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直播港澳臺》團隊出品
夏寶龍的講話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籤署儀式周一下午在香港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通過視頻致辭的方式發表了題為《以史為鑑譜寫香港民主新篇章》的重要講話。這也是繼今年2月22日、7月16日之後,夏寶龍第三次公開論述「愛國者治港」原則。前兩次都是在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辦的專題研討會上。
夏寶龍講到,回顧香港走過的歷程,我們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無論香港經受過什麼劫難和挫折,香港同胞都與祖國人民血脈相連,香港都與祖國密不可分。香港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傳統,在香港回歸祖國的鬥爭過程中,愛國愛港信念就已經牢牢樹立。夏寶龍表示,今天,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早已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情況下,在「一國兩制」實踐向縱深推進的進程中,我們更應當理直氣壯地高高舉起愛國愛港旗幟。特別是這兩年,香港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充分證明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必須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只有真正把「愛國者治港」落到實處,香港才能實現長期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香港同胞才能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並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講話中,夏寶龍再次談到愛國者應該具備的「五個善於」: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善於履職盡責。
流傳最廣的金句是:「愛國者治港」絕不是要搞「清一色」,而是「五光十色」。這種多樣性,體現在身份的多樣,體現在價值理念的多元,還體現在社會制度的包容。夏寶龍說:「我們就是要在愛國愛港旗幟下,最大限度拉長包容多樣性的半徑,畫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這個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圓。」
談及新選制的廣泛代表性時,夏寶龍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從候選人的背景情況看,既有商界、學界、專業界精英翹楚,又有來自社會基層的勞工、職員、中小企業經營者代表;既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又有講普通話的「港漂」、臺灣出生的人士、加入中國籍的「老外」;既有經驗豐富的資深參政者,又有充滿衝勁和創新力的新一代年輕人。總體而言,參選者多元化的背景可謂前所未有。居住公屋和「劏房」的人士、巴士車長、註冊電工等成為立法會選舉候選人,這在香港過去是沒有的。
筆者認為,這些生動例子就是「五光十色」的最佳寫照。
夏寶龍還特別向「兩股勢力」喊話。
他先對「境外勢力」表示:香港實行什麼樣的選舉制度是中國內政,香港的選舉制度好不好,要看是否符合香港實際、是否有利於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對此,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幹涉。國際上有一些人罔顧事實,大肆抹黑、污衊香港的選舉制度,只能暴露出他們的無知、傲慢和偏見。大量事實證明,他們不是民主課堂裡的「優等生」,更沒有資格當「教師爺」。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充滿自信,對發展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充滿自信。
然後是反中亂港分子:「至於那些數典忘祖、勾結外部勢力的反中亂港分子,不論逃到哪裡,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並受到應有的懲罰。」
兩份志書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籤署儀式於今天(6日)在香港舉行。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時表示,《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的出版,為香港在祖國改革開放中擔當的角色留下了珍貴記錄。她樂見香港地方志中心編修團隊中有許多年輕的研究員,認為讓年輕一輩參與修志工作,除了給予他們機會深入探討香港歷史以外,還能進一步加深他們認識香港和國家密不可分的關係,增強對於國民身份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林鄭指出,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一直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香港既為改革開放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也受益於內地的高速發展,成功轉型成為內地連結世界市場的重要橋梁,建立和鞏固了香港今天作為國際商貿、物流、航運、金融和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她強調,香港人在國家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從不缺位,現在透過修志,可將事實全方位呈現出來,讓下一代和內地同胞,不會忘記香港這個小地方對國家的大貢獻,從而明白香港與國家的發展休戚與共,息息相關。
此外,香港地方志中心今日連同廣東省地方志辦公室和澳門基金會代表,籤署《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林鄭表示,粵港澳共同編修《粵港澳大灣區志》可實時記錄大灣區11個城市之間的緊密交流合作,有利於未來大灣區發展的總結和展望。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特區政府對《十四五規劃綱要》為香港帶來的機遇深感鼓舞,將繼續堅守「一國兩制」方針,善用香港高度法治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優勢,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曾國衛撰文反擊《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上個月刊登一篇社評,妄稱:杯葛或投白票成為港人少數可表達立場的方式。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今日(6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反駁,稱該報提及「港人如公開示威將面臨嚴重懲罰」的說法並不正確,屬散播謠言,強調煽動不投票或投白票均屬違法。
曾國衛在文章指,《華爾街日報》上月30日發表的社評,內容缺乏事實基礎,他強調《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保障港人言論、出版、集會及結社自由,但不能容忍任何操縱選舉的行為。
曾國衛又指,新選舉制度下,持不同意見的人士只要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便可以參選,要求與世界各地沒有分別。《華爾街日報》文章提及新選舉規則下對所有參選人「入閘」門檻的表述並不正確。
曾國衛續指,對「抵制選舉和投白票是香港人表達立場的最後方式之一」說法感到震驚,根據香港法例,在選舉期間公開煽動他人不投票或投白票均屬違法,港府會保留採取必要行動的權利,不論煽惑行為發生在香港或境外。
鄒幸彤第九次申保被拒
已宣布解散的反中亂港組織「支聯會」前副主席鄒幸彤此前被控一項「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鄒幸彤今天(6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進行第八次保釋覆核,署理總裁判官、國安法指定法官羅德泉第九度拒絕其保釋申請,並拒絕撤銷傳媒報導限制。鄒保留每8天保釋覆核權利,下次聆訊將於下周二(12月14日)進行。
案情指,現時36歲的大律師鄒幸彤與64歲李卓人及69歲何俊仁被控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9月8日期間,在香港煽動他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以非法手段旨在顛覆國家政權的行為,即推翻、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確立的根本制度,或推翻中央政權機關,案件將於明年1月10日再訊。
排版丨聶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