化石圖片近200張,這些化石中,年代最長的達3.3億年。為了進一步探究和鑑定所拍到的化石,經多方努力和朋友幫助,李英得到了貴陽金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長金仁義和河北化石專家王奕的幫助和指導。還查閱了《化石網》《百度貴州化石圖鑑》《中國國家地理•石炭紀碳與氧的盛宴》《地球地理地質科普<什麼叫化石>》《地球地理科普•圖說化石是什麼》《貴州三疊紀古生物化石探秘》《貴州區域地質地史概述》等大量書籍資料。第一類:珊瑚化石。李英發現的珊瑚化石大概有種19種。據資料記載,珊瑚化石主要產地為貴州、陝西、四川、廣西、新疆等地。

河北化石專家王奕認為,這個圓柱形化石是二疊紀(距今約2.5億年)時期圓錐形單體四射珊瑚化石。

四射珊瑚化石開始出現於中奧陶世,絕滅於二疊紀,泥盆紀、石炭紀最為繁盛。四射珊瑚的骨骼是個灰質座,是珊瑚蟲生長棲息的場所。

四射珊瑚分泌的生長線紋,細的叫橫紋,豎的的叫皺。根據現代珊瑚的研究,每一條細的生長線代表一晝夜,而每一個生長帶或生長周代表每個月,每年的生長周期。因此,當珊瑚的體表保存完美時,可以通過計算每一個生長皺所包含的生長線的數目,推算出當時每年的天數,這就是所謂的「古生物鐘」的研究。也就是說,數清這個四射珊瑚化石的生長線,就可以知道2.5億年前,它所生長的某年是否也是365天。

很像蚌殼的珊瑚化石

珊瑚群化石

珊瑚化石

珊瑚化石

早二疊紀時期珊瑚化石

早二疊紀時期珊瑚化石

早二疊紀時期珊瑚化石

二疊紀時期珊瑚化石而在貴陽金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長金仁義的指導下,李英得知所發現的一些化石是距今約3.3億年前石炭紀的珊瑚化石。距今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那是一個植物生長無比繁盛、大氣含氧量空前豐富的年代。地球是一顆溫暖潮溼的星球。除了海洋的一片蔚藍,陸地上幾乎長滿了綠色植物。石炭紀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時期,石炭紀有個別名叫「巨蟲時代」,因為當時大氣含氧量很高,蟲子長得特別大。3億年前,處於石炭紀晚期的地球發生了石炭紀燃煤事件。燃燒的煤炭、有毒的氣體、高溫造成了物種大滅絕事件。石炭紀時期形成了很多很多的化石。有資料表明,根據巖性、巖相、生物群及地層發育情況分,獨山——威寧分區是貴州石炭系的主體,發育完整,以淺海臺地相淺色碳酸鹽巖為主,富含珊瑚、層孔蟲、腕足類等底棲生物化石。

發現於草海保護區的珊瑚化石

發現於草海保護區的珊瑚化石

發現於草海保護區的珊瑚化石

發現於甘海子的珊瑚化石

發現於甘海子的珊瑚化石

發現於草海保護區的珊瑚化石

這塊珊瑚化石旁邊有個像蜻蜓一樣的東西,但資料表明,石炭紀時代的蜻蜓是巨型蜻蜓,也許它什麼也不是。

發現於陝橋孔家大山的珊瑚化石

發現於陝橋孔家大山的珊瑚化石

發現於大黑山的珊瑚化石

有點像「迷你型風火輪」,同一石頭混合多個形狀的化石。

珊瑚化石,很像海螺化石。

發現於大山頂的珊瑚化石

珊瑚化石第二類:海綿化石。二疊紀是3億至2.5億年前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在石炭紀和三疊紀之間。二疊紀時在海洋中造礁生物非常活躍。陸地上的主要動物是兩棲動物,但爬行動物開始發展。二疊紀末發生了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90%至95%的海洋生物滅絕,其詳細原因尚不明確。化石專家認為以下兩種大概是二疊紀時期普通的海洋生物海綿。

海綿化石

海綿化石

海綿化石
第三類:植物化石。發現兩種疑似植物化石,化石專家初步認為是植物化石,但要切片進一步分析才能認定。

植物化石

疑似海綿化石或藻類化石,發現於草海保護區。


該化石居於一塊大石頭的中下部呈樹裝發散,單條枝型柔軟多姿,褶皺紋曲折有致,清晰漂亮。

疑似烏龜化石,發現於六橋街道白馬村,約15釐米寬。什麼是化石?由於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地史時期的生物遺體、遺蹟,統稱為化石。化石按其保存類型,分為實體化石、遺蹟化石、鑄模化石、化學化石。遺蹟化石一般是指保留在巖層中的生物生活活動的痕跡和遺物的統稱,例如足跡、排洩物等;鑄模化石是指生物遺體在底質或圍巖中留下的各種印痕和復鑄物。如印痕、印模、核、鑄型。

貴州古生物化石資源分布圖

地質年代表

化石鑑定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儘管專家認為李英發現的化石多為普通化石,但作為一個業餘人士,能去發現並求證幾億年前留下來的東西,想到它們曾經的繁榮和消亡,想到如青煙雲散的生物,以及所站的這塊上億年前還是一片汪洋的土地帶來的啟示,相信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或許,在我們所生活的威寧熱土上,就像這些上億年的化石一樣,還有很多未知之謎,期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人們去探索發現。但是,野外探尋化石有風險,非專業人士切勿盲目尋找化石,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以上圖文均為「烏蒙視界」微信公眾號原創,文章及攝影作品版權屬原作者所有,歡迎個人用戶轉載分享朋友圈,其他任何媒介未經授權盜用、複製、截取、發布,均為侵權行為!

圖文:李 英  編輯:何 歡

烏蒙視界

用圖片和美文

呈現大美威寧

  展現磅礴烏蒙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投稿郵箱:594440226@qq.com

喜歡請點讚

相關焦點

  • 【珊瑚化石】值錢嗎?有什麼樣的收藏價值呢?
    珊瑚,大家對其並不陌生且在生活中也都接觸過珊瑚。在漢語中的「珊瑚」,狹義上指「珊瑚蟲」,珊瑚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7億年前的寒武紀,可作為地球生命的起源。珊瑚化石,俗稱石柱子、珊瑚玉。常見的珊瑚化石有單體和復體兩大類型。化石,是這種生物從前存在於這片湛藍星球上的絕對依據,它讓大家了解到遠古的生物形狀,繁殖環境,更讓咱們了解到生物的進化過程。
  • 雲南發現5億年前大型動物化石:長約30釐米似蚯蚓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導 日媒稱,東京大學地質學教授磯崎行雄與中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6日在英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在位於中國南部雲南省的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初期地層發現了長約30釐米、形似蚯蚓的動物化石。
  • 澄江化石群發現「麒麟蝦」
    光明日報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齊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澄江化石群中新發現了一種外形似蝦但有五隻眼睛的動物化石,並命名為「章氏麒麟蝦」。
  • 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與一顆鵪鶉蛋重量差不多
    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與一顆鵪鶉蛋重量差不多時間:2020-06-25 10: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與一顆鵪鶉蛋重量差不多 日本一個研究團隊23日,在日本西部發現新種恐龍蛋化石,長大約4.5釐米,寬2釐米,重大約10克,與一顆鵪鶉蛋重量差不多
  • 成都崇州有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2016年在成都崇州成立的天演博物館,以館藏近5萬件古生物化石標本,打造了一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這裡有體長23.8米、距今1.5億年左右的馬門溪龍,有化石含骨量高達67%、生活在6700萬年前的巨型山東龍,包括霸王龍、暴龍、劍龍、翼龍等電影裡出現過的恐龍,幾乎都能在這裡找得到標本。
  • 英吉利海峽發現新的魚龍化石——生活中侏羅紀的深海魚龍
    在2009年的時候一個英國化石收藏夾在英吉利海峽的一處懸崖峭壁塌陷處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這塊化石標本的長度大約有1.8米。在最近,對於這塊化石的研究有了一些結論——這是一個新品種魚龍的化石。這種魚龍被命名為Thalassodraco etchesi(蝕刻魚龍),大約生活在1.5億年侏羅紀時期,相比較其他的大型魚龍,蝕刻魚龍是一種小型魚龍。而且它還具有一個和其他魚龍不一樣的地方——它可能是一種深海魚龍,生活習慣可能類似於當今的抹香鯨,可以潛入深海中捕食獵物。
  • 4.25億年前昆蟲化石被發現,證明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昆蟲」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距今4.25億年前的一具千足蟲化石在蘇格蘭克瑞拉島被發現,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昆蟲」。從化石中發現該千足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蛛形綱動物以及其他的爬行動物化石都要古老,有很大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存在。
  • 科學家發現五億年前蝦化石,被譽為寒武紀「麒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11月5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南古所)獲悉,科學家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長有五隻眼睛的蝦形化石,其身體兼具當時海洋中巨型捕食動物「奇蝦」和節肢動物的多種特徵,被譽為寒武紀的「麒麟」,命名為「章氏麒麟蝦」。它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
  • 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貫通;貴州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丨科技早新聞
    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貫通;貴州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丨科技早新聞 2020-08-18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疆發現距今3.71億年的遠古森林,揭秘植物從海洋登陸陸地演化史
    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在新疆發現了遠古森林植物化石,其距今有3.71億年。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境內發現的最古老的原始森林,它對於揭秘地球植物從海洋登陸陸地的演化歷史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那麼,這一發現究竟有哪些引人注意的細節呢?
  • 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原標題: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李先生介紹,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21日下午,和家人散步走到環湖路邊,看到一處被挖開的山坡,在坡腳位置,有一塊長條形石頭,顏色明顯與周邊不同。
  • 3億年前烏龜化石被發現,彼時它們並不會縮殼甚至沒殼
    這是一個距今近2億多年,三疊紀時期的烏龜化石,雖然俯視圖的外觀上和現在的烏龜很像,但不管是頭部還是四肢都無法縮進殼裡。而在南美的卡羅盆地,科學家們發現了另一些奇怪的烏龜化石:它們沒有殼!這些被命名為「正南龜」的化石斷代於近3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
  • 38億年前「手骨」化石被發現,是否和外星人有關?這代表什麼?
    這塊38億年前的化石,讓科學家猜測: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38億前的「手骨」化石被發現2019年的時候,夏威夷維蘇威火山附近發現了一塊化石,這塊化石外觀上看像極了人類手骨,讓當地科學家極為感興趣,隨後把這塊人形手骨帶回實驗室,開始了研究,研究後的讓大家震驚,這塊「手骨」化石出現在38億年前,起初科學家們誤認為是自己測量的方式出現了問題,然而另一位科學家再次測量竟然得到了相同答案
  • 男子外出散步,無意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恐龍化石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日本發現世界最小的恐龍蛋化石,獲金氏世界紀錄
    日本筑波大學和兵庫縣立人與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團隊,日前在兵庫縣發現超迷你恐龍蛋化石,5月發表論文稱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非鳥恐龍蛋化石,近日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 四川自貢現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系市民散步時發現
    四川自貢現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系市民散步時發現 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23日消息,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初判距今約1.6億年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中新網自貢12月22日電 (劉剛)「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四川自貢發現距今約1.6億年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有序開展-中新網
    四川自貢發現距今約1.6億年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有序開展 (4/4) "← →"翻頁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