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李白青壯年時家境富裕,輕財好施。
〖背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注釋〗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子規:即杜鵑鳥。
五溪:唐人所說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於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夜郎:漢代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裡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
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結構〗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裡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特色〗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像,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連結〗以月寄情的句子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裡兮共明月。」
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練習〗
1詩中融情人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3末句「隨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詞,有兩種解釋:一與成語「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貴州省西部桐梓縣,古稱夜郎國;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縣。細讀課文,分析一下哪種解釋更合理。
4詩中沒有單純的寫景,總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聯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麼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答案〗
1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2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3據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這裡「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縣。
4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