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與幾億年前的東西相遇?今天,讓我們穿越億年時空,探尋億年文明。
前段時間,烏蒙視界發布了《威寧有位「追花使者」:她徒步草海30多次,拍攝200多種野花!》一文,這位「追花使者」——李英,拍花之後,又把記錄目光投向化石。
從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之間,李英通過周末徒步,在威寧縣城周邊的草海自然保護區、陝橋社區孔家山、六橋街道楊家大坡、海邊街道甘海子等地,發現化石3類22種,疑似植物化石2種和不能確定的2種,共拍攝化石圖片近200張,這些化石中,年代最長的達3.3億年。為了進一步探究和鑑定所拍到的化石,經多方努力和朋友幫助,李英得到了貴陽金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長金仁義和河北化石專家王奕的幫助和指導。還查閱了《化石網》《百度貴州化石圖鑑》《中國國家地理•石炭紀碳與氧的盛宴》《地球地理地質科普<什麼叫化石>》《地球地理科普•圖說化石是什麼》《貴州三疊紀古生物化石探秘》《貴州區域地質地史概述》等大量書籍資料。第一類:珊瑚化石。李英發現的珊瑚化石大概有種19種。據資料記載,珊瑚化石主要產地為貴州、陝西、四川、廣西、新疆等地。河北化石專家王奕認為,這個圓柱形化石是二疊紀(距今約2.5億年)時期圓錐形單體四射珊瑚化石。四射珊瑚化石開始出現於中奧陶世,絕滅於二疊紀,泥盆紀、石炭紀最為繁盛。四射珊瑚的骨骼是個灰質座,是珊瑚蟲生長棲息的場所。四射珊瑚分泌的生長線紋,細的叫橫紋,豎的的叫皺。根據現代珊瑚的研究,每一條細的生長線代表一晝夜,而每一個生長帶或生長周代表每個月,每年的生長周期。因此,當珊瑚的體表保存完美時,可以通過計算每一個生長皺所包含的生長線的數目,推算出當時每年的天數,這就是所謂的「古生物鐘」的研究。也就是說,數清這個四射珊瑚化石的生長線,就可以知道2.5億年前,它所生長的某年是否也是365天。很像蚌殼的珊瑚化石珊瑚群化石珊瑚化石珊瑚化石早二疊紀時期珊瑚化石早二疊紀時期珊瑚化石早二疊紀時期珊瑚化石二疊紀時期珊瑚化石而在貴陽金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長金仁義的指導下,李英得知所發現的一些化石是距今約3.3億年前石炭紀的珊瑚化石。距今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那是一個植物生長無比繁盛、大氣含氧量空前豐富的年代。地球是一顆溫暖潮溼的星球。除了海洋的一片蔚藍,陸地上幾乎長滿了綠色植物。石炭紀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時期,石炭紀有個別名叫「巨蟲時代」,因為當時大氣含氧量很高,蟲子長得特別大。3億年前,處於石炭紀晚期的地球發生了石炭紀燃煤事件。燃燒的煤炭、有毒的氣體、高溫造成了物種大滅絕事件。石炭紀時期形成了很多很多的化石。有資料表明,根據巖性、巖相、生物群及地層發育情況分,獨山——威寧分區是貴州石炭系的主體,發育完整,以淺海臺地相淺色碳酸鹽巖為主,富含珊瑚、層孔蟲、腕足類等底棲生物化石。發現於草海保護區的珊瑚化石發現於草海保護區的珊瑚化石發現於草海保護區的珊瑚化石發現於甘海子的珊瑚化石發現於甘海子的珊瑚化石發現於草海保護區的珊瑚化石這塊珊瑚化石旁邊有個像蜻蜓一樣的東西,但資料表明,石炭紀時代的蜻蜓是巨型蜻蜓,也許它什麼也不是。
發現於陝橋孔家大山的珊瑚化石發現於陝橋孔家大山的珊瑚化石發現於大黑山的珊瑚化石有點像「迷你型風火輪」,同一石頭混合多個形狀的化石。珊瑚化石,很像海螺化石。發現於大山頂的珊瑚化石珊瑚化石第二類:海綿化石。二疊紀是3億至2.5億年前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在石炭紀和三疊紀之間。二疊紀時在海洋中造礁生物非常活躍。陸地上的主要動物是兩棲動物,但爬行動物開始發展。二疊紀末發生了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90%至95%的海洋生物滅絕,其詳細原因尚不明確。化石專家認為以下兩種大概是二疊紀時期普通的海洋生物海綿。海綿化石海綿化石海綿化石植物化石
疑似海綿化石或藻類化石,發現於草海保護區。貴州古生物化石資源分布圖
地質年代表
化石鑑定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儘管專家認為李英發現的化石多為普通化石,但作為一個業餘人士,能去發現並求證幾億年前留下來的東西,想到它們曾經的繁榮和消亡,想到如青煙雲散的生物,以及所站的這塊上億年前還是一片汪洋的土地帶來的啟示,相信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或許,在我們所生活的威寧熱土上,就像這些上億年的化石一樣,還有很多未知之謎,期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人們去探索發現。但是,野外探尋化石有風險,非專業人士切勿盲目尋找化石,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以上圖文均為「烏蒙視界」微信公眾號原創,文章及攝影作品版權屬原作者所有,歡迎個人用戶轉載分享朋友圈,其他任何媒介未經授權盜用、複製、截取、發布,均為侵權行為!
圖文:李 英 編輯:何 歡
烏蒙視界
用圖片和美文
呈現大美威寧
展現磅礴烏蒙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投稿郵箱:594440226@qq.com
喜歡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