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早就想寫這個城市了,它的GDP多年位居全省第一,經濟發展充滿活力,同時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然而,與之相匹配的知名度和名氣卻沒那麼高,它就是泉州,雖然泉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還是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福建省內來說,知名度更高的是廈門和福州。
福建泉州市
泉州市老城區
泉州,福建省地級市,簡稱鯉,別名鯉城,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裡,人口870萬,2018年GDP高達8468億元,位居全省第一。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就設立了縣治。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也是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所以歷史遺蹟,人文景點,風景名勝非常多。但是真正了解泉州的人並不多,很多人來福建旅遊想到的還是廈門、福州、武夷山的居多,其實泉州的風景名勝和歷史人文景點很多,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泉州,小編把泉州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介紹給大家,你會覺得泉州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泉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弘一法師紀念館
泉州開元寺東西石塔
位於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現存主要建築為明清兩代修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布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弘一法師紀念館、準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寺內古榕參天,環境清雅,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中國國內古建築中罕見。開元寺東西石塔也成為泉州市標誌性建築。
泉州府文廟(府學)
泉州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位於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開元末,北宋時期移建今址。府文廟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為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群,建築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文廟內設有「泉州府文廟文物陳列館」、「泉州歷史名人紀念館」。泉州府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布局勻稱,建築優美,造型獨特,規制完整,文化內涵豐厚,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閩南古建築藝術的有機結合,為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群。
泉州清水巖風景區
泉州清水巖風景區
泉州清水巖風景區
位於泉州市安溪縣蓬萊鎮,古稱張巖山,始建於北宋,在明代重建過。北宋的神僧普足禪師曾在此修行,見泉水清冽,於是改名建寺。清水巖廟於依山而築,下臨深壑,為三層樓閣式。一層昊天口,二層祖師殿,三層釋迦樓。三層兩邊各有檀樾廳、觀音廳、芳名廳。殿後有宋建清水祖師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築三重簷方亭。殿宇紅磚牆、青灰瓦,危樓重閣,隱在青松翠竹、煙嵐繚繞的山頂,典雅壯觀。這裡山清水秀,風景旎麗,疊翠披丹,雲煙縹緲,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
洛陽橋
洛陽橋(萬安橋)
洛陽橋(萬安橋)
又稱「萬安橋」,位於洛陽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四大名橋」之一。宋慶曆年間(1041年至1048年),在洛陽江修建浮橋,常被風浪衝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陽橋建橋工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陽橋前後歷六年之久,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洛陽橋墩端部呈船又形,兩側有扶欄,均有石雕,用於保護行人;橋的兩側建置石塔,用以鎮風, 橋旁扶欄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圖案;橋上築石亭,供人休息,橋身及其附屬建築物,有許多藝術石雕,造型美觀,有很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泉州塗門街歷史街區
其實,除了這些泉州的人文和自然景點可謂多不勝數,尤其是很多歷史人文景點在國內外聞名遐邇,比如清淨寺、安平橋、晉江清源山、草庵、塗門街等,還有閩南古民居都是非常值得探尋遊覽的。總體來說泉州給我的感覺是既是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都市,經濟發達,又是一座具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史底蘊城市,可謂古今結合最好的城市,非常值得人們旅遊,尤其是對於喜歡歷史人文的遊客來說,泉州是非常好的選擇。
泉州晉江清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