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看這部1954年的一個明星的誕生,似乎還是不錯的,除去一些不可抗力的瑕疵和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之外,整部電影的完成度和情緒氣氛的渲染都是相當到位的。
不過,既然我是把這個幾度翻拍的電影作為一個系列去解析,那麼這一部就必須要拿來和1937年最古早的版本來比較,而一經比較,這部1954年的版本就顯得沒有那麼出彩了。事實上,非常雷同以至於分鏡臺詞都極盡相似的諸多片段已經絕對超出了「向老版致敬」的範疇,即便是翻拍,1954年版本所加入的新意也依舊未能勝過最原初版本故事的魅力。
同系列更多影評請點擊:明星的誕生與隕落-《一個明星的誕生》1937版影評
一場對於原版略有篩選的復拓
當你連著看1937和1954年的一個明星的誕生的時候,你會驚訝於它們如此相似的劇情與人物設置,整個劇情的起承轉合,重要的事件與節點,幾乎一個不落地全盤照收。比如女主有一個一直在身邊支持的好友,比如警察局裡的婚禮,報紙的報導,諾曼逐漸褪去他明星的身份,諾曼梅恩大鬧奧斯卡,保釋出獄,自殺,以至於最後那句「我是諾曼梅恩夫人」,看過老版的我可以非常有預見性地直接說出下一個場景是什麼,甚至絕大部分場景的重複精確到了臺詞與鏡頭之上,這點在我看來算是這個電影最大的缺點:它雖然有屬於自己的東西,然而整個框架與情感,還是過於倚重原版的劇情了。
而且我最喜歡的老版的一段劇情,萊斯特和諾曼蜜月開著房車出去旅行的橋段,竟然在這場大型的重新演繹中被刪去了,而那一段算是原版中最有生活氣息的一段,非常可惜。
歌舞與劇情的抉擇
這個1954年的版本最大的創新就是加入了歌舞元素,從1937年版本的演員變成了這個版本中主攻歌唱的天賦性選手。
歌舞,其實本應是非常討喜的一個設定,近些年無論是La la land還是馬戲之王,電影都能被優秀的歌曲提高一個檔次,要我說,這部片中最棒的一段演出就是在諾曼梅恩賦閒在家給萊斯特做三明治(這段也基本和老版一模一樣)後萊斯特給諾曼表演的環遊世界的一段歌舞秀,那一段可以說是整個積極性劇情的高潮,在那之後劇情便急轉直下,而作為這段高潮的歌舞,兩人之間的互動和歌舞本身的歡樂性都是相當不錯的。除了,我要吐槽裡面中國部分的演出,感覺更像是日本或者泰國的風格呢。
而除卻這段歌舞之外的其它部分,就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同質化傾向過於嚴重。女主的歌唱最初的完整展現是在地下小酒館那段長鏡頭的演繹,不過在那之後的幾乎每段歌詞,她都有著極為相似的唱腔,而這讓我們無法對她成為明星產生信服,難道真的存在一招鮮吃遍天的歌唱演員麼?
歌唱另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它大大增長了電影的時長,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長與歌舞的加入逃不開干係,而且本片也缺少對於劇情取捨的能力,加入了歌舞的同時之前的劇情也大多不經過刪改同時加入,再加上整體劇情分配的失衡(前期佔比太高,後期倒是迅速結束了),讓這部電影在節奏上出現了問題。
如果說在劇情上進步的一點,便是在某些老版處理得比較粗糙的劇情節點上增加了一些細節,使得整部電影的劇情更加順滑。當然,代價便是更長的時長。
毀滅觀感的ppt
因為歷史遺留原因,我們現在看到的1954年版一個明星的誕生是修復版本,而中間十多分鐘是只有原先音軌沒有畫面的片段,於是在修復版中,相關的劇照便被填充進來,而雖然知道這層背景,那段ppt展現的畫面還是破壞性地讓人無法接受。無論是本來就如同藝術探索的ppt形式,還是劇照裡諸多明顯的ps與不露臉的演出,如果修復的結果是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刪掉這部分比較好。相較而言,大都會的修復版本雖然畫質極差,至少還是動著的影像。
依舊是關於夢想與現實
和上一版一樣,這次女主萊斯特的出名自然也源於自己追夢的心和諾曼梅恩的提攜,不過這兩部在這部分有了一個有趣的小變化。在1937年版本中,女主是孤身一人來到了好萊塢,在當服務員時被慧眼識珠。而這個版本裡,女主參與了一個小樂隊,本來也並未想到如之後那般飛黃騰達,是諾曼梅恩給了她一個更大的景願,如她在片中說的那樣,雖然他沒有兌現諾言,不過我已經有了更大的目標,所以無法再回去了,這一點算是很不錯的創新。
而1937年中奶奶的角色沒有了,一直陪伴她的好友在最後勸說她在諾曼自殺後重新振作起來時代替了她奶奶的角色,而萊斯特在晚宴上看到曾經諾曼畫的愛心倒是和1937版中看到他星光大道的腳印如出一轍地睹物生情。
而第二次看這個故事,我也注意到了利比,那個在諾曼還是大明星時一直為他打理生活,卻從未把諾曼當作朋友的人。
我覺得這很真實,卻也很可悲,他照料諾曼的起居那麼多年,卻從來都未曾真正試圖理解過他,於是儘管他了解諾曼的性情脾氣,生活習慣,卻依舊為了生計幹著自己厭惡至極的工作,在諾曼死後也張羅著報紙上的報導,感覺像是被工作束縛了一輩子的可憐之人,對他而言,無論自己的好惡,一切都只是公事罷了。
依舊關乎愛情與抉擇
也和上一版相同,這部一個明星的誕生同樣以愛情作為故事的緣起,也以愛情作為終結。
同樣的貫穿首尾的「讓我多看你一眼」,開頭的一句是對於愛的宣誓,而結尾的一句依舊是愛,只不過這種愛情更加複雜。
更複雜的,還有萊斯特對於諾曼的態度,在片中有一段新的談論,萊斯特說自己有一些恨諾曼梅恩,恨他的失敗與過失,也恨這個甚至無法容忍那個頹廢梅恩的自己,love is not enough。
對於整個人生的沉浮,愛情似乎是無力的,而這部電影也用這個「not enough」去闡述為了愛情所付出的犧牲。萊斯特願意為這份愛情放棄自己的演藝生涯,而梅恩在經歷了這一切後,醒悟到為了愛情,為了成全萊斯特,他可以犧牲掉這個已經成為累贅的自己。
雖然,我也在想,這是不是一種自暴自棄的行為,拋下自己所愛的人,名曰成全,其實只是受不了這個無能的自己。但即便是這樣,這也只是更加證明了人性中存在的最黑暗,最複雜的一面罷了,不過愛情是如此純粹而真實,我們寧願去相信這是轟轟烈烈的殉情,因為這份真摯的情感是如此美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