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常年獨自看電影的勇士,驚悚恐怖片真真是我極少涉獵的類型了。
倒不是因為恐怖片有多令人害怕,而是看到那些女鬼在地上牆壁上天花板上呈現蜘蛛狀迅速爬行的時候,我總是能找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槽點,而在這時找不到能一起吐槽的人,實在是太令人難過了。
雖然找不到能現場吐槽這部電影的人,但還是想和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聊聊這部被評價為「註定要在恐怖片影史上留下一筆」的電影。
《遺傳厄運》
年初剛剛展映的時候,外媒一片叫好聲,豆瓣評分也一度飆升到九分以上,更有善於誇張的媒體評價「此片註定名留青史」!
真的有那麼好嗎?
對於這部從海報到角色再到劇情都寫著「勸退」的恐怖電影來說,想弄明白並沒那麼容易。
換句話說,你知道的越少,越難體會到這部電影的恐怖之處。
與國產可怕片喜愛甄選美女作為主角不同,國外的恐怖片更喜歡甄選一些具有獨特面部特徵的演員,眼下這部《遺傳厄運》就是最好的例子。
只手就數的過來的家庭成員,兄妹和父母都長著一張精神分裂的臉,尤其是母親Annie,在瀕臨崩潰大吼大叫時扭曲的臉,總會讓人想起恐怖片的鼻祖《閃靈》。
妹妹Charlie的臉在昏暗的電影基調中更顯得詭異:
再加上在片頭就已經躺在棺材中的祖母,這一家子從裡到外都透露著古怪的氣息。
《遺傳厄運》從第一分鐘開始,就將悲劇的線索呈現在你的眼前。
從Annie手作的模型,完美還原自己家庭的每一處場景:
從祖母脖子上帶著的項鍊,再到大批前來弔唁的面帶笑容的陌生人:
到Annie參加完葬禮後反問丈夫「我是不是應該悲傷一點?」
橫亙在這家人中間的是無數次「意外死亡」。
祖母的父親因為抑鬱症活活把自己餓死,哥哥也上吊自殺,作為女兒的Annie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甚至在夢遊時差一點失手殺死自己的孩子。
在《遺傳厄運》中,家庭已經不是溫馨的代名詞,更像是將這群悲劇者困住的牢籠,從祖母開始的詛咒,不可避免的沿襲到血緣的每一處掌紋。
作為中間人的Annie,亦明了祖母對於家庭成員的所作所為,但她選擇了疏遠祖母,而非站出來坦白一切。
祖母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名望,以詛咒自己的家族為代價,投靠了邪神Paimon。
也就是說,只要是和祖母有血緣關係的人,都難以逃脫厄運。
這也是《遺傳厄運》勸退普通觀眾最大的原因:文化隔閡。
這部電影的背景建設在一個嚴謹的宗教背景下,而一家人的悲慘命運都是由於祖母對Paimon召喚的結果。
大部分觀眾作為無信仰人士,對片中出現的各種宗教場景並不能留意太多。況且Paimon這個名字對於不了解神秘學的人來說只不過是片中一個神秘的稱謂,難以捉摸到其中的寒意。
掛在信徒們脖子上的神秘符號亦出現在Charlie撞死的電線桿上,儘管對片頭的神秘符號有所留意,但也只限於認識到Charlie的死是有人暗中安排。
就像你明知這是一個巨大的局,卻找不到入口,更別提用上帝視角去揣摩明晰發生的一切。
你弄不懂看起來像是《創:戰紀》的光圈其實是附身,也不懂片中各處的斷頭梗是因為Paimon是女頭男體的惡魔,也不清楚擺在桌上不同的招魂陣召喚的靈魂是好是壞,而插著Charlie頭顱的稻草人又代表什麼。
這一切文化背景,離國內大部分觀眾實在是太遠了。
所以在第一遍觀看《遺傳厄運》的時候,成功附身在Alex身上的邪神真正降臨的時候,我看著赤身裸體的身材欠佳的信徒們面頭微笑虔誠跪拜的樣子,只覺荒誕。
真正的勁頭,還是在了解電影中出現各種的表徵意象之後才得到的些許滋味。
《遺傳厄運》絕不能算是一部受眾範圍級廣的商業恐怖片,名聲之下其實對觀眾有著較高的觀影門檻,如果對神秘學以及宗教毫無了解,那麼這部電影能夠驚嚇到你的地方,恐怕也只有兩三處,而對於這兩三處的恐怖鏡頭出現,也只能淺薄的去說「挺嚇人的」,承接在驚悚背後的故事線索,則需要更多的文化背景鋪墊。
豆瓣上的評分變化也許更能佐證這一點:兩個月前已經有少數觀眾接觸到這部電影,這部分觀眾多為影評人,大量的專業知識使得他們對於電影的解讀顯得更宏觀而專業,更不乏拿出大量文化注釋的大佬們,在良好無障礙的理解下,對這部電影打出了9分的高分評價,但放在兩個月後的現在,普通觀眾們開始大範圍接觸到這部電影,而東西方的文化隔閡造成的鴻溝,以及不以解讀為目的的觀影,讓不少觀眾大呼「什麼鬼」「看不懂」,如今評分已經跌至7.5(還是非常高的分數),《遺傳厄運》如同庫布裡克在影史上留下的經典之作《閃靈》一樣,國內觀眾對其的兩極分化也多半是此類文化隔閡。
◐
《四味毒叔》是由策劃人譚飛,劇評人李星文,編劇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發起的影視文化行業第一垂直獨立視頻表達平臺。歡迎有個性、有觀點的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經紀人、評論人、出品人等前來發聲,或脫口秀,或對話,觀點不需一致,但求發自內心。「說」 責自負,拳拳真誠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