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約,會躥山越嶺而來的
~電影《漫長的婚約》
一
法國文藝電影一向清新脫俗,可惜我只看的不多,較之有影響的,除了《女理髮師的情人》 ,就是最近看的這部《漫長的婚約》。
我喜歡這部電影,電影拍攝色彩上,挺符合我這種極端的人,導演在影片表現手法上,採用了冷色調、雨天、地平線拉高的的鏡頭來表現戰爭的殘酷與壓抑;一戰、索姆河戰役,青灰色的戰場,充斥著衝鋒的喊聲、機槍的轟鳴聲、士兵中彈的慘叫聲,橫飛的血肉散落在戰場,戰壕內外都瀰漫著血腥與恐懼。
而採用暖色調、晴天、地平線拉低的方式來描述和平的開闊和美好,以黃為基色,在光譜上微調波長加以選擇,就暈成了那種讓眼睛舒適的圖面。在導演的鏡頭裡法國村莊美得如同油畫一般,每一幕都值得去定格。在這種讓人心神放鬆的景致下,我能做的就只有一心沉浸其中。
冷色和暖色交替出現,用暖暖的和平對比冷冷的死灰,形成一種特有的張力,用來表達這部電影的主題:愛。
法國女孩馬蒂爾達(奧黛麗·託圖 飾)因為小兒麻痺而落下殘疾,同村的男孩馬涅克(加斯帕德·尤利爾 飾)是她青梅竹馬的情人,二人已定下婚約,但是,隨著一戰的爆發,馬涅克應徵入伍,婚約也變得遙遙無期。戰爭結束,馬蒂爾達為了追尋愛人的下落,殘疾的身體因愛迸發 出巨大的能量。
歷經了戰爭殘酷的環境,揭露了一部分人性的邪惡,一部分普遍恩典下的良善也顯露出來了。五對情侶在戰爭邪惡的洪流中,保留了人類基本的道德準則,他們沒有跪拜關公,但對於人性基本操守給予忠貞的堅守。比如說一個妓女為情人的緣故,連續謀殺死了腐敗的軍官,在死刑前快活地說,我不後悔,我就要象聖女貞德一樣去見我的情人了。
「愛」其實是一個寬泛概念上的詞彙,而世人對於愛的思考和憧憬,可謂是汗牛充棟了,除卻人本主義的思想後,對於愛的理解只剩下激情燃燒後的灰熾一堆。在崇尚物質文明的今天沒有人再願意相信情感和精神了。難道物質真的比情感更能給人以慰藉?但在此觀看片中,我卻對瑪蒂爾德的執著沒有產生任何懷疑,我相信她的每一次哀傷,每一滴眼淚,甚至每一個堅定的微笑。她代表一顆純潔的心靈,一個高尚的靈魂。在她面前,一切世俗仿佛顯得那樣鄙薄,那麼的不堪一擊。她的堅定的愛戰勝了一切。
如果晚飯前是鷹嘴豆先進來叫我,那馬奈就沒死……
如果我比汽車先到彎道,馬奈就會活著回來……
如果我數到七,火車還沒開進山洞,或者檢票員還沒來檢票,那馬奈就不在了……
「你走路,痛不痛?」這是千辛萬苦再見面時馬奈對馬蒂爾德說的第一句話,在陽光燦爛的花園裡,馬奈坐在桌子旁做著小火車,轉過頭看著馬蒂爾德,馬蒂爾德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雙手放在膝蓋上,看著淚流滿面沒有說話,馬奈問她:「你怎麼哭了?」
鏡頭拉的越來越遠,和煦的光,繁盛的花木,一如幾年前他們在鄉下的日子。
馬奈背著馬蒂爾德一步步爬上燈塔,一下下用力敲著大鐘,刻下:MMM,馬奈愛馬蒂爾德,馬蒂爾德愛馬奈。
兩人在海邊的小屋裡玩遊戲,清晨馬奈在大石頭上刻下:MMM。
在戰場上馬奈的手受傷,那疼痛跳動著,他好像感到的是瑪蒂爾德的心在他手心跳動著。心裡要有怎樣的火焰?才可以在這麼危險的戰場無人區的樹上,無遮無掩的空地上兀自刻著MMM?
親愛的讀者啊,你是否曾經愛過一個人,何時何地都在想著對方從而忘記自己?
這是男女主之間的暗號,代表著他們的愛情。若干年後,女主在異鄉偶遇到一個當年德國轟炸機駕駛員的姐姐,曾經告訴姐姐這件事,說他當時在飛機上,看見男主在樹上刻MMM的標誌,眼裡洋溢著單純和希望,他說當己方的炮彈砸到男主的時候,那些人都感到難過。
你看,戰爭又是多麼矛盾,將你送往刑場的是你的戰友,而惋惜你命運的竟是你的敵人。真的是讓人感慨不已。
兩人在燈塔上看著在風雨裡還在飛翔的信天翁,馬奈在暴風雨中順著鐵索爬過去救出燈塔守衛。
這樣勇敢的馬奈到了戰場卻什麼都怕,他怕自家大炮射不遠炸死自己,怕風吹來毒氣,怕戰壕裡的將軍,兩軍激戰時戰友被炸死,血肉濺了他滿身,他嚇得大叫。
他差五個月才滿二十歲,他更怕他回不去,怕再也見不到他的未婚妻。
瑪蒂爾德的堅定,讓我想《雅歌》裡面說,愛情如死般堅強,即使眾水也不能熄滅。在幻滅當前,怎能堅信,好像心中一根琴弦繃緊,愛便是這樣。
貫穿故事首尾的主線是一宗未盡的婚約,而其實,那些小小約定才是耐人尋味的所在。電影最後終於給了觀眾一個舒心的結局,讓我們感嘆愛情之偉大的同時,不禁追問:然後公主和王子是否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時間必須要延續,否則,我們所有經歷過的事,怎麼會因為死亡的終結從而變得毫無意義呢?
如此,死亡之後,有誰與我們相約?
二
人間的愛情讓我們感動,是因為我們生之為人,不僅僅需要物質豐盈讓我們的肉體快活,更需要滋潤我們的靈魂的東西。耶穌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 4:4 和合本)
人文主義的愛情如此讓我們沉醉、感動,如此讓我們嚮往,但我們往往忽略的是,這些偉大又感動我們的是,都是一些脫離了婚姻的愛情而言。
然而愛的焦點不是愛情,是婚姻。不是蜜語,是誓言。不是私相授受,是公開見證。不是一見鍾情,是一生一世。離開見證就沒有盟約。離開盟約就沒有愛情。離開教會就沒有見證。離開上帝就沒有婚姻。而在《聖經》啟示中,婚姻是一男一女在上帝面前的盟約,是在聖愛之下的彼此委身,是從此向著一個人的生活死,向著兩個人的生活活。性是這種合一與委身的最美麗的表達,是上帝之愛在一男一女中間行走的記號。
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道書 4:12 和合本),聖經如此說,
因此,正確的婚姻倫理應該是由這種以敬拜上帝為中心的婚姻,由上帝這位偉大的第三者中間人,建立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一如伊甸園中,上帝把夏娃領到亞當面前,人在上帝面前盟約: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創世記 2:23 和合本)
聖經中有一位聖者,他是給天地定規立約的主,他讓我看到一切誓約都失效失望之後,在永約中還能給我明確的信靠和應許,因此他就成了我守約的源頭,也奠定我在一切誓約中堅守的信心和盼望,我因此就不在乎立約的人,只在乎立約的主。約不是為誰而守,是為主而守。
締約的神聖性和超越性,在愛情在婚約中,看到那種指天指地盼望得到永恆可靠見證的心情,但這只是一廂情願,因為立約雙方與見證的主沒有產生直接關係,在關係中也沒有得到位格(情感意志)上的回應,你怎麼能期望從其中得著明確見證呢,最後只能是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種虛無的自然神,退而無神,靠自己意志來自決來決定出路的選擇。於是,我們看到明星結婚,千萬的大鑽戒建立的,也不過是幾個月的婚姻。
現代速食主義約炮的人,根本不知道「約」這個詞彙的神聖,只是工具性為「炮」而服務。
如果具有神聖信仰根基,兩個人指著那神聖第三者,說:我們來建立神聖盟約吧、相互委身、一生一世。
如此,沒有這個對超越的堅信,那麼,對人類的罪與詛咒的無知,對一個異性的約,只能指向漢庭酒店。
三
在地上,基督的教會就是基督的新婦,因此,使徒約翰說:作長老的寫信給蒙揀選的太太(或譯:教會;下同)和她的兒女,就是我誠心所愛的;不但我愛,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愛的。(約翰二書 1:1 和合本),整本聖經看出,基督對他的新婦思愛成病:
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
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
我怎能使你如押瑪?
怎能使你如洗扁?
我回心轉意,
我的憐愛大大發動。
(何西阿書 11:8 和合本)
並熱情洋溢地用詩表達出來:
我妹子,我新婦,
你奪了我的心!
你用眼一看,
用你項上的一條金鍊,
奪了我的心。
我妹子,我新婦,
你的愛情何其美!
你的愛情比酒更美,
你膏油的香氣勝過一切香品。
【歌4:9、10】
真教會在世界兩千年來,一直受著世界的逼迫。真信徒也經歷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哥林多後書 11:26 和合本)(偽教會不算,是讓基督蒙羞的蕩婦)聖靈也與我們一起嘆息勞苦,歷代因基督信仰受逼迫信徒的靈魂(他們永遠活著),末時代會在祭壇下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 (啟示錄 6:10 和合本)
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以賽亞書 49:15 和合本)用血與教會立約的基督,焉能忘記他的新娘呢?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地上與天上的聖徒一起盼望著,新郎迎娶他的新娘的盛大時刻:
婚約,一定躥山越嶺而來。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
李銀海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