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一個熱詞席捲浙江大地:最多跑一次。作為省政府深化自身改革第一項重點任務,「最多跑一次」改革堅持「用戶導向」和「用戶體驗」,推進政府服務群眾前臺界面改革,及後臺政府內容流程優化、信息共享、力量整合等改革。「最多跑一次」,成為簡政放權改革在新時期的延續和創新。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集結號,是發令槍,是衝鋒令。黨的誕生地嘉興,應聲而動!
時間和數據見證著改革的決心——
2月22日、3月14日,我市接連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3月30日,在對前兩批「最多跑一次」事項集中進行全面梳理規範基礎上,全市重新公布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7010項,佔全市列入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理行政權力、公共服務事項的80%。其中,市級43家部門單位927項,各縣(市、區)和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嘉興港區6083項。
探索和實踐展現著創新的使命——
作為全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單位,南湖區在全國率先開展行業許可「一證化」改革,以「減少」促「簡化」,從群眾和企業辦事角度來界定「一件事情」,整合從事一個行業經營所需辦理的多個許可事項,通過「一單申請、一窗受理、一次勘查、一科辦結、一證覆蓋、一檔歸併」實現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後,同行業事項審批平均少跑3.9個窗口,相關許可證書平均減少1.8個,申報材料減少43.3%,審批時間比法定期限減少94.3%。4月1日,全國首批「行業經營綜合許可」證書頒發。
2015年開始,海寧率先開展「一窗受理」審批服務新機制,全面梳理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涉及的所有審批和服務事項,分土地取得、項目立項、規劃設計、施工許可、項目驗收等五個階段,重組並優化各個階段的辦理流程,探索形成「首席部門綜合受理、並聯部門聯審聯批、綜合窗口統一出件」的「一窗受理」機制。如施工圖審查,將原本多部門串聯審查模式改為並聯審查模式,原本送審、存檔的紙質圖紙從10餘套縮減為一套審查、一套存檔,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套圖紙送審、同步實施審查、成果統一口徑反饋的審圖新模式,時間從3個月縮短為10天。
「重點圍繞推進審批權限扁平化、服務平臺體系化、行政審批標準化、政務服務網絡化、辦件受理一窗化、服務方式精準化的『六個化』,加快推進改革、提升完善服務,嘉興將努力讓百姓獲得感進一步提升、政府辦事效能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嘉興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主任張海君表示。
深化簡政放權 加快實現「最多跑一次」
諮詢取號、遞交材料、交易審核、交納稅款、不動產登記、領取不動產權證書……3月23日,桐鄉市民孟金中到該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辦理二手房交易登記。「我特地起了個大早,怕一天時間不夠,結果9點多領到號,都在一個窗口辦理,10點半就領到證了。」孟金中驚嘆地說。
3月22日,桐鄉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窗口,在全省率先實施二手房交易登記當天辦結制度。凡是當日下午3點半之前受理的二手房交易登記業務,一般在受理後兩小時之內就能領取不動產證書。
桐鄉市實現不動產登記當天辦結制,是我市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的縮影。
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我市按照省裡要求完成分類設置綜合受理窗口,將部門分設辦事窗口整合為投資項目、不動產交易登記、商事登記、社會事務、醫保社保、公安服務、其他綜合事務等窗口。如在不動產登記方面,通過全環節梳理,我市整合原分散在建設、地稅、國土等部門辦理的業務,足額抽調人員進行集中辦公,由窗口統一受理房屋交易、稅費繳納、不動產登記等業務,實現全鏈條銜接,推進實現不動產交易登記「最多跑一次」。3月底,全市實現不動產交易登記「一窗受理」,全面實現「最多跑一次」。
改革,需要先破後立與推陳出新,更需要精心組織和周密部署。按照省裡工作要求,我市及時部署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市政府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更名為市政府推進「最多跑一次」深化「四單一網」改革協調小組,增設「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題組。為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協調,我市專門抽調相關部門人員,實行集中辦公。《關於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同步推出,明確工作職責、任務要求及時間進度。市領導帶隊分赴縣(市、區)調研改革工作,市「最多跑一次」督查組進行專項督查,查找問題、及時整改。
與此同時,「最多跑一次」改革向行政審批中介機構延伸,督促中介機構進一步規範收費、提升效率、優化服務,助力企業、群眾辦事少花錢、少跑腿。130家外地中介服務機構進入嘉興市場參與競爭,確保同一性質中介服務機構達到3家以上。21類800多家中介服務機構進駐「淘中介」平臺,發布項目信息600多條,實現了中介服務機構和委託人雙向選擇、快速配對、網上競標。「網上為主、實體為輔、雙向服務」的「淘寶式」審批中介服務新模式全面構建,中介服務收費平均降低30%左右,服務時間縮減50%以上。桐鄉市開展的投資項目「多評合一」試點,推進相關數據互聯互通,減少審批環節,一些項目審批周期從150個工作日壓縮到45個工作日以內。南湖區、海寧市等地啟用「多圖聯審」系統,由建設、人防、氣象、消防等部門共同開展施工圖聯合審批,實行一次申報、一窗受理、並聯審批、集中反饋,審查時間從3個月縮短到半個月左右。
除此之外,市、縣兩級全面完成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執法人員名錄庫、市場主體名錄庫和隨機抽查細則「一單兩庫一細則」建設。3457個事項列入隨機抽查事項,738596個主體成為入庫檢查對象,並配備執法檢查人員6298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各部門開展「雙隨機」抽查4517次,出動執法人員5985人次,抽查市場主體13292個,實施抽查事項達到市場監管執法事項70%以上、其他行政執法事項50%以上;處罰違法行為668件,發出整改通知書2511件,對違法違規行為納入社會信用信息337條,依法予以公開,提升監管效率,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
創新體制機制 加快實現「就近跑一次」
2月下旬,一份特殊的EMS快遞送到了嘉善市民俞麗燕的手中。快遞中裝的是她前不久新註冊的嘉善縣銘遠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這份營業執照也是我省首份通過快遞寄送的營業執照。從計劃註冊公司到拿到營業執照,俞麗燕只跑了一次。
打不完的電話、蓋不完的公章、跑不完的程序……從「一直在路上」到「最多跑一次」,簡化的背後並不簡單。早在2015年4月,嘉善縣就率先在全省創新構建了「一中心、九窗口」「同城聯辦,局所一體」工商註冊登記服務機制,實現了縣域範圍內的工商登記同城聯辦,並在全省範圍得到推廣。
推動便民類公共服務事項向一線延伸,努力讓群眾能「同城通辦」、「就近辦理」,有條件的事項還實現「全市通辦」,這是我市加快實現「就近跑一次」的鏗鏘步伐。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護照、往來臺灣通行證、往來港澳通行證、機動車駕駛證申領(補證)、機動車駕駛證審驗等48項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事項已實現跨縣(市、區)異地「全市通辦」。群眾辦理相關業務,只要到就近服務窗口,都會受理、都能辦理,改變以往異地辦事來回跑的局面。
與此同時,我市穩步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建設,依託浙江政府服務網和成熟的市、縣、鎮、村四級審批(便民)服務平臺體系,統籌民政、人力社保、社區服務等政務資源,在鎮(街道)和村(社區)設置服務窗口,實現便民服務事項「家門口辦理」——
南湖區為了服務不同創業群體登記需求,專門鋪設基金小鎮、嘉興科技城、南湖新區三條網絡專線,定製化提供商事登記延伸服務,為客商提供企業註冊、名稱核准等一條龍服務,投資項目審批節約至少50%的時間。
平湖市等地的市場監管窗口推出「註冊服務進銀行」,鋪設網絡專線,與建行、農行、工行開展「加強政銀合作服務轉型升級」合作,積極拓展企業登記代辦平臺,使投資主體在就近銀行網點可辦理企業登記、名稱核准等10餘項審批業務,實現準入便利與金融發展共贏,群眾反響良好。
社保部門針對部分居民申請出入境證件時,要先到社保部門辦理社保證明的問題,直接將服務窗口延伸至出入境辦證大廳,專門設置社保證明自助印表機,方便居民列印社保證明。
據了解,下一步我市還將最大程度延伸服務觸角,將更多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民生類的管理服務事項辦理網絡延伸到一線,推進服務前移,探索「同城通辦」,實現便民服務事項「家門口辦理」,努力實現「就近能辦」、「異地可辦」。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加快實現「不用跑一次」
計劃於今年6月投產的浙江艾欣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6000噸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項目,是秀洲區級重點投資項目。因投資強度高、時間緊,在尚未取得完整土地出讓手續的情況下,2016年12月,秀洲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召開聯審會,啟動模擬審批程序。從取得用地許可至項目正式開工,審批時間縮短至20天,這在審批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這個項目的審批工作能夠提前,得益於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推出的聯合會審、模擬審批、全程代辦機制。」浙江艾欣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權力的「減法」,換取群眾滿意度的「加法」,激發出市場活力的「乘法」,這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希望實現的目標。「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意義在於,從服務、政策、制度、環境多方面優化政府供給,最終通過政府自身改革,帶來百姓、企業、政府的共贏局面。
從「最多跑一次」到「不用跑一次」,在我市,由後備幹部組成的投資項目代理服務機構和服務團隊,創新和完善「紅色代辦」服務機制,主動對接重點項目。從立項到開工所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及供電、供水、供氣、通信等公共服務事項,他們為投資者無償提供縱向全過程和橫向全流程的全程代辦服務和全程跟蹤指導,解決創業者項目審批程序不熟悉、摸不著門路、多走冤枉路等「辦事煩」問題,讓投資者不用親自跑腿、盲目跑批。據統計,我市市、縣、鎮三級政府均建立了代辦機構,已有專職代辦員162人、兼職代辦員220人;全市80%以上的新建投資項目實行代辦服務,累計代辦投資項目9114項,項目審批平均提速2個月左右,提速近40%,確保重點建設項目審批、驗收順暢高效,加快項目落地。
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我市積極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模式,著力推進網上預約查詢「零跑腿」和網上申請辦事「零上門」。前者通過信息化技術支撐,推動信息資源交換共享,實現婚姻登記預約、社保信息、公積金帳戶信息等事項網上預約查詢。截至2016年底,我市累計社保信息查詢量達2.38萬人次,累計房屋權屬證明網上申請服務738件。教育、醫療、交通等民生領域網上公共服務的應用開發也在拓展,推動各類服務事項網上查詢、網上申請、網上反饋,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後者綜合運用電子印章、電子證照、快遞收發、線上支付等手段,整合資源、再造流程,讓群眾「不用跑一次」也能辦成事。在全國率先試點運行的出入境信息系統,通過系統對接、訂單處理、快遞收發等環節,可在線申辦港澳通行證再次籤注。依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交管12123手機APP等,2016年累計實現網上繳納交通違法罰款22.6萬筆、金額超3300萬元。南湖區等地為企業登記申辦人提供的「網上申報、網上受理、網上審核、身份認證、電子籤章、電子歸檔」等全程電子化登記和營業執照快遞送達服務,只需通過「鍵對鍵」操作,就能實現營業執照網上申報、審核、發照、歸檔全程「零跑腿」。3月底,全市對發放的許可證書、批文都可按照群眾自願實行「快遞送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