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特殊的一年。
跨界,轉行,北漂。半年時間,「導遊」到「導演」一字之差,所想所感所學所做的事,卻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小白到入門,從外行看熱鬧到如今能看懂上手操作,今天便給這幾個月的苦樂辛酸做一個總結,順便也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小心得。
我始終相信,每當我對生命給予的涓滴有一分賞悅,上帝便會賜下萬道流泉如素錦。生命的厚禮,只賞賜給那些肯於一嘗的人。
(一)迷茫:初到北京,央視「 打雜 」
第一次進演播室,是以導演組實習生的身份,進入央視3套節目組實習。
那時什麼都不懂,但很慶幸能遇到一位用心帶我導演,將接待歌手、安排化妝間的工作交給我。雖然對於專業要求沒有那麼高,因為是央視的節目,管理和要求也是不可懈怠的。自己也有很用心的去接待記錄哪位歌手就位,檢查歌手服裝。
【小TIPS】嘉賓演員節目錄製服裝避免以下服飾:帶有LOGO或英文字母,骷髏頭十字架等宗教信仰圖案,帶有細條紋細格子的襯衫,不要穿破洞的褲子,如有紋身請遮擋,男士不要戴耳釘。
記得當時一位剛出道的男藝人穿了條破洞褲,並且沒有多餘的褲子去換,當下我厚著臉皮向另外一位歌手借了私服,讓他完成了這次的演出。
這時候的我根本不懂什麼是演播室,只是將導演交代給我的任務完成而已,但當我經過兩個月的變化再次來到央視節目組裡,眼中所看所作的事完全不一樣,過去是等事做,後來發現,一定要自己找事做,不要等著別人把飯餵你嘴裡,要眼裡有事,手裡有活。
在剛轉行的迷茫期,對於職業定位,自己心中所想的並沒有「導演」這兩個字,而是「製片、經紀人」等相關方向。很多時候生活就是這麼的奇特,從沒想過的反而適合自己。剛接觸「導演」的自己對於演播室一概不知,但經過項目的策劃、製作、錄製後,慢慢喜歡上了這個職位。
如今成為一名執行導演,可以說是機緣巧合誤打誤撞,但更應該感謝天命如此命中注定。
(自己寫的一個策劃草稿)
(二)緊張激動:第一次實操,海鷹基金會
第一次實操是作為「海鷹基金會」大屏導演。
前期同甲方對流程、臺本等,最初聽見讓我負責大屏竟傻樂,以為是一個只要負責喊「切大屏」的工作,當了解後才知道一個視頻的製作播放如此複雜,前期搭建需要了解所用的屏幕尺寸、碼流,然後聯繫大屏內容製作做視頻、圖片、LOGO,做好後大屏測試,並且播放也並不是隨意播放,需清楚視頻時長几分幾秒提前告知導演,播放過程中需30秒倒計時,因為這一小環節關係到整個流程的順暢度。
記得自己第一次坐在現場操作神經高度緊張的一身汗,時刻聽著主持人話口播放視頻,拿著手機倒計時,手心的汗不知道擦溼了幾張紙巾,晚會完美結束後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
(三)焦頭爛額:學習途中,磕磕絆絆
「海鷹」結束後就進入了「中信7.0」直播前期策劃(主持人串講詞、藝人話術、直播小助理話術),一個月的時間裡經歷了一次次的內容上的頭腦風暴,沉浸式的去寫福利間小獅子與藝人互動的語言與動作(期間感覺編劇真不容易,一不小心容易人格分裂),也是這次,才清楚的了解到綜藝並不是直接錄的,而是有「人設」臺本的,你所看到的每一個綜藝環節都是設定好的,當然裡面也存在著真實發生的。
每天的加班加點,最初到公司時導演就有告訴我們上下班不打卡、加班不定時的工作日常,靈活性工作安排,經過這段時間也是充分體驗到了,媒體人並沒有那麼光鮮亮麗,起得比雞早睡的比狗晚是常事,現代人都是加班加點的做著賴以生活的工作,對與從導遊轉業的我來說是做著自己喜歡的行業向前努力著。
(媒學院姐妹花:從同學到同事)
不論是直播、晚會、演播室,導演都需要同所有工種開個會,同所有負責人順流程,讓大家清晰如何更好的相互配合使得活動更完美的錄製。在這期間我嘗試了串聯單、時間表、分工表,第一次寫的我焦頭爛額,若不是鵬程姐給我一個一個順,我可能會寫到精神分裂。
導演對我們的唯一硬性要求就是「串聯單要寫的連傻子都能看明白」。
小小的幾頁紙包含了整個錄製的所有細節,它是整個錄製的核心;自己期間也因粗心寫錯時間不斷更改,做「導演」首要的一點就是「細心」,你要提前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問題,將錄製的東西提前在腦子裡面順幾遍,寫串聯單是為了清楚流程,時間表是為了工種在現場彩排磨合及當天每個時段所需完成的事情,分工表則是責任到人(每個工種負責人)。
(導演小助理的工作就是時刻提醒導演別忘記事情)
錄製當天負責福利間環節Q時間,期間也出現了不少有趣的事,直播截圖抽獎藝人手機放在別的桌子上無法去拿手機,我從門口匍匐前進將手機遞在他能看見的位置,避免了一些不必要出現的問題;在錄製過程中,不到萬不得已不輕易喊「停」,在氛圍正濃時停下會影響到現場所有的氛圍。
(四)漸入佳境:央視「SK極致少年強」,導演助理
正式進棚錄製啦!跟著我們導演為期4天的央視「SK極致少年強」錄製,這是一檔少兒機智闖關節目,此間我負責賽制組線上連線及導演助理,進入棚內發現導播室、鍵盤、燈光面前滿是鍵盤按鈕,簡直是「鍵盤上的舞者」,將每個畫面、環節音效、燈光配合的的天衣無縫;音頻老師收錄著臺上人員的音軌方便後期剪輯,大屏老師配合播放每個環節所需圖片,每一個工種配合的極度完美。
每天同訊道、大屏、音頻老師測試連線,坐在導演的後面去聽他是如何對工種發布「口令」的,作為現場導演需要高度集中,每一個環節能否完美的配合導演是關鍵,整個節目錄製的氛圍是掌控在你的手裡,腦袋要分好幾瓣;像節目中剛用過的黑板如何不停止錄製去撤掉?在節目已經不需要它的情況下,可以讓舞美準備好,告訴導播需要撤黑板比鏡頭,給舞美口令快速撤掉即可。舞臺上面看見的選手衝上臺歡呼,並不是他們自己衝上去的,而是他們的身邊會有拿著對講的工作人員,聽見導演說「衝」才會適宜的出現在舞臺。
(在舞臺拍攝雷射筆時需將現場光調暗,並噴射煙霧,這樣才能在鏡頭內拍攝出雷射筆的光亮)
我們所見的舞臺都是導演與各個工種配合對了多次才能看見的效果,是與各個工種順流程、帶機彩排,導演會告知燈光、鍵盤、導播需要的效果,相互之間去配合完成,這次的錄製讓我更加的了解到導演這個崗位的重要性。
(賽制組的前期會議記錄)
(現場錄製)
(五)穩中求進:交流與反思
剛錄製結束接到媒學院邀請,回來給實戰營新寒假營學員,我的師弟師妹們辦一場迎新晚會。
剛開始因為自我懷疑想放棄,但被朋友罵醒,她說「機會是自己把握的,這樣的機會不是時刻都存在,在你猶豫的時刻有一大把的人渴望著這次機會,你的猶豫也會喪失下次的機會。」
不想失去這次「練手」的機會的我選擇去為這場晚會做執行,雖然是學院內部的跨年晚會,但時間緊任務重,前期的準備時間只有一天,必須加班加點,爭分奪秒。
雖然之前已經寫過好幾回串聯單,但它仍是我的噩夢,每次在寫它時腦袋裡面就像在晚會現場執行一樣,一遍一遍地過,以防現場環節出錯。
千防萬防還是有些問題無法避免,比如現場的屏幕只能用一臺電腦播放視頻和圖片,我們只能儘快的轉換大屏,現場隨機應變解決;欣慰的是,晚會整體非常順利,和60多位老師同學們一起度過了有意義的一晚,得到老師以及師弟師妹們的認可與鼓勵,我明白,學習是隨時隨地的,機會永遠把握在自己手裡。
(六)回顧與成長:再回「央視導演組」,發現問題收穫成長
1月1日,之前跟過的節目組導演聯繫我,因為需要錄製「春節特別節目」,讓我去作為導演助理來幫忙。
第一次去自己是個啥都不懂得萌新,但這次不一樣,已經經過了許多項目的洗禮,在專業上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抱著「偷學」的心態「回門」,開始從專業的角度尋找問題,並將看見的問題記在備忘錄,去嚮導演請教。
其實在這之前並沒有想到會有再次回到央視的機會。
作為最高殿堂的央視,每天有那麼多實習生人來人往,優秀的人多不勝數。
作為一個轉業小白,我並沒有多高的學歷、專業知識。能讓別人記住我,立身之本便是這一身力氣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頭。對於我來說,別人嫌苦嫌累嫌麻煩的事兒都是我的鍛鍊機會,而我會把這每一次的機會,當做最好的、最後一次機會來完成。幸運的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別人都看在眼裡。而我個人也切實的收穫、進步了。
兩個月的時間我不再是什麼都不懂的我,在這心靈雞湯滿天飛的世界裡,要懂得明確目標,如何更好的去學習,若你不及他人優秀,那就比他人努力一百倍,笨鳥先飛的道理都懂,但要看你願不願意做那隻笨鳥。
(七)一直在路上:天津衛視德雲春晚
2021年,我們團隊受邀前往天津衛視錄製「德雲社春晚」,每一次的錄製前期都少不了會議和串聯單、道具等準備,這次的我作為「觀眾」,錄製中抱著學習的心態去觀看別人是如何操作,因為前期跟過棚錄,多少還是能看明白如何操作,經過這次了解到錄前會議及分工明確的重要性。
這兩點若是沒有做到,現場只會亂成一鍋粥,不斷地出現問題解決問題,若是前期分工明確,磨合到位便不會有一些不該出現的小問題,錄製節目是一件特別「熬」人的事情,但當你腦子裡面有事時便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不管熬到天亮也好你都會很開心,內心會感到充實。
正式錄製前導演必須清楚現場流程,每個環節的變化、道具的上下都需要Q點讓現場的工作人員清楚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就算是中場休息10分鐘必須告訴所有人現在是幾點幾分,什麼時候入場;道具若是太大無法拍攝特寫鏡頭,可給導播溝通避鏡頭讓遊擊上,道具上需提前準備好,舞美上道具時間在彩排時確定好,舞臺的定光、定點、定位在彩排時就要定好,避免出現偏臺、背臺現象;導演做的位置必須能看見全場情況,燈光和鍵盤在導演兩側(以防出現對講沒聲收不到口令),在錄製男團歌舞中可以錄兩次,一次拍攝集體全景,一次遊擊、斯坦尼康上拍攝藝人舞蹈互動特寫,這樣拍攝呈現出來的效果和固定機位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這次派我去盯藝人,擔心認錯自己製作的小屏保)
這是我目前所了解到的一部分,我寫的這些也是給自己的一篇小日誌,希望有用的東西可以分享給大家。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勁,還是那句話,生命的厚禮,只賞賜給那些肯於一嘗的人。我一個十八線開外小縣城高中畢業的「野丫頭」都能往前衝,你為什麼不可以呢?不要覺得別人天生住羅馬就比你優秀,說不定他還是住羅馬修下水道的呢!
不要在意他人目光,日子是自己的,世上沒有感同身受,想要更好就努力,修一條通向羅馬的大道。共勉。
編輯:林曦
專注影視傳媒領域知識服務
影視傳媒娛樂 | 教育 | 職場 | 智庫
長按二維碼關注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