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曹雲金不叫曹雲金而叫曹金,至於這個雲是加入德雲社之後,是雲字輩,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當然在大眾看來曹雲金前幾年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背了一個「忘恩負義的叛徒」的罪名,被「逐出師門」,其實也是他主動選擇離開的。
其實這個社會在發展,不過在相聲行業裡仍然保持著一些傳統的規矩規定,什麼「學藝三年,出道三年。」就是跟著師傅學才藝,出道三年的收入歸師傅。這其實是一種古老的文化流傳,現在是一個商業社會,很多東西用勞動法就能解決,但是相聲行業是一個例外,其實估計只有德雲社是一個例外,因此一旦學有所成離開就被冠以「欺師滅祖」的罪名,多少還是有點恐怖的。
曹雲金作為一個年輕人,其實在加入德雲社之前,也是有過師傅學習相聲的,但是德雲社在相聲行業處於一種基本壟斷的狀態,所以曹雲金加入德雲社,受的郭德綱的栽培,當時也是被傾注了很大的期望,德雲一哥非他莫屬。也是郭德綱覺得能夠扛大旗的徒弟,不過後來因為收入或者其他的東西分道揚鑣,其實這個東西很正常,就算親兄弟也有分家的時候,如果處理好不存在那麼多的問題。
但是當時德雲社覺得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人才,結果成了白眼狼,而且還帶著其他狼崽子離家出走,另立山頭,這種事說出去不好聽,德雲社的臉面沒地方放,所以上演了一幕幕師傅隔空叫罵徒弟,徒弟不服不忿的事件,曾經一度霸佔了輿論的頭條。
當然很多人是站在德雲社這邊的,因為這個社會往往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壓制別人,也不問別人經歷了什麼,而且德雲社的威望、德雲社有那麼多張嘴,有那麼多的平臺發布對曹雲金的攻擊言論,而曹雲金可謂是牆倒眾人推,曾經的大師兄背上了「叛徒」的名聲,總是被戳脊梁骨,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反面教材。
但是曹雲金也不是省油燈,他是一有發言的機會,總要爆一些德雲社見不得光的事情,所以德雲社也是恨之入骨,郭德綱作為一個師傅真的是放下了身價,連哭帶罵把能說的都說了,也贏得了很多輿論支持。而曹雲金一個不懂事的年輕被口誅筆伐還強上。
最終搞到德雲社要除名曹雲金,收回雲字,中國的漢字,父母給的名字都是神聖的,結果為了發展被動改了名字,這是不孝,又被人家收回再被打臉。但是漢字也不是德雲社的,所以這事只能說誰有發言的機會誰有理。
德雲社與曹雲金的恩恩怨怨一直處在輿論的浪口,時不時被人撤出來說道說道,但是很少有人替曹雲金說話,曾一段時間看著曹雲金事業到了低谷,很多人叫好。但是曹雲金還是有自己的想法,在影視、相聲、脫口秀等方面均有發展,還是不錯的。
那麼這麼多年的口誅筆伐,並沒有讓曹雲金一敗塗地,他現在混得也比很多人強,而且德雲社很多人要感謝他的出走才有機會上位,也要感謝曹雲金的這一鬧,德雲社開始革新人才管理制度,雖然不知道這個制度有多少變化,但是有了這一次,大家總會提防。
是是非非說不清,嘴小的總是說不過嘴大的,誰有話語權誰就有道理,你覺得呢?