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美國藍光版封套
《一個明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是美國華納最著名的IP之一,早在1937年,就已經有了第一代作品,到了1954年出了第二代,1976年第三代,到2018年則推出了是第四代。單是這4個版本《一個明星的誕生》就足以串聯起近百年來的好萊塢電影史,但此類題材也時常淪入一種模式化的套路。
1937年版本請的是珍妮·蓋諾Janet Gaynor(1906-1984),1954年版本請的是朱迪·嘉倫Judy Garland(1922-1969),1976年則是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2018年這個版本請的是LADY GAGA。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四個不同年代拍攝的的海報
下面我們要說的是1954年朱迪·嘉倫版本的《一個明星的誕生》,本片是一部探討好萊塢明星成長曆程的電影,在劇作、導演、表演、服裝、音樂、美工等各個方面都比較出色,它以一個小鎮女孩與偶然之中搖身一變而成為好萊塢大明星的故事對好萊塢進行了嘲諷。
《一個明星的誕生》是好萊塢電影中比較少見的類型,在影片中,人物之間的對白尖銳、機智、聰明、成熟、充滿激情也充滿反諷。影片以好萊塢明星的真實生活為藍本,展現了好萊塢明星花天酒地、酒後駕車、失敗、成功的痛苦與喜悅以及層出不窮的自殺。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得知自己獲獎的一剎那的表情
《一個明星的誕生》這樣的電影完全看作是對於美國20世紀30年代社會文化的一份精心研究的文獻。
《一個明星的誕生》起源於1930年代初,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1902-1965)想要拍攝一部關於好萊塢幕後故事的嚴肅的劇情片,影片由珍妮特·蓋諾和弗雷德裡克·馬奇Fredric March(1897-1975)主演,講述了一個默片明星和酗酒的製片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影片上映之後非常賣座,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和特別榮譽獎(攝影師)。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歌舞場面對朱迪·嘉倫Judy Garland來說那是輕車熟路
1942年12月28日,朱迪·嘉倫與弗雷德裡克·馬奇合作演出了廣播劇版的《一個明星的誕生》,朱迪·嘉倫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好幾次跟米高梅公司提議重拍,但均未被採納。
1950年代初,朱迪·嘉倫因為酗酒、濫用藥物、精神崩潰等問題而息影4年,與丈夫文森特·明尼利Vincente Minnelli(1903-1986)離婚、米高梅公司開除了她之後,朱迪·嘉倫與西德尼·盧夫特Sidney Luft(1915-2005)結了婚。西德尼·盧夫特很快與華納公司籤訂了合約,要朱迪·嘉倫為華納公司主演3部影片。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片場內,從左至右:西德尼·盧夫特Sidney Luft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傑克·華納Jack Warner喬治·庫克George Cukor
重新拍攝《一個明星的誕生》這個計劃的發起人來自朱迪·嘉倫和丈夫西德尼·盧夫特。20世紀40年代末,以童星身份出道的朱迪·嘉倫在米高梅公司出演多部影片後遭遇事業瓶頸。她闊別銀幕數年,期間一直靠與唱片公司籤訂合同出演舞臺劇謀生。
據朱迪·嘉倫的女兒羅娜·盧夫特Lorna Luft回憶,朱迪·嘉倫與丈夫西德尼·盧夫特在1951年一次去往康涅狄克州的旅行中觀看了1937版《一個明星的誕生》,並在其後產生了重新翻拍這部電影的想法。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在舞臺上的表演
朱迪·嘉倫的理由是這部講述有才華的新人和隕落偶像間悲劇命運的電影使她產生了一種緊密的聯繫,這部電影讓她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朱迪·嘉倫的丈夫西德尼·盧夫特則為妻子的這個理想項目四處奔走。他一方面找到版權所有者大衛·塞爾茲尼克和愛德華·L·艾珀森商量重啟影片的諸多事宜,一方面向華納公司老闆傑克·華納Jack Warner(1895-1981)提出建議。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片場,從左至右: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喬治·庫克George Cukor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傑克·華納身上,當他注意到朱迪·嘉倫在倫敦和紐約兩地的巡迴歌舞表演專輯大獲成功後,考慮了朱迪·嘉倫丈夫西德尼·盧夫特所提出的建議,並決定重新翻拍《一個明星的誕生》。1953年初,雙方達成協議,重拍1937年版《一個明星的誕生》。
20世紀50年代初的好萊塢籠罩在麥卡錫主義的陰影之下。派拉蒙案結束後,經典時期的好萊塢製片廠體系面臨一輪新的洗牌,大型電影公司不再擁有壟斷髮行權,電影產業面臨來自剛剛崛起的電視行業的巨大威脅。
《生活》雜誌的封面: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在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的形象照
電影公司老闆不得不積極嘗試使用新的電影技術,試圖將觀眾從電視機前吸引回影院。而華納公司自有聲片時代初期建立起的歌舞片優勢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被米高梅公司的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1899-1987)主導,因此一部引入CinemaScope技術,且被打造成朱迪·嘉倫時隔數年後回歸大銀幕的歌舞片之作則值得公司為之一試。
1954年版本的導演喬治·庫克George Cukor(1899-1983)一開始並不想執導這部日後成為了經典的影片。因為他覺得新版本和老版本幾乎沒有區別。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在家為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演唱
何況他曾經執導的《好萊塢的價值What Price Hollywood?》(1932)和這個項目的主題也類似,後來因為朱迪·嘉倫的加入,喬治·庫克也就高高興興地拿起了導筒。
華納公司和喬治·庫克經過討論,決定在保留原作基本情節的基礎上將影片類型由情節劇轉變為歌舞片,以便將朱迪·嘉倫的歌舞優勢發揮出來。然而影片的拍攝過程由於朱迪·嘉倫當時極不穩定的精神狀態而歷經波折。
歌舞明星多麗絲·黛Doris Day(1922-2019)到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片場探班朱迪·嘉倫Judy Garland
女兒羅娜·盧夫特回憶母親自1949年末開始酗酒、服藥,狀況持續數年,她在20世紀50年代有過一次失敗的自殺經歷,演藝事業遭受影響,一度因此錯過出演米高梅歌舞片的機會。不穩定的精神狀態影響到《一個明星的誕生》的拍攝進度。
影片拍攝期間,朱迪·嘉倫一直與酒精、精神和情緒問題作鬥爭,導致拍攝進度嚴重落後於預期,華納公司因此承受著不斷增加的製作成本。面對這種情況,導演喬治·庫克建議朱迪·嘉倫採取方法派的表演方式,但這導致了朱迪·嘉倫時常陷入無法控制的情緒狀態。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在酒吧裡的唱段讓人難忘
作曲家哈羅德·阿倫Harold Arlen(1905-1986)和填詞人Ira Gershwin(1896-1983)為影片撰寫了多首插曲,與原作不同的是,這個翻拍版是劇情+歌舞的類型,這是喬治·庫克第一次執導歌舞片,這也是他的第一部特藝彩色寬銀幕電影。
影片的男主角原定為加利·格蘭特Cary Grant(1904-1986),但此時他忙著跟妻子外出旅行,因此他推掉了片約(他同時還推掉了《羅馬假日》和《龍鳳配》),喬治·庫克又提議讓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1899-1957)和弗蘭克·辛納特拉Frank Sinatra(1915-1998)扮演男主角,但都被華納公司的老闆傑克·華納否定了。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劇照,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和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
最終,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1909-1984)獲得了這個角色。
與默默無名的1937年的原版相比,1954年版本的《一個明星的誕生》可謂是光彩照人。這不僅僅是由於朱迪·嘉倫的那令人賞心悅目的歌舞才華,更重要的是詹姆斯·梅森那鞭辟入裡、入木三分的表演——他完全表現出了一個長期受酒精、毒品和無規律生活的男人的狀態。其實,詹姆斯·梅森本人在生活中就是一個酒鬼和癮君子,所以,他能在影片中有如此的表現,並不奇怪。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宣傳照,朱迪·嘉倫Judy Garland
這同時也是個傷感的故事,處處用女主角事業的成功對應男主角作為一個明星的衰敗,毀滅,只有男女主角深沉的愛情,讓這個殘酷的電影有些許的溫情,女主角排演回家後的那段為取悅在家當「煮夫」的歌舞,讓人想起《日落大道Sunset Blvd.》(1950)中同樣的情節,同樣是講名利場中世態冷暖、人生的殘酷、無奈的故事,讓人唏噓不已。
愛情能夠挽救一個人的毀滅嗎,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電影中女主角說的」也許我就是他崩潰的原因「,當愛的對象已經成為自己受傷、沉淪的誘因,能夠成全這段愛情的,只有出走或者死亡。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在舞臺上
有人說朱迪·嘉倫在《一個明星的誕生》中明顯老了,但其實是她長大了、成熟了,她再也不是那個盼望飛躍彩虹到達盡頭的少女,不再等待和情人《相逢聖路易/火樹銀花Meet Me in St. Louis》(1944),不再是追求婚姻幸福的《哈維女郎The Harvey Girls》(1946),而是一個女人,努力拼搏為事業奮鬥的女人。
這部影片讓人越看越感覺朱迪·嘉倫在演她自己,那追求成功不斷奮鬥的女子;然而現實中的朱迪·嘉倫要比電影中曲折的多。喜歡朱迪·嘉倫,不僅因為她出色的音樂歌舞才華,還有她不斷奮鬥的人生。
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在電影《相逢聖路易/火樹銀花Meet Me in St. Louis》(1944)中一場景
《一個明星的誕生》是朱迪·嘉倫4年後的復出表演,結果,這也是她最後的閃爍——讓所有人都不可能忘卻她的表演。當你聽到她不再「彩虹」般的聲音時,會詫異萬分。她的聲音已經是那麼成熟、厚實,完全成了整部電影的軸心。
就像故事的情節一樣,朱迪·嘉倫從一位俱樂部歌手一躍而成為舞臺明星,同時她身上的光輝使另一位明星——她的丈夫詹姆斯·梅森逐漸褪色。
在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在丈夫走後數日一直把自己關在家裡,友人到家裡,她突然情緒爆發
在臺後的生活中,朱迪·嘉倫承受了來自社會的壓力,經歷了失去愛人的悲痛……臺前臺後的朱迪·嘉倫完全不同,前者星光燦爛、風採撩人,後者心神不定,就像現實中服藥的朱迪·嘉倫本人。
但是,在成名的路上,無以衡量的憐憫從朱迪·嘉倫對角色的塑造中榨了出來,使《一個明星的誕生》成為無人逾越的最偉大的歌舞表演,也使一位明星成為永恆。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劇照,從左至右: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和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託米·努南Tommy Noonan
影片的成本預計200萬美元,但由於朱迪·嘉倫的不穩定情緒、喬治·庫克的完美主義以及CinemaScope寬銀幕技術的問題(傑克·華納在影片開拍一個月之後宣布影片要採用CinemaScope寬銀幕格式來拍,因此前一個月的膠片全部作廢),影片原定3個月的拍攝期被延長到了7個月,而成本也飆升到了500萬美元。
1954年9月29日,《一個明星的誕生》舉行了盛大的首映式。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和搭檔在舞臺上表演
雖然影片的拍攝過程充滿波折,但影片在上映後獲得了良好的觀眾反饋,並且成為當年最受歡迎且票房最高的影片之一。
但華納公司在影片上映後不久後開始對180分鐘的影片時長產生質疑,從電影公司盈利的角度來說,180分鐘的片長不免會對影片排片造成影響,傑克·華納聽取了影院經理的意見,在未通知喬治·庫克的情況下,讓人把影片剪到154分鐘,這樣可以從一天放映三場擴展到五場。
喬治·庫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也無可奈何,從此,三小時的原裝《一個明星的誕生》不復存在。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喝醉酒的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闖到舞臺上滋事,但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很機智的把他帶到臺口
這一舉動不僅對《一個明星的誕生》的票房造成不小打擊,同時直接影響到朱迪·嘉倫的演藝生涯。《一個明星的誕生》被剪成154分鐘版本之後,導致票房不佳。
離開米高梅後,朱迪·嘉倫的演藝事業陷入谷底,她也曾多次要求參演許多影片,可是均以「藥物依賴導致狀態迷離」為由遭拒。可幾年之後,《一個明星的誕生》再度讓她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她果真是一個演藝天才。
朱迪·嘉倫Judy Garland在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中獲得奧斯卡的肯定
朱迪·嘉倫本來憑藉在本片中的表演入圍1955年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但華納公司對影片片長的修改造成《一個明星的誕生》在頒獎季前遭遇口碑上的負面評價。
朱迪·嘉倫在1955年3月29日那天生下了她的第三個孩子喬伊·盧夫特Joey Luft。而第二天即3月30日就是奧斯卡頒獎典禮,換言之她根本不可能出席。此時媒體一致認為她會獲獎,因為她已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獎,所以電視臺派了一個直播小分隊守在醫院,以便等宣布獲獎那一剎那直接拍攝朱迪·嘉倫在醫院慶祝的畫面。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劇照,朱迪·嘉倫Judy Garland
而在第27屆奧斯卡的頒獎之夜,但當頒獎人念出了「影后是格蕾絲·凱利Grace Kelly(1929-1982)」之後,直播小組立刻連招呼也不打地就默默地撤了。
結果是格蕾絲·凱利雙手捧起小金人,與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1924-2004)並肩而立,笑靨如花……第2年,格蕾絲·凱利急流勇退,遠嫁摩洛哥,過上了王妃的生活,奧斯卡影后的身份也為其演藝事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次頒獎給予朱迪·嘉倫巨大的打擊。
1955年,格蕾絲·凱利Grace Kelly憑藉《鄉下姑娘/蓬門淑女The Country Girl》(1954)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憑藉《碼頭風雲On the Waterfront》(1954)拿下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女主角獎
奧斯卡以為送給格蕾絲·凱利獎盃後,朱迪·嘉倫還會接著來奧斯卡報到,哪知道朱迪·嘉倫從此遠離奧斯卡,直到女兒麗莎·明尼利Liza Minnelli於1973年憑藉《歌廳/舞廳Cabaret》(1972)拿下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這是後話了。
幾年以後,《三面夏娃The Three Faces of Eve》(1957)劇組向她拋出了橄欖枝,邀請其在該片擔綱主演,可是卻被她以「自己和劇中人物過於相似」為由而拒絕了。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片場,從左至右:喬治·庫克George Cukor朱迪·嘉倫Judy Garland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
後來,喬安娜·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憑藉此片獲得了自己唯一的一座影后獎盃。
不少電影評論人認為這是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競爭歷史中最令人感到遺憾的一次,從這部電影之後,朱迪·嘉倫的演藝生涯基本算是畫上了句號,此後6年她沒有拍過一部電影,進入1960年代之後,她也只主演了4部電影,為一部電影配音,1969年6月22日,朱迪·嘉倫在英國突然離奇死亡,年僅47歲。
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1954)日本版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