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原本將三位女主在三十歲這個人生節點前後的成長作為主要抓手,旨在表達其實30歲也僅僅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而已,我們更應該看中的是在這個階段的人生收穫和不斷開闊的視野。可以說立意深遠。但該劇一路走紅的主要因素卻並非是故事主題,而是在這個節點上主人公的感情故事。
三位女主,三種不同的感情經歷。對愛情充滿美好幻想的王漫妮還是勇敢走出了與梁正賢之間的感情。不懂浪漫的「陳養魚」在暫時性失去鍾曉芹後兩人最終圓滿複合。而理想主義的「許放炮」卻永遠失去了「顧佳」。在三對情侶中,可以說,最後一組一直是觀眾話題討論的中心。
無論是對許幻山內心防線的一再潰敗,還是對不該出現在顧佳與許幻山之間的林有有所表現出來的步步為營。都讓觀眾內心充滿了憤懣。在這段不幸的婚姻中,更多展現的是男主許幻山一方的前後變化。顧佳發現丈夫對自己不忠,前期更多是通過一個個細小線索的堆疊,林有有手上的創可貼則成為了啟動多米諾骨牌的機關。
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顧佳更多的選擇是相信,直到最後她才不得不接受現實。如今,《三十而已》的「懸疑版」《白色月光》火熱上線。只不過在新劇中,男女主角身份發生了互換,女主更是主動出擊,上演了一場「中年婚姻無間道」。
新劇講述了男女主角本是在建築設計領域的一雙才俊,在妻子張一懷孕後,丈夫張鑫選擇做「全職煮夫」,照顧妻子和孩子的生活起居。張一產後則回到工作崗位上為事業打拼。不知不覺間,孩子已經五歲,丈夫也將家庭打理得頭頭是道,妻子也成為公司的合伙人。可以說,這是一個讓人豔羨的家庭。
然而,一條簡訊徹底打破了女主內心的平靜。內心的不安,說不上源頭的直覺讓她變得敏感。她迫切需要找到真相,看看到底是自己多疑,還是他們的婚姻真的出現了問題。
相較於《三十而已》中顧佳與許幻山之間婚姻故事中顧佳開始的「被動」,在《白色月光》中張一則在一開始就展現出了絕對的積極和主動。簡訊僅僅是一個引子,手機則成為了切入點,從開始注意丈夫的消息,留意他的動態,到抓住每一個機會試圖打開丈夫的手機。被更換的開機密碼加深女主內心疑慮的同時也讓劇情變得真實而又緊張。
宋佳對環境的壓抑和緊張感把握得也是恰到好處。拿丈夫手機看消息時的緊張,問密碼時的試探,穿睡衣下樓看消息中那個人的慌張。以及與職場女強人不相匹配的心不在焉。每個細節把握得都很到位。當安撫車裡的女兒慌亂中抬頭看到餐館裡兩人舉止親暱的動作時瞬間流下的淚水更是讓人動容。
而在故事的一開始,張一的一段獨白「愛永遠沒有錯,我們不能因為受了一點傷害,就懷疑愛情,懷疑婚姻,那是一種幼稚的想法」。這句話讓我們選擇了相信愛情。不過僅僅一集的時間,她又給出了一個讓人沮喪的陳說「其實我們都知道,愛會消失,承諾會失效,人們會走散」。看似相去甚遠的兩句話其實更是一個覺醒的過程。
作品正是以張一的視角來挖掘中年婚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懸疑劇的形式進行展現除了營造緊張的氛圍,同時更加能夠凸顯角色內心的壓抑。這會與角色在最後對獨立性的重新審視和自我覺醒之後的釋然產生強烈對比,更加具有衝擊力。因此,這個看似是「抓小三」的故事,自然也就將落腳點放在了女性的獨立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