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後為何與逆臣之妹年妃合葬?他的陵寢又為何能躲過孫殿英?

2021-01-18 像素說

在距易縣15公裡的永寧山下,有一座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的帝王陵寢,清泰陵,佔地約8.47公頃,這是清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裡面埋葬著清世宗(雍正皇帝)、孝敬憲皇后與敦肅皇貴妃。

孝敬憲皇后是雍正皇帝的原配妻子,內大臣費揚古之女,母親是努爾哈赤玄孫,可以說出生顯赫,更是作為雍正唯一冊封過的皇后,那麼她與雍正皇帝合葬也是理所當然,可是敦肅皇貴妃,即年妃,年羹堯之妹,作為「逆臣」之妹的她,又為何能與雍正皇帝合葬與泰陵呢?

因為,年妃是雍正最寵愛的妃子

敦肅皇貴妃,年氏,名秋月,祖籍懷遠火廟北年家莊牛王殿,今安徽省蚌埠市。其父為年遐齡,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撫,兄年希堯,曾任工部侍郎,另有一兄年羹堯,雍正寵臣,曾任撫遠大將軍,封一等公,是雍正朝權傾朝野的權,因其自恃功高,變得驕橫跋扈,無君無父,最終招致雍正皇帝忌憚,落得一個悲慘的結局。

在今天受許多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雍正最寵愛乾隆皇帝之生母熹貴妃,年妃不過是影視劇中所演繹的那樣是一個不得寵的惡毒婦人,仰仗其兄年羹堯的權勢才得以成為皇貴妃。

然而,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在真實的歷史中,熹貴妃只是一個不受雍正皇帝寵愛的小角色,只是,她的運氣比較好,生下了乾隆這個寶貝兒子,仰仗乾隆才得以被人當成雍正皇帝寵妃,事實上,年羹堯之妹才是雍正皇帝最寵愛的嬪妃,沒有之一。

那麼,雍正到底有多寵年妃呢?

年妃,原屬於漢軍鑲白旗,後因其受雍正寵愛,全族被抬入鑲黃旗。年氏初入雍親王府時為側福晉,在雍正繼位後又被冊封為貴妃,後宮中地位僅次於當時的皇后孝敬憲皇后。在年氏的冊封典禮上,雍正更是特命公主、王妃、命婦皆向年氏行跪禮,要知道與年氏同在雍親王府為側福晉,且入府時間更早的李氏也只是封了個齊妃,兩相較之,雍正有多寵愛年氏,可見一斑。

此外,年氏自康熙五十年入雍正王府,康熙五十四年為雍正生下一女(即雍正四女)後,康熙五十九年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生皇九子福沛。也就說自康熙五十四年,年氏首次為雍正生育後,直至其去世的十一年間,雍正所出子嗣皆由年氏所生,也就是說年妃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專寵。

特別是年妃懷皇九子時,恰逢康熙大喪,連日操勞最終導致年妃難產,胎死腹中,最終年妃也因此直接就一病不起了。這可把雍正皇帝嚇壞了,為了讓年妃快點好起來,更是將年妃由貴妃的名位晉升為皇貴妃,在其病重時,雍正這個出了名的工作狂更是推掉了許多政務,就為了陪在年妃身邊,只是,雍正付出了那麼多努力,最終還是沒能將年妃留下來。

更有甚者,年妃病重之時,正是年羹堯犯事之際,雍正不舍年妃傷心,故沒有將年羹堯犯事告知年妃,為了年妃更是遲遲沒有處置年羹堯,直到年妃病故後,才將年羹堯這個大毒瘤給處置了。

年妃病故後,可以說整個喪禮辦的非常的隆重,可是雍正皇帝還是不滿意,將整個禮部的官員都給降職留任。此外,對於年氏所生的八阿哥福惠更是疼愛有加,帶在自己身邊撫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出來,雍正這是打算將八阿哥培養成接班人,只是可惜老八在八歲的時候就夭折了,要不然也就沒有乾隆什麼事了,最後,雍正更是將老八以親王之禮葬之。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雍正對年妃用情至深,那麼年妃隨雍正一同葬於泰陵也就不難理解了。

雍正陵寢為何從未被盜

按照清朝的祖制,雍正的陵寢應該建在遵化縣清東陵界內,與其父康熙皇帝為伴。的確,雍正一開始也是這麼做的,他曾經把東陵九風朝陽山作為自己百年以後的吉地,只是最終並沒將此作為自己陵寢所在。

對此,有兩種說法。

其一,認為雍正改調篡位,葬於康熙景陵旁難免心虛不安;其二,說世雍正好大喜功,殺戮成性,居功自傲,故另闢陵區為突出自己。

但,事實並非如此,據《工科史書》記載,為了廢掉九風朝陽山陵址,雍正曾傳諭:「此地近依孝陵、景陵,與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輿之人再加相度,以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帶砂石,實不可用。」

也就是說對於九分朝陽山的風水不好,不得以派和碩怡親王允祥與兩江總督高其倬另選陵址,最終選擇了易州太平峪,營建自己百年後的吉地。

此外,繼雍正之後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以及光緒的崇陵也都選在了清西陵。也就是說埋葬在清西陵裡的皇帝大多比較樸素的,那麼陪葬品自然就比不上埋在清東陵的康熙、乾隆、慈禧。既然陪葬品都不豐富,盜墓賊自然也就沒那麼惦記清西陵了。

還有就是孫殿英盜了清東陵中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後,清東陵跟著也得到了保護,這樣也就避免了清西陵重蹈清東陵的覆轍。最後還有一個比較奇特的理由,據說雍正因為殺伐果斷,故而有十分重的疑心病,害怕自己百年以後自己的陵寢遭別人惦記,所以在建造泰陵的過程中設計了十分完善的防盜工作,這樣可以有效杜絕了盜墓賊對泰陵的惦記。

相關焦點

  • 雍正死後竟與囂張跋扈的年世蘭合葬,為什麼雍正陵寢沒有被盜過?
    雍正死後居然和囂張跋扈,心狠手辣,恃寵而驕,心胸狹隘的女人年世蘭合葬在了一起。其實年世蘭是電視劇《甄嬛傳》中的名字,歷史上雍正的年妃並沒有留下名字,她在臨死前被雍正晉封為皇貴妃,死後被追諡為敦肅皇貴妃。
  • 孝敬憲皇后為何葬在泰陵? 雍正和年妃是否合葬了?
    孝敬憲皇后是雍正皇帝的原配妻子,內大臣費揚古之女,母親是努爾哈赤玄孫,可以說出生顯赫,雍正即位後就冊封她為皇后,死後與雍正合葬泰陵。孝敬憲皇后  孝敬憲皇后為何葬在泰陵?  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是雍正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內大臣費揚古之女。
  • 雍正皇帝後宮佳麗無數,為何只選烏拉那拉皇后和年妃與其合葬?
    合葬是我國自古以來就存在著的悠久傳統之一,顧名思義,它指的就是夫妻二人死後安葬在一起。據考察,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們就已經有了合葬的行為。到了西漢中期,合葬逐漸盛行,直至今日,合葬依然是許多人支持的安葬方式。要說我國古代誰合葬的規模最大,那無疑是帝王了,他們的陵墓擁有巨大的規模,參與合葬、從葬者也是人數眾多。那麼,為什麼雍正皇帝只選擇了兩個人與他合葬呢?
  • 甄嬛原型乾隆皇帝的生母死後為何沒和雍正皇帝合葬?她不願意嗎?
    她是整個大清朝難得的有福的皇后,她得到了雍正皇帝和兒子乾隆皇帝的愛。然而她死後卻沒有和丈夫合葬。是她不願意和皇帝合葬嗎?甄嬛原型——孝聖憲皇后沒有拒絕與雍正合葬如果是電視劇《甄嬛傳》裡的甄嬛,死前留下遺言拒絕與皇帝合葬有可能,但是,歷史上,甄嬛的原型拒絕與雍正皇帝合葬就沒有歷史依據了。
  • 歷史上的甄嬛,為何在其去世後不願與雍正皇帝合葬?
    歷史上的甄嬛葬在了泰東陵,而不是同雍正合葬在了泰陵地宮。乾隆四十二年(1777),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去世,乾隆將其葬在了泰東陵。泰東陵,並不屬於雍正的泰陵,而是乾隆為其生母在距離泰陵東北1500米處的東正峪修建的一座獨立陵寢。
  • 武則天身為一代女皇,為何最終不新建陵寢,而是選擇跟李治合葬?
    ,沒有選擇重新建造陵寢,而是跟李治合葬?萬一自己死後,被這些人拿來說事,屍骨被挖出來,自己可就要享受傳說中的鞭屍了,這是武則天絕對不能容許的,但是將來的事情誰又能說的清呢?再說了古代人都迷信人死後有另一個空間,假如自己去世後,到了另一個世界,因為新建造的陵寢,自己一個人孤苦伶仃,哪可怎麼活呢?
  • 歷史上雍正是如何對待年妃的?年妃之所以能有如此結局與兄長有關
    《雍正王朝》講述了四阿哥胤禛是如何一步步的打敗其競爭對手,得到皇位,改革國家的。讓人看起來就兩個字:過癮。 四阿哥胤禛在尚未成為皇帝之前,和他的競爭對手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進行了多次的鬥智鬥勇。胤禛在面對這些個兇險的鬥爭時,有一個人是非常關鍵的,那就是他的師爺鄔思道。
  • 為何雍正陵墓保護較好?看完你就知道了
    保存完整的皇陵有清東陵中順治的孝陵及清西陵中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和道光的慕陵。 順治的孝陵是清東陵中唯一未被盜掘的帝王陵墓,而清西陵中的四座帝王陵墓,僅有光緒的崇陵地宮被盜掘。眾所周知,孝陵中地宮僅有順治的骨灰,陪葬品極少,因此盜賊不願盜掘。那麼西陵中雍正泰陵為何能倖免於難?
  • 乾隆皇帝的母親死後,為何不願與丈夫合葬,而要獨自葬在它處?
    《甄嬛傳》的主角甄嬛崇慶皇太后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她壽數之高(86歲),在清代皇太后中居於首位,在中國歷代皇太后中也是極為罕見的。但她死後(1777年),卻是撇下雍正,獨自葬在了泰東陵(雍正皇帝於1735年去世,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崇慶皇太后為何不與雍正合葬呢?她為什麼不與雍正一起葬在泰陵呢?要知道,身為乾隆生母的她,是完全具備與雍正合葬的資格的。這大概要從崇慶皇太后剛嫁給雍正那會兒說起了。
  • 死後為什麼能進雍正泰陵?
    雍正和年世蘭合葬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真實歷史上的年世蘭是雍正皇帝一生的摯愛,雍正非常寵愛這位年妃,才被破格葬在了雍正的泰陵。清朝有規定,只有皇后才有資格跟皇帝合葬在一起,但年世蘭作為貴妃能進雍正皇陵,確實會讓人感到意外。那她怎麼會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呢?
  • 清朝眾多皇帝陵墓早已被盜的一乾二淨,為何雍正陵墓無人敢動?
    在中國刨人家祖墳是很忌諱的事,不過中國人又講究事死如事生,富貴人家對待身後事都隆重的很,喜歡死後弄一大堆寶貝當陪葬品,而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更加不用說,這些寶貝往往也成了心懷不軌的人垂涎的目標。不過歷朝歷代的皇陵在和平年代基本上是不會有人去動,到了亂世之時,有些軍閥不講規則,為了各種目的就會瞄準那些陪葬品豐富的陵墓,皇陵也往往遭到挖掘盜墓,那些生前威儀四方的皇帝,死後卻慘遭毒手,屍骨被遭踐,近代最出名的皇陵盜案就是1928年的東陵盜案。
  • 雍正死後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有沒有被盜過?
    某種意義上來說,雍正是一位極為「叛逆」的皇帝,他沒有因循祖制,而是頂住重重壓力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政治上的改革在這裡暫且不提,這裡就說一下在皇陵制度上的改革。 雍正帝在皇陵制度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開創了皇貴妃從葬帝陵的制度,這個制度原本是為十三爺允祥而創立的。
  • 雍正本來很寵愛年妃,在處死年羹堯後,他是怎麼對待年妃的
    ——雍正《見封皇貴妃年氏冊文》雍正本來很寵愛年妃,在處死年羹堯後,他是怎麼對待年妃的前言:近些年清宮的歷史劇也是非常多的,很多也會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對真實的歷史產生了興趣,比如說《甄嬛傳》中的年妃,因為蔣欣演的確實是非常出彩,也讓很多人對歷史中的年妃產生了興趣,歷史上的年妃到底因何去世?是否有子女?
  • 雍正因為太愛年妃,暫緩了懲罰年羹堯?沒錯,這就是專房之寵
    而雍正王朝之中的年秋月,她本身不愛雍正,雍正也不愛她,兩人的結合純粹是政治上的聯誼,而且從她進宮後的氣色看,她混得很是不好,一點都不得寵。雍正臨死前的一個動作把「女人如衣服」這個詞表現得淋漓盡致。可惜,不管是年世蘭,還是年秋月,其實都不是歷史上真正的年妃。
  • 年羹堯的妹妹年貴妃為什麼會與雍正合葬?他們的陵墓被盜過嗎?
    看過電視劇《甄嬛傳》的人,一定會對華妃年氏死後能與雍正合葬感到奇怪,覺得心胸狹隘、心狠手辣、囂張跋扈、恃寵而驕的年氏,在其哥哥年羹堯倒臺後,她也為雍正皇帝所討厭,她在自殺後怎麼還可能允許她與雍正合葬呢?
  • 甄嬛傳裡飛揚跋扈的年妃:只有她才獲得了雍正一生的寵愛和真心
    說句難聽的康熙老爺子給雍正留了這麼個爛攤子,要不是雍正慘澹經營、兢兢業業給乾隆攢了偌大的家底,乾隆朝能不能揭得開鍋都是個問題!但在電視劇裡我是沒看出雍正有多勤政,我只看到了他在玩弄權術,前朝的爛攤子又扯到了後宮,他喜歡年妃,又忌憚年妃的家室,所以容忍年妃擾亂後宮,一面偷偷給她加歡宜香,完全是一副小男人的做派,哪裡像個一國之君?
  • 年妃死後竟化身為男子,此男子死後又化身為慈禧,最終亡了大清國
    年貴妃是年羹堯之妹,生於康熙三十四年。在她嫁給皇子胤禛時,剛剛年滿十四歲。因為,當時的年氏屬「漢軍自由民」,所以,年妃地位比較低,起初只是胤禛的侍妾。後來,胤禛為了籠絡手握兵權的年羹堯,這才請示父皇將年氏封為側福晉。在胤禛登基之前,他與年氏的感情很好。
  • 清朝胤祥的女兒為何被雍正收養?真的是雍正為了鉗制胤祥嗎?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第十三子,雍正朝的第一寵臣,也可以說是整個清朝第一寵臣,但雍正登基後卻將胤祥之女收在宮中。有人說這是雍正為了牽制胤祥,其實這種觀點十分可笑。雍正如果想牽制胤祥為何要替他養個女兒?把他兒子帶在身邊不好嗎?要知道古代時女兒根本沒有政治地位,更別說做人質了。
  • 歷史上真實的年妃賢惠寬和
    歷史上的敦肅皇貴妃年氏乃湖北巡撫,一等公年遐齡之女,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之妹也。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將她指婚給雍親王胤禛為側福晉,四年後,她生下了胤禛的第四個女兒,之後又生育了七子福宜,八子福惠,雍正元年又誕下了皇九子福沛。從她首次生育到去世的十年間,相繼生下三男一女,包攬了雍正帝所有子嗣,成為雍正最寵愛的妃子。
  • 雍正後宮佳麗三千,為何只有孝敬憲皇后和年貴妃與其合葬?
    在位期間,他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和改革,為「康乾盛世」做出了巨大貢獻。雍正十三年,雍正駕崩,終年58歲。後宮佳麗三千,他卻只選擇了兩個人與自己合葬。對於後宮的妃嬪來說,死後能與皇帝合葬是莫大的榮耀。那麼,這兩位幸運的女子是誰?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雍正的結髮妻子,滿洲正黃旗人,父親是內大臣步軍統領雲騎尉費揚古。十歲那年,康熙賜烏喇那拉氏與時為皇子的胤禛成婚。婚後,兩人感情很好,恩愛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