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臺灣一位主持人
因為主持節目時的一個表情
瞬間在網上火了
小編看到這個表情後
也笑得直不起腰來
10月4日
臺灣資深媒體人、
政治評論員陳揮文
在飛碟聯播網廣播節目中
連線了一位聽眾
這位來自臺灣宜蘭、在臺北工作的林小姐
近幾年常去大陸
她在節目中表示
當林小姐表示
自己在「深綠」家庭長大
但現在非常支持高雄市長韓國瑜時
陳揮文驚訝地「啊」了一聲
林小姐強調自己是「有知識、有水準」的韓粉,她支持促進兩岸交流,去了金門看看朋友,然後順道去泉州、廈門走一走。
我確實去了才看到,原來人家的進步是我們臺灣跟不上的。
林小姐不但給予了肯定的答案
還表示泉州、廈門
不管是硬體設施
還是繁榮程度
都已經比臺北好很多
這讓陳揮文
全程都是「不敢置信」臉
並表示很想去泉州、廈門看看
在陳揮文提出泉州、廈門
僅是位於福建的二三線城市後
承認自己以前非常「排陸」的林小姐
再次「補刀」了
二三線城市都比臺北更有規劃、更繁榮,所以我才覺得,為什麼臺灣一直停滯不前,沒有進步?
戳開視頻
看陳揮文誇張的表情
👇👇👇
林小姐的觀點給陳揮文
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直到當天晚些時候的
另一檔網絡直播節目
陳揮文還在糾結這個問題
他否認自己不接受這個事實,辯稱是因為「我沒有看到」才對此有所保留。如果說上海比臺北進步,他沒有二話。
與此同時,陳揮文呼喚泉州和廈門的朋友掃碼進節目與他「閒聊、亂聊」,似乎仍舊不敢相信地問:「有到那個地步嗎?我們自己的林小姐說,廈門和泉州比臺北還進步。」
在與澳門、福建以及在非洲的河南聽眾連線時,他再次對合肥有800萬人,卻是二線城市感到驚訝,表示想去北京但還沒有去,然後又玩起了茶葉蛋梗。
此外,陳揮文承認島內內鬥及內耗,節目中數次吐槽臺灣,認為臺當局「什麼都做不好」,為了選舉吵來吵去,格局太小,而臺灣的媒體也「不行」。
他批評民進黨不會「執政」,「但很會亂」,整天有「綠媒」配合帶風向:「一些羨慕『民主制度』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們臺灣的例子,非常負面,美國送給我們的『民主選舉制度』有很大的問題。」
對於不敢相信泉州、廈門
比臺北好這個問題
一位大陸聽眾
向陳揮文提供了「標準答案」
說多了沒用,來大陸看看就知道,大陸人都不敢說了解大陸,發展太快了。
你好,灣灣!
我是泉州!
泉州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
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宋元時期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列為世界大港
泉州是全球閩南文化源頭
國務院公布的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東亞文化之都
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
這也是一座信奉「愛拼才會贏」的創業之都
這裡是晉江經驗的誕生地,被譽為中國民營經濟特區,中國18個改革開放經典地區之一
泉州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經濟總量連續20年高居福建第一
……
這究竟是一座怎麼的城市呢?
海峽西岸名城,多元文化寶庫
——中國泉州
這裡有數不清的驚喜等你發現……
開始「泉州之旅」吧
☟☟
宋元時期,
泉州向世人展示了「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況,
躍上「東方第一大港」
把中國古代海外貿易推向歷史的最高峰
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
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
泉州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國家級非遺項目38個,其中「人類非遺項目」4個。
古城泉州一角(陳英傑 攝)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泉州秉持開放、包容的特質。
東西方文明在這裡兼容並蓄,
全球各種人類文化在這裡融為一爐
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猶太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在這裡和諧共存
是聞名於世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全球多元文化寶庫」。
朱熹讚譽「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多元文化城市,西街基督教堂和開元寺和諧相處。(陳英傑 攝)
泉州是全國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旅外鄉親心系桑梓,
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也成為泉州與世界密切聯繫的橋梁和紐帶。
分布在世界130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有948萬人,佔福建省華僑總數60%,是中國第一僑鄉;臺灣同胞有900多萬人祖籍泉州。
愛拼敢贏
是泉州人與生俱來的性格
「晉江經驗」是中國改革開放41年的寶貴經驗和成果。
泉州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7次赴晉江調研,總結提出「晉江經驗」。
泉州先後獲批全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獲準在全面深化改革領域先行先試。
泉州是全國經濟發展最快、
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縣域經濟發達。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達8468億元、增長8.9%,經濟總量佔福建省比重近1/4、連續20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在中國城市排名第18位,地級市排第4位。
泉州管轄的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惠安縣、安溪縣連續多年列入全國縣城經濟百強。
泉州擁有七大超千億產業集群,
是中國品牌之都,
也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重要煉油基地。
這裡形成了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建材家居、食品飲料、工藝製品七大超千億產業集群。
泉州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重要煉油基地之一,泉港、泉惠石化園區煉油能力2900萬噸/年。
這裡常住人口870萬人、福建省各設區市中最多。建成區面積226平方公裡,城鎮化率達66.7%。
泉州是全國首批
「城市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之一,
榮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生態市、
外來務工人員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等殊榮,
蟬聯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猶如「四個花瓣」,綻放在泉州灣畔。(陳起拓 攝)
2018年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744萬人次,在全球增速最快的20個主要機場中排名第一 。高鐵通車裡程360公裡,19條高速公路途經境內、通車裡程653公裡,密度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2015年9月1日,泉港區峰尾鎮誠平村,福船下水。(陳起拓 攝)
泉州的河湖長制工作經驗獲中央改革辦總結推廣,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主要流域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泉州是福建省首個試點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城市。
當前,
泉州正激情滿懷邁向萬億經濟強市行列、
建設「海絲」重要門戶城市,
努力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位於泉州臺商投資區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雕塑展現揚帆遠航一幕。(陳起拓 攝)
率先啟動「多證合一」、集群註冊、簡易註銷;率先開展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率先推行預約服務模式,啟動「一門式」新型行政服務中心,推行「一號一窗一網」新服務模式。清理規範行政審批和工商註冊便利化工作獲得國務院表揚。
開展「項目攻堅」,2018年列入福建省「五個一批」項目3580個,總投資3.2萬億元,居全省第一。
創新歸根結底是人才創新,
創新驅動歸根結底是人才驅動,
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
以夢為馬,
創新路上,
泉州大步向前!
泉州紮實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致力打造中國「芯谷」。一院一策引進「國字號」研發機構。
近年來,泉州市積極引導企業推進以「機器換工」為核心的智能化製造,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降低成本,提高品質,增加效益。(陳小陽 攝)
實施「人才港灣」計劃,探索企業自主認定、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等人才新措施。擁有高層次人才3502人,院士工作站53個,專家工作站71個,博士後工作站20個,引進設立新型科研機構40個。
央視春晚曾在泉州府文廟設分會場(張九強 攝)
泉州文物古蹟星羅棋布,
歷史人物繁星璀璨,
文化藝術絢麗多姿,
民俗風情異彩紛呈。
「地上看泉州」,
行走在城市之中,
這裡的歷史回聲雄渾有力。
泉州少林寺(陳英傑 攝)
泉州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星羅棋布,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雲集著一連串極負盛名的中國之最: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教清淨寺、僅存的摩尼教石雕佛像、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巖、千年古剎開元寺和最高的古石塔東西塔、最早的海港大石橋洛陽橋、「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
我國僅存的摩尼教寺廟草庵中,摩尼光佛造像栩栩如生。(陳起拓 攝)
泉州老君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道教老子石刻。(陳起拓 攝)
泉州洛陽橋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陳起拓 攝)
位於泉州晉江安海鎮的安平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築的傑作。(陳起拓 攝)
泉州,
一個經濟發達、民生富裕、
社會安定的幸福家園,
正無愧於歷史和時代的呼喚,
屹立在海峽西岸浩浩春風裡!
泉州古城門朝天門夜色流光溢彩。(陳起拓 攝)
【泉州名片】
福建省東南沿海地級市,簡稱泉、鯉,別名鯉城、刺桐城,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臺灣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裡(含金門),2018年末常住人口870萬人(不含金門)。 主要方言為閩南語, 少數講莆田話、畲語。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1982年,泉州入選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7年,泉州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4月,泉州入選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
泉州是著名僑鄉。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750多萬,港澳同胞76萬,分布在世界各地129個國家和地區。歸僑、僑眷250多萬人。在臺灣,有44.8%的漢族(約900萬人)祖籍泉州。
2018年,泉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467.98億元,比上年增長8.9%,經濟總量連續20年保持全省第一,在中國大陸城市中排名第1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761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14751美元),比上年增長8.1%。
灣灣
我在泉州等你
綜合自:觀察者網、泉州晚報、百度
免責聲明
1、轉載此文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號的觀點和立場。
2、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為尊重智慧財產權,本號儘量標註每篇文章、每張圖片的來源;若有來源標註錯誤、侵權或不願意被轉載,請作者持權屬證明在30日內與本號後臺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3、商務合作:19959881198(手機、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