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娛樂的偶像養成配方

2021-01-19 財經天下周刊

如果能將線下和線上的偶像—粉絲互動都抓在手裡,

將是一門前景廣闊的大生意。當傳統娛樂公司沒有能力整合網際網路娛樂時,

網際網路公司有沒有可能反過來整合傳統公司?

通過打造養成類偶像團體,YY娛樂試圖將網際網路娛樂升級至2.0版。


本刊記者|卜祥 編輯|施雨華 攝影|江演媚



2015年1月17日,YY娛樂再次舉辦了年度盛典。


這是網絡娛樂明星在線下封王封后的大會。今年出場的視頻直播先行者——MC利哥,據YY官方公布有402萬粉絲(名為「利家軍團」),有粉絲為他刷出過200萬元的虛擬禮物。另一位主播沈曼能由一名小護士變身主播女神,靠的是每天在電腦前看她表演的人達到6位數——成千上萬的網絡明星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走上舞臺,支撐他們的是粉絲數量和經濟實力。


不過今年的盛典上,1992年出生的著名女主播童話沒有出現。童話曾是YY平臺上極有名氣的主播,後來選擇了加盟酷狗繁星網。酷狗為她取了新藝名童可可,找來專業製作人包裝她,提升她的歌唱水平。很快,童可可便以《多莉寶貝》和《一個人也能好好過》走紅,2013年10月在酷狗舉行個人首場網絡演唱會,2014年又發布首張專輯,完成由YY主播到歌手和藝人的蛻變。


2007年,歡聚時代公司開發了一款即時聊天工具YY,並憑藉它迅速崛起於中國網際網路界,用戶數量達到5億,僅次於QQ。有海量用戶為基礎,創始人李學凌將網絡草根娛樂演藝業務引入了YY。憑藉火爆的網絡秀場和演播室,2012年11月歡聚時代在美國上市,兩年之後的今天,市值高達40億美元,是BAT之後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第二梯隊的佼佼者。現在,YY娛樂已經是YY的主營業務,年收入超過20億元人民幣。


有令人眼紅的利益在前,YY的上市當然沒能讓新老對手退卻。2014年,9158也上市鞏固實力;酷狗繁星大力發展線下,甚至把一些藝人和團體送去韓國培訓;6間房、網易BoBo等各展其能,一場爭奪藝人資源的大劇開播,YY被裹挾其中。因為自家平臺的郝艾妮、毒娘被網易BoBo挖角,YY甚至準備起訴。


但面對不斷升級的競爭,靜候法律裁決肯定被動,幫助更多藝人實現自己的明星夢想才能拴住人心。YY創始人李學凌深明此理。


今年的年度盛典上,YY將自己打造的首個女子團體1931推上舞臺。它由18名清一色美少女組成,臉蛋青春,衣裝靚麗,露出光潔的美腿,唱著輕快的歌曲。「這是YY打造的一個樣板。」YY娛樂負責人陳洲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這個團體借鑑的對象是風靡日本的團體AKB48。AKB48創造了日本歌壇的奇蹟,現在年營業收入達到300億日元,此外還有周邊收入。如果能夠在中國複製一個AKB48,顯然是有利可圖的。

YY計劃為1931項目陸續投資5個億。簡單計算一下,每位成員的投入超過2000萬元。1931首次亮相的專屬劇場大約有300個座位,YY為此投入了3000萬元。


1931出道會現場,李學凌說,「如果一輩子沒有過讓人嘲笑的夢想,這是多麼悲哀啊。」這位曾經的媒體人、現在的成功創業者信奉「正合奇勝」,1931是YY娛樂主動迎接挑戰的一支美女奇兵。



陳洲原本認為互動是區別網際網路娛樂和傳統娛樂的重要指標,後來他發現原來線下互動也可以玩得很好。


「打怪升級」的養成類偶像


在YY高調宣布做1931女子團體之前3年,其網絡秀場業務主要競爭對手9158曾經嘗試推團體AK48,在北京找了一些藝人,租了專用場地,後來覺得投入大、市場不火作罷。「模仿日本的AKB48,要有日本文化才能做這個生意。」9158創始人傅政軍接受《財經天下》周刊採訪時坦言。


儘管如此,YY還是決定賭一把。2013年下半年的一天,陳洲專程去上海觀看了SNH48的出道演出。SNH48是上海久尚傳媒運作的一個女子偶像團體。久尚傳媒早期代理日本偶像團體AKB48在中國的一些業務,包括廣告和宣傳等,後來自己投錢成立了AKB48在中國的姊妹團SNH48。


陳洲在上海一連看了3場SNH48的演出,首次近距離接觸給他很深感受的並不是演出,而是SNH48「不依託於網際網路構建類似網際網路社區」的可能性,在他看來「非常有意思」。


演出場地是一個叫星夢劇場的地方。這是久尚借鑑AKB48的做法,專門用於團體表演與粉絲互動的地方(後來被陳洲略作改進照搬到廣州。今年的YY娛樂年度盛典就在1931專屬劇場中舉行)。

看到第3場時,陳洲發現,來觀看SNH48表演的人相互認識,見了面會打招呼。陳洲就請一些粉絲去喝茶,問他們不同場次的演出並不會有很大區別,為什麼會連續買票去看。粉絲們說重點不僅僅是歌曲,不同場次歌曲之間串場詞不一樣。這些細微差別外人認為不值一提,但SNH48的粉絲很看重。


他們看重的還有每次來了之後可以在粉絲專有的護照上蓋一個戳。陳洲曾經看到一個小女孩在那裡求蓋章的人把前兩次的章補上。蓋章的人說補不了,因為印章蓋完之後就銷毀了。女孩當場哭了起來。


彌補缺憾的方法也是有的,就是拿自己積攢的東西去和別人交換。AKB48玩這套已經很成熟。比如發行方會在新出的唱片裡隨機放入一套成員寫真裡的不同照片,鼓勵粉絲收集齊全。但因為是隨機發放,粉絲們很難集齊,需要拿重複的與別人交換。


在YY上,陳洲經常能看到藝人和粉絲互動,並認為互動是區別網際網路娛樂和傳統娛樂的重要指標之一。但近距離接觸SNH48和AKB48,使他發現原來線下互動也可以玩得這麼好。

儘管做了許多功課,陳洲一度還是搞不清楚AKB48為什麼如此之火。在他看來,她們唱的歌並不是特別動聽,電影也沒有那麼傳奇,為什麼這群年輕妹子能引爆粉絲?他邊看邊想,幾次想放棄觀看AKB48的視頻。枯燥的感覺直到有一天看到AKB48的紀錄片之後才終結。


那部紀錄片完整地紀錄了AKB48的成員如何辛苦地訓練、演出,把光鮮背後的一連串瑣碎展現出來。陳洲受到觸動,「立馬由路人轉為粉絲」。隨後他開始理解日本的AKB48團隊與韓國明星完全不同的內核,甚至拉著李學凌以及一些高管飛到日本,拜見了AKB48締造者秋元康。


AKB48成員有等級之分,一個成員要先從B隊升到K隊,最後成功了才能進A隊,而A隊還按照不同位置分級。憑實力通過總選舉站在C位的會獲得最多資源支持,比如新發一張唱片。這種類似電子遊戲的「打怪升級」在韓國式的偶像團體裡不存在——在韓國團體裡,總是最漂亮、最有名氣的成員站在核心位置。


成員奮鬥的經歷中有一股能量非常吸引粉絲。粉絲可以和偶像面對面,並和偶像一起成長,經歷其偶像由草根到明星的變化過程,感覺到自己出了一份力。這種參與感帶來的情感紐帶,是偶像與粉絲在網絡時代的全新關係——明星不再需要崇拜乃至供奉。在日本,AKB48成員的握手見面會獨特而深具吸引力。


中國娛樂市場見證過參與感帶來的熱潮。10年前,簡訊投票的形式,迅速捧紅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超女」。10年後,網際網路時代參與感升級之後沒準可以再次引爆娛樂行業。但需要顧慮的是,現在的年輕人與10年前的年輕人相比受韓流影響更深,喜歡快歌勁舞,注重顏值(英俊或靚麗的數值),源自日本的養成類較為小眾,需要突圍。


當時,SNH48已經做了一年多時間,成員增加到了68人,開銷越來越大。這個團體參加汽車新品發布,代言一些產品,幫助遊戲公司宣傳造勢,收入始終難以覆蓋成本。粉絲的確有一些,但遠遠沒有達到AKB48粉絲的量級。


當下,男女團越來越多。比如重慶的TFBOYS,出道兩年粉絲已經超過600萬。推出過《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的天娛公司,也在推出自己的男女偶像團體。YY必須加快行動。


2014年初,陳洲為1931項目找的人陸續到位。1931總製作人陳耀川是華語樂壇傳奇人物之一,曾和天王劉德華、郭富城合作,代表作有《忘情水》、《女人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等。陳洲找他之前百度了一下,發現他寫的歌自己會唱的超過20首,都是在上學時聽的,想不到有一天會和他一起打造1931。


搞定製作團隊之後,是海選藝人、篩選、培訓、養成。藝人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原先YY平臺上的,另一個是全國海選。


陳耀川面試藝人時,陳洲習慣於坐在後排觀看。他自稱任何電視劇都能看上癮,曾狂追《甄嬛傳》,覺得人生最大樂趣是躺在臥室床上刷劇。


在公會和經紀公司之間搖擺


2014年三四月份,陳洲忙著海選時,青菜(網名)去了牡丹江市,籌建養成類偶像培訓基地。這個計劃青菜和YY商談過三四次,陳洲鼓勵他行動起來。「我們是最早有這個想法的。」青菜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青菜是YY平臺上粉絲人數最多的「80年代」公會的OW。公會的概念源自遊戲,是玩家因共同愛好慢慢形成的鬆散性組織。在公會中有角色分工,老大被叫做OW,此外還有管理者、會員等,身份不同權限不同。就像在現實生活中藝人籤約經紀公司一樣,在YY上成為歌手、藝人也要先找一家公會落腳。


YY娛樂探索出一套演藝打賞模式——粉絲可以花錢購買網上的虛擬鮮花、汽車、飛機等禮物送給自己喜歡的偶像。藝人帶來的收入,按一定比例分給公會,其中一部分用於各項開支,剩餘部分歸OW。換句話說,公會也是一個經紀中介機構。


YY平臺上活躍著數以萬計的公會。80年代公會伴隨著YY一起成長,一度是明星公會,年收入達到2億元,其中一部分是會員會費,還有一部分來自於妹妹團和音樂團的演出,然後就是別人贈送藝人禮物的分成。


一開始妹妹團很受宅男歡迎。看到青春可愛的妹子,不少男人直接付錢刷禮物。有人建議加大妹妹團的比重,但青菜固執地認為做音樂團更好。曾任「80年代」管理員的情絲認為,現在YY做1931女團是融合了這兩種元素。


網上娛樂主流逐漸由音頻主播變為視頻主播,這對藝人和公會挑戰都更大。藝人不再只戴著一個耳麥就表演,服裝、化妝、道具等全都準備好,才有利於傳播。最近幾年視頻演播爆發,青菜開始感受到來自更商業化的公會億人、娛+的挑戰。


「早期我靠臉面能拉些活動,但時間長了誰也不傻,還是奔著錢去。」情絲告訴記者。「這個時代你不進步,別人就會超越你。」年歲漸長,理想、興趣讓位於骨感、現實。說起這個,她有些痛心。後來她也離開了公會。


很多公會意識到,必須把藝人帶到更多平臺甚至YY的競爭對手那裡實現價值,才能有更多錢賺。青菜一直不敢在商業化上搞大突破。他妻子香瓜主管的520公會,以及轉讓給蘇三的181公會與YY周旋,商業化上反而更成功。


眼下,整個網絡娛樂生態由原始的自發組織向傳統經紀公司轉型,YY上的公會都在朝實體化方向發展,招募新人、培訓藝人、交流和輸出藝人等都需要投入。但YY並不希望公會向經紀公司轉型的同時,把平臺上的藝人帶走,削弱平臺上的活躍度。公會和平臺間存在博弈。


陳洲為此推出了針對性措施——星級公會(又稱金牌公會)和金牌會員。不過,前期整整三個月,公會們怕麻煩和利益受損沒有參加。而藝人籤約金牌會員後,就得遵守YY、公會和藝人之間的三方協定。YY為推動金牌會員制度,允諾提供金牌會員一些資源支持,約束條件則是不去其他平臺演出。


陳洲告訴《財經天下》周刊,目前金牌會員已有4000名。不過,還是有一些資深主播和藝人沒有籤約。


YY官方政策明朗後,青菜也想找一些有潛力的歌手和藝人,集中培養然後推出,提升專業程度和吸引力。這個想法醞釀了近兩年。半年前,青菜和幾個朋友一起成立建業傳媒公司,招了近30位新人,清一色十八九歲。為了節省成本,他在牡丹江市租了1000平方米的培訓基地,加上裝修,建化妝室、訓練室,招人,目前差不多花了500多萬元。

有些藝人已經被青菜糅進公會藝人群裡,在YY平臺上表演,等待合適時機再以團體的形式向外界推送。青菜打算先推出一個三男二女的混合團,「1931走的是高大上,我們走的是草根。1931是全民路線,我們是農村包圍城市,未來會先做三四線城市。」


對藝人加大投入以獲取更大成功當然是一種冒險。陳洲希望1931能成功,能讓更多青菜起而效仿,最好能有一家公會成長為YY平臺上的海蝶(華語音樂新銳公司,集音樂製作、發行和經紀於一體)。「未來1931如果做成功,我們也會跟進。」青菜說。


他的對手——大公會億人、娛+更激進。和青菜從不送花砸錢捧自己公會的藝人不同,他們捨得砸錢捧自己的藝人,以期吸引更多藝人。今年YY年度盛典之前,青菜終於明白此中要害,也想花錢捧自家藝人時,YY網絡因為太多人同時使用出現堵塞。


無論如何,年度盛典的舉辦者YY都是贏家。藝人收到的禮物轉換成錢後,會有一定比例轉到YY的帳上。有一段時間,YY對這一類辦會收錢的盛典有些沉迷,嘗試過舉辦一些小的盛典,後來意識到維持生態的重要性,停止了「過度捕撈」。


YY娛樂廣州總部。現在,YY娛樂已經是YY的主營業務,年收入超過20億元人民幣。


整合傳統娛樂公司的可能性


1931的出道見面會在2014年11月27日舉行,差不多是YY上市兩周年的時候。離YY總部只有數百米的羊城創業園內,專屬劇場已經建成。進入劇場時,1931的妹子們站在門口笑臉相迎,隨意找些話題與觀眾寒暄。


現場坐滿了粉絲和媒體,有些粉絲晃動著螢光棒。1931的18名成員,穿著紅白為主色調的衣服,一起唱了一曲《歡聚時刻1931》。這是專為她們而寫的歌,主題是夢想成真,旋律簡單,歡樂輕快。18位女孩在臺上邊唱邊跳,白隊隊長閆莉(花名「女王」)穿梭其間,並不突出——18位成員沒人獲得更多發言或獨自表演的機會。


SNH48號稱是日本AKB48的姊妹團,團裡有兩名AKB48的成員,多多少少順帶著把國內喜歡AKB48的粉絲吸引了一部分過來。而1931隻能從頭做起。陳洲目前並不打算動用特殊資源給1931加粉絲,他希望1931憑實力去拉粉絲。這也可以測試1931這個產品的魅力夠不夠。


線下表演之外,湖北女孩閆莉每周五主持線上節目,這讓她「時間更不夠用」。進入1931之前她在淘寶上開一家服裝店,看到1931徵集廣告後報名參加,通過面試之後才知道1931有幾個意思,其中一個是19點31分開始網上演出,此外還是YY上一個頻道的名字。


她擅長跳街舞、爵士舞和啦啦操,偶像是美國流行天后碧昂斯。


YY第一批錄取了30個人,隨機分成4個組培訓,隨即進行演藝考核,每組表演一個節目。閆莉所在組揚長避短,跳了S.H.E的《SUPER STAR》順利過關。後來性格開朗的閆莉領導小組參加文藝匯演,得了獎,得到大家認可,成為白隊隊長。她挺開心。不過傷心事很快來到,同屋的另一個湖北女孩被淘汰了。


進團之後,有許多任務需要閆莉去完成。一開始做主播,只有七八百粉絲。前段時間流行小雞嗶嗶舞,她自己買了道具和衣服學著去跳,主動和導演交流,總結經驗,後來直播時觀眾漲到了七八千人。


儘管如此,她還是時時感到壓力。1931的成員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更多注意。會跳舞的菟子琳,有個粉絲剪輯了她跳舞的視頻放到網上,點擊量達到100多萬。還有一個「範劍二人組」,開通直播後,基本能保持有7000名觀眾。


總體而言,1931成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閆莉新浪微博的粉絲數只有3000多,1931官方微信每篇文章的平均點擊量也還是3位數。


相比學習對象AKB48,1931要幸運得多。她們背靠YY沒有散團危機,這種危機AKB48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多次。


為了搏出位,AKB48在單曲《水手制服》成功之後,推出《裙擺搖搖一首歌》,表演時把裙子掀起來(穿著安全底褲),這個動作大大突破常規,引來行業內部的激烈批評——「底褲軍團」之名由此而來。而且,《裙擺搖搖》的銷量創紀錄地低,AKB48幾乎被打回原形。


早期,AKB48隻在秋葉原賣唱片,別的地方買不到。秋葉原的消費力總共只有兩萬張,而AKB48成員卻越來越多,預算也越來越高,唱片公司實在吃不消,最後和AKB48解約。AKB48賠了26億日元,拓展不出去的結果是差點困死。


解約了怎麼辦?AKB48以一招起死回生。它把主力團員全部籤約給日本各大經紀公司,唱歌好的籤給唱片公司,長相好的籤給模特公司,還有一些直接籤給別的經紀公司。結果,全日本的人都可以看到AKB48了。重要的是,幾起幾落的經歷成為AKB48後來吸引粉絲的精神力量。


這是YY組建1931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即便以後所有團員散出去,只要能像AKB48那樣把1931的品牌帶出去,對YY平臺而言也有利可圖。


1931出道見面會結束後,《財經天下》周刊記者來到陳洲的辦公室,他的西裝革履被T恤拖鞋替換。儘管已是公司副總裁,全權負責娛樂業務,他還是更喜歡早年做宅男程式設計師時的隨意穿著。

此時的陳洲比較放鬆。他說,YY剛開始做娛樂時嘗試過很多稍縱即逝的新玩法,現在他們是從廢墟裡發掘有用的東西。


接著他開始分享案例。上海一家傳統經紀公司入駐YY,帶來一名原先的藝人,又新招募了兩名藝人。這3名藝人利用YY給予的資源,不過3個月觀眾量漲到了平均每天三四千人,月收入達到50萬元。


陳洲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傳統經紀公司來與YY合作——目前他們已和15家公司有合作。不過,他也有點擔憂。他們曾經邀請歌手黃小琥(代表作《沒那麼簡單》《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在YY平臺上表演,拉來了兩萬粉絲。因為擔心黃小琥不滿意演播間觀眾習以為常的「亂噴」,YY管理員過濾了所有負面評價。儘管如此,黃小琥對這場演唱會的評價只是中性——當天同一時刻一位網絡明星過生日開網絡PARTY,一下子去了12萬人。


「都想要擁抱網際網路,知道趨勢起來了會淘汰你,但真正下決心、有意願和能力從即將死去的行業裡轉型出來的,只有百分之一。」陳洲說。


無論如何,如果能成功運作1931,將更多傳統經紀公司吸引到這個平臺上來,YY有可能實現線上線下通吃。這將是一門前景廣闊的大生意。「傳統唱片公司、經紀公司不熟悉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公司不熟悉娛樂,我們想做一個成功樣板讓兩邊的人都能看到。」當傳統娛樂公司沒有能力整合網際網路娛樂時,YY的雄心是反過來整合傳統娛樂業。




2005年12月成立的日本女子偶像團體,由作詞家秋元康擔任製作人,團名取自東京的秋葉原(簡稱Akiba),在秋葉原有專屬劇場,以「可以面對面的偶像」作為理念,幾乎每天都在劇場公演。成員人數經過多次增減,目前共有139人,在日本和亞洲凝聚了超高人氣。秋元康以相近模式陸續在日本和海外成立SKE48、SDN48、NMB48、JKT48、SNH48等組合。2013年5月,AKB48成為日本史上單曲銷量最高的女性歌手(或組合)。2014年12月,AKB48單曲累積總銷量突破3000萬張。2015年1月21-25日,AKB48在日本東京舉辦重溫時間演唱會,將其全部1033首歌曲進行排名並發布。


關注微信公眾號:boyabookstore,購買本期紙刊,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偶像養成」優酷網綜《美少年學社》上線:偶像養成的溫情模式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高級副總裁王平此前提到「強化頭部號召,把頭部影響力做到最大」的戰略打法,也將助力《美少年學社》成為偶像養成第一IP。在2017年的綜藝大潮裡,「偶像養成系」綜藝已經不算罕見。受傳統衛視平臺的掣肘,偶像養成類綜藝率先在網絡平臺開花,各大視頻網站都擁有自己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養成節目,從直播、電競一直囊括到「跨次元」選秀。
  • 偶像養成元年開啟:告別巨星時代,草根養成漸成趨勢
    不僅如此,國內偶像打造也已經開始向養成類聚攏,除了湧現多個熱門養成類偶像團體,甚至吸引了日本偶像養成「鼻祖」——日本女子偶像天團AKB48運營方AKS進駐中國,計劃打造AKB48中國姐妹團AKB48TeamSH。偶像養成風潮讓業內驚呼,中國娛樂產業進入偶像養成元年。
  • 網綜時代的偶像養成
    《偶像練習生》結束後,範冰冰曾這樣向媒體表示。自2018年1月參與視頻網站「愛奇藝」製作,並在自有平臺上播出的偶像男團競演「養成」真人秀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之後,「範丞丞」三個字頻頻登上微博「熱搜」。節目收官之後,範丞丞和其他最終勝出的8名選手共同組成了「9人男團」:NinePercent。據稱,範丞丞的粉絲人數超過300萬。
  • 坤音娛樂:走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偶像養成道路
    然後真情實感對一個娛樂公司產生了好感。這種事兒對我這樣一個成年女性來講,有點兒難以啟齒。但事情就這樣發生了。還記得那是一個無聊的晚上,貧民窟四子走進了我的眼帘。場上,金鍊子戴著就是土豪本壕了。「同理感」,在坤音娛樂放出的練習生視頻中得到了相當好的體現。結束271節目錄製的隊長嶽嶽回到家裡,沒有造型,也沒有打光。媽媽叫起名字來把他的原名都給扒出來。
  • 偶像元年2018,養成系=賺快錢?
    2018年,先有愛奇藝推出S+網綜《偶像練習生》,後又有騰訊視頻重磅打造的《創造101》。兩大視頻網站紛紛在「偶像養成綜藝」上大做文章的同時,也迅速引爆了這個充滿潛力的市場。隨後,各類偶像養成類節目遍地開花。
  • 從遊戲看偶像變遷,一個偶像天團的養成辛酸史
    引言:近些年隨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偶像養成節目的火爆,國內終於也出現了看似能拿得出手的偶像團體。從05年的「超女」開始,偶像的誕生過程也逐漸從選秀變為養成。是假養成真作秀?還是開創中國特色的偶像時代?粉絲作為參與者一樣是當局者迷,不過作為遊戲愛好者也能用另一種方法看清一切。
  • 從《偶像練習生》看「養成」究竟是什麼
    與「超女快男」時代的草根選秀相比,《偶像練習生》選用的養成型模式或許更契合當下的娛樂環境和消費環境。《偶像練習生》用一種拍攝「真人秀」的方式,記錄了一場練習生的選拔。競賽模式符合中國傳統考試規則,其中的「養成」是區別過往選秀和追星模式關鍵元素。這裡面,不僅涉及了網際網路環境對電視綜藝和傳統追星模式的衝擊,還囊括了這十幾年來女性在社會角色上的轉變。
  • 資訊|中國聲優偶像的養成之路在何方?
    格外值得一提的是,海選選題除了童老師的代表作之外,比賽突破了以往配音比賽的固有模式,選擇虛擬男團「FLINT」的衍生條漫作品「玩火攻略之偶像前規則」作為核心比賽物料,輔以壹星娛樂旗下另一支萌寵向IP產品「全職萌主」的CG動畫,突顯比賽的原創IP屬性,為聲優的發掘和養成開啟了「IP綁定」的新模式。
  • 日本AKB48團體的第十五年,養成系偶像的未來在哪裡?
    同樣也是那一年,作詞家秋元康在日本東京的秋葉原(日語:AKihaBara,團隊因此命名)完成了一期招募,推出了日本大型女子偶像組合-日本AKB48團體。通過以劇場公演的形式,秋元康嘗試打造不同以往的「可以面對面的偶像」,這也開創了「養成系偶像」的概念。回頭去看,當年的超女選秀本質上也是一場大型的養成遊戲,只不過從劇場搬到了選秀舞臺,長達數年的公演變成了為期幾個月的比賽。
  • 優酷超級網綜《美少年學社》:用創新輸出最本土的偶像養成
    如今社交媒體不斷發展,觀眾的口味也在不斷變化,粉絲們不再滿足於對偶像的遠遠觀看,而是想參與到偶像的成長中去,他們希望偶像既是可見的,也是可摸的。SNH48組合的劇場模式能夠讓粉絲體驗「面對面的偶像」,從而給了粉絲繼續支持的動力。網際網路的出現讓參與明星生產成為可能,支持偶像的方式也從單純的消費變成了「養成」。
  • 愛奇藝《偶像練習生》19日火熱上線 「偶像養成模式」重塑榜樣價值力量
    1月19日,由愛奇藝出品、魚子醬聯合製作的中國首檔偶像男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偶像練習生》正式上線。
  • 日本萬代南夢宮製作、bilibili代理 2.5次元偶像LIVE養成手遊《月野天堂.》——超人氣偶像LIVE ,START!!
    (點擊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11月1日,bilibili正式宣布代理日本2.5次元偶像LIVE養成手遊《ツキノパラダイス
  • 樂華娛樂:偶像練習生一戰成名
    樂華娛樂不僅是一家大型娛樂公司,更是一家與海外多家頂級娛樂、影視公司合作的跨國型娛樂公司。公司旗下藝人有韓庚、周筆暢、阿杜、黃徵、安又琪、張瑤、艾菲、 UNIQ、宇宙少女、王嘉寧、江璟兒、YHBOYS、樂華七子NEXT。
  • 【解碼】節目不僅要養成偶像 更需要「養成粉絲」
    偶像養成的過程中,固然多編排幾次唱歌跳舞、多嘗試幾個造型是偶像訓練需要的,但節目不僅要「養成偶像」,更需要「養成粉絲」。如果節目結束,偶像宣告「養成出道」了,可粉絲群還稀稀拉拉,姑娘小夥的名字還不能被大眾記住,那這一次的「養成」不能算成功。
  • 養成系偶像失格,全民圍觀下的「王源吸菸」
    張雲雷拿汶川地震抖包袱,王源吸菸被拍,從藝德的尖銳拷問到青年偶像的人設崩塌,後續團隊公關、明星致歉、輿論喧譁、熱點疊加、網絡降溫……一系列程式化的熱點消費和口水狂歡過後,媒介秩序又歸平衡,輿論的潛流伺機撕扯下一輪扒皮實錘和娛樂猛料。
  • 優酷《超次元偶像》開啟偶像養成3.0時代,花唄摘得節目獨家冠名
    歸根究底還是觀眾所抱以的「養成」心理所致:偶像在粉絲的簇擁與追捧中逐漸變得成熟,躋身成為娛樂圈中閃耀一員;觀眾在偶像的成長和蛻變下日益成為受眾,形成極強的粘合度和忠實度。這是偶像養成類節目的魅力所在,也是令其逐漸陷入沉寂的原因之一。回顧國內的造星節目,曾創造過輝煌盛世,也經歷過瓶頸沼澤。至於原因,業界也都諱莫如深。
  • 團綜大火,偶像養成類手遊或迎來最好時光?
    偶像養成節目井噴式發展從萌芽到升級到如今的全民火爆場面,偶像養成類節目在中國大陸經歷了6年時間。國內的選秀節目從2005年就開啟,但個人選秀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偶像養成。嚴格講,2017年網絡平臺綜藝的爆發,或許是真人偶像養成類節目開始走向大眾的分水嶺。
  • TF家族獨大7年終遇對手,張藝興成立娛樂公司,也搞養成系
    ,當初還在韓國的時候,張藝興就說過李秀滿是他偶像,以後有想開公司的想法。當初張藝興小小年紀就去了韓國當練習生,算起來也是可以歸為養成系。染色體娛樂在成立這天宣布了練習生報名條件,從年齡13-18歲的限制來看,張藝興的娛樂公司還真的有點偏向養成系。
  • 作為今年最火的偶像養成節目,《明日之子》如何讓「養成」這件事變得更「長情」?
    2016年以來,選秀綜藝市場更是迎來了新風口——偶像養成。 與傳統選秀綜藝節目的選拔賽模式不同的是,中國偶像養成類節目屬於「舶來品」,靈感源於日韓。如今的偶像養成類節目多採用以「養成」為核心的培養模式,致力於挖掘選手的潛力,實現自我的突破與成長,直至得到觀眾以及市場的認可,方能出道。 縱覽《明日之子》的表現,從錄製期至今可謂是「喜訊」不斷。
  • 「偶像養成」是一時狂歡還是格局再造?
    受限韓令的影響,韓國娛樂在中國吃閉門羹的同時也給了「中國本土偶像」更多的機會。去年年初,愛奇藝的一檔偶像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偶像練習生》引發了一場全民pick熱潮。在社交媒體上,節目相關話題、出道的九位大廠男孩頻頻霸榜。在我們驚嘆於「全民製作人」這股新興力量之時,也在思考中國粉絲經濟下的偶像養成是一時的狂歡還是格局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