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12月10日報導,中國又取得一項成績,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造船訂單世界第一,這使得中國坐穩了世界最大造船集團的寶座。
據英國造船與運輸市場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研究所12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中國造船新訂單量為667萬修正總噸(CGT),世界市場佔有率約為46%,居世界首位。
該消息一出首先引起了韓國的注意,因為韓國近來正努力縮小與中國之間的差距。據韓國KBS電視臺12月9日報導,對於今年11月當月,全世界新接單量164萬修正總噸中,韓國船舶公司承攬了全世界市場的60%左右,其次是中國企業。自今年7月以來,韓國造船業已經連續5個月超過了中國,但是,中國在今年的總榜上仍然超越了韓國。
自2017年起中國就一直處在全球造船業領先地位,此後4四年,中國一直穩坐世界最大造船集團的寶座。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衡量一個國家造船業的發展和能力的三個指數中排名第一:造船完成,新訂單和持有訂單數量。
當年中國船舶工業協會中國分會主席郭大成說,"完成率達到全球市場的41%,而新訂單量達到42.4%,中國的持有訂單佔44%。我應該說,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達到這樣的水平並不容易"。
在這三個指數中,新訂單量最為明顯。中國在2017年收到的新訂單同比增長近30%。增長反映了中國造船業質量的提高。例如,目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貨櫃船可運載21000個貨櫃。由於該國已收到22000艘6米的貨櫃船訂單,因此該記錄將被中國打破。
從1950年代到21世紀初,這三個指數已超過日本或韓國。2010年,中國超過韓國,躍居世界第一。該記錄保持了多年,直到中國在2016年被韓國超越韓國並排名第二。
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民用船舶司副司長於來說,"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過去我們模仿並追隨他人,現在我們與整個市場保持同步,並逐步引領該行業的發展"。於來還說道,"一般而言,船東總是希望自己的船舶以更少的油耗運載更多的貨物,從而可以將運營成本降低到最低。因此,沒有"最佳船型",只有符合用戶需求的"最合適船型"。他強調," 中國的造船企業不僅在開發高附加值產品,而且還為客戶提供先進的定製服務"。
例如,中國成功交付的世界上第一艘33800噸智能船,該船由英國勞埃德船級社批准,以及世界上最大的38000立方米乙烯油輪,還有擁有最大個人空間和最高水平的海上海洋養殖設施目前的自動化水平。
截至11月底,全球造船業訂單總額為6784萬修正總噸,比前一季度增長1%。但是與2020年年初的8086萬修正總噸相比減少了16.1%。其中,中國船商的訂單餘量為2498萬修正總噸,佔全世界總量的37%,位居第一。
韓國船舶業界和日本船舶業界的訂單餘額分別為1936萬修正總噸和829萬修正總噸,分別佔全世界29%和12%。但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與去年同期相比,中日韓三國的訂單數都有所下降,其中日本為-36%,下降最多;中國與韓國下降比例持平,為-11%。
文/了不起的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